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想提前退休,是不是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和尊嚴?

旅行人生2068


想要提前退休的人是什麼心態?僅僅是因為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和尊嚴嗎?

提前退休,雖然沒有法律規定,但很多單位根據工作需要,還有提前五年或幾年內部退休的做法。如果是單位統一政策,是一種情況,個人主觀想提前退休是另一種情況。

因為和同事關係不好,正好單位有統一政策可以提前退休,你可選擇提前退休。

因為有政策規定,尤其是一貫制的提前退休,當事人有提前退休的心理預期,完全可以按照條件,逐步靠攏,與按照法定退休年齡退休的心理預期一樣,按年按月倒計時,還有一年、還有仨月,到時退出工作崗位。

因為有逐步的心理預期,利於過渡到退休生活。同時,沒有單位的煩心事,可能生活會更好一些。

但是更多的人是提前退休前想的很好,但是真的咋一退,心理不適應,甚至身體健康狀況都出現問題,不是因為這位上班時位高權重,咋一退休不適應,是因為生活的方式、時間安排的方式等等都發生的很大變化,需要過渡適應

主觀強烈的想提前退休就是另一種情況,因人而異,心態上大致我想有這幾種情況:

一是對工作性質、環境不滿意,地理位置、工作場景、人文環境等等,或有這樣那樣的矛盾,尤其與直接領導的矛盾等。

二是收入福利不理想。公司經營情況等變化,收入低、福利降,因為年齡等原因跳槽已很困難,就寄希望於提前退休。

三是家庭原因。家裡有老人或小孩需要照顧,外部條件又不好解決,提前退休就成了當務之急。

不管是不是因為單位同事的原因還是自身原因無奈的選擇提前進入退休狀態,心裡肯定多少的都會有些許的失落。畢竟從學校出來,參加工作都有幾十年的工齡,習慣了每天睜開眼睛就想著去上班,忽然一下子沒有的目標,會不太適應。此時,不管原來是多麼的自信,會安排好退休的生活,都會在那一瞬間失去方向。所以,一定要在選擇內退前做好心理準備,並提前鎖定短期和長期的目標,讓自己在遊刃有餘中度過適應期,成功的淡出職場生涯,迴歸到生活中。


期待耿好


我是特別想提前退休了,專事寫作的了。說得好聽點,是老有所為;說得不好聽點,是我這個年紀的人基本被排斥在就業市場之外了,工作太難找了。

最近三年,為了工作簡直是做傷了心了,五年時間,換了三家單位,第一家做了兩年半,企業嚴重虧損,資不抵債,工資八九個月開不出來,無賴辭職;第二家比第一家更不如,整天債主盈門,生產無法為繼,到現在還沒有支付一年前拖欠的工資,正在走法院的法律程序,最後的談判結果,能夠拿到三分之一都謝天謝地了,反正是白白做了三個月,現在連一毛錢都沒有見到;第三家是一個提籃公司,各種粉飾,各種刁難,各種內耗,做得是哭笑不得,不得不辭了。三年時間,有近一年時間都是在迷茫、尋找、待業中度過的。這把年紀了,做得這般苦悶,如果能夠提前退休,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情該多好呀!

去年五月下崗的時候,無意間開始寫頭條了,奮戰了兩個多月,終於見到了2000多元的收入,一時間驚喜萬分,以為自己找到了歸宿了,可是,稍微一轉念,就是隻拿了三五天的日入百元,就不見收益了,每天三五元、二三十元了,頓時灰心喪氣了。又跑到第三家打工去了,打工五個月間,基本停下了寫作,收入更是為零了。第三家下課回家後,繼續寫吧,寫了有五十多天,才見到一點點零星的毛票子,十幾、二十的收入來了;剛有點菸錢,兒子又呼喚我去幫他裝修房子,又停了下來;房子裝修差不多了,昨天開始,又開始寫了,這回沒有上回那麼艱難了,昨天就見到15元收入了,也算沒有枉費了煙錢和電費了。

我提前退休,還真不是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和尊嚴,我有的是解決工作中難題的本領和辦法,還有不屈不撓的毅力和幹勁,但是年紀大了,被人錄用的幾率越來越少了,我總想在自己擅長的寫作上有所突破,在今日頭條這個平臺上解決生計問題,跟這個平臺死磕,不達目的不罷休!

因為,我喜歡寫作,我願意把寫作做為後半生的生計!


坐看雲起於此時


前不久,一家虧損國企出臺內退政策,男50女45就可以內退回家了。在崗工作月薪3000元,內退回家月薪漲到4000元,繼續上繳五險一金,男60女55時再正式辦退休,退休金跟漲大政策。對中層人員,男55女50“一刀切”退二線回家,月薪執行在崗同級人員80%。“土政策”一出,企業大門差點被員工擠破。

為什麼越來越多人想提前退休了,不是在工作中找不到快樂和尊嚴,而是企業有這種“土政策”,否則,憑什麼讓你拿著工資待遇回家?提前退休,一般指企事業單位才有的特殊福利。主要有5點原因,說到實質了,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多數人並不真懂。

【1】內退收入與在職收入“倒掛”。

有些企業,提前退休回家,收入比在職的年輕人還高。回家後,還可以再找一份工作,再增加一份收入。內退期間,單位續交社保,正式退休後,有的員工退休金高達五六千,中層人員高達八九千。在職的年輕員工月薪不過三四千元。公務員事業編退休待遇更高,明顯高於企業退休人員,有的人員退休金甚至過萬。現在的績效考核多、管理更加嚴格、工作壓力越來越大,退休待遇比在職還高,所以,很多人紛紛申請提前內退。

【2】中層人員退二線算賬很合算。

很多企業實行提前五年退二線(提前內退)的“土政策”,甚至搞層層遞減,個別企業讓女科級45歲就退二線回家,而普通職員要幹到男60女55。有點不公平,但方方面面默認。這種“土政策”不違反勞動法,符合年輕化導向,已經成為普遍政策。有實權有油水的中層人員不願意退二線,只能搞“一刀切”。但大多數中層人員還是願意退二線的,執行在崗80%、90%的收入待遇,公務員事業編先提職加薪再退出現職,收入水平超過在職同級,何樂而不為?

【3】提前為年輕人騰崗讓路。

很多企業執行“退二線”和“提前內退”政策,男一般執行50-55歲退二線或提前內退,女一般執行45-50歲退二線或提前內退。這個年齡段,經驗豐富、精力旺盛、家庭負擔輕,正是幹事的黃金時期。讓他們提前退出崗位,主要還是為了給年輕人騰崗讓路。國企對管理人員實行“職數化”管理,對員工執行“三定”管理,一個單位配多少人員發多少工資都是上級核定的。能上不能下、能進不能出的文化“弊端”,導致人才積壓嚴重,形成年齡“蓋層”,不讓老同志提前退出去,年輕員工就不可能提起來。

【4】為企業創新發展創造條件。

企業管理人員一旦到了男50歲女45歲,客觀上,單位不會再提拔了;主觀上,他們也只想安全著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這一茬企業中老人,大多數都是上世紀60年代生人,有個中專文憑就燒高香了,他們雖然做出過歷史貢獻,但觀念陳舊、知識老化,關鍵還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甚至阻礙創新,壓制青年,讓隊伍缺乏活力。但他們又不犯大錯誤,總不能讓他們下崗吧。所以,各企業不約而同執行了“保留待遇、退出實職”的土政策,讓年輕人上來,引入創新思維和創新活力。

【5】善待做出歷史貢獻的老同志。

許多企業都在推進隊伍年輕化,比如規定“中層人員裡,80後要佔60%、85後要佔20%、90後要佔10%”的硬指標。中層男過50、女過45歲,就被排除在提拔名單之外了。讓這一茬人痛惜職業生涯到頭,不甘心,也不情願,除了產生船到碼頭車到站的混日子思想外,還有一種可怕的走向,就是44歲、49歲、54歲現象,給自己留後路,開始謀取私利。為了避免晚節不保,乾脆早點讓他們離開崗位,提前退出實職,也是一種愛護和保護。


職場火鍋


這個問題實際上把事情想的太簡單了,人們想提前退休並不是感受不到快樂和尊嚴,還是有很多方面的因素在裡面的。

第一,失業了,沒有工作和收入。很多人只能去打零工或者幹保潔保安這樣的低端工作。更有的人連工作都找不到,這不僅僅是工作中找不到快樂的問題,而是能否生存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提前退休,真的是天之大幸。

第二,有人認為提前退休能夠一邊掙工資,一邊領退休金,這樣就能夠獲得更高的收入。如果能夠提前退休,在原單位繼續工作著就是了,工資待遇不變,再額外有一份退休金。收入不是更高嗎?這種情況下誰不願意退休呢?

第三,提前退休以後養老金年年增長,會比晚退休養老金更高一些。這實際上是前些年出現的一些特殊情況,主要是養老金的平均水平增長速度達到10%。向低收入人群傾斜時,導致他們的養老金增長速度更快。而晚退休繼續繳費,養老金根據計算公式增長的速度,反而趕不上退休後養老金調增這種增長速度。

綜上所述,其實人們願意提前退休的情況有很多,並不簡簡單單的是工作不快樂和沒有尊嚴的問題。希望國家能夠進一步優化退休制度,讓大家能夠體會到晚退休的優勢。


暖心人社


想提前退休,每個人的想法也都不盡相同,所遇到的情況也不一樣。想提前退休享受生活的人是多數。

人快要退休時的思想是複雜的,也是脆弱的,這些因素會或多或少的會帶到工作中來,影響工作。



面臨退休時單位多是年勁人,以及年輕領導。工作中稍不注意,就會受到領導的指責和批評,產生心理壓力。還由於年齡的差異在年輕人面前的自婢感。這樣在單位工作確實有失去快樂的感受,並常有困惑感。因此對工作產生厭倦,把工作看成壓力,看成包袱,有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思想。

這時多想的是儘快退休,儘快享受退休後的自由生活。可以到處走,可以自由支配自已的時間,可以看書,可以娛樂,可以更多的和家人和孩子們在一起生活,享受天倫之樂,安度晚年。



龍游大海141086483


現在的確在不同的單位不同的部門有很多人都想提前退休,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一)是現在的社會源和工作源給人的壓力比較大。

(二)是因為個人身體方面的原因,不適應工作的環境。

(三)在一個就是現在的人際關係不好處,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四)如果一個人在工作的單位能夠使人心情每天都愉悅,心情舒暢哪怕是其工作環境再苦再累也不會計較的,怕的就是心累而不是工作累。

(五)單位就是一個大家庭,單位也需要講和諧講尊重,看不慣那些把單位當成自己家以家長似的作風發號施令的人。

(六)同事之間領導之間各懷鬼胎心照不宣,斤斤計較不能以大局為重相互攀比,爾虞我詐。

(七)到了一定的年齡被年輕人所歧視,導致自己覺得一無是處。

以上這些都是導致現在的大部分人,想提前退休的主要原因。


呼倫貝爾藍天83261214


心受委屈了,錢給少了。

馬雲曾經說過一句話,我覺得很有必要重複一下,就是一個人想辭職或提前退休的想法一般有兩個,心受委屈了,錢給少了。

人願意參與一個企業的原生動力是兩個,一個是發揮自己的特長,二是在發揮自己的特長之後在企業裡獲得個人價值最大化,包括職位升遷、收入增長、歸屬感、認同感以及由此帶來的成就感。

要想激發每個員工的工作動機,必須遵循自然法則,按照自然法則確定管理的原則,所謂道法自然。
每一個人會參企業裡,會參與到一個分工體系之中,根本原因是發揮自己的長處,這種長處可能來自於天賦,也可能來自於後天的傳承與學習,並希望在一體化的關係體系中,獲取個人及其人生價值最大化,不妨把這成為分工的原則。

每一個人參與分工的動機,就是發揮個人的天賦與才幹,並在一體化的關係中獲取個人價值最大化。如果企業沒有前途,系統沒有效率,個人的才幹不能得到發展,個人的價值不能充分發揮出來並得到體現,那麼就無法從根本上調動他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為一體化的關係體系即組織做貢獻。

以上問題的回覆,可能會幫你理解你的疑問。

職場老鳥,歡迎互動。


職場小課桌


1,企業不景氣工資少。

2,如作者所問的工作中沒有樂趣和尊嚴。

3,工作累,環境差,或者是安全風險大。

4,本人身體差,很難適應工作。

5,基層員工沒有出頭之日。

從以上幾點可以發現,凡是想提前退休的人,多多少少都是對現有的工作不太滿意,如果這個人是一個大領導的話,我想他是不願意提前退的,甚至想延遲退休,大家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嗎?


驕然


這個很簡單呀:精力不行了。本人現在50歲了,年輕時喜歡看書,雖是學工科的,但是喜歡文史書籍,資治通鑑、二十四史等沒少看,我自己也買了很多書(文史類的有2000多本),幾乎每天都看書。另外本人對外語有興趣,學過好幾種外語。夠勤奮的吧?可是這一到了50,我發現精力真不行了,看書走神嚴重呀,拿到一本書,還沒開始看,自己就愁夠嗆,覺得“這啥時能看完呀?”。工作效率也大不如以前了,也是有些走神。所以呀,延遲退休這事,絕對不靠譜,吃虧的只能是用人單位,最後吃虧的就是國家。


zm139682913


這個問題不能那麼簡單地看,而是要進行有一定縱深度的思考和剖析。

我們知道:對於同樣一個事物,由於每個人的生活經歷,社會感悟能力,學識水平等等存在差異,各自的理解及認知就會不同甚至存在極大差異,對於工作,當然也不可能例外!

記得早在十年之前,自己也有過想要提前退休甚至停薪留職到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闖一闖的想法。其實當時自己的工作算得上是得心應手,感覺也是比較快樂的,但心裡總覺得不能真正體現自身價值,想到外面實現自己的夢想,更好地展現自我價值,儘管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得償己願,自己心裡的想法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漸漸淡了,這段心裡歷程讓自己慢慢改變了許多對於工作,對於事業的態度及看法,覺得如果可以提前退休將工作崗位交給年富力強的“後來人”,讓他們可以因為自己退休而心無旁騖地捋起袖子大幹一場,同時,自己也可以有更多的時間陪陪家人到大千世界去走一走,看一看,給一直在後背默默支持著自己的親人朋友一個交代,是一件一舉多得的事,何樂而不為呢?如果不能提前退休,說明自己仍然能夠繼續工作,為新時代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獻餘熱,同樣可喜可賀!

所以想提前退休很多時候其實只是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以及想要寬鬆一些的時間,可以好好陪陪家人,真心享受生活!你說是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