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彪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孝順父親,善待朋友

林彪鮮為人知的另一面:孝順父親,善待朋友

1960年4月,林彪(中)和朱德(右)會見出席全國民兵工作會議的代表

與林彪打過交道的人都知道,林彪是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人。他沒有朋友,除了談工作,從不聊天。1959年林彪出任國防部長後,高等軍事學院教員李德被選為秘書,與林彪朝夕相處五年。5年中林彪只吩咐秘書李德請過兩次客,他自己沒有出席,而是叫秘書或葉群代為招待。

父親葬禮之後,林彪吩咐請客感謝醫護人員

1962年七千人大會時,毛澤東不滿意劉少奇的報告,而陳雲表示他不講話了,毛澤東臨時動議林彪“講一講”。距離講話日期只有半個月了,林彪正緊張準備大會講話稿,1月14日傳來噩耗,林彪父親林明卿因腦溢血突然逝世,享年85歲。林彪立即趕到阜外醫院向父親告別。

林明卿的喪事由中央組織部主辦,葉群讓秘書李德作為家屬代表照應一下。墓址在北京西郊福田公墓,林彪以林育容的名字為父親立了墓碑(1974年批林批孔中被砸成四半,後重新豎立)。送葬後,林彪對李德說:“我父親住院期間,阜外醫院的大夫護士、看護人員費了不少心血,你在三座門服務處訂幾桌飯招待一下,表示我的謝意。”李德照辦了。

在林彪心目中,父親林明卿是“嚴父”,母親林陳氏是慈母。他18歲報考黃埔軍校,已經違背了“父母在不遠游”的古訓,而父母因為他的緣故,古稀之年背井離鄉,母親客死他鄉,這使林彪把全部情感都給予了父親。

林家祖籍福建,唐宋時期從福建遷至安徽,再遷湖北麻城,晚宋時期定居黃岡縣林家大灣。林明卿和林陳氏都是黃岡人,有四男兩女,老大林慶佛,老二林育榮即林彪,老三林育菊,老四林向榮,長女林寶珠,次女林小妹(小時送人)。林陳氏賢慧敦厚,織得一手好布。她養了很多雞鴨,留一個鴨蛋給孩子吃,也是一分為四。母親的勤儉使林彪從小養成不講究吃穿的習慣。

林明卿是林家大灣公認的先生,他粗識文墨,靠自學能讀報紙,書法也小有名氣;當過店員,在江輪上做過賬房先生,以後回鄉經營布廠。林家堂屋掛著孔子聖像和家訓:“一等人忠臣孝子,二件事讀書耕田。”林明卿闖蕩江湖,深知讀書的好處,所以家中的男孩女孩全都上學,甚至在逃難路上仍讓孩子插班讀書。林彪七歲開始幫家裡幹活,九歲讀私塾,曾手書浚新學校校訓“勤勇樸誠”。

黃岡地處長江中游的北岸,是著名的東坡赤壁所在地。林明卿愛讀《三國演義》,大革命時期應農會邀請,曾到漢口三義裡貧民工廠當代表,為掩護革命做了不少工作。大革命失敗後,他回到林家大灣仍辦布廠。雖然父親不同意林彪報考黃埔軍校,但熟讀《三國演義》的林彪在堂兄林育南、林育英的支持下,還是考上了黃埔軍校,一生從軍。

1937年9月,林彪指揮平型關大捷,蔣介石簽發嘉獎電,聞名國內外。不久林明卿60歲生日,黃岡國民黨要人專門為他賀壽,用國民黨湖南省政府官印拼成“壽”字中堂。這是林明卿第一次做壽,除林彪外兒女們都在,場面熱鬧極了。林彪在山西前線給父親林明卿寫了一封信,簡要介紹了平型關戰鬥經過,表示今後要帶領部隊消滅更多的日本鬼子。林明卿收到信又喜又憂,喜自不必說,憂的是日本鬼子打到鄂東,肯定要報復。

1938年春日軍逼近武漢,林明卿攜全家(長子媳婦、三兒子夫婦、長女、四個孫子和十名工人)南逃,輾轉抵達湖南衡陽林湖鄉,辦了一個簡易布廠,生產棉布運往衡陽銷售。後來風聞日軍又要打過來了,林明卿帶領全家輾轉到了廣西。到柳州的第三天,林陳氏看見路邊一位病危的難友,好心喂她幾口稀飯,不幸染上霍亂,臨死伸出兩個指頭想見二兒子林彪。逃難路上林彪家人曾看過無聲電影,有林彪指揮打仗的鏡頭,林陳氏百看不厭。本來一路吃苦就是投奔老二的,卻再也見不上了,全家人跪在地上哭作一團,將林陳氏葬在柳州郊外,請人刻了石碑:“抗日將領林彪母親之墓”。解放後,林彪姐姐林寶珠曾託林慶佛去柳州尋找母親的墓地,葉群也曾派秘書去柳州郊外找過,都沒找到。

跟隨林明卿逃難的林彪侄兒林從旭在1973年回憶:“祖母(林陳氏)、伯母安葬後,我們步行逃難。老人小孩走不動,一天只能行走20裡。我們一家日曬夜露,夜晚只能睡在公路旁的露天地下。有時,夜晚也要行走。在途中,我們看到很多老百姓的房屋被日本人燒了,到處是死屍。有的屍體腐爛了,沒有人掩埋,臭得難聞。我的祖父(林明卿)、父親看到這些慘狀,口裡不停地罵日本人。祖父還咬著牙說:‘寧作太平犬,莫作亂離人,育容(指林彪),你現在在哪裡?你要帶兵把這些滅絕人性的強盜斬盡殺絕啦!’”

1943年冬,逃難到貴州的林明卿覺得實在沒有活路了。現在不是國共合作嗎?林彪是赫赫有名的抗戰將領,總會救全家老小的,就讓三兒子林育菊到獨山縣城給林彪拍了個電報:“敵偽侵襲,故土淪陷,家人逃難在黔,母病逝,亟盼援救,父。”

林明卿根本不知道,林彪1938年3月2日在山西身負重傷,1939年初赴蘇聯治傷,1942年2月才返回延安。回到延安的林彪聽說家人逃難,曾託人四處打聽。突然接到父親電報,林彪心急如焚,他在延安自產草紙上寫了幾句詩:“嚴父來電急,呼救難途中,慈母死荒郊,他人無消息。”朱德看過後說:“太讓人感傷了。”毛澤東得知,讓周恩來辦理。周恩來批示:“此事交劉少文(中共南方局交通處處長)辦理。”劉少文請馮玉祥夫人李德全幫忙。李德全負責國民黨救濟總署的紅十字會,專門安置難民,她派人在獨山找了好多天,總算找到了。

林明卿在重慶度過了1944年的春節,6月坐卡車去延安,路上走了兩三天。林彪和葉群騎馬從王家坪出發,趕了一二十里路,早早在延安交際處門口等候。車隊一停,穿灰軍裝背草帽的林彪眼睛就紅了,迎上去把父親林明卿攙扶下車,又攙扶他到交際處的餐廳。此時父子已有16年未見面了,聽父親林明卿講一路的艱辛,母親的死,林彪嘩嘩地流眼淚,林明卿也老淚縱橫。

毛澤東、朱德、康克清、鄧穎超等先後來看望林明卿。朱德專門下令林明卿吃特灶,想吃什麼就吃什麼。那時毛澤東才吃小灶,特灶就是延安的最高禮遇了。

林彪父子相聚也就一年多,1945年8月抗戰勝利後,林彪奉命奔赴東北,林明卿及林彪姐姐林寶珠等留在延安。1947年他隨黨中央撤出延安,輾轉到了西柏坡。北平和平解放後,葉群託羅榮桓把林明卿等帶進北平。中央組織部安排林明卿住在安定門內北吉祥衚衕8號,這是中央組織部招待所的四合院。因林彪小弟弟林向榮在太原戰役犧牲,林明卿享受烈士家屬待遇,每月領取生活費。

1947年9月25日,因為惦記遠在東北作戰的林彪,也怕林彪擔心自己,林明卿讓長孫林從吉給林彪寫封信,報個平安。如果不是刊登在1947年10月2日《人民日報》第四版上,這封信也許就遺失了。

叔叔:

分別一年多了,你各方面都好嗎?嬸孃也好嗎?小弟弟小妹妹們都健康吧?我告訴你:祖父(林明卿)及全家人,因為3月間鬍匪宗南的進攻,都從陝甘寧邊區,疏散到了山西×縣××鎮,仍受著政府生活上種種的優待,平安無事,我和姐姐弟弟也隨著家裡人到過那裡,並在那裡住過一個多月的學校,7月間我們原先上的學校也過河來了,祖父答應了我和學校一起走的要求,從此以後,我們就跟著學校又過起集體生活來了,現在我們已到了目的地,並已經開始上課,生活條件一切都好,請不要掛念!

……

自從你去東北,領導東北人民進行解放翻身運動,我就睜大眼睛常想看到那裡勝利消息,果然不錯,在前些時報上看到那裡常打勝仗,最近聽說你們又準備作一次更大規模的反攻,解放那還被國民黨統治的幾個城市像瀋陽、長春等,我知道這些後,高興極了!走路時禁不住要跳著走 ……

侄兒從吉

林吉(林從吉)是林明卿長孫,林彪大哥林慶佛的大兒子,生於1934年,隨爺爺林明卿逃難時年僅4歲。1954年他在北京高中畢業,保送到海軍大連艦艇學校。1958年畢業分到中國科學院502研究所,主要研究自動化。“文革”開始後,502研究所併入軍隊。1969年,林吉被調到安徽二炮某基地任副營長,至於為什麼調離北京他並不知情。1971年9月,準備提為副團長的任命打印了即將宣佈,就發生“九一三”事件。傳達完中共中央57號文件,他就被抓起來了,開除黨籍,關了整整4年。提起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林吉就淚流滿面。林吉1975年平反,恢復黨籍,轉業到安徽貴池市的一家小廠任副廠長。

林彪對父親非常孝順,只要他在北京,每月必親自看望父親,常常是他一個人去,給父親帶一些平常難以吃到的好東西。林明卿80歲時,林彪專門接他來毛家灣過生日,這是林明卿生平第二次祝壽。

第二次請客與羅榮桓葬禮有關

1963年底,羅榮桓病重,林彪派夫人葉群送鮮花以示慰問。12月16日下午2時37分,羅榮桓病逝。他是第一位逝世的元帥,治喪委員會陣容龐大,國家主席劉少奇出任主任,毛澤東、周恩來、朱德、林彪等77位中央領導人和軍隊主要領導人出任委員。

林彪和羅榮桓的戰友情誼可以追溯到1930年2月,林彪擔任紅4軍軍長後,因性格、處事方法等與政委常有矛盾,而羅榮桓調任紅4軍政委後,到平津戰役結束,兩人搭檔累計10年,幾乎沒有什麼大矛盾。羅榮桓性格寬厚,在軍事指揮上尊重林彪的意見,把作戰以外的工作全部承擔起來。林彪對羅榮桓也心存感激,如果羅榮桓身體好,四野南下是不會調換政委的。

1963年12月17日,羅榮桓逝世第二天,林彪得知,不顧剛下過大雪,行車不便,叫秘書關光烈立即備車,陪他一起去醫院,單獨與羅帥遺體告別。(《南方週末》2012年2月16日《林彪秘書關光烈談林彪》)悲痛中林彪題詞“良師益友”,這是他的肺腑之言。當天《解放軍報》刊登《林彪挽羅榮桓同志》:“六億人意氣風發,日月重光,萬里長征,方期任重道遠。數十年風雨同舟,肝膽相照,一朝永訣,痛失摯友知心。”

12月19日,經毛主席、黨中央批准,羅榮桓遺體告別儀式定在15時舉行。14時40分,林彪懷著沉痛的心情到北京醫院參加集體告別。17時10分向羅帥遺體告別儀式結束,天已經黑了,林彪再次來到告別室,與眾元帥鞠躬哀悼,目送羅榮桓遺體抬上靈車,祝羅帥一路走好。

12月22日上午,首都各界公祭羅榮桓大會在勞動人民文化宮舉行。9時林彪與劉少奇、朱德等來到羅榮桓靈堂,輪流為羅榮桓守靈,默哀悼念,並慰問家屬。10時萬人公祭大會開始,鄧小平致悼詞,劉少奇主祭,林彪與朱德、鄧小平等陪祭,與首都軍民共同默哀悼念羅榮桓元帥。公祭後,在哀樂聲中起靈,林彪與鄧小平、彭真等護送羅榮桓的骨灰到八寶山革命公墓。

林彪和羅榮桓在長達十數年的工作中不可能沒有矛盾,主要的一次分歧是關於軍隊“介入”地方的問題。1960年10月28日,羅榮桓在政治學院幹部會議上講話:“我們軍隊有一些人不太關心地方工作。過去部隊每到一個地方就進行社會調查,瞭解情況,現在根本沒有了。”11月2日,羅榮桓聽總參動員部部長傅秋濤彙報民兵工作,反映軍隊幹部怕打成“右派”,不敢反映地方情況。羅榮桓從黨性原則出發,認為這是群眾觀點問題。他要求蕭華以總政治部的名義起草建議,各地駐軍除接受當地黨委領導,還應經常關心地方工作,及時向當地黨委反映駐地的政治思想動態,地方執行中央指示的情況和急需解決的問題。軍隊各級政治機關應把這一工作當成是自己執行工作隊任務的一項重要內容。

11月10日,林彪向毛澤東報告:送上總政治部關於通令各地駐軍向各地黨委反映地方情況的建議一份,“這個建議的出發點是好的,但顧慮這個通令發下去後,各地駐軍與地方黨委的關係容易弄壞,對於黨的統一領導等不利,會造成軍隊在黨外來干預黨的工作的情況。軍隊幹部對地方工作並不比地方同志熟悉,且容易受家庭和富裕中農的影響,對地方工作妄加非議而形成主觀主義的亂講。軍隊有很多幹部的資格比當地負責幹部老,結果形成老資格出來干涉地方工作,會使黨的幹部受到很大壓力,以至可能發生全國性的軍隊與地方對立,造成軍隊對地方妄議的潮流而不利於工作。在軍隊幹部參加地方工作中,如該地黨委規定要軍隊擔任反映地方情況的任務,軍隊可照指示負責反映,這作為局部的具體做法是可以的,如該地黨委並未授予軍隊這項任務時,則軍隊不可任意干預。軍隊對地方的意見只能向軍隊政治部反映。考慮到上述情況,因此我不同意通令軍隊反映地方情況作為主要任務之一。”林彪說得委婉且有道理,軍隊干預地方會造成不良後果。11月15日,毛澤東批示:“請(李)富春告蕭華,照林彪同志的意見辦理。”

但是,1962年七千人大會後,毛澤東兩次表示他並不贊成林彪的意見,第一次是1962年麥收後,第二次是1965年,羅榮桓逝世後不久,毛澤東在武昌時講的。1967年1月11日中央下令軍管,軍隊開始介入地方。1月21日,安徽省造反派批鬥省委書記李葆華,要求省軍區派三五百士兵警衛。毛澤東批示:“林彪同志:應派軍隊支持左派廣大革命群眾。請酌處。毛澤東1月21日。以後凡有真正革命派要求軍隊支持、援助,都應當這樣做。所謂不介入,是假的,早已介入了。此事似應重新發出命令,以前命令作廢。請酌。又及。”毛澤東的“不介入”實際上是對林彪的批評。其實,歷史地看軍隊應不應該介入地方工作,也許林彪是對的。

林彪與羅榮桓在工作認識上雖有矛盾,但在林彪心目中,一直把羅帥當作兄長、戰友和榜樣,尊敬有加。林彪指示中央軍委發出通知:“從12月17日至22日,全軍舉行各種會議時,要先向羅榮桓同志誌哀。並號召全軍學習羅榮桓的優秀品質和革命精神。”

1964年2月,過春節前,林彪考慮到這是羅帥逝世後的第一個春節,他對葉群說:“每逢佳節倍思親,羅帥剛去世不久,羅帥夫人林月琴同志一定很悲傷。現在過年了,你把林月琴同志請來,約她來一起坐坐。你和秘書陪她吃頓便飯,這樣她也許好過些。”葉群和林月琴相識於1947年夏季,兩家都住在哈爾濱,來往較多,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也互有往來。葉群按林彪意見請林月琴來家中聚餐,她是個話匣子,與林月琴你一言我一語,談天說地,果然林月琴很高興。 本文原載於《同舟共進》2014年第10期,原文標題:林彪的兩次請客。來源:人民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