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會不會發展戰略轟炸機,有能力研發嗎?

快知網


眾所周知,印度是南亞地區一個實力較好的國家,其軍備實力遠超巴基斯坦。而且印度的野心非常大,該國將印度洋視為其“後院”,還非常積極地發展海陸空各領域武器。最近印度就宣佈在未來5到7年時間內,要拿出1300億美元來用於發展現代化軍備。由此可見,印度並不滿足於做一個地區大國,其野心已經擴大到全球戰略層面上。

不過,雖然印度重視軍備發展,但是其軍備體系仍然存在諸多缺陷。戰略轟炸機就是印度軍備體系的短板之一,印度在這一領域幾乎沒有建樹。造成這一情況的直接原因,在於印度自己造不出戰略轟炸機,而戰略轟炸機作為一種戰略級威懾武器,一般也很少出口,所以印度很難通過從其他國家購買戰略轟炸機來解決問題。既然印度自己造不出,又很難買到,那麼印度自然也就沒有戰略轟炸機了。

如果印度要造戰略轟炸機,首先必須解決大飛機技術,但是大飛機技術其實也不是那麼好發展的,這個世界能造大飛機的國家並不多。印度連一架LCA戰鬥機都能鬧騰那麼多年,就別說戰略轟炸機這樣起飛重量動輒一百幾十噸的大傢伙了。況且,戰略轟炸機的發動機也是個問題。如果沒有合適的發動機,那麼印度是不可能實現戰略轟炸機願望的。

既然造不出,又不好買,那麼印度是否就沒有機會擁有戰略轟炸機了?這其實也未必,因為不好買不代表就完全沒有機會買,印度之前就曾經從俄羅斯購買過3架圖-22M3“逆火”轟炸機,而且在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印度也曾經引進過一批圖-142反潛巡邏機,這些飛機是從圖-95戰略轟炸機改裝而來的。現在印度的圖-142反潛巡邏機已經全部退役,不過印度也算是通過接觸圖-142巡邏機,間接體驗了一把類似於戰略轟炸機的感覺。

當然,圖-142不算戰略轟炸機,圖-22M3嚴格意義上來講也只是普通的超音速轟炸機,和圖-160這樣的洲際航程戰略轟炸機相比,圖-22M3在航程和載荷量方面仍然是有差距的。印度如果真要發展戰略轟炸機,就必須指望俄羅斯打破慣例,在相關方面為印度提供支持。印度之前曾經參與過俄羅斯的第五代隱形戰鬥機蘇-57項目,現在俄羅斯也提出要發展下一代PAK-DA隱身戰略轟炸機。如果俄羅斯願意在PAK-DA轟炸機項目上和印度合作,那麼印度還是有機會的。

而且,俄羅斯似乎並不介意在戰略武器發展方面支持印度。印度現在開發的殲敵者級戰略核潛艇,其實就是基於俄羅斯核潛艇技術進行研發的,俄羅斯幫助印度搞定了這種核潛艇的反應堆項目。印度現在自己也在開發潛射彈道導彈,也就是說日後印度可能會成為另一個擁有海基洲際核打擊力量的國家。俄羅斯既然可以幫助印度發展戰略核潛艇,那麼幫助印度發展戰略轟炸機也並非完全不可能。

不過,印度參與蘇-57戰鬥機項目,已經遭遇了失敗。現在就算俄羅斯願意拿出PAK-DA轟炸機項目與印度共享,印度也不一定能夠從中受益。先進武器的發展還是要依靠自己,只有自己掌握技術,才能夠確保成功。特別是對於戰略轟炸機和五代機這樣的頂級裝備,依靠別人顯然是不太現實的。


白虎堂


雖然印度沒有研發戰略轟炸機的能力,但印度已經購買了俄羅斯的3架圖22逆火戰略轟炸機

根據SPACE WAR的報道,2006年俄羅斯就向印度出售了3架圖22逆火戰略轟炸機。

圖22逆火是一款超音速可變後掠翼長程戰略轟炸機,1972年量產,俄羅斯至今仍有62架在服役。

圖22逆火的主要技術數據:

乘客4人;

首飛時間:1969年;

服役時間:1972年;

長:42.4米;

高:11.05米;

空重:5.8萬公斤;

正常起飛重量:11.2萬公斤;

最大起飛重量:12.6萬公斤;

發動機:2臺庫茲涅佐夫NK-25渦扇發動機;

推力:2X245千牛;

最大速錄:2327公里/小時;

爬升率:15米每秒;

最大升限:1.33萬米;

最大航程:7000公里;

作戰半徑:2410公里;

機炮:1門GSH-23L型23毫米機尾遙控機炮;

導彈:3枚KH-22空地導彈;6枚KH-15短程攻擊導彈;

炸彈:各種自由落體式炸彈。

比較一下,中國的轟6是以蘇聯的圖16為原型生產的,性能上比起圖22逆火稍差。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不得不說,我們實事求是,印度沒有發展戰略轟炸機的能力,甚至連製造小飛機的能力也沒有。早年HF14“風神”項目開展較早,不過,從此也就嘎然而止。沒有放棄過自造飛機的努力,組裝生產英國HS748,德國Do.228,至今後者仍在組裝中,談國產為時尚早,可能性根本不高。咬牙堅持支撐到生產的LCA輕型戰鬥機,全部關鍵系統配套來自外國,自己說有了60%的技術製造能力,指的大概是機皮吧。經過多年努力,堅持到2018年的一種輕型運輸機“婆羅什”(Saras),起的名字倒是不賴,是梵語“赤頸鶴”的意思,是在俄羅斯“產品M101”的一種改型設計下,與他“共同研製”的一型飛機,2018年終於沒有堅持住,還是下馬了。小飛機造不了,何況大飛機呢?所以是一問題的答案,甚為清晰,那就是他沒有能力研發。

畫餅充飢

不得不承認,印度的志氣天高。三哥家飛餅好掐,但航空這碗飯不是誰想吃便能吃的。太過複雜,設計學科門類太多,龐雜得以致於連張像樣的圖紙也畫不了。打造“赤頸鶴”,即為明證,空重只有4噸的輕型飛機,可載乘客14人,把螺旋漿放在在後面,難點不少,減少飛行阻力,然而散熱的問題根本難以解決。一架原型機墜毀以後,造成多名試飛員遇難,再沒有哪個敢以身冒驗接著飛,不得不下馬了事。再次推出中型運輸機的計劃,與俄羅斯合作伊爾-112,以其設計,本是款性能不錯的飛機,合作到最後,就要快好的時候,草草退出。印度所有的計劃,結局都是如此。

沒有嗎?

媒體討論印度遠程轟炸機,判定其根本沒有,於是咻咻地大口喘起粗氣來,誰說沒有,圖-142M不就是嗎?1986年買以後,還在2014年左右升了級。當年蘇聯以巡邏機外銷,具備發射遠程反艦導彈的能力。8架巡邏機,用了多年,倒是沒有秉承飛機的傳統,一架沒掉。不過現在已老朽不堪,目前還沒有明確的退役計劃。三哥說是就是唄,誰也莫要動氣,爭這些能有什麼意思?印度造不了,倒是可以買,想買多少有多少,似乎一切都可買來,包括圖-142遠程巡邏機。既然當作遠轟,自然捨不得退役,未來還要堅持飛一段時間,只是太老了,再想不掉,可能性不高。


魂舞大漠


印度沒有能力研發。

搞戰略轟炸機需要具備強大的航空科研能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氣動設計能力

戰略轟炸機一般作戰半徑要大於2000公里,一般攜彈量不能低於3噸。這樣就需要在氣動上採用大展弦比設計。而面對日益先進的防空系統,對轟炸機的突防能力提出了極高的要求,要麼採用隱身設計,要麼採用高亞音速甚至超音速低空突防,否則就只有當靶子的命。兩者都對氣動設計提出了變態的要求。而印度的氣動設計水平一直沒什麼突破。不要說轟炸機這種大型機,就連戰鬥機氣動都不能自己搞定。LCA的氣動設計還是有著濃重的法國幻影家族的味道,至今也沒見印度有新的戰鬥機氣動上的新作出現,遑論轟炸機了。

發動機研製能力

現代戰略轟炸機沒有不使用多臺發動機的。至少要兩臺,一般是四臺。印度的發動機研製要比氣動設計還糟糕。如果說氣動的成果還勉強實用化了,發動機方面印度研製多年的卡弗裡發動機最後無疾而終已經說明了印度無論是發動機理論還是實際試驗方面都欠賬多多。距離具備自主渦扇發動機研製能力還要十年以上的時間,就更不要提給戰略轟炸機配足所需動力了。這方面的欠缺是最致命的。

導航系統開發能力

戰略轟炸機需要長途奔襲,必須具備獨立完成遠距離飛行後找到目標的能力,換言之必須具備高水平的導航能力,否則飛行了上千公里之後卻找不到目標了,豈不鬧了大笑話?最可靠的導航系統是慣性導航系統,這需要具備研製生產高精度陀螺設備的能力,如果陀螺質心出現微米級的偏差,導致的導航誤差就可以達到海里級。但是印度至今也沒有具備自主生產此類裝備的能力,否則依照印度人的脾氣,至少低精度慣導產品他們應該嚷嚷得滿世界都是了。沒有獨立導航能力,遠程飛行就是做夢。

由於印度至今在上述三方面都沒有突破,因此,印度也很有自知之明,從來不提自主研製戰略轟炸機這檔子事。


asiavikin


今天我們從否定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無論從裝備作用還是從技術能力上來說,印度都不太可能發展戰略轟炸機。印度雖然經常以世界性大國自居、並將鄰近大國視為競爭對手,但對於印度來說最主要的目標是控制南亞和印度洋、並對巴基斯坦形成壓倒性優勢。

戰略轟炸機是“三位一體”戰略核力量的組成部分,其最主要的任務是憑藉其載彈量大、航程遠的優勢進行跨洲際的戰略威懾和核攻擊,而從印度的安全戰略來看無論是與具備“三位一體”的鄰近大國抗衡還是壓制僅有有限核力量的巴基斯坦,由於地理上的接壤都沒有必要用戰略轟炸機。

而從技術能力上來說,印度也不具備研製戰略轟炸機的可能。印度沒有任何獨立設計作戰飛機和大型飛機的經驗,其兩代“自行研發”的戰鬥機HF-24“風神”和LCA“光輝”分別依賴德國和法國技術支援,關鍵系統也依賴引進,可見印度不具備獨立研製作戰飛機的能力。

而在大型多發飛機方面,印度僅有的與之相關的經驗是授權生產英國的HS748運輸機,該機是一種雙發中型運輸機、噸位相當有限,且印度並沒有參與該機的設計工作,因此生產該機對印度的大型飛機研製能力談不上有任何貢獻,如果再考慮到運輸機與轟炸機之間的巨大差異印度就更沒什麼研製戰略轟炸機的可能了。而與印度一貫拿手的靠購買成熟機型換取技術引進的情況極不相稱的是,目前有能力研製戰略轟炸機的三個國家都不可能將戰略轟炸機出售給印度,更遑論向印度提供戰略轟炸機的相關技術。因此,印度根本沒有研製和裝備戰略轟炸機的可能,自然也沒有可能發展戰略轟炸機。


軍機圖


Th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