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居鬧市的百年高齡保壽橋,滄桑之美記載著老武漢的故事


大江大湖大武漢,有著得天獨厚的水系優勢。江湖多,橋就多,車駛橋上,船行江中成為令各地遊人羨慕的都市風景。

如果你隨便問一位武漢人:武漢有多少座橋,最高齡的橋是哪座,未必有人能回答出來。

位於漢口礄口區漢正街的保壽橋,恐怕算得上是武漢橋中的老祖宗了。這座長不過十數米的石橋如今靜臥在漢正街時尚靚麗的摩天高樓下,成為見證漢正街商貿繁榮史的標本。

這座簡陋的石橋雖不能與如今偉岸壯觀的長江大橋相比,但它美在滄桑,美在它的閱歷,它簡陋的身軀上記載著太多武漢從近代至今崛起的信息。

保壽橋又名玉麟橋,建於清康熙初年,位於現漢正街保壽巷46號。

站在保壽橋上看附近購物中心的入口,兩部戶外電梯架設在當年的玉帶河上。

一如《漢口竹枝詞》所云:“石鎮街道土鎮坡,八碼頭臨一帶河;瓦屋竹樓千萬戶,本鄉人少異鄉多。”時至今日,低矮的瓦屋變成了玻璃幕牆的摩天高樓,但其中打拼的外地生意人還是佔了大多數。 從戶外電梯上看保壽橋。

該橋曾是山陝會館往返後湖的必經之地,清道光十四年由山陝水煙號商人集資重修。重修後的保壽橋是兩墩三孔平板式石橋,麻石橋面,兩邊為5檔6柱,密封式石板護欄,每檔由兩塊石板嵌成,3排條石板鋪成橋面,橋寬丈餘,長三丈。

在青石橋欄上,一面刻有“道光十四年酉秋月山峽水菸眾號修建”,另一面刻有“保壽橋”3個楷書大字。此橋至今保存完好,建國後列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漢正街小商品市場興起後,保壽橋被商業鋪面所佔。

隨著武漢城市建設的推進,2013年保壽橋周邊開始拆遷,記者同諸多關注該橋命運的文保人士一樣,曾多次前往保壽橋周邊探訪,在拆遷的廢墟中找到難以發現的橋體,拍下當年周邊的影像。

這是2013年拍攝的保壽橋現場。在拆遷過程中,武漢眾多文保人士多次向政府有關部門和媒體呼籲要保護好這座見證了漢口百年商貿繁榮的古橋。 2013年底,市民的建議被武漢市政府採納。

拆遷廢墟中的保壽橋石刻。

2013年拍攝的保壽橋現場。

2013年拍攝的保壽橋周邊的街道。前方商鋪的右邊二層樓下就是被埋沒的保壽橋。

2016年3月,經過局部發掘,已有350餘年歷史的漢正街保壽橋重見天日,橋下曾經淤塞的玉帶河再現流水潺潺。

2019年12月13日,見證漢口商貿繁榮的保壽橋及周邊,八年間,昔日狹窄小巷雜亂差,今日萬丈高樓入雲天。

2019年8月30日,漢口最古老的橋保壽橋回遷漢正街後,吸引了很多市民前往參觀。8月26日,一位市民在長江網武漢城市留言板反映:古橋周邊立有兩塊標識牌,名稱卻不一致,這座古橋到底叫保壽橋還是保壽礄?對此,武漢市文化和旅遊局工作人員回應,應以文物保護目錄上標明的“保壽橋”為準。保壽橋和漢正街品牌服飾批發市場。

2019年12月13日,見證漢口商貿繁榮的保壽橋及周邊,八年間,昔日狹窄小巷雜亂差,今日萬丈高樓入雲天。馬路上招攬拉貨的電動三輪車。

2019年12月13日,記者故地重遊,保壽橋完整的形象呈現在眼前,當年橋北的那塊待開發的空地上已聳立起雲尚武漢國際時尚中心,過橋即是雲尚。

時尚中心的空間內常有市民在這巨大的玻璃空間下玩樂,流光溢彩的環境讓人深深感受到今非昔比,漢正街變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