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那麼聰明, 為何不幫英明的扶蘇, 而去幫紈絝子弟胡亥繼位?

餓死的貓


李斯出生於楚國上蔡縣(今河南省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相比商鞅變法後的秦國而言:當時的楚國依然是一個以門第高低取人的國家,儘管李斯自認為才高八斗,卻也難以在這樣一個只重門第出身而不重真才實學的國家得以伸展。在司馬遷的《史記·李斯列傳》中記載了一件促使李斯實現人生轉折的事:有一天當時身為管理倉庫的小吏的李斯在上廁所時看見了一隻老鼠,只見這隻老鼠渾身上下髒兮兮的,吃的是汙穢不堪的排洩物,只要人或狗一靠近就嚇得趕快逃走。後來在一次清點糧倉時李斯又看見了老鼠,他發現糧倉裡的老鼠和廁所裡的老鼠完全不一樣——這裡的老鼠一隻只都吃得又大又肥,悠閒地在米堆裡嬉戲交配,即使看見人來了也不急著逃走。李斯不由感嘆道:“廁所裡的老鼠每天盡吃些汙穢不堪的東西還得時時刻刻擔驚受怕,而這糧倉中的老鼠吃的是上好的大米卻可以飽食終日。同為老鼠,只因選擇不同命運便大相徑庭。其實人又何嘗不是如此——決定一個人有沒有出息的是所身處的環境。一個人的成敗得失全看自己是否能抓住機會和選擇環境”。李斯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才選擇離開楚國前往秦國發展:一開始他只是秦國丞相呂不韋府上的一個幕僚門客,直到公元前236年已年近五旬的李斯才引起了秦王嬴政的注意。

公元前237年呂不韋被免去丞相職務,隨即流放蜀地,李斯因此失去了政治上的靠山。公元前236年韓國派遣水工鄭國入秦向秦王建議集中財力修築水渠,試圖以此消耗秦國的人力、財力,然而鄭國作為韓國奸細的身份卻被秦國識破。儘管秦王嬴政堅持將工程進行下去,然而這時秦國政壇已然開始掀起一場排擠外國客卿的政治浪潮。在戰國七雄之中秦國一向以吸引外來人才而聞名:來自衛國的商鞅通過變法奠定了秦國崛起的基礎;來自魏國的張儀以連橫之策分化瓦解諸侯,大大減小了秦國前進道路上的阻力;來自魏國的范雎使秦昭襄王得以強化中央集權,明確了遠交近攻的基本國策;來自衛國的呂不韋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為秦之一統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在這一過程中秦國本土人士和客卿之間的矛盾也在一點一滴的滋長,恰逢自公元前238年起的短短一兩年之內連續發生的嫪毐叛亂、呂不韋罷相以及韓國間諜事件均涉及外國客卿,於是多年來潛伏已久的矛盾在公元前236年來了一次總爆發——這年秦王嬴政在本土大臣要求驅逐客卿的強烈呼聲之下頒佈了《逐客令》。李斯是因為感覺在楚國不能實現自己的人生抱負而選擇來秦國發展的,眼瞅著剛準備在秦國施展抱負之時卻要被驅逐,對此心有不甘的李斯向秦王嬴政上了一道《諫逐客書》,歷數了歷史上客卿對秦國所做出的巨大貢獻並一針見血地指出逐客是將人才推向國門之外在,正是李斯這道上書使秦王嬴政終止了驅逐客卿的做法。李斯也因此獲得秦王嬴政的關注,這時的李斯已年近五旬,以當時的平均壽命而言已是很大的年紀了,直到這時李斯才真正獲得施展自己抱負的平臺,因此李斯對這來之不易的機會各位珍惜。李斯為確保到手的權力不失不惜設計陷害同學韓非,在秦王嬴政一統天下的過程中李斯積極獻計獻策:繼續秉承秦國曆代先祖的遠交近攻之策,與此同時派遣謀士持金玉遊說東方六國的貴族權臣,在正面戰場之外構建嚴密的情報信息網絡以輔助秦國統一天下的進程。秦國正是運用李斯這一計策成功借趙王之手除掉了趙國名將李牧,從而消除了自己統一天下道路上的一大強敵。

李斯和秦王嬴政合作了近三十年,一手締造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帝國——大秦帝國的誕生:天下一統後嬴政曾詢問文武百官關於治理天下的問題,時任丞相的王綰主張將秦始皇的兒子、宗族還有功臣們封到燕、齊、楚等國的偏遠地方,這實際上要恢復周朝的分封制,對此時任廷尉的李斯則堅決予以反對,最終嬴政採納李斯的建議:將全國分為三十六郡,郡以下設縣,從此郡縣制取代分封制成為中國地方行政治理的主流模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又接受了丞相李斯“書同文字”的建議,李斯親自制作了小篆這一字體以取代之前各諸侯國的文字。為了便利帝國境內的經濟交流李斯又上書建議廢除六國舊制,統一各國的貨幣和度量衡。李斯還建議以京師咸陽為中心修築通往全國各地的馳道、統一車軌。這時的李斯風光無限,然而不久之後李斯就迎來了命運中的又一個轉折,這次和當年上《諫逐客書》不同的是:當年的人生轉折使李斯得以平步青雲,然而這次他卻要走下坡路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嬴政在沙丘宮(今河北省廣宗縣)出巡時暴病身亡,此時皇子胡亥、宦官趙高、丞相李斯等人隨行在秦始皇身邊。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為帝並遊說李斯,一開始李斯並未應允,然而趙高的一句話令李斯心動了:“以您的才能、謀略、功勳、人緣以及獲得長公子扶蘇的信任,這五點全部拿來與蒙恬相比,哪一點比得上他呢?”李斯回答:“都比不上他。”趙高說:“既然如此,那麼只要扶蘇即位,就必定任用蒙恬為丞相,您最終不能懷揣通侯的印信返歸故鄉的結局已經是顯而易見的了!而胡亥仁慈忠厚,是可以擔當皇位繼承人的。希望您慎重地考慮一下,作出定奪!”這時李斯的權力慾表現了出來:也許是因為早年在楚國那種不問能力只問出身的社會氛圍下生活得太過壓抑的原因,李斯一直對自己手中的權力格外珍惜。李斯和扶蘇的政治觀念是截然對立的:在焚書坑儒這件事上扶蘇和李斯的意見就截然相反,事實上在扶蘇被秦始皇趕到北部邊疆去和蒙恬戍邊一事上很可能存在李斯在背後的操縱。在李斯看來:一旦扶蘇繼位意味著自己隨時可能被蒙恬取代。

最終李斯被趙高拉攏而選擇擁立胡亥,然而他的命運也在這一刻完全改變了:此後趙高完全把持了朝政,政局陷入一片混沌黑暗之中,而李斯趨利避害的人生觀讓他毅然選擇了明哲保身。他本以為只要不淌這趟渾水,就能置身事外高枕無憂,然而樹欲靜而風不止——在趙高看來:李斯是自己通往權力的道路上最後的障礙,於是公元前208年七月李斯被腰斬於咸陽鬧市並被夷滅三族。李斯臨刑前對自己的幼子說的最後一句話是“我想和你再牽著黃狗一同出上蔡東門去打獵追逐狡兔,又怎能辦得到呢!”曾貴為偌大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到這時竟連這點微不足道的心願也難以實現,其實這也和他早年悟出的老鼠哲學脫不了干係:李斯只看到了倉鼠的日子過得比廁鼠悠閒,卻忽略了廁鼠正是在長期危機四伏的生活環境下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而倉鼠則在安逸的環境中逐漸失去了自我,直到危險襲來時才赫然發現自己已失去自保的全部能力。事實上李斯的悲劇不僅是他個人的悲劇,更折射了一個時代的悲哀——商鞅變法後的秦國打破了原本存在於秦國貴族和百姓之間的階級壁壘,完全以軍功晉升官爵從而為那些毫無政治根基背景的寒門子弟提供了上升空間。與此同時秦國君主和這些新提拔起來的寒門子弟組成政治聯盟打壓世家貴族勢力,從而強化中央集權。問題在於:當這些寒門子弟晉升高位之後就在秦國催生了一個新興的職業官僚集團。相比傳統的世家貴族而言:職業官僚集團在其發跡的早期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群體——因為他們沒有世家貴族那樣的政治根基,只能通過政績來取得君主的青睞和百姓的認可,這時他們積極推動變法強國;然而當他們大權在握之後就日益走向變法改革的對立面。為什麼在大秦一統華夏的過程中立下大功的李斯那麼輕易被趙高拉攏成為秦王朝的掘墓人就是因為不願放棄到手的既得利益。事實上古今中外的改革一大難點恰恰就在於如何突破既得利益的束縛。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也許正是因為李斯太聰明,他才選擇了“紈絝子弟”胡亥,而不是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蘇。《史記·李斯列傳》開篇便以倉鼠廁鼠之事表現了李斯的志向,他說:“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即李斯有著強烈的向上爬的慾望。當他在荀子處學了帝王之術,辭別荀子的時候,又說道:“詬莫大於卑賤,而悲莫甚於窮困”,對權力、富貴喲這麼大欲望的一個人,其控制慾勢必更強。所以,他選擇了更易於控制的胡亥當秦二世,而沒有選擇有能力、有主見並且深得人心的公子扶蘇。


大臣挑選皇帝的事在後世也屢見不鮮,最典型的可能就是陳平、周勃等人蕩平諸呂之後,最先組織各路諸侯起兵,在起兵過程中立功最大的齊王劉襄令人意外地被排出在皇位繼承人的候選人之中,反而是平時最低調的代王劉恆成了新皇帝。這不是因為劉襄不適合當皇帝,而是因為他太適合當皇帝了,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大臣們可能就沒有好日子了。畢竟皇帝的權利與大臣的權利本身就存在這衝突啊,此消才能彼長。

所以,公子扶蘇沒有被李斯和趙高選中,也是因為公子扶蘇太適合當秦國的皇帝了,但是他當了皇帝之後,與他有過節的奸臣趙高肯定要被清算,而控制慾極強的李斯也會逐漸因皇權的限制而難以把自己的慾望發揮到極致。


國史通論


李斯為什麼要幫胡亥其實原因有很多。

第一點,當時的李斯是屬於秦始皇的大臣,如果要說心腹的話也是屬於嬴政的,和扶蘇並沒有過多的交集。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那當然如果扶蘇當權了,那麼可能就不會有李斯的位置了。他可能也有自己心腹要委以重任。

第二點,當時的扶蘇可以說是已經被內定儲君。那麼這麼優秀的他身邊已經圍了一圈的人了,還不乏有能力和李斯相當的,可能那樣的人還是和扶蘇年齡相同性格相同的。那麼相對來說李斯就不會被重視了,就算是投靠扶蘇也不一定會重用。

第三點,李斯是有野心的,相比於扶蘇來說,當時的胡亥實在太弱了。他身邊既沒有權,也沒有人,更加沒有光環。那麼李斯幫他就等於雪中送炭而不是錦上添花。而且既然胡亥沒有人,那麼李斯就可以在其面前有很大話語權,更有可能有決定權。那麼如果幫胡亥成功登上大位,李斯就可以比現在更上一層樓。

所以說李斯選擇胡亥只能說他很有眼觀,很有想法,事實也證明了他後來成功了。





我諾隨風


“寧為倉鼠,不為廁鼠”,深深影響著李斯的人生選擇,這也是他的人生智慧之體現。年輕時的李斯,在郡裡當文書兼倉管,在做這個微不足道的小官過程中,李斯觀察到了一個現象:

同是老鼠,待遇卻不大相同,廁所中的老鼠又髒又臭,每天吃髒東西,見到有人或狗進來時,就會大驚失色,狼狽逃竄。而處於糧倉中的老鼠,日子就會過得舒服得多了,它們吃的是囤積的糧食,住在大屋子裡,不怕風雨,也不用擔心人或狗的驚擾,所以長得又肥又大。

李斯由鼠及人,感嘆道:“人之賢與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意思是說,一個人有沒有出息,日子過得好不好,就如同老鼠一樣,是由自己所處的平臺,即環境決定的!

多麼睿智的領悟啊!而這番見解,也影響著李斯一生的選擇。

所謂選擇養成倉鼠的環境,其實就是造“勢”的過程,李斯一生追求的不是為國家做貢獻,成為優秀的政治家,而是成為一隻肥大幸福的倉鼠而已。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選擇講“法”“術”“勢”的法家成為安身立命的所在。

李斯的人生成敗,最關鍵的也就在一個“勢”字上面。他善於造勢,即便面對秦始皇那樣獨斷專行,動輒得咎的皇帝,李斯也能長期為相而不到,由此可見其厲害之處。而在秦始皇時代,李斯所造之勢,都是善於號秦始皇的脈,總是能夠十分準確摸清嬴政的心思,然後為其解決問題。

而這一切,所換來的,就是李斯位極人臣,享盡富貴榮華的生活。

當秦始皇死掉之後,如何繼續保持其在帝國的權力和地位,這就是李斯這隻倉鼠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至於帝國的掌舵者誰更賢明,這並不是首選。

而呼聲最高的扶蘇,實際上並不是李斯心目中合適的繼承人,原因有兩點,其一,行事方式和政治主張的不合,扶蘇是十分反對法家主張的人,而素來親情偏“仁政”的儒家。顯然如果他繼位了,那麼這個帝國的走向,就沒有李斯什麼事情了,可能之前所有的功績,也會被淡化處理掉,這麼一來,李斯這隻倉鼠就不能舒舒服服享受糧倉了。

其二,扶蘇身邊的蒙恬,以及蒙恬身後的蒙氏,跟李斯是政敵。而以扶蘇與蒙恬的關係,顯然李斯是會被放棄的一方。

如此一來,眼中只有苟全富貴想法的李斯,是不可能走向扶蘇那一方的。選擇胡亥,是一次造“勢”,只是很遺憾,他的造勢最終失敗了。天下大勢早已在推著秦王朝走向滅亡,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帝國的權力交接還出現了分割,實屬不智。

然而胡亥這張牌,雖然是趙高和李斯一同扶起來的,卻最終成為了胡亥獨享的牌。李斯大概沒有想過,扶蘇身邊有蒙恬,而胡亥身邊也有趙高呀。老狐狸的這次投資,註定要打水漂,畢竟這個大倉庫裡還有一隻更大的倉鼠,怎麼能容忍另外一隻肥碩的倉庫來搶自己的糧食呢?


江畔初見月


李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而扶蘇是偏向於儒家的秦國王子,二人在政見上有不可逾越的鴻溝。扶蘇當了秦二世,李斯必然會早早下課,接替他的一定是蒙恬或者蒙毅。僅管李斯可以安享晚年,但是李斯不願意離開權力的中樞,因此李斯選擇了扶持有法家基礎的胡亥,這個孩子好控制;而扶蘇不僅年長,更有主見,且有蒙恬大軍相助,因此李斯必然無法控制扶蘇。

按李斯的想法,他執掌了秦國大政後,伺機廢除胡亥,再立一個賢能的王子為皇帝;對於趙高這個人,能用則用,不能用則直接處理掉。李斯相信大秦在他手上一定能實現萬世傳承,這樣他在九泉之下見了秦始皇嬴政也有說法。

不過李斯作為法家法治派的繼承者,他善於治國理政,善於用陽謀與實力解決問題,卻不善於宮庭內鬥,不善於陰謀下流。趙高儘管也精於法律,但他的心更加黑暗,也更加善於陰謀。在趙高的運作下,帝國元勳與嬴秦宗親都被處理了,用為帝國元勳與嬴秦宗親代表的李斯也被趙高腰斬於市,(李斯與嬴政是兒女親家,所以李斯也算是嬴秦宗親)從此大秦真正進入了滅亡期。

李斯儘管聰明,但是沒有天下為公的公心,在公心方面與商君相比,李斯差之遠矣!李斯儘管有才,但是最後一關才能沒有用在刀尖上,反而助紂為虐,將大秦推向了滅亡的深淵。


大秦鐵鷹劍士


李斯害死同學韓非,最終沒有一個好下場。鼠目寸光,愛官如命,心胸狹窄,貪圖富貴。聽了趙高的話,趙高對他說,立胡亥為帝,李斯繼續做丞相,享受榮華富貴。趙高對李斯說,對如果立公子扶蘇為帝,扶蘇不會讓李斯為丞相,一定會讓蒙恬做丞相,李斯從此_一定不會在被重用。李斯心胸狹窄,嫉妒蒙恬的才能,怕蒙恬將來取代了自己。趙高和李斯秘密的計劃,假傳秦始皇的旨意,對公子扶蘇和蒙恬,在對匈奴的軍事作戰大為不滿,讓扶蘇和蒙恬自殺。公子扶蘇太傻了,看了做假的書信,就信以為真,真的自殺了。蒙恬不想死,被抓進牢房,上書對胡亥說,自己對秦國忠心,決不會造反,最後還是服毒自殺了。弟弟蒙毅也是一樣,無奈自殺。左丞相馮劫,大將軍馮去疾不想受辱,先後在牢房自殺。胡亥做了大王,殺死了秦始皇所有的兒子和女兒,只有一個在看陵墓,沒被殺害。後來,胡亥聽了趙高的話,將丞斯李斯和兒子李由腰斬,李斯最終沒有一個好下場。趙高又殺了胡亥,立子嬰為帝。子嬰用計除掉趙高,劉邦帶領農民軍佔領咸陽,子嬰投降。項羽又來到咸陽,殺了子嬰,活埋章邯手下二十多萬秦軍,秦國滅亡。劉邦打敗項羽,建立漢朝。


茶山文哥


李斯這輩子犯的唯一一次傻,就是:秦始皇去世後,李斯與趙高合謀篡改遺詔扶持胡亥繼位、逼死英明的扶蘇!至於精明的李斯為何會犯傻到這程度,背後的根本原因在趙高身上!而李斯,之所以會在這一關鍵時刻栽在趙高手上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趙高那“能把死的說成活的”的卓絕口才。

李斯在口才上是個人才,但這要建立在他沒遇到趙高之前,因為趙高在口才上,那是人才中的人才。這趙高的口才到底有多好呢,簡單說來就是:堪比四處遊說舉六國相印的張儀。古代有個著名的口才能人叫觸龍,他的壯舉之一被記錄在《觸龍說太后》中,今天,我們仿之,姑且把趙高說服李斯的故事叫《趙高說李斯》吧。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逝,此後,李斯怕引起天下大亂,每日照常令人送水送飯,不讓外人知道死訊,按照慣例,應由秦始皇長子扶蘇繼位。扶蘇思想傾向於儒家,不同意秦始皇的焚書坑儒,當面提過意見,惹得秦始皇生氣,把他派到西北大將蒙恬那裡。

而這時,胡亥的老師,即宦官趙高卻動起了歪腦子,他極力想讓胡亥稱帝,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可以大權在握了。始皇帝死時,扶蘇正在西北鞭長莫及,如此一來只要說服李斯,趙高就完全可以把胡亥扶上皇位。

但這李斯平素與趙高關係也並不密切,並且又是極富謀略之人,要說服李斯,談何容易啊!但是沒關係,趙高是誰,雄辯之才可退百萬雄兵之人啊!趙高的口才究竟有多好呢,接下來,我們回到當時來剖析一下:

這趙高去說服李斯,可以堪稱天下“說服案”的範本啊!趙高的最終目的是勸說李斯篡改遺詔,但見到李斯後,趙高並沒有單刀直入,而是採取了迂迴引導法,他開腔說:

“上崩,賜長子書,與喪會咸陽而立於嗣。書未行,今上崩,未有知者也。所賜長子書及符璽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與高之口耳。”

這是什麼意思呢,是說:皇帝死時,要扶蘇回來參加葬禮的這封信,沒等送出去,皇帝就死了,這封信沒有人知道,現在胡亥手裡。所以,誰繼位,全由你我說了算。這話說得高藝術啊,全程是探聽的口吻,而且也沒有透露具體,這樣說的原因是:萬一李斯不配合,自己還有退路。

果然,李斯不配合,冷冷說:“這是亡國的言論,不是人臣應該議論的。”這話一出來,估計普通人心得涼半截,意思很明確:這事我不想說!

但趙高聽到李斯的不滿後,卻有條不紊地繼續陳述,顯然,趙高此番是抱著“吃定你”的打算而來的。趙高看似無意地提到了一個關鍵人物:蒙恬,這蒙恬和太子扶蘇關係很好,也是謀臣之一,深得扶蘇的信任。

在這種時候提蒙恬,一來等緩和氣氛,二來也能引起李斯的注意:為什麼突然提這個人,他想表達什麼?於是,李斯耐著性子聽下去了。

接下來,趙高從蒙恬的才幹、功勞、謀略、人心等等入手,狠狠把蒙恬大人誇了一頓。這李斯默默聽著,在趙高卓絕口才的描述下,李斯恍然間還生出了自卑感。趙高一看李斯表情有變,立馬知道,可以拋出殺手鐧了,於是他說蒙恬和扶蘇的交情很好。其實,趙高這番話只有這最後一句是事實,其他的非常有待深究。但此時的李斯,已然動搖,甚至自覺:自己全然不如蒙恬。

就在這個當口,趙高拋出了關鍵性的一句:扶蘇繼位會立蒙恬為丞相。這是什麼意思,趙高等於告訴李斯:扶蘇繼位,對你李斯大大不利啊,因為他要立蒙恬為相,沒你什麼事啊!李斯聽到這,臉色一沉,陷入了沉思。其實說到底,趙高完全就是在靠口才“忽悠”,誰說扶蘇會立蒙恬為相啦?沒人說,但趙高卻成功用這招,讓李斯錯覺“蒙恬肯定就是未來的丞相”。

但李斯畢竟也是聰明人,轉念一想,反正不當丞相也沒事,還是堅守本心為好。於是,李斯對趙高說:你回去吧,說我是奉先帝的命令行事,聽從聖上之安排,我自己有什麼可以考慮可以決定的呢?這裡可以看出,李斯可以算得上忠臣,即使明知道扶蘇繼位自己利益可能受影響,但也依舊不改初衷。

但趙高怎麼會肯這樣就回去,他繼續卯足了勁發揮他的雄辯之才!

“安可危也,危可安也。安危不定,何以貴聖?”這話是順著李斯的話進行反駁的,目的是說服李斯接受:效忠聖上並不需要完全按照聖上的意思辦,而應以天下蒼生為要。

緊接著,見李斯似有所動,趙高馬上拋出論證,證明天下的聖人都是善變的,他還把聖人會隨機應變,不拘泥於固有這個正理搬了出來,恰到好處的駁了李斯的忠臣論。這話連起來說就是告訴李斯:篡改遺詔並非背叛秦始皇。

李斯馬上反駁說:篡改遺詔的貌似都沒好下場!趙高大喜,這說明李斯此時已經心動了,現在他要做的,就是說服李斯:篡改遺詔也不會沒有好下場。

趙高說道:“上下合同,可以長久;中外若一,事無表裡。君聽臣之計,即長有封侯,世世稱孤,必有喬松之壽,孔、墨之智。今釋此而不從,禍及子孫,足以為寒心。善者因禍為福,君何處焉?”

這話就相當有水準了,趙高的意思非常明確:篡改遺詔有沒有不好下場不一定,但不篡改遺詔,卻絕對會“禍及子孫”

!然後,趙高論證了篡改遺詔能得到的種種好處。

聽完後,李斯長嘆“嗟乎!獨遭亂世,既已不能死,安託命哉!”自此,李斯就已被趙高完全說服!活生生,趙高就把“黑”說成了“白”。這樣的口才,即使不是李斯,換成劉斯,周斯,結果也大約是一樣的!

所以,李斯最終捨棄扶蘇擁立胡亥,不是因為別的,而僅僅是因為趙高口才過人啊!大約,李斯最終死於趙高陰謀之下,也與趙高出眾的口才脫不了干係!看來,口才這東西,有時候比世間任何刀劍、謀略,都要重要啊!



記者李滿


簡單說,李斯的聰明服從於權力。他從倉鼠身上領悟的人生,是權力框架下的人生,其聰明才智只能在權力庇護下施展,所以他比誰都害怕失去這個框架。這個致命弱點讓他最終選擇了犧牲扶蘇。

秦始皇選的接班人很可能就是胡亥而非扶蘇——關於這點我在上篇問答中已有說明。如果這個大前提成立,那麼李斯是無能為力的,執行始皇遺命是他唯一而正確的選擇。胡亥無能,但能得到父皇青睞並隨之巡行,似乎也不像傳說中的不堪。而幫扶蘇就等於謀反,後果可想而知。

易君勢必易臣,李斯若想續權續命,只能依賴新君的新架構,進入新圈子——無論扶蘇還是胡亥。扶蘇的治政理念跟他並不合轍,不但不容易進圈,未來還存在極大的不確定性——這點李斯應該也清楚,倒不全是趙高的忽悠。而進胡亥的圈子則相對容易,因為趙高主動向他拋出了橄欖枝,並給了他繳納投名狀入圈的機會:共同算計扶蘇。聰明的李斯不難做出選擇。


路衛兵


李斯拋棄扶蘇,轉而支持胡亥,主要是趙高那張嘴實在是太厲害,把李斯心裡的那些擔心的事情全部翻了出來,李斯最終拗不過被拉下了馬。趙高浸淫秦國宮廷政治多年,深知李斯的底細和軟肋,因此專挑了兩處他最在意的問題來說事。



趙高點明李斯要維護法家治國政治路線,預防扶蘇在秦始皇身後的大秦帝國上搞“顏色革命”

李斯的老師荀子,是戰國末期的一代大儒,學問成就不僅精研儒學一派,而且更是整合了諸子百家的集大成者,李斯和師兄韓非都承襲到了荀子法學思想的精髓。到秦國掌權後,李斯頗為迎合秦國自商鞅變法開始就貫徹的法家治國路線,並且在全國版圖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統一的基礎上,立即著手構建秦國的“封建主義核心價值觀”,而鐵血強硬的法家做派將這項統一思想的工程演化到了“焚書坑儒”的極端。仁厚的扶蘇在對坑殺術士、儒生問題上提出了反對意見,震怒的秦始皇因此將他發配到長城上“勞改”,可見父子二人思想上的分歧之激烈。李斯和秦始皇是一對思想好基友,自然對扶蘇即位後可能出現的政治路線變動不能無動於衷。




趙高擺出扶蘇和蒙恬的親近關係,暗示扶蘇一旦即位,李斯在秦國的地位即將不保

李斯此人,特別講究現實主義和政治投機,這方面有兩件事情可以證明:一是李斯的“倉鼠廁鼠典故”。廁所裡的老鼠又瘦又小、人人喊打,看到有人來就急於逃命,而糧倉裡的老鼠每天吃飽喝足,個頭都快趕上貓了,看到人來也照樣自顧自地吃糧食。李斯對比兩幅場景,很現實地表示未來要做那隻“糧倉裡的老鼠”。二是左右袖子兩份上書事件。統一六國後,秦國內部開始了一場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國家制度爭論,李斯也牽扯其中,但他摸不準秦始皇心裡的真實態度,於是上朝的時候左右袖子各藏一份觀點不同的上書,等到秦始皇明確表示要全面實行郡縣制時,李斯果斷拿出了那份與皇帝觀點相同的上書,政治投機行為可謂是十分滑頭。


而在這一方面,趙高刻意挑明瞭扶蘇和蒙恬、蒙毅兄弟的親近關係。蒙家幾代人很早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侍奉秦國,在朝廷裡蒙恬、蒙毅一武一文,勢力基礎極佳。反觀李斯,原本只是來自於楚國的一個客卿,因為憑藉才能和迎合秦始皇才得以位居丞相,扶蘇即位後難保不會用親近的蒙恬取代政治觀點不合的李斯,李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尊崇地位隨之也必定不保。況且秦孝公死後,商鞅立馬落得五馬分屍的悲慘下場,這是有歷史前車之鑑的,怎能不讓幹了很多大事、樹敵眾多的李斯感到擔心?於是拋棄扶蘇、支持胡亥,也是為了保全李斯他自己。


劇透歷史


很簡單 為了權力 正是因為他是聰明人 才更不會幫英明的扶蘇 扶蘇是長子 其實是楚國公主女兒生的 這個可見李歸元教授的書 秦迷 而這個楚國公主就是秦始皇的皇后 所以 扶蘇作為嫡長子雖然沒有太子名分 但是 他其實有太子的事實 但是秦始皇猜忌他 把他派到了蒙毅軍中 我覺得既把扶蘇排擠出了朝堂 也是變相的歷練和接班準備 因為如果要完全打擊扶蘇 幹嘛要把他派到帝國最大的軍事集團掌握軍權呢 但是秦始皇一死 我們不知道遺詔到底是誰接班 但是經過密議 以及事後的格局看 代表內庭的趙高 和代表外朝的李斯 扶持胡亥繼位了 為什麼是胡亥呢 因為他弱勢 年紀小 沒有政治經驗 便於控制 李斯趙高可以聯手控制帝國 因為帝國沒有分封 皇族勢力薄弱 李斯作為外朝官員代表 覺得自己在和內庭趙高的合作中可以處於主導地位 這樣不就是事實上的皇帝了嗎 所以胡亥繼位後 李斯和趙高為了防止皇族叛亂 殺光了秦始皇的子女 所以 李斯正是因為聰明 才不會扶持扶蘇 英明的扶蘇上位 李斯作為前任皇帝的人 雖然不會說一定不會有很好的下場 但最少不會像扶持胡亥這樣獲得巨大權勢 只是他聰明反被聰明誤 不久後被代表內庭的趙高幹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