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會遇上一些不合群的人,他(她)們內心會感到孤獨嗎?

wtj夜空中最亮的星


每個人的看法不盡相同。我個人的理解是不合群的人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對於一群人來說他是孤獨的對於他自己是有一兩個知己可以交往的。整天膩在一起的人是些無聊的人無所事事的人。無論是什麼人都要做些有意義的事,不要危害家庭和個人。


美好的生活值得嚮往


以我的體會來說,內心是不會孤獨的。

原來我在村委會工作過許多年,一個班子內的成員,包括支書,都會打麻將,我從來不參與,常被同事們認為我不合群,問我日子怎麼過,認為我的生活沒有快樂。

其實,這都是同事們瞎猜,與他們的猜測恰恰相反,我內心從不覺得孤獨,他們打麻將時,我就去屋外看風景,與碰上的群眾聊天,或者看書看報,日積月累,我的宣傳能力 ,組織能力,比同事們都增強了,而他們就還是原來的樣子。

不合群的人更自由,內心也強大,比如,一個村莊裡,覺支部書記是一把手 ,權力最大,我當了幾年,主動要求辭職,因為家裡三個孩子很會讀書 ,村幹部當時工資非常少,無法支持孩子們學習。我把心願說出來之後,整個班子成員不同意我辭職,最後,我自己掏錢 ,請同事們到酒店喝酒吃飯談心,才把這事搞定 ,大家最後同意了我辭職。

這事在許多人看來,都不理解,認為權力人人求之不得,我得到了還放棄,真是蠢。

這正是我內心強大的地方,我認為,為村民服務,以後還有機會。

辭職第三年,我已在做生意 ,收入很好,村裡進了省委工作隊,對我村進行二年扶貧,其中要做一個大項目 ,修建一座水電站,投資四百多萬。省委工作隊長要選一名指揮長,村幹部裡他覺得無人能勝任,於是又找上我,我只好又回來擔當這個重任,電站建成發電後 ,我又辭掉了電站董事長的職務去經商,多年以後,又被村民選進來當村主任。

我熱愛生活,熱愛學習 ,獨立獨行,很不合群,但從來沒有感覺生命孤獨乏味,相反,總覺得人生千條路,條條有陽光。


郭有標


不合群,要看被動還是主動的。

被動的不合群,一般是想要融入一個圈子,但是由於自身種種不被接受的因素,被其他人排擠。

這樣的人是會感到孤獨的。村裡初中同學因為小時候得了肺結核,嗓音嘶啞,總是咳嗽,大人們就警告自己家裡的孩子離她遠一點。這讓她從小就只能遠遠看著別人玩,自己卻沒有勇氣加入。每次主動親近她,她都顯得特別開心。如今回想起來,那時候的她有多開心就有多孤獨。

大學宿舍的舍友,因為從小家裡孩子多,家庭條件不是很好,父母在她剛會走路的時候就將她丟給了爺爺奶奶照顧,一直到她13歲,才接回去,但是因為從小不在父母身邊長大,感情淺淡,父母依然無視她,只顧著弟妹,造成她孤僻敏感的性格。

大學期間,宿舍裡只要有她在,人人說話都很小心,但是即便這樣,她也很多次因為很小的事情與別人發生口角,久而久之,宿舍其他人都與她疏遠了。

所以這種被動的不合群,大多是因為從小的生活環境影響的,無論怯懦自卑,還是敏感易怒,都是與從小的生長環境有關。不合群並不是他們想要的。

主動的不合群,我有很深的體會。聽我媽說,我從出生以來一直很安靜。我也喜歡安靜,喜歡做的事也都是安安靜靜的那種。以前媽媽看到表姐總有一群很鐵的玩伴的時候,總是發愁我的性格。

她總覺得我朋友太少,太孤僻,不會說話,即便我跟她說我並不覺得那樣有什麼不好。有一段時間被說的次數多了,我也開始焦慮,嘗試融進別人的圈子,但是我發現那樣讓我很痛苦,我沒有時間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我不習慣吃飯上廁所都要成群結隊。

所以後來我放棄了,我又回到我以前的樣子,那種感覺就像離開水的魚兒又回到了水裡,舒服極了。而且我並不是沒有交好的朋友,只不過她們都與我一樣,喜歡安靜,但是我們都需要彼此。

不合群沒什麼,也許是你進錯了圈子,也許是你就喜歡安靜的環境,無論哪種,跟隨你內心真實的想法,你總能找到令自己舒適的狀態,不再孤獨。


溫酒wys


我曾經有段經歷告訴我 再外工作多年 自己回鄉創業 做冬棗種植 白天開荒種植 管理 晚上學習新的農業知識 那段日子看似很孤獨 可心裡一絲孤獨感都沒有 看著自己勞動成果一天天的呈現出來 心裡很享受那份孤獨的 六年時間一個人睡覺 一個人吃飯 甚至一個人講話 滿滿的孤獨呀 後來我領悟到孤獨可以讓你離自己夢想更近更快 孤獨可以讓你更好的思考問題 不是不合群 也不是感到孤獨 這只是一個尋找和沉澱的過程


阿里ba爸


一個人合不合群似乎與孤獨沒有太大的關係。

一個人喜歡熱鬧,愛交朋友,身邊人來人往的,好像很合群不見得不孤獨;而一個喜歡清淨,獨來獨往的人好像不合群也不見得就一定會孤獨。

合群與否是與這個人的性格和經歷有關係的。

一個合群的人,或許是性格開朗,或許是人緣好,比較隨和不愛計較,但不一定他(她)就不孤獨;而一個不合群的人,或者是性格孤僻或者是比較有個性,也不見得他(她)就一定會孤獨。

我的觀察和經歷是:一個人如果無所事事,沒有愛好,內心空虛就會孤獨;而一個有自己喜歡做的事,內心充實,豐盈,強大的人很少會孤獨的。

還有愛自己和自己愛著的家人,也會讓自己心生喜悅,充滿希望也是不會弧度的。

我現在就是這樣,你們呢?





嬰語琴韻


一個人孤獨與否,這和合不合群沒有關係。

  • 《紅樓夢》中的王熙鳳倒是很合群且八面玲瓏,一個眼神就抖落出無限風光與精明能幹,然而她的精神世界則十分匱乏,沒有愛情,也沒有真正的朋友。表現光鮮強大的王熙鳳,內心也是十分孤獨的。
  • 由此可見,孤獨與精神世界息息相關。一個內心世界特別豐盈的人是不會感到空虛寂寞的。他們往往有更多的時間沉澱下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看看書,寫寫字,聽聽音樂,或靜靜欣賞一盆植物……因此,不要將喜歡獨來獨往的人貼上不合群的標籤,他們只是喜歡一種安靜的生活模式而已。
  • 往往那些無所事事,遊手好閒大把時間花在迎合無聊社交及圈子上的人,表象看似多彩多姿實則才是真正的孤獨者,內心的空虛貧瘠就像無根的浮萍……

蘭花幽香


有些人不合群,是因為自卑 ,不知道如何與人相處。或者說怕自己受到傷害 ,乾脆將自己封閉起來 ,離人群遠遠的。這種人從內心來講,應是孤獨的。

還有一種人,他看破了人與人之間的虛情假意、逢場作戲與相互利用。他不屑與這種人為伍,那純粹是浪費時間和表情 ,還不如去做自己想做的有意義的事情。比喻想在某一領域提升自己 , 那麼就要把業餘時間充分利用起來,放棄一些無用社交。通過一段時間的沉寂和積澱,還真的頗有收穫。我想此時此刻的他,不僅不感到孤獨 , 相反還會感謝那段孤寂的時光。

我們還會發現一些優秀的人身上都有一個共同的特質,那就是能與孤獨為伍,但這並不表示他們的內心就是孤獨的。因為他們心中有理想 有信念 有目標,肩上有使命 有責任 有重擔,他必須得有毅力 有智慧 有能力 有膽識才能完成和實現。而這一切來源於他自身的磨礪和修煉,要忍受得住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孤獨。看看我們身邊的那些學霸們精英們,哪那一個不是在忘我的境界當中學習與工作。

深有體會的是我們共同抗擊疫情封閉在家的這些日子,簡直是與世隔絕,孤獨難耐,痛苦不堪,讓人抓狂。我想一個人如果沒有什麼興趣愛好,與人群隔絕的日子的確是痛苦的。如果你自有你自己的一花一世界,你怎麼會感到孤獨,讀書,畫畫,唱歌,跳舞都可以成為這一世界的主角,你一樣可以把這一特殊時光過得充實而豐盈。

一個人孤不孤獨並不是看你身邊有多少人,而是看你的內心是否豐滿。


美焰美煥


想請大家思考一個問題,真正在生活中能夠合群的人,不一定在內心不孤獨;真正在生活中遇上不合群的人,他們的內心不一定就是孤獨的,向反他們的內心卻很強大很豐富。

很多尖端科技和學術的人才,沒有一個不是在孤獨中熬過來的,腦袋裡武裝了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在某一領域都是相當厲害的人,你能說人家孤獨嗎?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愛打牌的人永遠和科學家玩不到一塊兒,因為科學家裡時間是最寶貴的,真正虛度光陰的人是打牌的人,科學家們只想著人生的進取,怎樣想著社會發展的進步,又在不懈的積極的去努力學習,掌握更多的知識服務社會,貢獻社會。一旦科學家合群就是社會發展的核動力。

如果打牌的人合群只能是打牌吃喝玩樂,其進步的就是私慾和心情,再也沒有更多利他思想。

生活中會遇到一些不合群的人,他們的內心不一定就是孤獨的,也許在他們的內心有著更廣闊的活動空間和更強大的內心堅韌力,只是他們之所以不合群是因為他們更願意抽出時間用來思維,用來學習,用來思考,怎樣讓自己的生活變得更有意義和價值,而不是一味的合群來消耗沒必要浪費的好時光。

不要把合群看得太抽象,合群能學到的知識總是有侷限的,更能發力的知識是背後耐得住寂寞和孤獨專心致志學到的本領才是王道。

以上是本人認知,如有不同意見,希望評論。





紅道中人


表面不合群並不代表內心是孤獨的,反而他(她)的生活豐富多彩。

真正的孤獨不是一種外在的物理隔絕,而是一種心理特徵。當內心缺乏安全感,找不到一個可以傾訴,可以託付內心的人時,哪怕你身處鬧市,也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孤獨感。這種發自內心的孤獨會與熱鬧的場面形成強烈的對比,讓你感覺世界這麼多人卻沒有一個人懂我,越發的感覺孤獨寂寞。孤獨感不僅僅來源於人,更來源於空虛的內心。

比如說過年的時候大家都聚在一起打牌或者是跳舞唱歌,我不喜歡打牌,也不怎麼會跳舞,唱歌也不是很好。每次我都會跟他們聊聊天,給他們倒倒酒,他們說我不合群。如果這樣叫做不合群的話,那麼要是他們到圖書館去都不看書,那也是不是不合群呢?我喜歡看書,喜歡聽一些古典音樂,可是他們覺得我很無聊。所以這並不是不合群,只是愛好不同罷了。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所以並不會感到孤獨,有的人為了自己的妻子女兒,雖然活得很累但很幸福。也許你會認為他沒出息,但是並不代表他沒有能力。

有的人的理想很偉大,想要想要成為科學家或者想要成為世界偉人,不論理想大小,只要有理想我們就不會孤獨,我們的心永遠都是充實的。

我是熱愛生活的衛清芳,我認為不合群的人都有它獨特的風格,你對此有什麼看法?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衛清芳


孤獨是人生永恆的主題,誰能說一個整天高朋滿座的人就不孤獨?有句話說得好:哪有什麼感同身受,悲喜都得自渡。

一、不合群的人內心更容易自洽

合群的人在和人的交往中精神得到放鬆、滋養;相反,不合群的人和別人交往會感到能量消耗巨多,感到疲憊,往往躲避人多的場合。

不合群的人更真實,在社交場合中,寒暄、沒話找話、言不由衷會讓他加感孤獨。反倒是一個人獨處,誠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和自己的需要,他更自在,也能補充被消耗的能量。

二、不合群的人更富於創造性

人類社會的偉大成就多數是不合群者默默思索、創造的產物。

牛頓發明萬有引力就是孤獨思考的結果。

1665年,英格蘭爆發大瘟疫,牛頓回到故鄉,在田園靜謐中度過了差不多兩年時光。

有一天,他靠在蘋果樹下休息,突然被一隻成熟掉落的蘋果砸中,這就引起了他的思索:蘋果掉落為什麼不往上跑而是往下掉呢?

經過反覆思考,他得出了一個結論:地球本身存在一個把任何東西都拉向地面的萬有引力。

這就是偉大的萬有引力定律。

試想,牛頓如果是一個交際達人,和朋友聚會在蘋果樹下,就是蘋果砸到他的頭上,恐怕也是和朋友談笑調侃一番,哪有功夫去想蘋果是往上跑還是往下掉的問題。

三、人是社會關係的產物,不合群的人會承受更多壓力

人們都有從眾心理,大家步調一致才有安全感。

不合群的人更富於創造性,人們哪怕享受了不合群者的創造和發明,在實際生活中,還是會冷落、嘲笑、排斥甚至打擊不合群的人。

因為不合群者是個另類,他會讓一眾人員對自己所做的一切發生懷疑:哦,還有人和我不一樣?難道我錯了?

這就破壞了人們的安全感。

四、雖然平庸但是善良,不合群的人有所調整會生活得更好

不合群的人為什麼不喜歡和別人交往?往往是因為覺得他所能接觸到的人太庸俗、無趣。

這是事實,因為不合群者上帝賦予了他們敏銳的觸覺和感知,他們是最富於創造性的一群人,相較而言,一般人在創造領域確實不如他們敏銳。

但是,千萬別忘了,人一刻也離不開社會關係。

為什麼職場規範、道德講義總是教導人們不要議論別人是非,但八卦新聞總是綿綿不絕,就是因為從古到今,人們通過傳遞八卦新聞得知社會真實狀況和各種潛規則,從而規避風險。

所以,遠的我們可以看到梵高這個不合群的、有著非凡創造力的藝術家活著時候非常悽慘,近的,就看看身邊,不合群的人,哪怕能力、人品高出一籌,實際在待遇方面還是遠不如在關係中八面玲瓏的人。

如果自己情願承受這種處境倒也無所謂,可就是很多不合群的、不願意去維護關係的人還憤憤不平。

怎麼解決呢?

如果不合群者為了合群而合群,專門找人搭訕,無話找話也很心累,恐怕也沒什麼效果。

如果從內心深處接受普通大眾可能效果更好。

不合群者敏銳,一眼能看透事物本質,因此,他們往往個性涼薄。而資質平平者,雖然做事水平一般、談吐也無甚新意,但是,他們善良,有同情心。

相信不合群的人如果切實感受到這一點,會被人性溫暖,也會樂於和他們交往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