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克勞狄烏斯登位

公元41年1月24日,羅馬帝國第三任皇帝卡利古拉被近衛軍刺殺身亡,使得此前一直默默無聞的克勞狄烏斯站到了歷史的前臺,被近衛軍擁立為羅馬帝國的第四任皇帝。

意外繼位

克勞狄烏斯是羅馬帝國第二任皇帝提比略的侄子、日爾曼尼庫斯的弟弟、卡利古拉的叔叔,按照我們的說法,克勞狄烏斯在卡利古拉在位的時候,是皇叔的身份。他出生於公元前10年8月1日的法國里昂地區。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克勞狄烏斯登位

克勞狄烏斯

其母為安東尼婭,是安東尼與奧古斯都的姐姐屋大維婭之女,在奧古斯都戰勝了安東尼後,他將屋大維婭嫁給了自己的繼子,其妻莉薇婭與前夫所生的第二個孩子杜路蘇斯(莉薇婭與前夫所生的第一個孩子是提比略)。所以從血統上來說,克勞狄烏斯應該叫奧古斯都為舅外祖父(按照我們的叫法)

按照羅馬當時的繼承來說,他們並不講究輩分,只有收為養子才能確定繼承權,奧古斯都將皇位傳給提比略之前,收養了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提比略為養子,同時又命提比略收養日爾曼尼庫斯為養子(與提比略沒有血緣關係,與奧古斯都有血緣關係),從而確立了自己的血緣能夠在皇位上傳承下去。然而日爾曼尼庫斯英年早逝,皇位就落到了另一位與奧古斯都有血緣關係的卡利古拉(日爾曼尼庫斯的兒子)的身上。

這種血緣的繼承關係就保證了皇位始終在尤里烏斯家族,皇位無論如何也不至於會落到克勞狄烏斯的身上。而卡利古拉在位僅僅4年,使得尤里烏斯家族暫時沒有男性來繼承皇位,奧古斯都血緣繼承的法則在這一時期已經根深蒂固,近衛軍便擁立了克勞狄烏斯。

擁立與奧古斯都有血緣關係的人為皇帝,在這一時期已成為了羅馬帝國上下達成的共識。

歷史學家克勞狄烏斯

克勞狄烏斯身體上有缺陷,小時候患過小兒麻痺症,走路一瘸一拐的,身體不均衡。因為患有小兒麻痺症的緣故,克勞狄烏斯從小就缺乏鍛鍊,一副弱不禁風的樣子,身材不高,一張嘴就口吃,腦袋不大,倒三角臉,所以從外觀來說屬於殘次品,這也是他很長時間裡不被人關注的原因。

再加上在外形上也不修邊幅,所以在當時來說不怎麼受女性的歡迎。從孩童到少年時期克勞狄烏斯在帕拉蒂尼山上的官邸長大,這裡聚集了許多羅馬同盟國送來的王子,作為人質待在了羅馬。小時候克勞狄烏斯在這群王子中長大,自然也成了王子們嘲弄的對象,只是在其年長5歲的哥哥日爾曼尼庫斯的保護下,他才免遭欺凌。

由於身體上的原因,長大後的克勞狄烏斯沒有被提比略任命過任何軍職和官職,克勞狄烏斯也就醉心於歷史研究和寫作,如果不是意外當上了皇帝,恐怕他會終生以歷史研究為生了。

據說克勞狄烏斯是羅馬著名歷史學家李維的學生,李維是當時最為著名的歷史學家,出生於公元前59年,卒於公元17年,與奧古斯都是同時代的人,其142卷《羅馬史》更是見證了從羅馬建國道公元9年的歷史。

據說奧古斯都也拜讀了李維的142卷《羅馬史》,並對其十分地推崇,雖然其中有些內容奧古斯都並不喜歡,但也沒有禁止該書的發行。

克勞狄烏斯在50歲的時候登上了皇位,在此之前他也著有幾部著作,如《伊特魯里亞史》,篇幅20多卷。之後撰寫了《迦太基史》,共有8卷。這兩個民族都是被羅馬打敗的民族,作為勝利者的羅馬為其撰寫歷史,也說明了那個時代羅馬人的開放。

接著克勞狄烏斯又為西塞羅寫了傳記(儘管他是凱撒和奧古斯都的政敵),整個傳記都是在位西塞羅辯解,之後就寫了自己時代的歷史傳記,原本打算起名為《內戰記》,但是出於一些政治上的考慮在寫到第二卷的時候就停止了。因為作為內戰來說,克勞狄烏斯所在的陣營的立場與其對手不同,作為歷史學家來說應當站在第三者的視角更為客觀。

在《內戰記》停止之後,克勞狄烏斯又寫了《和平記》,全書41卷,記敘了奧古斯都時代的羅馬和平。從歷史學家的角度來看,克勞狄烏斯書寫歷史的水平非常高,也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只可惜這些書現在基本都已經遺失了,沒有留下任何記載。

雖然他的歷史著作沒有流傳下來,但是對歷史的研究,為他以後上臺當皇帝也提供了良多的幫助。

執政之初

在行刺卡利古拉之後,主謀卡瑞亞找到了因害怕而躲起來的克勞狄烏斯,將他擁立為皇帝。之所以找到克勞狄烏斯,是因為卡瑞亞雖然帶著手下20人發動了政變,但是他並沒有得到全體近衛軍的擁護,換皇帝不改體制是卡瑞亞發動政變的動機。

卡瑞亞把克勞狄烏斯作為人質帶到了軍營,一是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另一方面也是一種恐嚇。近衛軍聽說重新擁立了新的皇帝,也紛紛表示了對克勞狄烏斯的忠誠,由此羅馬附近的軍事力量都站在了擁護元首制的旗下。

擁護共和的元老院議員在卡利古拉遇刺後,在元老院發表了慷慨激昂的演講,但是當時來說共和派只是少數派,沒有產生什麼影響,在近衛軍的威脅之下,元老院也默許近衛軍對克勞狄烏斯的擁立。克勞狄烏斯則抓住了這個機會,在元老院的支持下當上了羅馬帝國的皇帝。

當上皇帝后的克勞狄烏斯對發動政變的人員採取了寬大處理的態度,只處死了直接行刺卡利古拉的卡瑞亞,其他人沒有追究責任,將政變後可能發生變動的因素降到了最低程度。

雖然克勞狄烏斯對歷史瞭如指掌,對凱撒、奧古斯都、提比略的政治也知根知底,但是實行起來確實另一回事,他知道要統治下去還是要按照提比略的方法來,以務實為主,但由於他本人缺乏領袖氣質,所以執行起來也大打折扣。

他上臺以後便提倡要恢復羅馬的優良傳統,提倡“羅馬公民應當隨時穿著託加”。託加在當時來說是一種非常正式的服裝,相當於現在的西裝,上層人士出席一些正式場合穿託加可以理解,但很多勞動者也不能天天穿著託加下地幹活吧。

克勞狄烏斯在元老院提議將穿託加的要求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來,這種行為在當時的人們看來就有些可笑了。第一次在元老院發表演講,克勞狄烏斯就引起了滿堂的爆笑,別人越是笑,他就越是緊張,一緊張就口吃,越是口吃就越想把話講好,結果最後連他自己都不知道在說什麼了。

不過好在克勞狄烏斯的執政能夠繼續下去,原因在於一是克勞狄烏斯是個意志堅強的人,挫折和打擊並不會使他放棄;二是當時元老院有少數精英議員,他們堅定地認為元首制的羅馬更符合國情,在看到克勞狄烏斯在元老院發表演講的醜態後,更加強烈地感覺要好好輔佐這位新皇帝,以鞏固元首制的羅馬,在他們的幫助下,克勞狄烏斯的政策才得以順利通行。而且克勞狄烏斯也繼續沿用提比略時代留下的眾多人才,這些人無疑是克勞狄烏斯在政治上的得力助手。

接著克勞狄烏斯就宣佈不再執行“反叛國家罪”的刑罰。這條法律是奧古斯都定下來的,所以克勞狄烏斯沒有廢除,只是不再執行。這條法律其實是針對元老院議員,所以元老院的議員對於克勞狄烏斯的提議自然是求之不得,除此之外,克勞狄烏斯又實行了一系列深受羅馬元老院歡迎的政策。

朱里亞·克勞狄王朝,克勞狄烏斯登位

古羅馬時代的引水渠至今仍存在羅馬城中

如,克勞狄烏斯將執政官的選舉從公民大會轉移到了元老院,這樣一來競選的議員就不用花費鉅額的選舉資金來獲得選票,這個政策自然受到了元老院的歡迎。對於民眾來說,克勞狄烏斯鼓勵各種娛樂活動,這也是因為他自己也喜歡這些活動,不過此舉也得到了民眾的一致支持,從而舒緩了因執政官選舉由公民大會轉移到元老院所帶來的群眾不滿。

當然,克勞狄烏斯深知他要做的就是收拾卡利古拉留下的爛攤子。

第一個爛攤子就是瀕於崩潰的財政,克勞狄烏斯即沒有增加稅收,也沒有減少財政支出,而是恢復了之前1%的營業稅,同時削減了不必要的行政開支,只保留必要的行政開支。

在這樣的政策下,帝國的財政得到了保障,之前的許多攻城,如卡利古拉時期羅馬新建的兩條引水渠,在財政保障的情況下得以順利施工並完成。

克勞狄烏斯時代與提比略時代不同,經過了提比略時代30年的發展,雖然稅率與之前相同,1%的營業稅、5%的關稅、10%的行省稅、25%的東方進口奢侈稅,但經濟體量已經不在一個層次上,所以收到的稅收較之前大大增加。

第二個爛攤子就是卡利古拉留下的外交問題。

外交問題

由於卡利古拉殺死了毛里塔尼亞的國王,卻沒有安排合適的人選,導致了同盟國毛里塔尼亞的反叛。對此克勞狄烏斯只能派兵鎮壓,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解決辦法。在出兵鎮壓的毛里塔尼亞後,他將毛里塔尼亞分成了汀吉塔納和凱撒恩西斯兩個地區,當然這兩個地區都是羅馬的行省,分別指派了兩名總督管理。

在武力解決了毛里塔尼亞問題之後,更為棘手的就是猶太人的問題了。

猶太人的問題如我之前的文章所述,主要是猶太人信奉一神教,不容易被羅馬人同化。而猶太人與希臘人之間矛盾非常深,之間的民族問題錯綜複雜,希臘人與羅馬人文化趨同,在當時也基本與羅馬人同化,由此在與猶太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往往佔優。

對此克勞狄烏斯決定讓猶太人做國王來治理猶太人的問題。克勞狄烏斯任命他兒時的玩伴,猶太人希律為猶太人的國王,這是位才華橫溢的王子,在提比略時代沒有得到重用,在克勞狄烏斯時代因為機緣的巧合,得以成為了猶太王國的國王。

針對猶太人和希臘人派到他這裡來的使者相互告狀的情況,克勞狄烏斯不同於卡利古拉,採取了不偏不倚的態度,博得了猶太人的好感。

克勞狄烏斯修正了卡利古拉時期偏袒希臘人的政策,重申了提比略時期對猶太人的承諾,逐漸穩定了猶太人的情緒,也解決了卡利古拉時期遺留下來的猶太人問題。

不過克勞狄烏斯唯一的失誤在於希律之所以沒有被提比略重用,是因為提比略看出希律野心很大,就看人來說,克勞狄烏斯遠不及提比略。在希律成為猶太國王之後就利用了克勞狄烏斯性格懦弱的特點,有了在帝國東方稱王稱霸的想法,甚至要東方各國來猶太國開會,這個舉動最終在克勞狄烏斯的嚴厲警告下最終流產。

好在希律只當了3年的猶太國王就去世了,不然克勞狄烏斯在猶太人的問題上也有的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