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結局真的就是狗尾續貂嗎?紅樓只讀前80回言論未免苛刻

高鶚,鑲黃旗旗鼓佐領下人,清代文學家、官員。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其為順天鄉試舉人;六十年進士;歷官內閣中書,內閣侍讀。

高鶚熟諳經史,工於八股文,詩詞、小說、戲曲、繪畫及金石之學亦頗通曉。至於其他的一些資料,大家可以自行百度。

高鶚素來就有“紅樓外史”之稱。其文學素養及對《紅樓夢》的理解絕不會比現在某些紅學大家差。

《紅樓夢》結局真的就是狗尾續貂嗎?紅樓只讀前80回言論未免苛刻

但是,錯就錯在把他和曹雪芹進行比較。曹老師敘事結構的佈局及描述上只能用驚為天人來概括了。但是,我們都知道《紅樓夢》也罷,還是其他名著也罷,如果故事有頭無尾,那很難在民間被廣為流傳。而高鶚在這個過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

打個比方,那些批判高鶚的大家,如胡適、劉心武先生活在幾百年前,恰好是他們續寫《紅樓夢》,那麼是否就一定比高鶚做的要好?既然如此,那些不喜歡高鶚版紅樓夢的“很多人”是否又能做得比高鶚好?如果調過來,高鶚活到現在,和“古人劉心武”做一次PK,那是否又會迎來很多吃瓜群眾的叫好?

上世紀三十年代,上海出版界流行過一陣重印文學“珍本”,其中與《紅樓夢》相關者就有好幾種,比如《紅樓圓夢》《紅樓幻夢》《紅樓真夢》。這些“續”“補”大致都是起黛玉晴雯之魂於地下,與寶玉完成花燭俱成仙體云云,其見識和才力,比之蘭墅真是萬萬不及。

所以,所謂的高鶚水平不夠不過是爾等人云亦云罷了。

《紅樓夢》結局真的就是狗尾續貂嗎?紅樓只讀前80回言論未免苛刻

《紅樓夢》的結局真的就是狗尾續貂嗎?

在敘事手法上確實與前80回有些差異,但真的就如此不堪嗎?

說之前,我們先來看看文中幾個主要人物的結局。

賈寶玉→出家

林黛玉→在賈寶玉和薛寶釵成親那天病死

薛寶釵→嫁給賈寶玉,懷了他的孩子卻孤獨終老

巧姐→去了鄉下

王熙鳳→病死,把巧姐託付給劉姥姥,丈夫取了平兒作為正妻

其他人,如襲人、鴛鴦等人的結局也不是很美好。

注意,這裡說的是“不是很美好”,那意思就是其實還都能接受。

其實,曹老師從一開頭的“冷子興演說榮國府”這一回中就給這個故事定調了,即悲劇。

當然,高鶚紅樓夢結局基本是按照曹雪芹在前八十回中所述的判詞來設計的,基本上符合曹雪芹的原意。只不過某些設定上有所欠缺,甚至後面出現了“大圓滿”,讓人有種前言不搭後語的感覺。但是,即便如此,所謂的“讀《紅樓夢》只讀前80回”的言論未免有些苛刻。

《紅樓夢》結局真的就是狗尾續貂嗎?紅樓只讀前80回言論未免苛刻

“大圓滿”真的就不好嗎?

大家都知道,最早批判高鶚版《紅樓夢》的要從適之先生說起。這裡就不多做贅述。

但適之先生因考索曹家家世,偶然發現賈府和曹老師的身世有很多相似之處,也就走入了另一個極端。而隨後百年間,後人也都認為《紅樓夢》就是曹老師的自傳,如俞平伯、周汝昌等也都是延續這個思路,借考證曹家來猜測“後四十回”的“雪芹本旨”。

要我說,文學創作肯定是來源於生活,但是誰又能說這裡不能有杜撰和想象。比如“賈雨村”就是“假語存”。就連曹老師自己都點出來了,後人何必太痴啊!自傳說學者將歷史與創作混為一談,繼而極力貶損高鶚續書的價值,甚至主張只看前八十回,遂走入另一極端。

你們對高鶚續書的不滿,不過是因為相比前幾十回的溫柔旖旎,難以接受寶黛這對才子佳人竟不能姻緣成就,而且大變迭起死亡相繼,乃恨太掃興了所致。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生於天地間,我們真的是太渺小了。人生來就要經歷生老病死、生離死別。講真,人活著就是要經歷一次磨難。生於亂世,自是芻狗;生於盛世,草芥螻蟻爾爾。一個家族的衰落無時無刻不再上演,一個家庭的支離破碎無時無刻不在上演,又何必執著於文學作品中的演繹呢?

《紅樓夢》結局真的就是狗尾續貂嗎?紅樓只讀前80回言論未免苛刻

相反,俗套的大團圓,還是能給予很多我們這些俗人桃源傳說、古槐迷夢般的短暫喘息和慰藉。又有什麼可非議呢?

綜上,為何還有那麼多人糾結於高鶚寫的不好呢?

拋開窮極一生鑽研紅學的大家。要我說,大多數人不過人云亦云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