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遊戲和教育,長久以來,這兩個詞在中國就像水火一樣,兩個極端。

特別是對男孩子來講,不好好學習的背後,往往會跟著一句,原因就是因為打遊戲。

相信有很多70後、80後都從家長和老師那裡被灌輸過這樣的概念。

街機廳更是被視為火坑,我就記得某位老師曾下過結論:“去遊戲廳的沒好人”。

不過有一款遊戲,對我們這種“街機男孩”來說,確是一個有利的反擊武器,但也僅有這一個而已。

一、

《民國教育委員會》,打出這幾個字的時候,我耳朵似乎又能聽到遊戲機裡那略顯搞笑的臺灣腔。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還記得這個遊戲界面嗎?

應該是在1993年的時候,街機遊戲廳裡的遊戲大概無外乎射擊、動作、格鬥這幾種,這款街機基本上只是在百貨商場或者少年宮裡才會出現,因為在當時,問答益智遊戲實在是太少見了,遊戲廳老闆都不敢貿然引進,怕買了之後虧本沒人玩。

事實上,他們可能是對的,我第一次玩到這個是在天津的工人文化宮,比起火爆的《圓桌騎士》、《名將》、《三國志》來說,這款機器剛開始的時候,玩的人確實不是很多,都不用排隊。

畢竟,玩遊戲不是為了學習,哪怕是用一種玩遊戲的方式。

遊戲的機制很簡單,一共兩種渠道:要麼從小學到大學完成學業,要麼從商擊敗競爭對手,在全球開滿分公司。

但是首先要經過新聞資訊,還要回答對主持人的三道時事政治問題才行,有一些還是很雷人的,比如: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又比如: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一般來說,我都是選上學,因為都是一些常識性的知識,以我國的教育水平來說,還算容易。

但是,現在看來,似乎也並不是那麼簡單,我試玩了一下,分別遇到了《理科》和《音樂》兩門測試,險些過不了關,要知道,這可還是“國小”階段,也就相當於我們的小學。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理科課的兩道題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音樂課的兩道題

各位你們看看,能答對嗎?接下來還有升學考試,如果考試失敗,老師就會說: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是不是還挺熟悉的?

三、

三十年後再回過頭來玩這個遊戲,正好也看到了頭條“科技改變教育”這個話題,不禁有些感想。

雖然遊戲叫《民國教育委員會》,看上去是臺灣開發的遊戲。

但實際上,這款遊戲其實是一個漢化版,原版是日本的街機遊戲《平成教育委員會》,而日版遊戲則又是源自日本非常著名的一個同名綜藝節目,節目中用中學入學考試作為題目,讓各路明星來回答,主持人則是大名鼎鼎的日本電影教父級北野武(班主任)。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相信日本的這種寓教於樂的方式已經讓人印象十分深刻了,而《平成教育委員會》,這絕是出現在街機上的第一款益智問答遊戲。

最為我們所熟知的另外一個益智問答街機大概就是《龍之謎題》了,依然算是個小眾的遊戲,裡面的惡龍卻是問二戰中出場的戰機問題。

《民國教育委員會》,30年前的遊戲,告訴你中外教育的差距在哪裡

同樣是回答知識類問題來闖關

後來我好奇的查了查資料,據不完全的統計,類似的遊戲還有《地球防衛軍》、《蠟筆小新》、《DNA的叛亂》、《學院問答》、《HQ問答》、《人生劇場》等等等等,涉及了宇宙、日常、生物、歷史等等各個方面的知識,而這些,則是我們中國小孩們小時候從來沒有見過和玩過的。

四、

迴歸主題。

這大概應該算是三十年前的“科技改變教育”吧?

只不過那時的“科技”在現在看來不值一提,甚至不能算是科技,在中國大人眼裡,更是洪水猛獸。

後來,似乎我們逐漸醒悟了過來,也有了小霸王學習機,有了打字遊戲等等,但是,好像沒有任何可以讓人留下記憶的,更別說從中學到什麼了。

蘋果的APPSTORE中,關於兒童的APP排名,美國、英國、日本、中國的教育類APP排名分別是:

美國:Youtube Kids(Youtube兒童頻道,估計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網站的存在吧)

英國:Youtube Kids

日本:Youtube Kids

中國:XXXX-專注兒童英語早教啟蒙

(以上信息來源© 七麥數據)

三十年後,我們又同樣面對著互聯網、手機、ipad,不可否認,有了很多好的幫助學習的APP,但依然被定義為“遊戲”。

而孩子們利用這些現代“科技”學習的,大部分都只是外語……(不信可以去看微信朋友圈,媽媽們每天發的那些個打卡記錄)。

我一直存在的疑問是,有沒有點學習別的知識的可能性?

五、

當了解了日本的街機存在著這麼多知識類的遊戲後,我不禁想象了一下三十年前的情景:

中國的孩子們在街機廳對戰街霸2的時候,有相當一部分日本的孩子們,主動或者被動的記住了各種各樣的知識。

差距,是不是從這裡就開始拉大。30年後,歷史是否會換一種形式重演?

我想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