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巢起義軍,為何全國輾轉流動作戰?為何把矛頭指向門閥士族?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黃巢起義軍,為何全國輾轉流動作戰?為何把矛頭指向門閥士族?

這是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在屢試不第之後所作的《不第後賦菊》。從詩中可以看出他的豪情萬丈和非凡氣度。

黃巢家中世代以販賣私鹽為業,家境十分富足。他善於劍術,馬術和箭法,通筆墨,五歲便可作詩。但是,自小成才的黃巢在成年後,幾次應試科舉,卻皆名落孫山。在長安的他看到了李唐王朝吏治的腐敗和社會黑暗,內心十分氣憤。

人生的失意沒有令他氣餒,反而令他豪情倍增,借詠菊花來抒寫自己的抱負,寫下了這首詩。之後,黃巢就像九月的菊花一樣,開啟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人生。

黃巢起義軍,為何全國輾轉流動作戰?為何把矛頭指向門閥士族?

唐僖宗年間,全國各地連年發生水旱災,河南最為嚴重,莊稼歉收。而且,自其父唐懿宗以來,“用兵不息,賦斂愈急”,官吏腐敗,統治黑暗。百姓身處水深火熱,民怨四起。

民間有一個私鹽販子,名為王仙芝順勢揭竿而起。黃巢見狀,也聚眾數千人,響應王仙芝,起義軍聲勢日益浩大。四方苦於苛徵暴斂的百姓,爭先投奔義軍,“數月之間,眾至數萬”。

黃巢在起義的過程中,做了很多聳人聽聞的事情,《舊唐書》就記載他屠城和吃人的事情,非常殘暴,十分令人不解和震驚。具體情況現在不得而知,但是他能領導起義六年之久,瓦解了李唐的統治,一定有他的可取之處。

黃巢起義軍,為何全國輾轉流動作戰?為何把矛頭指向門閥士族?

他是戰術奇才。

黃巢的起義軍在作戰時,採用了“流動式作戰”的戰術。也就是說,在對抗唐軍鎮壓的過程中,黃巢率領的起義軍始終都是在各地不斷流動地作戰。

那麼,黃巢的起義軍為什麼會採取這樣的戰術呢?

黃巢起義,是為了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抱負。起義軍首先要填飽肚子。於是,最初起義軍把目標指向了富庶的南方江淮地區,大軍迅速向南方各省流動,並一路打到廣州。黃巢渴望做官,於是到了廣州後,他想要割據南疆嶺南地區,還曾多次向唐朝請封為安南都護、廣州節度使這樣的職務,但朝廷不許。

後來義軍士兵因為水土不服、疫病流行等原因紛紛要求再次北上,這才又使得起義軍由南向北又打了回去。通過這種戰術,起義軍前後轉戰十二省,往返15000餘里,沉重打擊了封建地方階級,瓦解了唐朝反動統治,使唐王朝名存實亡。

黃巢起義軍,為何全國輾轉流動作戰?為何把矛頭指向門閥士族?

他是門閥士族的剋星。

東漢末年的黃巾起義,削弱了中央集權力量,促進了諸侯割據和士族門閥的形成。曹魏的九品中正制使士族取得了政治特權,西晉的佔田制又使其取得經濟特權,遂形成“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族”的典型門閥制度。這種制度在東晉達到鼎盛。門閥制度確立後一直延續到唐代。豪門士族的壯大,使門閥子弟盤踞朝廷的重要職位,佔據著最大的社會資源,手握重權,嚴重阻擋了庶民的上升通道。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就如陳勝那樣,黃巢也非常痛恨這些高門貴族。所以,他帶領起義軍大肆搶劫門閥士族,除了為了出氣,也為了門閥士族手裡的錢財。大肆的掠奪,對門閥士族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在黃巢之後,到了五代十國和宋朝建立時,門閥士族已經消失在了歷史中。才使得“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到尋常百姓家。”

黃巢起義軍,為何全國輾轉流動作戰?為何把矛頭指向門閥士族?

廣明元年(880年)年末,黃巢大軍攻入長安,後即稱帝,國號“大齊”,建元金統,並大赦天下。

但好景不長,起義軍在唐朝官軍的反撲下,被迫退出長安,最後兵敗,黃巢在山東泰安的虎狼谷中自殺而亡。

黃巢起義之後,唐朝數百年的基業已不復存在,王朝到了土崩瓦解的邊緣。在那之後,節度使紛紛形成割據勢力,開啟了五代十國的序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