李自成打到臉前了,崇禎問大臣一問題,大臣:我請假回家一下

處江湖之遠,隨你嘴巴亂張,沒啥大事;但到了朝堂,你就不能亂說話了,口徑與聖人不一致,那是居不了廟堂之高的。崇禎皇帝的首輔周道登遇到的正是這個情況。

李自成打到臉前了,崇禎問大臣一問題,大臣:我請假回家一下


有一次,崇禎問周首輔:“近來諸臣奏疏中,總有‘情面’兩字。何謂‘情面’?”崇禎的意思是,外國人都說咱們打官司是打關係,咱們自己人也都說啥事都要走後門,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崇禎與在座諸位的眼光齊刷刷射了過來,等著周首輔回答。而周首輔卻把一場“當廷策對”搞成了詞語解釋,張口就答:“情面者,面情之謂也。”大家都憋著笑來聆聽下文,周首輔卻剛開了頭就煞了尾:“解釋如不妥,請批評指正,謝謝!”這話笑死人了。但誰敢笑領導?那就偷著樂吧。

又有一回,崇禎搞“中心組學習”,突然想起晚唐章碣的詩“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於是就說,當領導的都不太喜歡讀書人,讀書越多越反動嘛,但是“宰相須用讀書人,當作何解”?這話把周首輔給問住了。聖人似乎對這事沒有過“指導性意見”,也沒有過“理論性闡述”,自說自話恐怕不符合上級精神。周首輔腦子裡頓時進了糨糊,只好訕訕地說:“容臣等到閣中查明回奏。”皇上,我請假回家翻一下書,翻到標準答案馬上就來告訴您。

崇禎氣得咬牙切齒:“文臣個個可殺。”崇禎氣歸氣,但要真動刀子,他是下不去手的,他從來都覺得自己是個好皇帝,不殺大臣。他不殺大臣,還不能換大臣嗎?換,換,換!崇禎當了17年一把手,換了閣臣50人。很多人都是因為沒有聖人理論在心間,回答不了崇禎隨時的“問國疑難”才被換的。崇禎老是問自己:國有疑難我問誰去?問下一個吧。問一個,就換一個。換啊換,換到了首輔魏藻德。

李自成打到臉前了,崇禎問大臣一問題,大臣:我請假回家一下

這時節,崇禎確實有個大問題要問,這問題就是,李自成已經到了北京牆邊,找崇禎“通款曲”來了。李自成說,咱們別打了,皇帝輪流做,今年到我家,你且享受退休福利去。崇禎拿著這個條款,喊來魏藻德這套內閣班子,先問老魏:“李自成此議如何?”老魏望了望他那班子,沒一個人有主意。老魏自己怎麼敢亂說話?一說,不符合聖人之言,麻煩就大了。那就不說吧。崇禎不高興了,開始吹鬍子瞪眼睛:“此議何如?”那邊廂李自成在等回話呢,這邊廂沒一人給崇禎遞個話。崇禎氣得一掌把龍椅推倒,恨恨地說:“下課!”

這天是下課了,可問題是,問題還沒解決啊。回家翻書吧,問題是,書上也沒說這問題怎麼解決啊。崇禎不甘心,最後一次把大家喊來,把這問題再次提出來,諸臣“但相顧,不發一言”。崇禎哭了,“諸臣亦相向泣,束手無策”。

這是明朝的“最後一課”,上完了,大家就“斃業”了。崇禎一氣之下上了吊,據說有三四百人跟著跳了河。畢業即失業,一個王朝一旦畢業,就會有相當一部分人絕對失業,他們想不開啊。

李自成打到臉前了,崇禎問大臣一問題,大臣:我請假回家一下


遇事只會翻書本、找文件,只會請示上級領導、尋找會議精神,那麼你的腦袋從此就會被搞壞,不再會思考,不再有創見,若碰到新現實新問題,自然是束手無策,成為現實版的飯桶首輔。哲人曰:“我思故我在。”反之,我存在,我活著,我就多思維,勤思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