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航運股,概念股等,都有自己的模式

操作與經驗都來自於專注

  V+群友@此刻7103102852  “之前我感覺自己可能是老師三個V+群,近二千學員裡最笨的那一個了,但老師還是一直耐心的指導我。之前確實學習並嘗試了老師的短線、波段和箱體等幾種操作模式,最後效果都不好(虧了20%)。經過總結和反思,感覺根據自己的性格和習慣應該按老師說的做減法,看了專題文章之後做功課感悟,然後只集中精力做熟兩三支股,反而效果好了起來,收益也堆積了,包括漫步者、招商輪船、兆易創新等也都博弈到了利潤。”

科技股,航運股,概念股等,都有自己的模式

​  @玉名 您不必妄自菲薄,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優勢。您應該感受到了,您之前分析問題很少有能踏實下來一步步連續思考的,缺乏持續性的;往往都是想一個點,就停滯了,不繼續思考,也不做功課了,就放在那裡;過幾天,又想一個,……然後,又一個……一段時間下來,看上去做了很多更,而且表現似乎也是學了一些思路,其實,回顧一下,哪一個都是淺嘗輒止了,並沒有真正按照專題文章那樣向前推進。因此,您換了所有個股和操作形式,但結果一樣,那說明問題不是在於他們,即便您頻繁換股,但您自己的思維模式,做事兒風格不改變沒啥意義。

科技股,航運股,概念股等,都有自己的模式

  那麼,您後來為何改變之後,又有了成績和好的結果呢?其實,就是因為您能冷靜下來,順著行情的節奏去做,能靜下來,真正按照專題文章的思路將功課做紮實,不再追求所謂的快,而是去保證正確,這才是關鍵。比如說,很多股民總是很早就想著做年報行情吧,做春季攻勢吧,做機構穩健價值模式吧,但年末週期機構資金就是休整的,核心資產股就是調整的,著急也沒用,早佈局不是利潤反而是被套;同樣地,很多個股的年報連預告日期都沒出來的,年報第一股群體沒形成,資金沒有進行年報行情的動作,我們早早介入,有意義嗎?畢竟我們不是行情發動者,這是順應者,因此當我們能夠慢下來,懂得順應市場節奏了,一切就不一樣了。在《股民總不賺錢?揭秘春季、年中、年末週期中熱點股類型》中,實際上就是說明了這個道理。

科技股,航運股,概念股等,都有自己的模式

  具體到個股,一隻個股的未來走勢,或許我們可以暫時不知道,但過去的走勢規律,股性特點,我們都可以找到,我們可以總結,並根據這樣特點,制定合理的策略,我們做到了就有了相關經驗和能力,由此就可以推測出未來的走勢。比如說《行業博弈思路:對比、聯動、分類三法則》中提到期貨指標的使用,就是利用這樣特點,將行業個股歷史走勢與期貨走勢對比,找到規律,幫我們預測未來走勢,您用到的招商輪船實際上就是這個特點。

科技股,航運股,概念股等,都有自己的模式

  包括對於同一只個股盯盤後,就能熟悉它強弱走勢的不同點。而且有了這些積累,我們看群內其他高手的操作時,也能清楚看懂他的思路,這樣哪怕是跟隨,也懂得什麼適合自己,什麼可以把握,什麼不可以,有所取捨了。您博弈到的無線耳機、國家大基金佈局股等,也都是利用了相關專題文章(《從無線耳機到雲遊戲,冷門行業中概念與潛力股模式研究》)的功課經驗積累,然後有了好的結果。這個過程不能著急,沒有基礎的時候就要去補課,做好了相關積累,厚積薄發,才有收益。

科技股,航運股,概念股等,都有自己的模式

  這就好比一個種子,播種下去,就等著收穫了?可能嗎?難道不都是需要持續澆水、施肥、除草、驅蟲,各種呵護到最後,才有可能收穫。很多時候,股民不順利了就換股,但其實換啥都解決不了自己相關功課的空缺。因此,每過一段時間,我們都要抽時間,想想自己所有操作,總結得失,哪些要改變,哪些要補充,跟隨市場節奏,這樣才會有好的收益。接下來,解決另一個股民常見的問題,那就是總是看著別人買股賺錢,尤其是科技股很火爆,自己卻是操作不了,怎麼辦?如何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