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道德經》很精通,比誰都懂,但卻是個不講道德的人,這是為什麼?

初夏思夏愛華夏


道德經,你想呀,一直掛念仁義禮智信忠孝慈愛,情情我我。怎麼能清靜呢?道德經,不講現實的道德。字雖同,意不同。從大道廢一直絕仁義禮智信。忠孝全拋棄。前思後想都坐忘,守無,就是為了清靜入空門。知白守黑,黑者視之不見,聽而不聞。元神出竅升入太空,混合宇宙大氣長生之道。跳出地球陰陽之俗道。就是斷絕人間紅塵的道德約束。也不是去做壞人壞事。

至於那此偽君子,講道德經,死搬硬套的往俗事上拉。說一套做一套,俗道不分。才是真正的沒道家知識的人呢。

老子是講無道德經。我們俗人講的是將心比心有道德經,不是一碼事。


馬振廷1


此道非彼道,《道德經》並不是.宣講人之所祟尚的道德,而是一種處世為人的哲學理念。

道德經是讓人們遵循自然規律,不以人的私慾妄為。

我們現在所說的道德那是儒家的理念,忠.孝.仁.義,禮.智.信都是儒家所捉倡的。

至於說口頭上講道德,講論語的人自巳不講道德,這個問題自古以來就是如此,講這些東西的都是靈利人,被道德梆架的是愚昧人,說的明白一些道德就是一個制約人們行為的籠子,編制這個籠子的人是不會先把自巳關進去的


泰山9981258


《道德經》是《道經》和《德經》的合稱,“道”通常指規律、規則、軌跡,“德”通常指道在萬物上的天然呈現方式,老子所說的道和德,是指天地萬物的自然屬性和表現方式。

而我們日常所言“道德”是指一個人的品質修養,做人的規範,跟老子所言“道”“德”不是一碼事。老子所言之道,是自然大道,是宇宙萬物的運行法則,在老子哲學裡,人們的所作所為符合道的運行法則,遵循人的本性、本心即為“德”。

《道德經》講的“道”,是可以為天地母的那個“無極”物,古人祭天祭地祭祀山水,又以君主為“天子”,把人類分成若干個等級。老子把這些觀念全部推翻,認為天地日月山水以及君主和百姓,一律為“道”所化生,萬物沒有高低貴賤,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尊道貴德者才會受到“道”的庇佑,即便是貴為“天子”的統治者,若是背道而行,恣意妄為,一樣受到自然規律的懲罰。

作為萬物中的人類,理當像萬物那樣,順應天道,自然融洽,和諧相處。但由於人的統治者“尚賢”“貴難得之貨”“見可欲”等,使貪慾爆發,私念橫生,於是人們制定一套社會秩序、行為規範加以約束管控。這些管控措施激發了人們的智巧心機,於是“智者”上位,純樸者受苦受罪,導致社會等級分化愈加嚴重,虛偽巧詐之風愈演愈烈。

所以,老子說: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

道、德、仁、義、禮這五者,是由本至末的排序。因為社會失道,沒有辦法了,才一味地強調仁義,最終滑落到“禮”治的深淵。

讀懂《道德經》與有沒有道德以及道德水平的高低沒有必然聯繫,知識不等於修養,懂得不等於遵守,知法不等於不違法,滿口仁義道德的不一定是君子,最現實的例子就是貪官汙吏,貪官最是“道”貌岸然的族群,可是他們最失“道”而遠“德”,不仁且不義,出則前呼後擁,行則左護右衛,言必高大上,實則雞鳴狗盜之徒。

所以,老子說“夫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他認為,執著於“禮”是導致社會混亂的罪魁禍首。

所以,懂得《道德經》卻不能按照《道德經》的要求做,明知違反公序良俗卻執意而為之,這就是社會背道而行,崇尚仁義虛名所帶來的必然後果。


問道黃老


《道德經》是哲學,是屬於理性的知識,知道的不一定能履行做到,做不到等於沒有認識,在王陽明的心學,是知行合一,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理論與行動的結合為實踐。理性,一旦被認識卻與自已的情感:或私利不符時,:一些人往往就是:知其理卻重情從:利,不講道德,甚至反將道德作為他一種偽裝和用於綁架別人的工具。這種人就被人看成是偽君子。


莊宇長春子


《道德經》,是以道而行知,就如火車的軌道,火車一離開軌道,火車立即車倒人慌。

人也有自己所修行的路,每個人根基不同各有各的道,但總歸要行正軌的道。

一些人從自己的脫離了正軌,那就是邪念之道,還起著不講道理的習氣。但這種人對《道德經》卻瞭如只掌,做起事來卻脫離了正軌,怎麼邪那就怎麼走,這樣會走向犯錯誤地機遇特別大。因為他對誰都不包容,,而打壓走著正軌知人的身與心。講的比誰都好,但實際上這個人的本質特別虛弱,他的不講道理就又有著不講道德的人,比那些默默無聞正知正見人是兩個層次的人。而不是以道取人也。


劉國民81223781


你只管聽我怎麼說,按我說的去做。不要看我怎麼做然後你也怎麼做。這就是封建統治者和現今的政客。只有無產階級的政治家,革命家,才會為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後。嚴以律已寬以待人。


冀東1952


 18

  大道荒廢、才有仁義,智慧出現、才有誠信,

  六親不和、才有孝慈,國家昏亂,才有忠臣。

  19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絕仁棄義、民復孝慈,

  絕巧棄利、盜賊無有。聖智仁義、表面文章;

  孝慈巧利、偏執倚斜、不可為據。修為指歸:

  見素抱樸、歸本還虛、少私寡慾、絕學無憂。

  20

  唯與之呵、當他唱歌,惡之美之、公平無私。

  人之所畏、可以不畏,百無禁忌、唯炁唯機。

  人皆熙熙、如享大牢、如春登臺,我自澹兮、

  無意無識,渾沌欲開、如嬰未咳,累累混混、

  若無所歸,眾皆有餘、我獨若遺、心似愚人,

  俗人昭昭、我獨昏昏,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遼闊如海、無邊無際,移動如風、不停不歇。

  眾皆有以、我獨頑卑,吾獨異人、而貴食道。


真福君


此道德非彼道德也,老子講的是天命之道德(無有),此人之道德是孔子講的人性之道德(善惡),善者善果,惡者惡果,遲一天他會自食其果的,天道循環,損太過而補不足,其人惡極之時必是遭損之時,不遭人害,亦遭天災,人不滅之,天必滅之,因為他之行為已違失人道,損己不足而奉天有餘,謀事在人為,成事在天理,有理事可成,失理事必敗,


養生男人699


首先,《道德經》寫的內容不是讓人品德高尚講道德,書名中的“道德”和現在說的思想道德的“道德”完全不是一回事。道德經整體上是古代一位叫老子的人寫的一本哲學方面的書。道德經的道,是指天地萬物運營的普遍規律,道法自然,無為而治;道德經的德,是指“道”這個普遍規律在具體事物上的體現。

其次,雖然道德經的道德和思想道德的道德不是一回事,但是學習道德經,順應自然,天人合一,清淨無為,水利萬物而不爭,對提高自身的修為和思想道德有很大作用。

最後,如果一個人很懂道德經,卻人品很差,這可能是這個人知行不一,只是把道德經背的滾瓜爛熟,沒有真正參透並融進自己血液裡來指導自己的行動,說一套做一套,兩張皮,這樣的人也是很多的。


龍山修行


據題目表達的意思看,語文邏輯上相悖。《道德經》是"經",後來人能做到熟讀已經是高人啦!至於後者所謂"道德″,與常人理解的"道理"″文明"接近。因為"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道可道,非常道"。題目所說的″講道德",不是"道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