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1930年年中,一个特别的人婉拒了当时军政要员吴铁城的邀约,从香港远道而来,坚持要拜访少帅张学良。张学良遂抽空见了见这个如此执着的人,发现是一个年轻英武的青年。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他先时已经从旁人口中知道,这是个豪门世家的公子,以为其不过是想要来部队混个日子,为以后的履历镀层金粉,却没想到一开口,这年轻人视野开阔,胆识也不小,对东北乃至国家当前的局势更是分析得头头是道,一腔爱国的赤诚让旁人也跟着热血沸腾,张学良于是对其刮目相看。这个人正是时年24岁的何世礼。

何世礼被称为“豪门公子”,其中是没有掺杂一丝水分的,看看他的家族大伙儿大概就能理解了。其父何东,是中荷混血,早年凭着自己的聪慧,抓住了机会,一跃成为香港首富。何世礼是何东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广东人,所以他也是欧亚混血,外貌上十分明显。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少年时期,因国籍问题与父亲产生分歧,一家人拜访英国总督时,何世礼得了总督的青眼,当场问他是否愿意接受这份荣耀,入英国籍。没想到何世礼却语出惊人:我是个中国孩子,这没什么不好。

何东十分生气,两人为了这个问题闹到法院,还曾轰动一时。何东坚持让儿子入英国籍,但何世礼却认同自己的中国身份,拒不更改。最终还是以何世礼的胜利告一段落,他的中国国籍也被保留了下来。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虽然闹了这么出不愉快,但何东还是很看重这个儿子的,在当时的环境下,将何世礼送入军校培养,这一次,何世礼与父亲不谋而合。他一心想要在乱世之中,当个军人,保家卫国。

因而先后去往南京陆军军官学校,英国勒希尔炮兵学校,法国布鲁尔炮兵学校进修。1930年学成而归。

鉴于他的身份,当时有很多部门都向他伸来了橄榄枝,吴铁城便是其一。但何世礼十分欣赏张学良,而当时的情况下,东北又是最危急的地方,因而他便一心想要去到张学良麾下,改变东北现状。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张学良认为他这个人有才,而且专业便是炮兵科,于是想要任命他为炮兵副参谋,但何世礼却一口回绝了,他的理由是:虽然自己专攻炮兵方面,但实战经验为零,一开始无法担任这样的重任,还是从基层做起比较好。

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顶着香港首富儿子的身份,当了张学良的副官,兼任平时的保镖护卫工作。其实当时张学良身边还有其他三大公子,都是军政要人的儿子,不少都是借着副官的名字来镀金,但何世礼显然不在此列。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张学良每次出门,为了安全,都要将几个公子都带出门,这些副官都与张学良穿着一模一样的衣服,前后至少三辆车,就是为了防止有人趁机刺杀。有些公子偶尔偷懒,会找其他人代替出门,张学良当他们是好朋友,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只有何世礼每次都老老实实地陪着他。

1930年11月,张学良认为何世礼在副官职位上是屈才,于是将他升任为炮兵连长。九一八当天,他眼见东北军伤亡惨重,激愤之下,嚎啕痛哭,更加坚定了驱除鞑虏的决心。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1933年率炮兵营参加了北古口一战,他十分亲民,不仅自己擦拭武器,还亲自教部下测算距离等炮兵方面的知识。1936年,受西安事件的影响,何世礼丢了军职,还未取道回香港,便被宋子文拦住,邀他去广东在经济上施展才干。

何世礼正对当时的局势十分失望,便应了下来,但不久,抗战全面爆发,他深藏在内心的报国梦再次被激发,于是重披戎装,再上战场,去了薛岳麾下。

从安徽辗转到河南,参加了多次战役,尤其兰封一战,几乎冲在了最前线。但最终因内部矛盾,导致整个作战计划被打乱,何世礼也在战斗中负伤。随后又随薛岳守卫武汉,直到1945年,在整个抗战中都积极奔走,或前线指挥,或借家族优势获取情报,或用自己的身份请国外同学帮忙运送战略物资进中国。

父亲让9岁混血儿子改国籍,他说中国人挺好,坚持给张学良当保镖

1949年,何世礼去了台湾,在军政界待了13年后,于1962年辞去职务,回家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将资产规模发展得比其父更壮大。他一直感念着长官张学良,曾两次赴美探访这个老朋友。不少网友笑侃:当不了副官,人家就只能回家继承亿万资产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