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同理,富人也想不到窮人到底有多窮。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太極雲飛揚


我不認同,說出這樣的話是因為說話的人所持的階級觀點不同,幾十年來由於金錢和權欲佔具了人們的思想陣地,因而人們在思考一切問題時就只從錢權的角度出發,而不是以顧全大局、公而忘私、團結奮進的思想去對人對己對社會,又焉能不出現貧富極不公,社會各階級觀點極不同的現象呢?


獨立寒秋6254


是的

我出生在一個小山村,但是2歲就來了北京,從此我們的世界不一樣了,儘管我不知道

97年的時候我回老家玩,有很多小朋友圍著我,我也不知道為什麼,玩渴了就去小賣部買水,我拿了一袋果汁,被告知只需要5分錢......我傻了,於是買了1塊錢的,請大家喝,大家很高興

後來因為一些原因,我回老家上學,因為是寄宿制的,在學校需要住一週,儘管學校有食堂,但有很多孩子是買一瓶醬豆腐,去食堂只買饅頭,到了週五回家的時候就不吃了......

後來我又回北京了,看著滿大街的霓虹燈,我有點懵,朋友帶我去了錢櫃,去了酒吧,去了很多消費的地方,買衣服,買手機......

我當時的感覺就是,有錢真好......

跨界層的感覺,不是不理解,是沒時間去理解,窮人忙著去掙錢,琢磨晚上吃什麼,富人忙著花錢,也琢磨晚上吃什麼,只是現在信息發達了,互相可以看到了,作為茶餘飯後的一些消遣.....

窮人看了富人羨慕,可以暢想美好未來

富人看了窮人感嘆,可以喚起憐憫之心


那順哥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同理,富人也想不到窮人到底有多窮。你認同這樣的說法嗎?

這是我女朋友的故事。那是2017年,那一年她上大三。(口述整理)

那是一個以煤炭和煤老闆著稱的省份。

作為一名來自南方小縣城的窮學生,我一個月的生活費是500元,一學期四個月或者四個半月,總計生活費也就2000多點。就這點錢,對於我那農民父母來說,都是一筆不小的負擔。

幸運的是,我分配到的舍友都是普通家庭的孩子。雖然她們家庭條件可能比我好,但是消費上沒有太大差別。

我們經常一起去火車站的服裝批發市場買衣服,一件羽絨服叫價180元,結果我直接砍價到60元成交(小傲嬌)。我們也經常一起去買十元三條的內褲,9.9元的文胸,38元的牛仔褲,也一起去吃城中村的鍋底免費的火鍋、1.5元一份的燜面、3元一份鐵板燒。


因為有可愛的室友,所以我這個從小縣城到省會大城市的窮學生,並沒有感覺巨大的物質衝擊,我以為的有錢人的方式,也不過是父母是公務員的某舍友任性地花200元買下的那件為過年準備的黃綠格子風衣。

直到,有一天——

隔壁宿舍有個直爽的東北女生很喜歡來我們宿舍串門。有一天我們討論起如何選擇內衣。

她不經意地說起,她的文胸都是三四百塊的。

當時我們就驚呆了!

八卦的我們小心翼翼地摸著她那灰色的外套,問:這個多少錢?

回答:不到兩千。

問:那運動鞋呢?

答:好像是八百多吧!

問:襪子呢?

答:三四十吧!

問:毛衣呢?

答:這個羊毛好像是一千多吧,記不清了。

………………

我們彷彿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原來有錢人是這樣子的!

原來身邊就潛藏著富二代啊!

平時我們不覺得人家有錢,那是因為我們壓根不認識這些牌子。我們認識的不過是真維斯、唐獅、阿依蓮、美特斯邦威……逼格更高點的就是那個大LOGO的背靠背。

貧窮真的限制了我們的想象,這次談話也打開了我們新的認知。

後來我們繼續八卦,才知道土豪真的不少。比如那個時常穿背靠背的女生的那雙黑色長靴原來要2600元!

2600元的鞋子,鞋子,鞋子,鞋子……我的一學期的生活費。

我默默看了一眼自己腳下那雙99元的厚底棉鞋。這是我20年的人生買過最貴的一雙鞋子,超出我平時的消費水平,完全是為了抵禦北方的嚴寒才咬牙買下的,兩年冬天我全部靠這雙鞋子打發。

我羨慕他們,但是不嫉妒他們。我知道,這不過是人家父母祖父母幾代人的奮鬥累計的財富而已,千元衣服鞋子不過是人家消費能力下的日常選擇。完全說不上炫富。

何況,我真的很喜歡那個穿2000多靴子的女孩子,作為獨生子女又富養長大的她性格非常溫柔,對我們所有人說話都是面帶微笑,輕聲細語,和她說話如沐春風。

以上是學生時代的事兒,工作之後我也曾經遭遇過這種震撼。比如有一天同事告訴我另外一個女同事日常放在工位下的拖鞋要兩千多,她一天一換的包包全是奢侈品,就是時尚雜誌上才看到過的阿瑪尼、迪奧、巴黎世家、LV、香奈兒。然而除了有大LOGO的驢寶,其他我壓根都不認識,只是覺得挺好看很精緻,皮的光澤、五金配件的質感比我那些五六十塊錢買的包包真的好太多了。

這對於我這樣一個至今仍舊捨不得用超過1500元手機的人,沒有被刺激到是不可能的。但是,我覺得生活給我展示各個階層的生活挺好的,羨慕歸羨慕,我精打細算的日子照常樂呵。

想要更好的物資,更好的生活,那就努力奮鬥唄。

編後語:努力奮鬥固然重要,但是有個事實一定要清楚.........


夢超說事


這句話是對的,

我記得八十年代,我第一次到縣城讀書,那時我們鄉下連電都沒有,但是那天我去吃飯的老師家裡己經用上了電飯鍋,我覺得太先進了,那時有肉吃是很幸福的事啦,但是他家賣來肥豬肉榨油後的油楂塊是不吃的,是扔掉的,但那時鄉下大部分的人家七八天才買一斤肉吃,甚至更久,吃的粥也大多是稀粥多,到零零年代,我和同事在談到買菜做菜時,我說你家五六個人,做那麼多吃得完嗎?天天有剩菜還買,他說吃不完都倒掉,我很吃驚,我吃不完的菜,特別是肉類,都放冰箱裡下餐又拿出來熱了吃,拿去倒掉,像割了我的肉一樣,不捨得呀!


笑長千歲1


貧窮限制了我們的想象,同理,富人也想不到窮人到底有多窮。完全認同。

雖我不是富人,但是這種說法,我還是看到過蠻多的事實。

我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小老百姓,在十歲之前,根本沒有到過縣城,小時候比我大一歲多的哥哥七歲時從城裡回來吹牛說看到了會做事的機器人,那時五六歲的我們被他騙的稀裡糊塗,讓我們對城市會做事的機器人充滿了好奇,而幾年後我們走到城裡才知道,原來那些都是騙我們的,但城裡還有花紅酒綠的世界,後面慢慢長大才知道,能想象的東西后面真的有了,比如說現在會做事的機器人。

而去年寒冬天我去農村看望一個97歲的老奶奶,看到她的床上的被子,感覺就得冷得哆嗦,在想現在竟然還有這麼窮的人家,而且一個97歲老奶奶的家裡。


農家姐妹


認同。

說幾點自身的經歷。


貧窮,限制了你的生活半徑

以前的農村,生活半徑大概就是村子、隔壁村子,偶爾去鎮上、縣裡。

去鎮上,小時候還蠻羨慕的,因為可以出去看世界。


讀高中了,才真正的把生活半徑擴大的縣裡,才瞭解縣城是一種什麼樣的生活。

在讀大學前,從未出過縣城,那時候真的羨慕去大城市。 後來讀大學,去了武漢,但一直想著去全國各地見識下。

每年暑假,都換一個城市去打暑假工,往東去過上海、往南去過深圳,但是沒去過帝都,可能是怕冷。


所謂鄉下人進城,就是這樣的。


貧窮,限制了你的起步,但也不晚

貧窮的人,生活圈子,見識也大多不多。

我體驗最深的便是工作,讀書那會兒,去打工,只知道一些服務業呀、流水線呀,因為村裡人都是這麼做,於是就只是去賺了錢。 壓根沒有做一些專業相關的工作,即便是實習什麼的。 一是自己的閱歷不夠,二是圈子裡也沒幾個給你比較有建設性的意見。


只能自己摸著石頭慢慢摸索,吃更多了苦。 可能別個事業已經不錯了的時候,你才剛剛起色,然後就要按相同的年齡去比對,便是有了差距。


當然,這些經歷都蠻好的,雖然比別人起步慢,但也值得,只是你的進步要更快才行。


富人想象不到窮人的窮,是真的

沒有真實體會過,就不知道什麼叫家徒四壁; 不知道,每日三餐飲食多麼單調; 不少城裡人,都不知道很多農作物是什麼,甚至有一次問城裡孩子,花生是什麼,都不知道。


所以,富人想象不到的不只是貧窮,還是更多。 說白了,沒有實踐,就不知道真相,即使是聽來的,也感知不到。


阿白two


認同。大學實習過的一個單位,老闆七歲的女兒過生日,只是紅包就收了十多萬,出乎我的想象。中學讀書時班裡有位男同學,父母雙亡和奶奶相依為命,既要幹農活每天還要回家給奶奶做飯,平時放假還採草藥走村串巷的賣菜,可是班裡家庭條件好的同學卻經常嘲笑他。所以我特別認同這種說法。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24ede888175f412990862defe7b80977\

迷糊小麗姐


富人是不會考慮窮人有多窮的,因為:一不扶貧,二不慈善,三不借錢,與他沒有一毛錢關係,人家是不會多此一舉的。至於貧窮限制了窮人的思維,這也是暫時的,一旦有了機遇,遇到貴人,運氣到來,窮人也會變成富人的,正因為:窮沒根,富沒苗,貧富也是循環輪迴的,好多富人,以前也是窮人,也有好多富人,一夜回到解放前。


1330291955


是的!古人已經回答我們了,有個故事說的是有一年鬧了饑荒,沒有糧食吃的百姓扒樹皮,吃草根,更有甚者為了填飽肚子去吃觀音土而被活活脹死。

消息一次層層上報到了皇帝這裡,皇帝是個善良的人,在得知這種消息後很是為他的百姓們擔憂。

苦思冥想後對著身邊的人問道:“百姓無粟米充飢,何不食肉糜?”(百姓沒有米糧可以充飢,為什麼不去吃肉糜粥呢?)


曙光1418


我是窮人,我不知道富人的心裡,但是我深知窮人的艱難和無助。

社會主義,出現了窮人和富人,貧富差距很大,富人的世界觀我不能理解,但是人窮志短,很多事情限制了你的發展。

為啥能出現窮人呢?一個是地域問題,生活在交通不發達地區,各方面發展受限。另外返貧的原因很多,比如疾病等。

我的老家在關中平原,大家基本上不愁吃穿了,過去父輩們遲了上頓愁下頓的日子,幾乎沒有了,現在大部分人可以說不是很窮的人了,但是,家裡一旦有人得病,特別是主要人員得病或者去世,那就又回到貧困狀態了!所以,老家農村抵禦返貧的保障很脆弱。

我們可以看看,有幾個富人理解了窮人,我只能嘿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