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在落凤坡死的是卧龙,活着的是庞统,能打赢司马懿吗?

优质提问官


那就要假设和刘备出征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了,假如是诸葛亮随刘备出征,会怎样?或许就不会这样做了。为什么庞统的出现,诸葛亮跑去搞内政了,因为诸葛亮知道一山不容二虎,他和庞统在一起必定矛盾多,另一个、诸葛亮也相信庞统这个人的能力,因为他自称雏凤,所以诸葛亮才放心他随刘备出征。不知道庞统死后诸葛亮啥想法,哈哈😄!每个人都有缺陷,庞统这个人太狂了,如果在曹操那里死的更早,所以蜀国最适合他,至少死后还可以留下美名。而司马懿是善于忍,这也是他的缺陷,但正因为他的缺陷让他成功,所以也可以称为他的优点。而诸葛亮这个人或许是大脑过度使用,才英年早逝。智商太高所以性格没有缺陷。他们说诸葛亮过于谨慎,其实不然,因为他的大脑就像个计算机,从无数多个方案中选出最优的一个出来。诸葛亮说的最牛逼的一句话,一切皆在意料之中,所以他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这就是智商,所以靠的是纯力量的压制,这有点像当今的美国,美国就是靠纯力量来打别人,靠的是绝对的智商。而司马懿这人靠的圆滑,靠的是太极,靠的是忍,所以他心理素质好,才活的这么久。


用户104688047319


一、诸葛亮的执政理念

诸葛亮主张占荆襄之地,以荆州为根基,然后东边和孙权联盟、这样一来就可以北拒曹操、西边攻取益州、对内实行休养生息,逐渐扩充军备等待时日。如果天下有变,那么可以从汉中一路到荆州,天下就可以平定。

二、庞统的执政理念

庞统则不同意诸葛亮的意见,庞统认为:荆州是荒残之地、按当时的环境来说已经人物弹绝、荆州东边有强大的孙权,北边又有虎视眈眈的曹操,如果占领荆州会处于两面夹击的局面。而且荆州饱受多年的战争之苦,虽然是富足之地,但是经过长年的战乱使得当地的人才、物资极度匮乏。所以荆州不可作为刘备攻取天下根基。

从以上分析可知,庞统和诸葛亮在以荆州为根基的问题上二人有着很大的分歧。


如果当初落凤坡死的是卧龙,活着的是庞统,那么蜀国能打赢司马懿,我们从三个方面分析一下:

一、诸葛亮善于守,而庞统更善于攻

诸葛亮和庞统都是当时三国时期的顶级人才,但是两人在攻守方面各有偏重。诸葛亮更偏重的是治国守边,当时刘备攻取西川的时候,诸葛亮把荆州治理得井井有条,并且北边的曹操和东边的孙权都想打荆州的注意,但是却不敢妄动。蜀汉建立以后,蜀国更是由诸葛亮一人治理。庞统则更善于攻城掠地,当初赤壁之战中的连环计,庞统献计攻取益州等,从这里我们都可以看出庞统出色的军事才能。

二、诸葛亮在人际关系上不如庞统

刘备去世后,蜀国的权力由诸葛亮一人把持,但是他对蜀国是忠心耿耿。但是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以后并不注重蜀国的后续人才的培养,结果在诸葛亮死后,属狗竟然无人可用。而且诸葛亮的人际也并不是很好,比如关于、张飞等人对诸葛亮一直有意见。但是庞统的人际关系却比诸葛亮处得好,庞统在为人处世方面做的非常到位,比如:关羽、张飞等蜀国将领对他是心服口服。

三、蜀国后期的战略部署更符合庞统的策略

我们从蜀国后期的战争就可以看出,庞统的战略计谋更加符合蜀汉后期的战略走向。当时诸葛亮把荆州当成蜀汉的根基,但是在关羽丢失荆州之后,直接打乱了诸葛亮的整个计划,以致于,关羽被吴将斩杀,同时张飞为了报仇也被斩杀。还有诸葛亮的五次北伐,基本上都以失败告终。而从庞统的战略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出,荆州只是他战略计划中的一枚棋子,他把益州作为蜀汉的根基。如果当时刘备听取庞统的意见,那么在荆州丢失以后,关羽估计也不会死,估计孙刘联盟也不会破裂。

总结

从以上分析可知,如果由庞统辅佐刘备,那么后面的关羽败走麦城、张飞被害、夷陵之战等这些事情根本就不会发生。假如庞统并没有死在落凤坡,那么蜀国后期的战略走向可能会更加偏向于蜀国,司马懿估计也未必能抵挡得住庞统的围攻,那么三国的争霸,鹿死谁手估计未定呢。


公元前


个人浅见

如果是卧龙死、凤雏活,在后期我认为蜀国会战胜司马懿。

孔明在后期无论用兵还是从政,都非常谨慎小心,战役很少涉险。而庞统则不然,万事从心所欲,有一定赌徒心理,有万分之一的机会就要搏一搏。

一、庞统刚出世,就孤身前往曹营,劝说曹操,使连环计成功。曹操作为当时最大的军阀,手下谋士无数,如果曹操听别人劝阻,那庞统就会死无葬身之地。就算曹操为了名声不明杀庞统,以曹操的风格也会暗杀庞统。因此,从此可以看出,庞统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

二、落凤坡事件,庞统为了早日攻克西川,估计落凤坡有埋伏,还冒险前往,赌徒心理极大,最后惨遭暗算身死。

那么,通过庞统的性格,完全从现实角度上讲蜀国会赢司马懿的原因有二:

一、关公死后,孔明劝刘备不要出兵打东吴,就被不听劝阻,起全国之兵讨伐东吴。从此君臣有了嫌隙,诸葛亮甚至没有随军出征。结果猇亭之战蜀国实力大损,致使后来传出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说法,也就是那一战,蜀国后继乏力的原因。如果这事换成庞统,绝对会随军出征,以他和孔明这种段位,不会看不出陆逊的计策,当时东吴国力兵力明显不如蜀国,可以这样说,蜀国的赢面较大,到时吞并东吴,再跟魏国干一场,未必不能赢魏国,至少再打一场,会使蜀国国力更进一步,也有跟魏国叫板的资本。而诸葛亮当时没出力,是蜀国走向衰败的第一步。

二、蜀国首次北伐时,司马懿还是小角色,没什么兵权。魏延建议小股兵力奇袭子午谷,而孔明以稳妥的形式进军,没采纳魏延的建议,后来事实证明,子午谷就没设伏兵,如果魏延兵出子午谷,里应外合估计魏国就灭了,也就不存在司马懿出师一事。




我是一棵树1981


首先说明:落凤坡的名字也是庞统在这里死后才有的称呼。因为,庞统道号凤雏,他在这里死了,就被后人称为落凤坡。

正史上庞统早期是周瑜的幕僚。在周瑜死后,收到东吴的排斥,于是深知他才能的鲁肃举荐他到刘备跟前任职,大家都知道,鲁肃是非常鲜明的联刘派。所以推荐庞统过去,期望增加两方的互信。(所以赤壁之战火烧曹营,是东吴周瑜的谋略)

庞统刚到了刘备帐下之后并没有受到重用,鲁肃知道以后,写信给刘备,告诉他实情,这次受到刘备的重用。

于是,在刘备入蜀时候,作为军师,他就随行了。谁知道,这次入蜀有去无回,在和刘璋翻脸后,庞统就在近攻雒城的时候阵亡。而不是三国演义说的那么邪乎。

三国演义怎么说的呢?道号为凤雏的庞统在领兵近攻的时候由于马受惊,刘备于是将自己的千里马让给庞统。当时他还没意识到,自己这个的卢一直妨主。于是庞统一番推辞之后骑上了千里的卢马。

刘备的这个马是白色的,守城的张任提前预估刘备会从小路近攻,已经探知刘备骑白马,于是亲自带人埋伏在小路必经之处落凤坡,吩咐军士,只要看见骑白马的就往死里射。

这下好,庞统率军走过小路时候,问了一下军士,说是落凤坡,没来得及撤退,就被射成刺猬。那么,正史上的庞统是怎么死的呢?

有的人说是为了刘备师出有名自杀式死亡,有的说是为了和诸葛亮斗气而死。其实都不然。

​公园211年,刘备受刘璋的邀请,率军入蜀替刘璋防卫攻打占据汉中的张鲁。在和刘璋一阵嘘寒问暖之后,刘璋派遣刘备都督白水军,刘备并没有攻打张鲁,反而驻扎下来之后收买人心。

关于诸葛亮死,庞统活的话。还真不好说。

在演义上,入川前诸葛亮就严肃叮嘱过庞统,庞统认为是孔明在轻视自己,于是贪功冒进,中了埋伏,不幸牺牲于落凤坡。

如果是历史的话,没有落凤坡,庞统死于雒县战场上的流矢。庞统当时是刘备的军师中郎将,出谋划策亲上战场,而刘备前一任的军师中郎将正是诸葛亮。

同样上战场,诸葛亮在任上活下来了,庞统在任上死了,只能说生死有命。

如果硬把诸葛亮摁死,庞统的确有几率担任诸葛亮的位置。毕竟之前“亲待亚于亮”,且他和诸葛亮是同学,同为荆襄士人,跟着关羽留守荆州、亲好老东家孙吴、同时做个一流谋士绝对足够。

只是诸葛亮对于刘备和蜀汉的意义远非区区一个谋士。汉中战时,刘晔就已经把诸葛亮置于关张之前,对曹操说诸葛亮“明于治而为相”,是仅次于刘备的第二号人物,是不可多得的卓越相材。更不提最初刘备走出荆州困局乃至与东吴结盟打赤壁,全是诸葛亮的手笔。

资历,能力,威望缺一不可,不是刘备对谁亲密谁就可以掌权,如果诸葛亮真死在战场了,那么有相当一段时间都无人能填补这个空缺。再保险点,把那块权力化开,分给多人担待也不是不行。个人认为如果庞统活着他的位子其实和法正差不多,没有办法像诸葛亮那样拥有极高的威望。

诸葛亮那个位置,不仅对能力有极高要求,对心志、私德、情商、格局全都高要求。

托孤大臣常有,做到诸葛亮那般极致的却是凤毛麟角。

心志稍有一点不坚,夷陵大败后刘备咽气、举国叛乱时,就接受曹魏递来的橄榄枝、带着阿斗欢快的投降称臣了。





嚼扒


水镜先生曾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即可得天下”。诸葛亮和庞统都是三国时期顶尖的谋士,虽然两个人擅长的地方不一样,但是两个人的能力毋庸置疑,在各自的领域内都是顶尖的存在。诸葛亮适合做宰相,能够稳定局势,发展经济,在内政方面绝对可以说是三国第一,小小的蜀国被他经营的蒸蒸日上就可以说明诸葛亮的能力,要是蜀国一统天下,绝对没有五胡乱华的黑暗局面。而庞统则是更适合作为太尉,智谋超群,适合攻城略地,开拓进取,蜀国一统天下,北方各族将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庞统的能力在历朝历代也是排名前列的存在。

我们发现刘备这个人很有自知之明,在进攻西川的时候带了庞统,让诸葛亮留守荆州,决策非常明智,物尽其才、人尽其用。庞统、法正死了以后,蜀汉方面军事进攻能力极强的人就没有了,诸葛亮虽然也很出色,但是更适合守成,他在攻城方面并没有庞统他们厉害,甚至还不如刘备。这也是夷陵之战时,刘备为何让诸葛亮守护后方,没有带在身上进攻东吴的原因。

庞统英年早逝,也让后人怀念他的时候,觉得他有无限可能成为刘备一统天下的变数。曹操在赤壁之战时,就对庞统十分信任,排兵布阵也完全听取庞统的意见(注:《三国演义》第47回里描写蒋干两次过江,被周瑜设计囚禁在江边破庙中。在万般无奈的情况下,蒋干巧遇庞统,几经恳求,蒋干带庞统渡江去见曹操。曹操听说庞统来了,很是高兴,庞统又相机处事,巧献计谋,然后离开曹营。曹操按照庞统的计谋,将战船用铁索锁在一起,并排在江边,非常壮观)。这才有了火烧赤壁。因为庞统的名声之大,天下皆知,曹操是个爱才之人,对庞统自然高看一眼,不会因为他的相貌丑陋就难以接受他。而孙权就没有这个度量,让人感慨,东吴偏居一隅不是没有原因。曹操见到庞统的第一句话就是:“就问先生大名,望不吝赐教”。而他对于诸葛亮就没有这么上心了,甚至有些不在乎。


刘备在攻取西川时,想要靠仁信征服西川,可是庞统说要恩威并用,这才有了刘备轻松拿下西川的事实,庞统的见解比平常人更深刻,甚至于诸葛亮也有些比不上他。而且他和每个人相处的都非常好,他在落凤坡去世时,刘备手下所有的将领都悲痛万分,这一点很多谋士都做不到。如果落凤坡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蜀国的战略必然会非常激进,司马懿未必能挡住庞统,夷陵之战也不会输的那么惨,失去一统天下的机会。各位网友怎么看呢


暴雪长空


如果问落凤坡庞统不死,能不能战胜曹丕,我还会犹豫,但问能不能战胜司马懿,我却可以毫不犹豫的告诉大家,不能。因为庞统的性子太傲,而司马懿则太能忍。就这一点,就可以定性庞统难成大业。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经说过,凤雏卧龙得一而安天下。这只是司马徽从二人的才学来说的,他们有统一天下的能力。但他们却没有统一天下的条件,因为这个条件是掌握在各自主子手里的,那就是信任。

刘备成说得孔明如鱼得水,但事实上刘备心中更看至关羽张飞,因而在孔明和关羽张飞有矛盾的时候,刘备是偏向关羽张飞的。孔明在夺得荆州之后逐渐谈出刘备的朋友圈,而庞统正逐步得到刘关张的接纳信任,但是这种接纳和信任是有条件的,那就是以关张为中心。

庞统虽然有许多政策与刘关张的相符,但要想真正的实行自己的策略,必然会有与关张冲突的地方,当庞统与关张有了冲突时,刘关张的立场就会与庞统逐渐疏远,当庞统感觉到自己不被信任时,他不会像诸葛亮那样默而认之,而会一如继往的殆工,希望以此方式求得上次的关注。一次可以,两次可以宽容,三次就会让人厌烦了。因此即使庞统不死,司马懿不会被其败。

庞统不但不能把司马懿打败,相反还有可能被司马懿算计,因为同样的情况,当司马懿受到上级的猜忌时,他能忍,他会等待最好时机,采取最重要的一击,所以三国鼎立的局面最后被司马氏终结了。


萍风竹雨123


如果在落凤坡死的是卧龙,庞统是否能打赢司马懿,答案是肯定的,庞统拿什么打赢司马懿呢?庞统不可能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因为是智残,诸葛亮才叫智慧。司马微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那是天方夜谭。。。看庞统取西川那是什么事,刘璋刘备初次会唔就要将其杀掉,尚若得手刘备尽失人心,以坚蜀将死守之心,凭刘备一万人马怎么取得了西川,恐怕会全军覆灭。攻雒城不好好谋划,自己身份何等关健,置身险境,不幸遇难。置刘备于不顾,不是称职的军师,不知如何评价庞统,肯定他在军事谋略方面不如司马懿。。。。。。



刘坤忠120


如果落凤坡死的是卧龙,而活着的是庞统,想要打败司马懿也没有可能。

一次两次击败司马懿,那么无论卧龙还是庞统都可以做得到。如果大家还曾记得诸葛亮那句感慨: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话,就知道,面对司马懿,诸葛亮完全不怵。但是想要击败司马懿也绝非易事。

现在很多人认为庞统较之诸葛亮要强一些,强在何处呢?在进攻上。

然而事实是否真的如此?

吴蜀联军在赤壁和曹军打了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斗。而此次战斗,定下基调并发挥了主要作用的并非周瑜而是庞统。正是他的游说,才让诡计多端敢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的曹操采纳将兵船连在一起的计策。

另外一个,便是庞统极力坚持放弃荆州,以益州为根据地,谋取西川。也就是向北发展,放弃南方。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不会因荆州而和东吴之间产生裂隙,可以像赤壁之战一样联吴抗曹。

而诸葛亮则坚持谋定荆州益州两地,以此作为根本,再图谋天下。诸葛亮的这种做法到底对不对呢?

在诸葛亮出山前,著名的隆中对已经对天下大势有了明确的分析。只要刘备不是蠢人,按照这个步骤按部就班的来,三分天下必然有其一。而后事情的发展演变也证实了这一问题。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荆州还在刘表手中,并不在东吴手里。当然东吴对荆州同样垂涎三尺。因为荆州扼守着长江中上游,对中下游的东吴来讲,这就好比有人卡着自己的脑袋。然而,荆州对蜀国更加重要。

荆州是相比于益州更加丰沃的土地,人口也更多。而西川在这一点上完全不能和荆州相提并论。有人说夺得了西川,避免和东吴的直面冲突。这就大错特错了。夺得了西川,能消解东吴的敌意,同时可以居高临下,俯视中原的千里沃野,形成地理上的优势。但同样会直面北方的羌人,这是比东吴更加可怕的实力。

所以,诸葛亮六出岐山的策略一来是消耗曹军,二来则是示好羌人。

这个战略并不成问题。

当然,庞统攻城略地的能力相较于诸葛亮而言,确实要稍稍胜上些许。这也是为何刘备打仗总是喜欢带着庞统的缘故。如果庞统没有死在落凤坡,那么夷陵之战也就不会有刘备的惨败。甚至,若是能直接辅佐关羽经营荆州,以二人之力,关羽也不会落得身首异处的惨剧。

只是历史不能假设,冥冥中自有定数。落凤坡终究是凤雏的不祥之地,而司马懿也注定会慢慢蚕食曹魏的政权,为自己的儿孙建立晋朝打下良好的基础。


Crazy历史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无疑,这句话给了人们一种“诸葛亮和庞统是同一层次的谋士”之错觉。实际上,根据诸葛亮和庞统二人对刘备的贡献,以及二人在为刘备效力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而言,庞统相比诸葛亮,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符合实际的称霸战略宏图,以及在刘备死后保持蜀汉在三国之中的竞争力。这两点看似很空,但实际上都关系着蜀汉政权的发展以及存亡,毫不夸张地说,诸葛亮对于蜀汉政权的贡献,仅次于先主刘备,换言之,诸葛亮算得上是蜀汉政权的重要缔造者。在诸葛亮璀璨的光芒之下,庞统则显得暗淡不少。虽说水镜先生认为卧龙凤雏的才学在同一档次,但实际上,庞统真正展现出的能力是相当有限的。他唯一拿得出手的贡献便是在刘备接受刘璋的请求入川之后,为刘备提供了所谓夺取川蜀的“上中下三策”。实际上,“三策论”并不是具体的战术方案,而是为刘备将夺取川蜀方案的优先级进行排序,以帮助刘备下定无力夺取西川的决心。除此之外,庞统并无太大贡献。

因此,仅仅从卧龙凤雏二人表现出的能力出发,对二人给予评价,诸葛亮无疑是远胜于庞统的。

当然,诸葛亮在对上司马懿之时,一直处于优势。不可否认,司马懿的确是挫败了诸葛亮数次北伐,保住了曹魏一方安宁。然而,司马懿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他背后有曹魏强大的国力作为支撑。曹魏无论是军队数量,粮食产量,生产能力还是人才储备方面,都远远强于蜀汉。正因为如此,司马懿才在诸葛亮屡次挑战之时闭门不出,消耗诸葛亮。换个角度而言,司马懿在掌握绝对优势的情况下,不理会诸葛亮的挑战,固然是为了以最小的损失取胜;但这同时也暴露了司马懿的不自信。试想,若司马懿真的不忌惮诸葛,那他大可趁此时机一举出兵,消灭诸葛亮主力,单从力量对比上而言,司马懿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但他没有,这证明,他在掌握优势兵力的情况下,仍然不能保证赢诸葛。可见,诸葛亮的水平,是要高出司马懿一筹。

至于庞统和司马懿,二人根本不是一个等级的谋臣。庞统,不谈名气,只论表现,仅仅可以称得上是一位水准之上的幕僚而已,在决策方面能够给予主帅建议,但绝对不是有能力独当一面的大人物。而司马懿,则是真正的乱世奸雄。二人的格局,能力,相差巨大,庞统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

因此,纯能力而论,诸葛亮胜过司马懿一筹,而司马懿则高出庞统太多。


庭州行者


蜀国其实根本就打不过魏国,也就跟吴国联盟能跟魏国抗衡一二,所谓三国争霸都是后面的文人给刘皇叔贴金而已。

这么说吧,当年赤壁之战,若不是曹操犯了轻敌的错误再加上客地作战将士水土不服,战力大打折扣,也许那一次曹操就可以直接先灭吴国继而蜀国一统江山了!

就算赤壁打的那么惨,魏国要灭蜀灭吴只要对面不搞联盟讲单挑魏国都能赢,单单一个蜀国,就算庞统诸葛俱在又能如何,仅仅占据荆州益州的蜀国别说打曹魏,吴国它都打不赢的!国力本就弱,人口,资源都是三国中最弱的一个,别说跟占据中原膏腴六州之地的魏国比,就是占据江东的吴国也是比它强的多。

丢了荆州之后的蜀国连年备战,诸葛亮已经到了骑虎难下的地步,一方面国内阶级矛盾频发,要转移注意力,一方面也是为了完成故主没完成的遗志,所以才不停的向魏国发兵,正好魏国这边也在闹内讧,曹操老了,魏国内部分成两排在争斗,老曹的兄弟子侄们跟士族在争夺权利,一时之间没怎么顾及到攻打蜀国吴国统一天下,大概是想着攘外必先安内吧,所以暂时给了吴蜀喘息的机会而已。

那么答案就是,不管是庞统还是诸葛亮执掌蜀国朝政,都无法敌得过魏国(司马懿),就算他们两都在也只是局面稍微好点,可能蜀国能多坚持一段时间。

而蜀国要想夺得天下打败魏国司马懿唯一的方法或者说条件就是期待魏国能多出几次像赤壁之战那样损失惨重的错误,魏国不出大的问题,他们一点机会都没有的!

冷兵器时代,打战打的就是国力人口,赤壁之战魏国损失那么大,它照样能发展起来,伤经动骨它能好转,要是换蜀国或者吴国试试看,早八百年玩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