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人都不願意去銀行工作了?銀行的跳槽率高嗎?

蘇晚晴vril


銀行也像一堵圍牆,牆裡的想出來,牆外的想往裡跳,牆外不知牆裡的苦,牆裡不明牆外的亂。

沒有幹過銀行的人其實還是挺羨慕挺想進去的,不過入職時間在三年內的員工辭職率也是比較高的。

原因如下:

1. 工作壓力大。在銀行不論你在哪個崗位,只要是想認真做好工作的,工作強度不亞於996,甚至是007。特別是越往上走,越是在領導崗位上,越是一分一秒都不敢鬆懈。作為領導,心理壓力甚至比工作壓力要大得多,因為你不知道手底下哪一個層級的小兵冷不丁捅一個簍子,職業生涯很可能就毀了。

2. 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別人總以為銀行都是高薪,其實很多基層員工都是拿的低保工資而已。有時候把月薪換算成時薪,你會猛然發現時薪才值十幾塊甚至不到十塊錢,足以證明工作時間之長換來的卻是工資之低。而且銀行不像別的單位,加班都絕對不算加班時長和加班費的,不管你是007還是996,不像別的企業可以累計加班工時換成假期或加班費,銀行裡面沒有這一說,而且往往越是說要強制休假的崗位,越是完全沒條件休假。

3. 大多數崗位太過侷限,又耗費大量時間,對年輕人是一種過度消耗。銀行是一個專業性比較強的系統,除了信貸崗位,其他崗位都與其他企業的工作內容差距比較大,長期在銀行裡從事單一崗位後,會發現自己除了銀行好像別的什麼也不會、不瞭解,所以這也造成了很多幹了3-10年的人,如果想辭職,最大的恐懼就是不知道辭職後還能幹什麼,能夠去找什麼樣的單位做什麼樣的工作。

所以很多一畢業就進入銀行的本科生、研究生,幹了銀行兩三年之後基本上百分百會萌生辭職的念頭,50%的人選擇在三年內離開銀行業,30%的人五年內都會跳槽到別的金融同業,只有20%的人會選擇留下,因此這個行業現在很難長期的留住年輕人,15%留下的人是因為沒有別的出路,只有5%是真心想要拼前途。

銀行業,只有在裡面幹過的人才能理解,說多都是淚,它又不像互聯網企業,好像努力就可以看到美好未來,銀行像是一個深淵,幹得越久陷得越深,消耗完精力和體力之後,更恐慌的發現自己早已沒有了在社會上生存的能力。

不過銀行業的好處就是,只要是正式員工,基本上也不會無故被炒掉,最多就是調去做最低的崗位,不會像現在的互聯網企業動不動就來一輪大裁員。不過未來會不會大裁員也不好說,2000年左右全國銀行業也出現過一輪大的買斷和內退,未來人工智能越來越成熟之後,自助設備和智能機器人會替代很多低級的工種,也不排除會出現大的裁員潮,而被替代的那一部分人無疑也就是在社會上最沒出路的那一幫,所以銀行人也不能一勞永逸、高枕無憂,時代要拋棄你的時候也是一點情面也不會留的。

總之,銀行工作也只是一份辛苦的工作,沒有太好,也沒有很差,如果有條件的可以進去做做看,如果發現不適合自己的長期發展,及早辭職也是好的。


讀毒獨310


題主你好,我父母就是銀行系統的,而且還是做了30年的老員工,寫這個問題前我特意問了他們,發現這些年銀行的變化還是挺大的。

但要是說“現在的人都不願意去銀行工作”,我覺得這個說法太絕對的,不說別的,我是去年畢業的,四大國有銀行在我們學校的招聘,可以說競爭還是非常大,競爭比能達到30:1左右,在應屆生看來銀行還是屬於香餑餑的,畢竟名聲在外,國企,待遇方面肯定不會虧待你。

但至於“跳槽率高”這件事,我個人是覺得說法不夠準確,只能說跳槽率相比十幾年前,甚至是幾年前,確實是要高一些。

就以我媽的經歷來說,二十多年前,那時候我還很小,銀行的管理也非常鬆懈,我媽在前面櫃檯上班,我就在後臺自己玩堆積木,一天整個銀行可能就七八十筆業務,非常清閒,而且業務也大多是簡單的,幾分鐘、十幾分鍾就能辦好,也沒有什麼業績指標壓力,每天做完活就行了。

可這個情況,在2000年後就開始變化了,以前是整個銀行一天才幾十筆業務,現在一天,一個人的量就能達到200-300筆,可想而知這個工作量多了多少。而且現在的管理也越來越嚴,別說有沒有空帶小孩了,連上廁所都得和客戶說一下,五分鐘速去速回。

而且還有各種業績指標,比如存款,貸款業務、保險等,一層層壓在每個員工的頭上。除了業績指標,還有各種考試,畢竟銀行還是屬於服務業,一切以客戶至上,所以考試就必不可少了。年輕人考試那就不說了,就連我媽這種快退休的老員工,也經常被拉著各種考試,背各種資料,自從轉到一個比較清閒的部門後,考試才慢慢減少。

但對於一個年近50歲的老婦女來說,新科技的操作學不會,知識點背不下來,考試真的太煎熬了。

現在確實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從銀行離職,雖然銀行待遇好,但背後需要付出的也是非常多的,比如上班時間,基本上886,偶爾885,早八晚八這個估計跑不了了,甚至有些大城市可能會更晚。

而且現在來說,隨著微信、支付寶的發展,銀行逐漸屬於夕陽產業,很多原本在櫃檯的人,基本都被派出去跑業務,這就使得員工之間會產生一個分水嶺,有沒有人脈資源非常重要。在這樣的刺激下,很多人就跳槽去保險、股票等金融公司和其他互聯網公司了。

有資源的,可能會做得風生水起,而沒有任何資源的,從零起步,真的是非常艱辛,經常性業務指標不達標,對人的信心打擊是非常大的。

最後總結一下:

現在願意去銀行工作的人還是非常多的,但相比過去,跳槽率確實變高了。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 工作壓力變大、各項指標多

  • 對人脈資源的要求變高了

  • 銀行逐漸變為夕陽產業,許多人跳往更有活力的互聯網行業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共央君


題主瞭解的不願意去銀行工作,想必是因為看到了很多從銀行離職的情況出現。可實際上,我覺得這是正常現象,並不能代表很多人不願意到銀行工作。

我作為銀行從業者看到的是另一番景象:還是有人爭先恐後想進入銀行,但同時跳槽的人也相對較多。

一、校園招聘場景火爆

每年銀行每年都會到985/211院校進行校園招聘,而且分春招和秋招兩場。我有幸參加過一場招聘。我參加那一場是春季招聘。我所在的銀行共計要招聘30人,報名人數已經達到了將近600人,相當於要從20人中選一個人。

這樣火爆的情況,至少說銀行在大學校園中的號召力還是比較強的。大學畢業生中還是有不少人願意來到銀行的。


二、社會招聘吸引非銀行人士

幾乎所有的銀行都在向金融科技靠攏,大量招收科技人員。銀行現在的大部分科技人員都是從互聯網公司或是金融科技公司招聘而來。要知道,互聯網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的薪酬可是要高於銀行的。我的一個同事就是剛從一家軟件公司跳槽而來,據說他來到銀行年薪少了10萬。可為什麼他們還願意來銀行呢?

銀行的工資雖然不算很高,但是銀行的待遇還是很不錯的,五險二金都是按照最高的標準繳納,只要不出現大的違紀違規,銀行也很少辭退人。這樣穩定還高薪的工作,有誰不願意來呢?

當然了,銀行畢竟是一個企業,有員工離職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兒。銀行跳槽的員工也非常多。在銀行選擇跳槽的人一般有兩種:


第一種:仍然選擇銀行

無論是在原來銀行工作不順心,還是為了在其他銀行獲得更大的發展。他們對於銀行的發展還是非常認可的。可以說,他們仍然認為銀行是值得他們付諸努力的行業。

第二種:離開銀行

這些人不願意在銀行工作了,他們所在的崗位,所拿的薪酬讓他們覺得,銀行不值得他們在銀行幹了。這些人普遍集中於櫃員崗,以及客戶經理崗,那些中後臺崗位,以及在銀行幹了十年以上的人是很少願意離開銀行的。

總結

總的來看,雖然銀行現在的發展不如前些年那麼輝煌,但銀行的福利待遇仍然是處於各行業比較靠前的位置。銀行依然是大多數人想要進入的行業。

如果覺得我說的有道理,歡迎關注我:銀行研究僧。


銀行研究僧


如果是幾年前,去銀行工作,可能大家是很樂意,是國企,還是銀行,想想都覺得高大上。但目前來說,銀行並不是一個擇業好的方向,這是因為:

一、目前在銀行工作的壓力比較大。如果你是一個櫃員,你可能有攬儲的任務,有日均存款的要求等,完不成任務會對績效考核有影響;如果你一個客戶經理,你要面對公司或個人的不同貸款等業務需求,涉及到需要貸款授信,業務流程經辦,跟蹤業務進展等等事項,比較繁瑣;

二、大銀行相對小銀行,條條框框比較多,監管程度比較嚴,實際業務操作的靈活性上較差。比如我公司開立的工行,做一筆貸款業務需要幾道審批手續,提供的資料合同等還要按工行的合同要求跟客戶簽訂才能走貸款流程,最終這筆貸款要3-4天才下來,有時候下款還更久,顯然對急需付貨款的客戶來說時效性上並不友好,也會造成客戶一直催著客戶經理下款,壓力比較大;有時候為了趕業務流程,公司的客戶經理晚上都在加班,甚至週末雙休日都沒有。

三、銀行現在的收入水平並不拔尖,特別是底層人員,比如櫃員、普通的客戶經理等,月收入也就幾千元,做的繁雜事情也多,任務也重,給人一種性價比低的感覺。

四、銀行也是一個講資格、講人脈的地方,如果有親戚朋友或者父輩等人幫忙提攜照顧,那可能在銀行還比較好過,不然要上升也是一個辛苦的過程。

五、隨著支付寶、微信等便捷支付的普及,銀行的一些功能都被弱化,比如存錢現金,轉賬支付等,造成銀行需要的人員也在精簡,人員之間的競爭加劇,這也造成一部分人從銀行系統出來另謀出路。

綜上所述,銀行已經從我們印象中的高大上掉落神壇,變成了我們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存在而已。作為一個傳統的行業來說,年輕人更向往去一些高科技的企業或者創新型的企業上班,投入自己更多的熱情去創造一份事業,而不是因循守舊的做日復一日重複的事情,這也是思想的一種進步吧。


蝸牛的企盼


頭半句說的太絕對了,現在進銀行仍然是要擠破頭的,今年我們銀行上海分行校招基層營銷崗據說連復旦研究生都刷掉了,競爭仍然很激烈。

話說回來,我們銀行長期缺編,招不到人。。。一是達到條件的人少,二是真的沒人報名。

至於為什麼許多人不願意進銀行,銀行跳槽離職的那麼多,簡單的說幾句。

1、社會發展了,經濟繁榮昌盛,高收入行業比以前越來越多了,像現在的通訊、高科技、網絡行業許多收入都比銀行高,也很受歡迎。就像BTA、華為之類,早二十年或是十年前都沒有這麼吸金這麼拉風。人的選擇多了,是好事。

2、銀行的性價比低了,還是因為經濟發展了,互聯網金融對銀行業衝擊特別大。銀行也是越來越多啦,全國五千家銀行,一個縣城就有二十家銀行,競爭激烈。客戶的選擇多了,銀行員工的壓力就大了。壓力大了,性價比就低了。

3、近些年銀行員工的收入增長的不是特別明顯,我許多同事十年前在銀行多少收入,現在還是多少收入,沒什麼變化。還有些銀行這些年業績不好的,收入下降的都很多,自然人心惶惶。

4、監管越來越嚴,以前瞎賣保險,捆綁銷售乾的多,民憤難平,現在不讓幹了。頭上的攝像頭越來越多,檢查手段越來越先進,越來越不自由,受處分的越來越多。銀行裡許多人都是捱了處分,不得不跳槽。

5、銀行多了,從業人員也多了,自然流通也多了,顯得跳槽的也就多了。

6、其實銀行的招聘條件仍然很高的,大部分銀行校招都是要求重點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的。社招的話像某銀行規定要全日制本科,兩年以上工作經驗,三十五週歲以下,原單位需是五大國有銀行或是全國性股份制銀行,郵儲銀行除外。。。。

7、照每年發佈的社會行業平均薪酬來看,銀行業的收入水平仍然高於社會平均的,只是優勢越來越不明顯了。

8、現在的年輕人自己的思想主動權提高了,受父母或是他人影響的少了,被父母強制推進銀行的少了。

9、現在的人生活條件也好了,寧願收入低一些也不願意進銀行受苦了。

10、社會輿論風向變了,說銀行不好的人多起來了,那銀行也許就真的不好了。


郎峰徐迅


銀行的跳槽率總體來說不算很高,但肯定比以前更高!這個時代在變化,沒有哪一個行業或者說職業是可以“永垂不朽”的。

我自己的愛人就是畢業後在銀行幹了十多年時間,我對銀行業這十多年的變化還是很有感觸。

下面,就這個話題,我說幾點看法,僅供大家參考。

一、當年人們為啥都喜歡去銀行工作

我做了很多年校園招聘工作,對大學生就業的想法比較瞭解。

10年前,很多大學畢業生都希望去銀行就業,尤其是父母更是這種想法,還沒有等小孩畢業,就開始積極地在當地託人找關係進銀行。

那時候銀行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

一是工作“鐵飯碗”,非常穩定,除了公務員事業單位,銀行就是不二的選擇,去民企容易失業,但是到銀行絕對不會失業;

二是工作有地位,說出去有面子。那時候我記得我的父母也問過我,要不要考慮去銀行?我說為啥?他們說因為社會地位好啊,人家都羨慕在銀行上班的人,你去了銀行,以後親戚面前都響噹噹呢;

三是工作收入較高,尤其是起薪。一個大學畢業生,10年前到銀行工作,起薪一般都可以過10萬元,國有銀行麼福利更好,股份制商業銀行麼獎金更高,如果學金融的去企業做財務,能有銀行offer一半的收入就不錯嘍!

四是銀行業務容易開展,那時候互聯網還沒那麼發達,到了銀行工作拉拉存款、理財資源還是很多的,尤其是國有大銀行,但凡你有些人脈關係,可以做出業績,進去混個科長都不是啥困難。

基於以上這些因素,那時候職場上的年輕人都喜歡到銀行工作,所以銀行不愁招不到人,基本都以校招為主,並且擇優錄取。

二、現在的人們為啥沒那麼願意去銀行工作了?

10多年過去了,現在的職場人似乎沒有那麼願意去銀行工作了。

前段時間我去杭州某大學參與校招宣講會,有家銀行的HR就正好和我們碰到,在隔壁教室。

我和他們正好聊起這兩年銀行招聘的形勢,對方說:應聘的學生有還是有,但肯定不如以前多了,尤其是優秀的大學生越來越少投遞銀行簡歷,確實感到有些失落感。

我想他們說的是實情,最近我愛人他們銀行也開始社會招聘了,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為啥改變這樣的招聘政策,我想也是和大學生的擇業取向有關係。

這些年,我自己對這一現象的理解,主要總結了以下幾點因素:

一是互聯網興起以後,互聯網金融大大沖擊了傳統銀行業務,比如各種“寶”、P2P行業的衝擊等,人們更願意把錢直接存在互聯網平臺上,買理財這些也是,而非都要跑到銀行櫃檯去辦理。

當然,目前銀行自己的app上也都可以購買理財這些,可收益率卻往往沒有外部的互聯網平臺更具有吸引力。

二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銀行許多櫃員崗位都面臨調崗或者失業了,以我們杭州為例,我注意到一些銀行的網點都開始縮減,人們要儲蓄或者辦業務,靠機器人都可以了,那麼多櫃員沒工作可幹,意味著銀行將來就不需要那麼多工作人員,你還要擠破頭進去工作嗎?

三是主要的國有銀行這些年福利銳減,失去了隱形的這塊收入,基本上薪資獎金都比較陽光化,加上業務越來越難做,10年過去銀行從業者實際的收入並沒有明顯增加。所以大學生在擇業時,銀行的offer沒有了以忘的“高薪光環”,自然不受待見了。

四是銀行從業人員目前的壓力越來越大,這主要也是行業競爭激烈導致的,比如拉存款這些年就很難拉到,人們有錢寧可去炒股買房或者買互聯網理財;又比如實體經濟不景氣,貸款都貸不起了!

上述四點主要原因,導致了銀行業整體的吸引力下降了,人們就不怎麼願意去銀行上班。

三、對銀行的從業者來說,該如何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

外面的人不太願意進銀行工作,那麼已經在銀行上班的人該怎麼辦呢?

我覺得總體來說,雖然銀行吸引力下降,但平臺還是大的,工農中建幾家還是中國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中排行前幾的。

依託大平臺,內部發揮的空間還是有。

我個人對銀行業朋友未來的發展,提以下兩點建議,希望有所啟發:

1、在銀行內部積極拓展職業通道,儘可能偏重管理或者專業性強的崗位

其實銀行裡面的崗位也是有很多方向可以發展,對一個剛進入銀行的新人來說,你的定位可能不能只做一個櫃員,否則幾年後機器人就會把你給替代了!

我認為較好的途徑就是兩條,第一條是往管理崗位去晉升,比如副科長、科長(網點主任)、副行長、行長等,能有機會去當地總行做管理的最好,這樣起碼你在銀行裡面是核心骨幹,一輩子幹也比較穩;第二條就是走專業路徑,越是專業性強不容易被替代的崗位越好,比如銀行內部的一些信息化崗位、與資本市場有關的崗位、內部控制崗位等。

2、學習財務、投資、法律等其他方面的知識,培養自己複合型的專業能力

最近,我有個朋友剛剛從銀行跳槽去某上市公司做投資部經理,照理說他一個銀行的員工也只懂得金融,到企業裡頭怎麼能立足呢?

可他真的不一樣,他除了銀行內部的工作學習以外,還自學了許多方面的知識,包括考了註冊會計師等含金量很高的證書。他之前做的是對公客戶經理,幫助企業服務金融的同時,還能夠自發提供財務等方面的專業幫助。所以有家上市公司的客戶就高薪挖他加盟,才華麗地實現了轉型。

當然,銀行一般不允許自己的員工開展副業,但如果有條件也可以考慮這樣的機會。我知道微博等地方有大V就是銀行職員在做副業賺錢的,可能副業的收入都還比主業更高。

寫在最後

以上,就是我關於這個話題的一些建議,希望對大家有幫助和啟發吧!

作者:丁路遙知事,頭條職場教育領域自媒體營銷號TOP5,高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高級培訓師,資深職業規劃師,多家頭部平臺簽約作者,碼字很辛苦,歡迎點擊關注我。


丁路遙知事


銀行得罪了誰?為什麼大家都沒有去銀行的意願了。

01鐵飯碗不鐵

曾經誰進了銀行,那都是要被村裡人羨慕好久的,都會說:誰家那小誰,進了銀行,天天坐在辦公室吹空調拿高薪。再加上有體制,不用擔心失業,一輩子都不愁了

那都是以前,現在則不一樣了,不只是很多人不願意去銀行工作了,銀行為了節約成本也會裁掉一批不能為銀行創造更多收益的人。

人都有了危機感,鐵飯碗不再是鐵飯碗,不努力隨時都可能被替換掉。

02就業機會增多

曾經的工作崗位好像沒有那麼多,不進銀行、不當老師、考不上公務員看上去就好像只能去工廠打工或者回村裡種田放牛了;但是現在不一樣,真的是無論做什麼行業都能掙到不少的錢,唱歌的,開直播做網紅的,開直播打遊戲的,做自媒體的,寫悟空問答的,等等無論從事什麼行業都能養活自己,並且還能獲得很滋潤。

銀行好像也沒有那麼稀罕了,多的是能掙錢的地方。

03工作累 晉升慢

說銀行的工作累應該沒人反駁吧!我有個同學,在銀行天天說的是五點半下班,但是實際可能是晚上九點或者十點多才能忙完所有的事情離開銀行回家。

除了工作累還有一點就是晉升慢,沒有人脈的情況下,你拉不到存款;沒有人脈,你晉升渠道也比別人窄,而晉升慢就是待遇一直提不上去啊

綜上:去銀行工作不再像以前一樣那麼吃香了,沒有以前遠超其他行業的待遇了,也不再像以前一樣的安逸了,自然去的人變少了。至於跳槽率高不高到是沒做過統計,只是我同學裡面畢業就去銀行的人不少,到現在還在銀行的卻只剩一個了。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感謝閱讀!!!

易將學財


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銀行的競爭力越來越弱。比如支付寶、微信錢包等應用的出現,對銀行的業務衝擊力還是比較大的。不管是在身邊,還是通過網上得知,確實有一些人不願意去銀行工作了。主要原因有三個:

1、銀行的工資比不上其他金融企業

2018年,工資最高的是浦發銀行。人均薪酬達到23.66萬。還有一些銀行工資很低。

相比於證券公司,銀行的人均工資是要低很多的。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均酬排名TOP3的券商花落中信證券、海通證券和華泰證券,分別為67.24萬元、61.09萬元和59.30萬元。

銀行的工資和證券公司差了3倍多。

所以,從待遇來講,銀行吸引力不大。

2、銀行的發展前景不被看好

大家在選擇一份工作的時候,一般都會看這個行業的前景。這些年來,銀行的業務受到互聯網金融的衝擊,比如,存款業務方面,現在支付寶和微信錢包都出現了類似的業務,所以銀行攬儲能力有所下降;貸款業務方面,很多貸款公司出現,同樣衝擊了銀行的貸款業務。作為銀行的兩大業務,都受到不同程度的衝擊,而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所以很多人不看好銀行的前景。

馬雲說過,銀行不改變,我們來改變銀行。當然,銀行會永遠存在,但是已經沒有以前那麼強勢。

3、不想去銀行的原因,主要是崗位低端

銀行的很多崗位,例如客服、櫃員,都是外包的。這種崗位的員工,工資並不高,而且都是勞務派遣工。所以,很多人都不願意去做。如果是一些高端崗位,還是很多人願意去銀行工作的。


劉仕祥演講思維課


精英菌有次和一個朋友聊天,他的孩子在加拿大留學,精英菌就隨口一說,你孩子回來後讓她進銀行行了,女孩子去銀行挺好。因為精英菌知道,他的資源足夠讓她孩子去銀行工作。但結果出人意料的是,朋友說,銀行太累了,不打算讓孩子去。

其實這朋友說的確實是一個事實,現在大部分進銀行的應屆生,基本都是去銀行基層,做櫃員,做理財經理,做會計,至於去分行等這樣的機關,也需要在基層工作至少一年以上時間,才有機會通過內部競崗的方式去到分行機關,但是,這樣的機會,著實是太少,沒有一點實力,甚至是關係,很難被選調,就是被選調了,如果運營不放人,還是很難走,畢竟,運營一直是缺人。早上8點到單位,晚上八點才回家,甚至要到八點以後,這是基層支行的工作常態,所以,確實是累。

都說現在銀行多,基本就能見到一個銀行,確實,銀行不僅多,造成銀行業內之間的競爭加劇,還面臨著網絡銀行及P2P等新興互聯網金融的衝擊,在銀行工作,壓力還是蠻大,尤其是很多任務都分解到個人。最近熱的ETC安裝問題,是武漢還是哪裡有個地方的銀行人員,去高速路口借隨路政人員查車,來向過往車輛推銷ETC,可見壓力多大。

隨著競爭的加劇,銀行業的日子就不如以前好過,有的待遇相應的就上不去。精英菌知道有個國有行的分行,19年入行的,實習工資拿到手也就2000多一點,這個工資還是有點出乎精英菌意料的,一年的實習工資,一年後轉正,待遇其實也不是很高。所以,當時這個分行在集中培訓和分配到支行以後,相繼就走了好幾個,要知道,這些人都是央財的碩士。所以,待遇競爭力下降,也是不爭的事實。

但是,儘管銀行有這麼多那麼多貌似不受歡迎的問題,但是,銀行仍然是應屆生求職的熱門單位。對於學經濟,金融的畢業生來講,能進入銀行這樣對口的單位發揮所長,還是很幸運的事情,並且隨著自己資歷的增長,薪水等自然會漲上去。所以,儘管有很多基金公司,投資公司,信託公司,p2p等互聯網金融來競爭與分流,在可以預見的將來,相信銀行還是求職者熱門!

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高薪職位,獵頭服務就上無憂精英網(www.51jingying.com)


無憂精英網


我從兩個方面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選擇去不去銀行工作的問題。目前,選擇不去銀行的群體分為兩種,一類是自身素質能力較高的人,另一類即能力素質較低的人,兩個極端,對於普通的大學畢業生,我覺得還是會選擇銀行的,畢竟現在就業這麼困難。

第一,多數名校大學或碩士研究生,甚至有的擁有博士學位,個人要求較高,包括對行業,工作地點,職業發展空間,薪酬待遇等。他們首選的都是五大行總部,至少是一級分行機關部門,如果可能被分配到省級以下分行網點,他們就會放棄這份工作。

第二,是學歷普通,能力一般的人,即普通高校畢業生,本科為主。國有大行很難進去,學歷不夠或考試能力不行,或者學校排位不行,股份制銀行又不想去,因為進去也得花錢找關係,完不成任務隨時有可能被辭退。這就是所謂的高不成低不就。

其次,關於跳槽率高的問題,還是更多的存在於這兩個群體中。能力素質特別高的人,野心大,目標高,如果工作後感覺現實不理想,就會選擇跳槽;能力一般的人,既接受不了任務大,壓力大的現狀,自己也做不到那份堅持和毅力,不能付出應有的辛勤和汗水,自然業績不行,不能被單位和領導認可,辭職跳槽的概率就大了。

所以說,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先不說這些高校精英們,就我們普通群體來說,不管大銀行小銀行,國有還是股份制,甚至是信用社,城商行之類的,能考進銀行就很不錯了,只要我們用心努力,願意奮鬥付出,我想都不會過的太差了,都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樣子。當然了,關係戶,有背景的人除外,但是,這個群的人佔比還是很小的。還是普通人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