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崛起之路
這問題又出來了,提問題只管問沒有感覺道有點奇怪,其實這問題已經有人早已回答了,還用問嗎?也就是有人常說的南陽就會說一句,諸葛亮敘述躬耕南陽,看著襄陽依據史書很長,每一個時期都能擺出來,要按這說法在等500年那就更多了,可說回來了,在多都是重複習鑿齒的敘述,也是一句,亮家在南陽鄧縣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其實都是一句,習鑿齒每個時期重複是依據,諸葛亮敘述在每個時期重複怎樣不能是依據,有人說習鑿齒沒改變諸葛亮躬耕南陽只是更具體,就是和現在說南陽,那個縣和村門牌,聽起來合理,先不說習鑿齒是東晉人,又隔個西晉來指定三國時間的區域是否合理,南陽境內縣村內門牌指定到南郡襄陽,這合理嗎?當時襄陽是南郡的一個縣,和南陽郡隔漢水而治,劉表站襄陽把荊州州治設在襄陽,襄陽象當省會比南陽郡高一級,後來曹操站襄陽設襄陽郡和南陽郡也是平級,始終南陽根本沒管過襄陽。
用戶wgq1212
諸葛亮躬耕隱居河南南陽臥龍崗?只要稍微瞭解歷史的人都會知道這只是個笑話!自古以來都公認今天的湖北襄陽隆中才是諸葛亮家、是諸葛亮隱居躬耕之地、是劉備三顧之地!
”隆中諸葛亮故居“這個詞不是我發明的,而是當代中國政府的官方表述!而中國官方政府只認可南陽的武侯祠!1986年12月8日發佈的《國務院批轉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文化部關於請公佈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名單報告的通知》中明確認定襄陽的文化古蹟是”隆中諸葛亮故居“。
此條鎮樓。
以上信息可在“北大法寶”網站查詢。
實際上歷代南陽先祖為南陽修的地方誌也都承認襄陽隆中是”亮家“、“是”三顧地“!
明嘉靖《鄧州志》是明朝嘉靖年間鄧州知州潘庭楠主持編撰的。該志書第二卷“郡紀”中明確提到“十二年, 備三顧諸葛孔明於隆中。本傳徐庶見備於新野,備器之。庶薦諸葛孔明家於南陽之鄧縣號曰隆中。”
該志書第三卷“帝紀”中介紹劉備生平時再次明確提到“備因徐庶之言,三顧孔明於隆中。”
隆十九年編修的《新野縣誌》是新野縣僅存的舊志中最完整的一部。
該志書卷七“古蹟”中說“建安十二年……是年(劉備)三顧諸葛亮於隆中。”又說“諸葛亮字孔明,本琅琊人,寓居襄陽隆中….”
清光緒年間南陽知縣潘守廉主持編撰了《南陽縣誌》。
該志書由當時在南陽文壇、政壇享有盛譽的四進士、六舉人、七秀才等17位名儒顯要組成強有力的編纂班子,歷經5任知縣,歷時6年,四易其稿,於光緒三十年刊刻問世。因其編纂質量較高,後被《續修四庫全書提要稿》收錄其中。
清光緒新修《南陽縣誌》在介紹臥龍崗諸葛忠武侯祠時說:“按南陽有諸葛忠武侯廬始見唐宋人集,至元明皆有敕賜廟學、祭品、碑而名益著,或謂侯實家襄陽,南陽之祠非是。考三國志亮隨其叔父依荊州牧劉表,是時表軍襄陽,亮宅在襄陽為信。水經注謂沔水經亮舊宅是也。”
又說:“然漢荊州八郡南陽居首襄陽四為鄧縣實隸南陽,故侯自表謂‘躬耕南陽’。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以此推之,南陽祀侯固宜歷代,迄今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攸同前有所因舉,莫敢廢況。南陽於侯其名稱自昔為著,尤非他邑比哉!今考原本舊志列入流寓而附考於此。”
南陽縣誌明明白白的寫著“(諸葛亮)侯實家襄陽”,“南陽之祠非是”,“亮宅在襄陽為信”。而且還說得很清楚,雖然“南陽祀侯固宜歷代”,只是“築居以像之,與隆中並稱,於以見侯德感人之深,而民之好之”。也就是說南陽臥龍崗只不過是為了滿足人民對諸葛武侯的愛待之情,才在臥龍崗“築居以像之”。像的是“以此推之”之前“漢晉春秋亦謂亮家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亮家啊!即臥龍崗不過是模仿襄陽隆中而已!
民國時期,南陽方面對《明嘉靖南陽府志》進行修訂,編撰而成《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
主持編撰的張嘉謀先生是今南陽市宛城區人。他是民國教育家、藏書家,擔任過河南省議會議員、河南通志館纂修、河南省博物館館長等職。他在河南首創新學,創辦有南陽敬業學堂,河南女子師範學堂等學校,在當時河南教育界與李時燦並稱為"北李南張";他曾大力贊助並親自參與安陽殷墟的發掘;創辦了南陽第一所圖書館,並將自己所有藏書捐獻給圖書館;主持參與編纂了《疆域沿革志》、《南陽府志》、《南陽縣誌》、《河南通志》、《方城縣誌》、《鞏縣誌》、《孟津縣誌》、《中州詩抄》等,著有《浚縣彝器》、《殷墟彝器》、《汲縣彝器》等書。這樣一位南陽本地的學術大家、教育大家在他編撰的《明嘉靖南陽府志校注》中多次支持“隆中說”!
在校注“古蹟”條中關於《嘉靖乙酉撫民右參政許復禮奏請敕賜廟額祭文爰定祭品知府楊應奎增修大備事載碑記》(簡稱“明嘉靖碑記”)提出質疑說:“案,碑援襄藩光化王奏請頒題額祭文,因謂此亦隆中,蓋非。或又謂侯為漢襄陽人,尤誤。三國志侯傳注引漢晉春秋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此漢隆中確屬鄧縣,不屬宛。漢時襄陽為南郡屬縣,縣境西止十一里,故水經注謂襄無西。”
校注說所謂“臥龍崗亦隆中”的說法是“蓋非”,即是錯誤的!針對的是“明嘉靖碑記”中提到“(臥龍崗)此亦隆中地,蓋秦以襄陽隆中為南陽郡也。”原來如此,大概因為襄陽隆中秦時屬南陽郡,後來不屬於了,所以南陽人就把臥龍崗附會成“此亦隆中地”!
同時校注還承認了襄陽隆中在漢時確實屬於南陽郡鄧縣,襄陽縣西十一里確實為襄陽縣西界,襄陽確實無西!這些可都是南陽教育學家明明白白寫進南陽府地方誌的實據!
該校注“流寓”條關於“諸葛亮漢末流寓葉縣”再次提出質疑說;“案,亮三國志卷三十五有傳魏略曰亮在荊州遊學,每晨夜常抱膝長嘯。漢荊州刺史治襄陽,所領有南陽郡。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故亮自稱躬耕南陽。葉縣屬穎川郡,隸豫州。若亮寓葉,不得謂南陽荊州也。”
這裡校注否認“諸葛亮漢末流寓葉縣”,再次肯定“亮家於襄陽城西二十里屬南陽郡鄧縣”!
可以說南陽各個時期地方誌為今天襄陽隆中“是諸葛亮故居“、”是劉備三顧地”提供了鐵證!連南陽方面的自已的地方誌都不認可自已的臥龍崗,那麼說”臥龍崗是諸葛亮的故居“的依據又從何而來呢?
從其它歷史史料上看,
最早記載隆中是諸葛亮家的是東晉歷史學家習鑿齒,他《漢晉春秋》雲:“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後人評價習鑿齒為"異代相知習鑿齒,千秋同祀武鄉侯\
飄逸的歷史
判定躬耕地首先要明白在那,諸葛亮自己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而問題在於諸葛亮所處時代,是怎樣劃分南陽郡和南郡的,如果是以漢水為分界線,北為南陽,南為南郡,那麼諸葛亮不知道自己住在那個地盤嘛?也不要忘了,諸葛亮出山,第一戰就是火燒博望坡,博望坡在今南陽方城縣,火燒新野,這說明諸葛亮跟隨劉備當時活動在南陽地區,大家也不要忘了,南陽是劉秀龍興之地,在東漢時期被定為陪都也叫南都,與首都洛陽南北呼應,這就更能說明南陽的政治,軍事,地位,南陽地形為盆地,西,北,南邊為伏牛山脈,易守難攻,且當時的白河水運可直通漢水長江,並灌溉鄧州,方城,唐河,新野萬畝良田,到東漢末年,天下諸侯割據,曹操在尚未統一北方之前,南陽就是桃花源,要不諸葛亮為啥不選擇別的地方躬耕?南陽無論從當時政治,軍事,文化,貿易都是在前三的!作為一名政治家和軍事家,他難道不知道這重要性嘛?再說一個題外話,當年蒙古滅南宋,就說南陽是襄陽的大門,襄陽是宋朝的門戶,南陽丟失,襄陽必堅守不住。南陽淪陷以後,打了幾年襄陽保衛戰,襄陽還是城破人亡。近代,抗日戰爭,就在南陽打過著名的南陽會戰,因為日本人明白,奪下南陽,襄陽必失,襄陽淪陷,武漢不保,由此可以看出南陽古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南陽淪陷,襄陽必失,襄陽不保,武漢危機,武漢危機,便可飲馬長江,這也就是解放戰爭中毛主席命令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的用意,而躍進大別山路線,就要解放所處八百里伏牛山的南陽全境,進而揮師直進大別山!由此看來,南陽的地位,無論是古代,還是近代,都為兵家必爭之地,因為南陽是軍事要衝咽喉之地!
天地正氣8979
一、2013年5月27日《光明日報》國學版發文《漢之南都,時勢英雄》,中國社科院歷史學者劉慶柱、王震中,中國秦漢史學會會長王子今等公開發表言論,從時空環境、邏輯推理和實物資料分析諸葛亮躬耕南陽的必然性,認為漢代南陽更具備孕育催生一代賢相諸葛亮的政治土壤。此文光明磊落、擲地有聲,直接打臉被襄陽網友無數次拿來吹哨壯膽的《社科院歷史所諸葛亮躬耕地問題專家討論會結論意見》(‘’三無‘’結論——無視數百年爭論、無與會專家名單、無歷史所背書,典型的‘’老鼠會‘’結論)。
二、諸葛亮《出師表》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這個南陽是哪裡?史籍中以南陽代指宛城的例子不勝枚舉,襄陽說一概否認,他們一口咬定現在的南陽市在東漢時叫宛城,東漢南陽郡治宛城不能代表南陽,襄陽隆中屬於南陽郡鄧縣(真假另說),因此‘’躬耕於南陽‘’是襄陽隆中!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三、習鑿齒《襄陽耆舊記》記述‘’樂宅戍,南陽城南九十里。‘’——樂宅戍是東漢安樂鄉侯胡廣封邑,遺址在今新野城北樊集鄉安樂寨。古代的‘’裡‘’為秦制,1里長度約合公制415米;‘’九十里‘’約為37422米(差不多今天的75華里),那麼安樂寨正北75裡是哪裡呢?剛好是漢宛城。由此可知南陽城即宛城。這可是襄陽說老祖宗習鑿齒白紙黑字記錄在案的,當今襄陽說盲從者們為了把‘’躬耕於南陽‘’搬到古隆中,抵死不認兩漢南陽城與宛城互指,實屬掩耳盜鈴、無理取鬧。做學問要誠實,習鑿齒信徒忤逆習鑿齒,豈不荒唐?
四、諸葛亮生前並不知何為隆中,襄陽說者把自家人習鑿齒在諸葛亮去世170年後杜撰出的地名‘’亮家‘’隆中(今隆中諸葛亮故居)強塞給原本風馬牛不相及、位於漢水北岸的東漢南陽郡,並將其禿嚕成躬耕地以套路‘’躬耕於南陽‘’,這份移花接木、指鹿為馬的功力,不由得世人不歎服,並要給襄陽人這份超級自戀點贊。
五、最後我們一起來來扒一扒這個位於北津襄陽古城以西(略偏南)約13.6km處的所謂‘’古隆中諸葛亮故居‘’。
習鑿齒在《漢晉春秋》裡記述‘’亮家……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這裡的‘’二十里‘’是秦制,換算成公里數為8.3km。我們以北津襄陽古城城牆為基線向外側畫距離為8.3km的閉合平行線,這個經offset的方形外框,仍然圈不住現在的古隆中——這該如何解釋?有三種可能①習鑿齒說了謊;②古隆中是假的;③襄陽城漂移了。——有鑑於此,我們沒理由不質疑古隆中諸葛亮故居的真實性;而且該‘’故居‘’考古學證據同樣缺乏也是不爭的事實。
綜上,古隆中做為‘’故居‘’尚且高度存疑,遑論躬耕地?我們還是尊重諸葛亮自述吧——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望峰鳶
有人說了,那地方不是在南陽,是在襄陽!
諸葛亮在《前出師表》明確說了“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你說了算還是諸葛亮說了算?
其實吧,《漢晉春秋》中"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明確指出當時隆中屬於鄧縣,歸南陽郡管轄。諸葛亮躬耕苦讀地為現在的襄陽隆中。
這好扯淡,一會兒說聽諸葛亮同學的在南陽,一會兒又把諸葛亮給繞到襄陽去了。
南陽也好,襄陽也罷,這重要嗎?如圖。從南陽到襄陽,總共就百十公里,都快兩千年前的事兒了,你還較這個真有意思嗎你?反正就這一塊兒地,南陽襄陽,愛叫啥叫啥。
諸葛亮為啥就隱居在這裡呢?
說起來呀,諸葛亮的祖上也曾闊過,是山東臨沂(琅琊)東邊的一個大戶人家。他爺爺在西漢元帝時當過中央的司隸校尉,他在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可惜了了,多好的一家人呀,都死了。諸葛亮3歲喪母,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是跟著叔叔諸葛玄長大的。諸葛玄先跟著袁術當任豫章(西南昌)太守,後來又被撤職了。生活總得繼續呀,諸葛玄就拖家帶口的帶著諸葛亮諸葛均,一起去投奔了荊州劉表。好了,事情到這裡就差不多了。看圖。
後來呀中華好叔叔諸葛玄就帶著諸葛亮小哥幾個隱居在了荊州,再後來諸葛玄就死了,於是諸葛亮就在這裡住下了。這就是諸葛亮為什麼躬耕隱居河南南陽臥龍崗的原因呀,跟著他叔叔來的。
奇了怪了,剛才還在說是南陽還是襄陽呢,轉眼間怎麼又來荊州來了呢?
古代中國是分成冀州、兗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豫州、梁州和雍州九個州的,那時候的荊州可比現在的河南和湖北加起來還大。後來到了西漢時期,全國又劃分為了十三個州,分別是幷州、冀州、幽州、青州、兌州、豫州、徐州、揚州、交州、荊州、益州、朔方及涼州,其中荊州下轄∶南陽郡、南郡、江夏郡、桂陽郡、武陵郡、零陵郡、長沙國。東漢建安十八年曾經重新分置全國所屬九州州域,荊州的範圍囊括當今的湖南、湖北、廣東全境及河南南部地區、越南北部地區。
搞明白了嗎?不要糾結南陽還是襄陽了,沒意義。諸葛亮為什麼躬耕隱居在那裡呀,一句話,跟著他叔叔來的。
南柯
“襄陽說”還有一種觀點:比較兩地環境,南陽臥龍崗在鬧市之中,而襄陽隆中則山清水秀,風光宜人,所以,襄陽古隆中更像諸葛亮的躬耕隱居之地。呵呵,腦洞又大了,“像與不像”和“是與不是”完全是兩碼事,難道東漢時隆中就是4A級風景區?諸葛躬耕的臥龍崗周邊都是高樓大廈嗎?別的不說,隆中風景區在那個風景秀麗的山窩裡好不容易平整了20畝地,說這就是諸葛亮的“躬耕田”。一家四口20畝地現在看起來是不少了,但在漢晉時期夠嗎?文革時期河南山區一畝地只收十幾斤糧食的農田比比皆是。另外,當時的土地制度是“屯田制”、“佔田制”以及“授田制”,史書記載,當時男子15歲以上,授種粟谷的露田40畝,婦人20畝。奴婢同樣授田。耕牛1頭授30畝,限4頭牛。授田視輪休需要加倍或再加倍,即“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休及還受之盈縮”。地方官吏按官職高低授給數額不等的職分田,刺史15頃,太守10頃,治中、別駕各8頃,縣令、郡丞各6頃。可見,這個時期“男子一人佔田七十畝,女子三十畝”,這應該是漢晉時期保障躬耕生活的最低標準,如果使生活稍微富足些,還要有丁牛和桑田,再考慮土地輪休,還要兩倍、三倍的土地。我們想想看,諸葛亮一家如果窩在隆中那個小山溝裡,就那20畝地,夠養活誰?在那個時期,這點地能過衣食無憂的“隱居”生活嗎?孤零零的一家人生活在那個偏僻的小山衝裡,能知曉天下大事嗎?何況劉表還要關照好友諸葛玄,就給20畝地?一個縣令還有6頃地呢,劉表給諸葛玄一家20畝地,別寒磣人啦!再說了,隆中村難道只有諸葛亮一家人嗎?你諸葛亮一家把這20畝地都佔了別人還怎麼活?所以,拿隆中風景秀麗來糊弄人純粹是“不當家不知柴米貴”啊,二十畝地在東漢末年養活一家四口東漢就是一個天方夜譚。而南陽臥龍崗,位於宛城外七里的淯水岸邊宛襄大道旁的高崗上,良田阡陌,土肥水美,交通便利,文化厚重,躬耕是什麼?就是種地呀!相比之下,稍微有點腦子就知道諸葛亮應該在哪裡躬耕。“襄陽說”之所以把諸葛亮的躬耕編造成“隱居”,可能也和隆中這個小山溝根本不適合躬耕有關係吧!
劉備三顧茅廬時駐軍新野沒有爭議,新野距北邊的臥龍崗和南邊的隆中差不多,都是一百多里。向北一馬平川,向南則必須渡過漢水。秦漢期間皇帝和各地軍閥為牢固掌握將領和軍隊動向制定了著名法規《擅興法》,規定:駐防將官未經天子和上級主將的號令私自出兵,或者將官私自出界、離部,都要遭到軍法的嚴厲制裁。《漢書·元勳表》載:京師宿衛軍官李壽未經許可私自離開長安到城外送客,依軍法被處以死刑。劉備到荊州後寄人籬下,自然處處受劉表節制,“備時羈旅,客主勢殊”,劉表又是個“外寬內忌,好謀無決,有才而不能用,聞善而不能納”的心胸狹窄之人,對劉備“不甚信用”、“表疑其心,陰御之”。漢水南的襄陽是劉表近臣蒯越、蔡瑁等人的防區,而劉備的作用就是替劉表看好荊州的北大門,防區在漢水北新野至博望一帶,行動必須受劉表節制。如建安七年(202年),“劉表使劉備北侵至葉”,建安八年(203年)劉表“使(備)拒夏侯淳、于禁等於博望”。所以,沒有劉表的命令他絕不敢私自到防區以外的軍事重地襄陽去的,更不可能在劉表的眼皮子底下和諸葛亮密謀取代劉表,謀取荊州的“對策”。試想,鮮衣怒馬的劉、關、張三人由新野到隆中,必須渡過水闊流急的漢水,戰亂年代的渡口,肯定有劉表關防和探報,寄人籬下的劉備自然懂得違反《擅興法》的結果,難道他還想再來一次“馬躍檀溪”嗎?從這一點來看,劉備“三顧茅廬”只能北上臥龍崗,而絕不可能南渡漢水到蒯越的防區襄陽隆中去“策劃”謀反劉表的“對策”!
在躬耕地問題上,襄陽幾乎所有的觀點都跟諸葛亮唱反調。我們先看看諸葛亮自己怎麼說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而襄陽怎麼說的呢?1,南陽不是南陽,是“襄陽”;2,諸葛亮不是真躬耕,而是“假躬耕”真隱居;諸葛亮不是種地,是地主;3,諸葛亮不可能“苟全性命於亂世”,他絕不可能去南陽那樣的“亂世”“苟全性命”。他只能在襄陽“綠洲”高談闊論。4,諸葛亮說他躬耕時“不求聞達於諸侯”,襄陽偏偏說諸葛亮躬耕時連郡守職位都不屑一顧;5,諸葛亮說他躬耕時地位“卑鄙”,襄陽偏偏說他是“高富帥”,廣泛結交高門世族,娶了沔南名仕的女兒黃月英(也不知哪本書記載有黃月英三個字,八成又是瞎編);6,諸葛亮說他躬耕時住的是草廬,襄陽偏偏說諸葛亮住的大瓦房,“屋基極高”“雕薄蔚彩”“有避暑臺”“有井,廣五尺”整天琴棋書畫。你看看,爭諸葛亮躬耕地不以諸葛亮說的為標準,而是自立一套,連諸葛亮都得聽襄陽的,天下有這麼不講理的學術爭論嗎?一些襄陽專家還說“躬耕於南陽”是個“偽命題”,諸葛亮是“假躬耕,真隱居”。奇了怪了,既然襄陽認為諸葛亮是“假躬耕”,那就把隆中認定為“諸葛亮假躬耕之地”好了!笑話啊,“偽命題”和“假躬耕”之地也值得襄陽絞盡腦汁、頭破血流的去爭嗎?再說了,襄陽的地主都那麼寒酸嗎?住在全村20畝地的窮山溝裡,虎狼出入,荊棘密佈,往東過了萬山才有大路,出個門都極其困難,在這樣鳥不拉屎的荒郊野外,怎麼可能洞察天下大事?
奔流到海不停留
提問者又是一個骨灰級的“南陽說”持有者,“南陽”二字多少專家學者早解釋且央廣向全國公佈己20餘年了(我親耳聽到,識字的人都認同“躬耕於南陽”,絕不是今南陽),可惜的這些人至今不服且還不自量力來企圖推翻20餘年前的權威定論(不是我定論的,要看定論去網查,二貨才我要),但南陽方終仍處於黔驢技窮、日漸衰弱狀態中胡鬧、亂說等去汙衊持“襄陽說”者 —— 什麼古今造假、改史、改什麼等等,這些可信的依據呢? 倒讓人唏噓、鄙視的!連《資治》(它與《史記》為中國可信度、真實度最高的二本史書)中的話都胡說成“寓居於襄陽,躬耕於南陽”,當時的交通等實際條件可行嗎? 正常人估計都覺這是奇談怪論。 我是廣東人來公正宣傳定論,你現還不自量力企圖推翻定論就該去找當初參入定論的史學專家們。
只為平息爭辯,我只講事實,因事實勝於雄辯。河南方主要依據諸葛亮寫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認定南陽可笑至極,無知至極(多個史學專家早詳細論述過,可查詢到的,二貨才問我要)。 國家於1996.5.28早定論(網上有)並由中央廣播臺公佈(我親耳聽到該定論並同時聽到對以諸葛亮說的以上解釋——三國的郡縣地域與北宋劃分不同,自此我關注此事)躬耕地在今襄陽隆中了(古南陽郡鄧縣隆中,襄陽城西20裡處)。 南陽失利方人黔驢技窮近20餘年都還不服、一直胡鬧 —— 胡說什麼古、今造假(改史)之類、賄賂之類,這樣說的可信依據呢? 連《資治》(它與《史記》為中國可信度、真實度最高的二本史書)中的話都被南陽說者胡說成“寓居於襄陽,躬耕於南陽”,當時的交通等實際條件可行嗎? 正常人估計都覺這是奇談怪論。總之汙衊別人系列造假、改史等言論者很讓人唏噓、鄙視!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服不服以上定論也得服的,這是大勢所趨了。 諸葛亮後代(浙江、廣西據說都有分佈)最近於2018年9月9日去(此前也多次去過)襄陽隆中紀拜祖先,但絕不去南陽臥龍崗偽躬耕地也是有力的證明,諸葛的現代後代人(主要在以上2省部分地方)比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傻嗎?2018年10月7日南陽人自己大張旗鼓也搞個諸葛武侯的忌辰祭日活動。事實勝於雄辯、任何詭辯的,我可不是豫、鄂人,也不是那方水軍、槍手持中立、公正的態度寫此文,我只宣傳事實(包括詳細論述)達到平息這固疾式的爭論。 個人估計河南省外的人大都認可這20多年前的國家定論的,要河南人尤其是南陽人也認可還要幾十年的,因為他們有“集體諸葛情節”太久,一時難轉變、接受。你知道這些事實後有轉變嗎?
精侃妙評
諸葛亮洞悉天文地理,能前算八百年,後算八百年,他是個有理想有報復的人,況且他又算準了自己能封官拜相,所以就隱居臥龍崗,躬耕隴畝,坐等囤兵新野的劉備到臥龍崗三顧茅廬,以便出山輔佐漢室。大詩人李白無不感慨揮筆: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
龍騰白水
諸葛亮為什麼躬耕南陽臥龍崗?諸葛亮腦殘唄!依據陳壽說言,諸葛亮父親與荊州劉表有舊交情,這麼大的有利條件不用,卻跑到宛城去耕地種紅薯。諸葛亮腦子進水了,諸葛亮腦子被驢子踢了,諸葛亮軟組織挫傷了。隱居山林是為了修行和修學,卻在宛城看著曹操和張繡兩軍開戰。
鐵路之旅
我是南陽人,諸葛仙師在哪誰都無所謂,起碼都是中國的,關鍵我擔心湖北丟了一個端午,再丟諸葛亮怎麼辦,畢竟他們被韓國搶過,重點是被搶過,連韓國都幹不過,真的擔心湖北,他們的歷史學家基本很軟很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