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銅器之美2


商後期 通高262釐米 人像高172釐米 冠高10釐米 座高80釐米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祭禮人像,人像形體高大,巨目直鼻,方額大耳。頭戴高冠,右臂上舉齊額,左臂屈於胸前,左衽長袍,前裾齊膝,後裾及地,袍飾雲雷紋,足飾胸環,立於方座之上,此像為蜀人群歐之長的形象,也可能為蜀王形象。

商後期 通長53.5釐米 高25.5釐米 1989年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虎中空,下顎已殘失。張口咧毗,左右各露一獠牙,凸目粗眉,豎耳,粗頸,垂腹,背脊凸出,後垂雙尾,尾端上卷,背伏一鳥,豎頸短尾,尖喙圓睛。除四部位飾變體鱗紋外,通體飾陰錢構成的規格不一的雷紋。整體虎形軀體龐大。怒目猙獰,塑造生動,鑄工精細,是商代藝術珍品。

商 通高39釐米 口縱13.1釐米 口橫15.4釐米 重10.75千克 1970年湖南寧鄉黃材村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此器蓋邊、器口、腹部、圈足都飾有不同形式的鳥紋,地紋為縝密而有規律的雷紋,提樑兩端飾以獸頭,正背各飾夔紋,古樸、厚重。


商後期 高33.2釐米 底徑15.3釐米 口徑15.7釐米 重6.16千克 上海博物館藏   容酒器。直筒形,蓋及腹為浮雕大牛首,雙角翹起突出器表,巨睛凝視,威重雄健。頸及圈足各飾分體式龍紋。蓋器同銘兩行六字,記古氏為父己作器。古是作器人的族氏名。此種形式的卣亦行用於西周前期。

商後期 高22.8釐米 長26.5釐米 重2.57千克 1975年湖南醴陵獅形山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容酒器。通體作象形,失蓋。象鼻中空,鼻、腿粗壯。象鼻前端飾鳥紋,並有一兔伏於後。前額有一對蟠蛇,耳下有鳥紋。主體飾夔龍紋,腹下另飾一曲折角獸首。後部飾有獸面紋和夔紋。前腿飾虎紋,後腿飾獸面紋。臀至尾有扉稜。全器共有各種動物和幻想動物11種。一件器上飾多種物象,是商代青銅藝術裝飾的重要特點。器形

商後期 通高80.1釐米 口長64釐米 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婦好墓出土 中國歷史博物館藏   飪食器。長方體,腹下微斂,平底,四柱足中空。腹部四隅各飾稜脊,口沿下飾獸面紋帶,腹兩側及下邊飾乳釘紋帶,足上部飾獸面紋,內壁中部有銘文“司母辛”三字。


商後期 通高21釐米 口徑11.5~12.5釐米 1980年河南羅山後李村出土 信陽地區文物管理委員會藏   一名獸面紋號鳥卣。容酒器。橢圓形蓋,蓋有瓜稜形紐,兩側置龍首提樑。通體像相背佇立的兩鷙鳥。號鳥為貓頭鷹,有大圈形目,此為卷角形獸面,作獸目,且甚少,與號鳥不類。蓋上象徵性的頸部與器合成鳥形,器腹佈滿鳥翅,翅上又有小龍,四爪粗健有力,爪上也飾有小龍紋。器底鑄一龜紋。全器主體花紋特別突出,又施

商後期 通高133釐米 口長79.2釐米 口寬112釐米 重875千克 中國曆中博物館藏   一名後母戊鼎。飪食器。長方體。雙立大耳,四柱足中空。器壁四緣各飾獸面紋和夔紋,耳飾雙虎食人紋。腹內壁有銘文“司母戊三字,是商王文丁為祭祀其母“戊”而作。一說是武丁時器。為現存最大的商代青銅禮器。1939年在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出土,事被侵華日軍所聞,意欲侵奪,當地農民遂就地埋藏

商後期 通高62.4釐米 1989年江西新幹大洋洲商墓出土 江西省博物館藏   飪食器。口沿外折,雙耳上置臥虎,淺腹,圓底,三扁足作長鼻獸形。臥虎飾雷紋,耳及口沿飾幾何紋,腹上部有圓圈紋帶,中間為獸面紋,由四條扉稜相隔。此器具有吳城文化的典型特徵。


商後期 橫徑12.7釐米 縱徑14.3釐米 通高41釐米 1986年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2號祭祀坑出土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由銅頭像和金面罩兩部分組成,頭像平頂,頭髮後梳。髮辮垂於腦後,髮辮上端扎束。面部載面罩,立刀眉,杏眼,直長耳,耳垂穿孔,蒜頭鼻,直鼻樑,闊口,閉唇,粗頸,頸以下鑄倒三角形。面罩用金箔製作,雙眼雙眉鏤空。用土漆調和石灰作粘合劑,將金面罩粘貼於銅頭像上

商後期 通高23.2釐米 1956年湖南株州徵集 湖南省博物館藏   卣形兩鴞相背形。索狀提樑,紐帽四阿形,上飾雲紋,器口下鴞翅上加飾夔紋,四足亦飾夔紋,此鴞卣通身滿花,較少見。

商後期 高75.5釐米 長49釐米 1977年湖北崇陽汪家咀出土 湖北省博物館藏   鼓身為橫置筒形,上較下略長。兩端緣上各飾乳釘紋三列,象徵蒙皮用釘。身上中部有一枕形部分,兩側有圓孔,身下有方形圈足。作為鼓座。通體飾饕餮紋,惟鼓身饕餮外環以簡化成斜角形的夔紋。器像鼓形,非實用樂器。已發現的商代銅鼓有兩件。知出土地點的僅此一器。


商後期 高18.8釐米 長24.1釐米 1959年山西石樓桃花莊出土 山西省博物館藏   觥首作龍頭形,昂起露齒,背有長蓋,中部有紐,形同柱。下為圈足。紐帽飾渦紋。蓋面作龍的軀體,與龍頭相接。兩側襯以渦紋,雲紋,器側飾龜鼂及首向後端的龍紋。圈足飾目雷紋。此器形制奇異。在青銅器中是孤例。龜紋像揚子鱷,在青銅器上也很罕見。

商後期 通高38.5釐米 口長29.8釐米 1959年湖南寧鄉黃材出土 湖南省博物館藏   立耳,深腹,柱足。耳側緣有簡化夔紋。腹飾人面,耳部下有手爪。足上飾饕餮紋,下有四道弦紋。腹隅及足上部有扉稜。內壁有銘文“大禾”,鼎壁以人面為主題,此器系孤例,有學者認為與黃帝四面傳說有關。人面顴部較高,表情肅穆,不僅有高度藝術價值,對研究當地古代民族也有意義。

商 通耳高20.7釐米 口縱11.9釐米 寬17.6釐米 重4.9千克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略作方形,方形圈足,腹兩側飾以獸吞鳥狀耳。獸頭一對似夔紋羊角突出,腹部前後有獸飾面,底部飾以雲雷紋。為貴族身份高低的標誌。


商前期 通高31.1釐米 口徑18.5釐米 上海博物館藏   容酒器。侈口高柱,口沿有加厚唇邊。頸腹分段。腹呈袋形,成分襠狀,下有三圓錐形足。薄大而薄。柱頂作帽形,上飾薄紋。頸飾獸面紋,夾以連珠紋。腹部滿飾卷角獸面紋,獸目甚大,是商代前期獸面紋進一步發展的特徵。商代前期分襠一極為少見,而以此器的藝術裝飾最為傑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