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老撾的人口這麼少?

鬱一文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擁有十幾億人口,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但是和中國相比,老撾的人口簡直就是不足為道,僅佔世界的0.09%。

這讓大家看起來有些不可思議,這個國家的面積也不小,已經是韓國的兩倍了,那人口怎麼和韓國差這些呢?

要知道,現在韓國的人口就達到了5000多萬,而且老撾這個國家到處都是河流,應該能養活不少人才對,那人口缺失這麼嚴重呢?

其實這件事情和國家的地形有很大的關係,最主要的還要說這兩個原因了。

  • 地理環境

大家都知道,人類最適合生活在平原地區,雖然很多人也生活在山地或者是丘陵上,但是相比起平原來說,這樣的環境更能讓人適應。

而老撾正好和此相反,雖然國家面積很大,但是適合人類居住的環境並沒有多少,可以說真正能夠用上的土地少之又少。

通過了解老撾的地理環境我們不難得知,這個國家大部分都是以山丘或者是山地為主的,這兩種環境佔據了整個國家的大部分國土面積,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平原。而這樣的地理環境並不適合人類生存,這就造成了整個國家人口發展得到限制,讓老撾的國家面積和人口不匹配。

再加上這樣的環境並不適合用作耕地,就連河水附近也不適合種植農作物,也就出現了國家的經濟水平達不到人口的需要。所以在這樣地理環境的影響下,不僅僅讓國家的人口受到了影響,還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經濟水平,國家出現了現在的局面。

  • 國內宗教信仰

想比起別的國家來說,這個國家的民族性格過於知足常樂,他們普遍信仰佛教。去過這個國家的人都知道,當地人非常注意行善積德,他們認為只有今生不斷做好事,這才能為他們下輩子攢下福報。

所以當地人生活的隨遇而安,就算只有幾畝良田,他們也生活得非常幸福,沒有任何不滿。可以說,他們的生活完全圍繞著佛寺為中心,只要有佛教存在,他們的精神和生活就能得到滿足。

在這樣的影響下,當地人並不需要現在的高科技,這就影響了他們的發展。

在當地我們經常能夠看到僧侶,每天他們都會拿著東西化緣,大家對他們非常敬重。如果放在古代,這些僧人的地位比整個國家的掌權人還要高,就連國王都要尊重這些僧人,可見這些僧人的地位了。

而且現在有些家庭在孩子出生後,會直接將孩子送到寺廟裡做僧人,這也就造成了新生人口的減少。要知道,這些男孩子都去出家了,也沒有了新生人口的來源,那麼整個國家的人口勢必會減弱,畢竟出家人可是不近女色的。

在這兩項情況的影響下,也就造成了整個國家的人口和整個國家的面積並不匹配,讓我們感到有些違和感。

但是這樣的生活對於當地人來說,是最為普通的,就算人口和整個國家的水平不能提高,對當地人來說也並沒有什麼關係,只要有佛教存在,就已經滿足了他們的所有需求。

因此這個國家想要提高人口數量,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首先地理環境已經不能是我們人為改變的了,信仰了整個世紀的佛教也不是輕易能夠被大家撼動的。

其實無論人口能不能得到增長,對於這個國家的人們來也所謂了,他們現在也適應了這樣的生活,如果將國家的環境和信仰改變,恐怕大家還會有些不適應。

(萬象、琅勃拉邦等都是很好的景區)

而且這樣的生活也是我們很多人羨慕的,畢竟在現在這個高科技時代,能夠尋找到這樣一方樂土,已經非常不容易了。

老撾現在已經成為了旅遊大國,大家有時間可以去這個國家走一走,享受當地居民的生活,融入到當地的環境中體驗當地獨有的風土人情。


大國布衣


我在老撾呆過半年,曾兩次從雲南磨憨口岸坐車到萬象,600多公里的路程,走了30幾個小時,一路幾乎都是大山,除了公路兩邊時不時有那麼幾戶人家,幾乎看不到什麼人。老撾人口確實少的可怕。23多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人口卻只和國土只有700多平方公里的新加坡相當,700萬左右。老撾不但人口少,連人口出生率和增長率都很低。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老撾人口如此少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老撾山多平原少。老撾本身就是一個經濟極其不發達的國家,國家經濟主要還是以農業為主,而老撾80%以上都是高山高原,適合種植糧食的只有河流附近少量的河谷平原,根本無法種植大量的糧食來滿足過多的人口吃飯問題。

第二,由於老撾經濟條件一直都很差,人民生活水平很貧苦,醫療水平也極其落後,導致老撾的人口出生率比較小,出生後的嬰兒也不易存活。還有就是老撾有一部分邊遠的農村還過著比較原始的農耕生活,以部落的形式居住,導致了很多近親繁殖的現象發生,也使得出生人口質量下降,所以導致人口增長非常緩慢。



第三老撾舉國上下信奉小乘佛教,僧侶地位高而且受到全國人民的尊敬。所以出家的人多,特別是男性,一生必須至少出家一次,至少一個星期。因為僧侶待遇高又受崇敬,所以很多人乾脆一輩子都當和尚不還俗了。這又導致了能婚育的人數減少了很多。再有哪怕是還俗了,畢竟也當過和尚,境界高了很多,可能七情六慾就沒那麼強烈了,清心寡慾了很多。信奉佛教的人,都相信眾生平等,順其自然,與世無爭。所以老撾沒有什麼傳宗接代的概念,覺得生男生女都一樣,所以就不可能像我國六七八十年代那樣非得生出個兒子不可。這也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口的出生率。所以綜合這幾個原因,就不難看出老撾為什麼人口少而且增長緩慢了。



阿生懂越語


與鄰國相比,老撾人口這麼少,主要是由其地理位置和地理條件決定的。

首先,我們來看看老撾究竟有多少人口。

老撾的人口:

根據聯合國最新估計,截至2018年,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目前的人口為697萬人。老撾人口只相當於世界總人口的0.09%。

按人口計算,老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排名第106位。

總土地面積為23萬平方公里,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30人。其中44.3%的人口是城市人口。

其他亞洲鄰國的人口是多少呢?

越南(9270萬)

印度(13.5億)

巴基斯坦(2億)

孟加拉國(1.6億)

伊朗(8201萬)

阿富汗(3637萬)

尼泊爾(2962萬)

斯里蘭卡(2095萬)

朝鮮(2537萬)

可以看出,同樣是亞洲國家,老撾的人口少了很多。

為什麼老撾的人口這麼少呢?

回答這個問題的關鍵看老撾及其鄰國的地理位置。首先,重要的是要注意促進高人口和可持續人口增長的領域將具有幾個主要特徵,如:

1.供水和運輸的河流的存在

2.河谷/三角洲/盆地的存在,促進農業(易灌溉)和容易沉降

3.通往海洋進行貿易和運輸

所有這些特徵最終將導致特定區域的高人口密度。因此,該地區提供的功能越多,人們就越有可能永久居住在那裡。

因此,如果你看一下老撾的鄰國,人口大多集中在我提到的兩個或全部三個特徵的地區。

先看看泰國:

曼谷所在的湄南河谷。該市人口密度為5300人每平方公里。

湄南河谷也靠近海洋,促進貿易,進而進一步促進人口增長。再看柬埔寨:

人口密度為2200人每平方公里的金邊市在洞裡薩湖、湄公河和巴薩河的河邊上。金邊的戰略位置也使其成為河流運輸的中心,從而導致人口大量增長。

再看越南:

紅河三角洲是河內市的所在地。該市人口密度為2300人 /平方公里。湄公河三角洲和西貢河是胡志明市的所在地,人口密度為4000人 /平方公里。兩個三角洲也都靠近海洋,這促進了貿易,從而促進了人口增長。

因此,河谷的存在和進入海洋使泰國、柬埔寨和越南的人口密度高。

最後我們來看看老撾:

另一方面,老撾沒有河谷,而且完全是內陸的。該國大部分地區也是山區,平坦的土地很少,無法支持大量人口。因此,老撾人口的強勁增長僅限於湄公河附近的地區,如首都萬象。因此,老撾根本沒有地理位置來支持強勁的人口增長,導致該國人口數量和密度低於鄰國。

喜歡的請盡情關注+點贊,不喜歡千萬不要勉強!


王不宇看世界


老撾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個是自然地理環境差,高山佔80%,耕地少,全國只有100多萬公頃耕地,我國的廣西面積和老撾類似,卻有耕地400多萬公頃。

二個是老撾實行耕地國有制,農民生產積極性不高,老撾政府長期財政赤字,對農業投入嚴重不足。

1,老撾的地理環境。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被稱為“印度支那屋脊”。

老撾國土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680萬(2015年)。北部和中部地區都是山區,只有南部湄公河附近有少量河谷平原,全國耕地面積只有100多萬公頃。

我國廣西陸地面積23.76萬平方千米,常住人口4926萬(2018年)。廣西多山,山地佔總面積的40%,耕地有438.75萬公頃(數據來源:廣西新聞wang)。

按耕地比例計算,廣西100萬公頃耕地養1120萬人,比老撾多養60%的人口。

蒙古國的耕地是118萬公頃,比老撾還多。

北朝鮮的耕地是290公頃,接近老撾的三倍,人口也是老撾的三倍,經常鬧饑荒。

2,老撾實行耕地國有制。

老撾處於熱帶雨林地區,水稻一般是一年三熟或兩熟,氣候非常優越。

但因為是熱帶雨林,要砍伐大量樹木,開墾耕地的成本很高。

老撾的可墾耕地是800萬公頃,只有八分之一被開墾為耕地。

因為耕地國有,所以農民沒有積極性去主動開墾耕地。

老撾所有的土地,全部是由國家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老撾是一個內陸國,工業和貿易都很少,政府非常窮,常年赤字,連基本的農業基本設施都難以維持,更拿不出錢來開墾耕地。

一旦出現嚴重的洪澇災害,老撾還需要其他國家的糧食援助。

老撾進行改革以來,實行農村土地分配政策,將土地的使用權分配給農戶。

因為耕地國有,所以農戶只用耕種分配的耕地,沒有積極性去開墾荒地,剩餘的農閒時間到處打工,甚至到泰國等地打工掙錢。

老撾的水利投入不足,雖然是熱帶雨林地區,2015年能夠灌溉的耕地僅佔30%,有大量的稻田還是旱地。

老撾政府沒錢,只好向外國申請貸款和援助。

2017年,老撾向亞洲開發銀行申請援助3650萬美元,用於北部地區的公路建設的農田水利建設。

老撾全國只有一所農林科學院,農業基本靠天吃飯,一旦發生嚴重病蟲害,全國束手無策。

老撾的農藥、化肥、種子,幾乎全部依靠進口,因為農業科技人員不足,大多數農民無法科學使用農藥、化肥。

老撾的大米加工廠非常少,各地交通落後,大米難以貿易和出口。

老撾農民沒有生產大米的積極性。

所以老撾農民的大米主要是用來自己吃,然後用剩餘的時間去打工。

糧食少了,工業和服務業又不發達,所以老撾人口很少,其他理由都是小case。


沂藍書院趙月光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句話,農業落後。

老撾是中南半島最落後的國家。

這個國家和越南不同,全國都是山地,森林山地覆蓋面積高達百分之八十。

這種地區,不太適合農業生產。

相反,越南雖也有山區,但有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這種世界聞名的平原產糧區。

老撾除了地形以外,農業技術也非常落後。

在越南,已經普遍實現了兩季稻甚至三季稻,老撾由於農業落後,目前只能一季稻。

甚至,大部分老撾農民沒有田間管理、施肥和鋤草等意識,幾乎是看天吃飯。

老撾糧食單位面積產量,在東南亞國家中是最低的。

目前老撾每年糧食總產量不過200多萬噸,直到這兩年才有較大提高。

而越南大米出口每年一度達到500萬噸。

老撾農業很落後,又因為國家貧窮加腐敗,無力對農業投資。

而老撾幾乎沒有什麼工業,支柱產業就是農業。

糧食尚且這點產量,人口不可能提高。

其實,中南半島幾國中,除了越南以外,柬埔寨一度人口也不過700多萬,和老撾差不多。

至於北朝鮮,可不是老撾能夠相比的。

在七十年代,北朝鮮經濟非常好,人民生活甚至強於中國大陸。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下,加上朝鮮鼓勵生育(薩沙在朝鮮時,朝鮮人說婦女生育5個叫做英雄媽媽,國家給予鼓勵),人口自然多了。


薩沙


先說個題外話。本處曾有過兩年在老撾的經歷。由於患有嚴重的歷史癖,不免對老撾歷史考證一番。於是,就知道了一個叫做王寶的苗族將軍。


但當把這個人名說給老撾人聽的時候,一旁熟悉老撾國情的中國人臉色都變了。苗族將軍王寶的故事,不在這裡展開,但其影響就是老撾歷史上最近的一次人口分流——老撾苗族大逃離。苗族在老撾被稱為赫蒙人。

按照苗族人自己的說法:1975年之前的老撾有50萬赫蒙人,其中大部分追隨王寶出逃老撾。大概有25萬人成功離開老撾。這還不包括在死在路上的。


另外一部分逃離老撾的人群是有錢人和舊官僚。有錢人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在老撾做生意的華人,舊官僚則多為老撾貴族階層或技術人員。


華人開辦的工廠、商店被關閉收為公有,僅能做小本生意也承擔極高的賦稅。華人在1975年之前有10萬人口,之後僅剩5000。


改朝換代導致的新人換舊人。而這些人口的離開,對於老撾幾十年在經濟上的發展遲緩,也是原因之一。經濟原因,也導致了人口增長的放緩。


以上人數相加,大概不少於30萬人離開了老撾。在下圖中,明顯看到有一次人口增長率的下跌。而當時老撾全國人口不足300萬。


看到有人用朝鮮與老撾比較,這是不合理的。


在朝鮮建國後,得到了蘇聯的大量援助。當時朝鮮的富裕程度,遠超同一時期的韓國和中國延邊地區。而當時的老撾能夠得到的援助有限。生產方式一直比較原始。

不過,即使少了十分之一的人口,畢竟200多萬的人口基數還在,這比起同時期的柬埔寨、越南等周邊國家,還是少數。所以,這也不能充分解釋為什麼老撾人口少這個問題。

其實,根本原因還是地理的原因。中南半島六國中,老撾是唯一沒有出海口的國家;老撾是老撾是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老撾大部分是山區,可以居住的地區,並不多。而且可耕地也就相對更少。地少,糧食也少,人口就被限制住了。

還有地緣上的限制。老撾處於中間位置,從來沒有強大過。周邊國家陸續強大後,都會選擇攻佔老撾。老撾是個飽受欺凌的國家。就連現在相同水平的柬埔寨,在古代也曾經做過中南半島的霸主,高棉帝國。而老撾國都從北方的琅勃拉邦遷都到中部的萬象,也是因為受到緬甸擴張的影響。即使如今,政治上看越南,文化上看泰國,經濟上看中國,夾縫中生存依然是老撾的常態。

總結

第一, 地形限制了老撾的人口基數(可耕地少,洪澇災害嚴重)

第二, 戰亂放緩了老撾的人口增長(出逃人口及商人技術人員的撤離導致的經濟遲緩)


參習處


有這樣一個國家,地處東南亞內陸,與我國雲南省接壤,河流水系發達。這說的就是老撾。雖然它的東南亞鄰國人口眾多,但這個國家23萬平方千米的國土上只生活不到700萬人,這個人口數只相當於這個北上廣這些大城市一個區的人口,為什麼這個國家人口這麼少呢?

首先,這和該國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該國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為主,氣候屬於熱帶和亞熱帶,不適宜人居,也不利於農作物生長,尤其是水稻這類在平原地區生長的作物,因此該國的糧食產量不高。養活大量人口需要很多糧食。

反觀它的幾個鄰國,都位於適宜水稻種植的平原上,都是著名的水稻出產國。能夠出口水稻自然夠本國人口吃了,否則本國糧食危機,再對外出口國家早亂了。

其次,工業和基礎設施不發達。受制於地形條件,該國的公共交通和人居基礎設施不發達。糧食問題可以說是發展人口的先決條件,但好的基礎設施也是重要的,也有些國家糧食自給率不高,但是通過完善的工業體系,配套良好的基礎設施,居住人口也非常多。

再次,醫療條件不好,影響新生兒出生率和人均壽命。雖然在諸多醫療服務上老撾實行全民免費,但是因國家整體醫療水平低,5歲以下嬰幼兒死亡率偏高,整體新生兒出生率低。生活和衛生條件差,是該國的人均壽命比較低。這些都制約了人口的增長。

第四,戰亂影響人口的增長。自獨立以來,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該國經歷戰亂,戰亂造成經濟停滯,大量平民流離失所,出現大量人口非正常死亡,還有一部分國民逃難到他國沒有回來。戰亂也導致了老撾的人口增長不大。

第五,跨國民族多,容易引起人口外流。老撾境內各族與周邊國家的很多民族都有親緣,屬於跨國民族,因老撾的生存環境不好,很多人都會跑到國外去找自己的親屬,這樣也形成了人口流失。

最後,人口不多和老撾人的宗教信仰有關。該國普通百姓主要信奉佛教,僧侶在該國享有很高的地位,因此,許多家庭現在還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廟出家,雖然成為僧侶後也可以還俗和娶妻,但是虔誠的佛教徒很容易把傳宗接代放在不重要的位置,許多人過了最佳生育年齡才結婚,這也間接影響了該國人口的增長。

綜上,這個東南亞小國人口少的原因,大體包括地理環境不好、經濟和基礎設施較差、醫療衛生條件影響出生率和壽命、戰亂導致非正常死亡,跨國民族引起人口流失、宗教信仰影響人口出生等因素,當然隨著該國政府大力發展經濟,致力於改善民生,著力吸引人才,藉著“一帶一路”的東風,國力逐步增強,該國人口一定會得到大幅增加的。


無筆


佛教昌盛而且經濟落後、自然條件也比較惡劣。老撾作為中國的鄰國,也是東南亞唯一的一個內陸國家,經濟條件非常落後。而與幾個鄰國相比,老撾雖然面積23萬平方公里,但人口也僅僅七百多萬,僅僅是柬埔寨的一半,越南的十分之一不到,更別說與中國相比。

歷史上的老撾被稱作“瀾滄”“南掌”等,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然而近代法國入侵以後成為殖民地,大量資源被掠奪,直到今天,老撾仍舊是出了名的經濟落後國家。


正是因為經濟的落後與自然環境的惡劣,使得老撾的人口生育條件非常有限,嬰兒的死亡率高,而人口的平均壽命也不長

由於經濟的落後,大量的老撾人離開自己的故鄉,前往中國、越南、柬埔寨與泰國。老撾境內的很多民族都是跨國民族,即便到了國外也很容易找到自己的“同胞”,生存下來也很容易。所以老撾也是東南亞人口外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老撾自古以來就奉行佛教,主要是小乘佛教,也就是所謂的“南傳佛教”。在老撾,佛教僧侶隨處可見,每天清晨都會有大量的僧侶尼姑託缽化緣,而老撾幾乎舉國信奉佛教,對僧侶非常的敬重,過去,高僧的地位絕不遜色於國王

直到今天,老撾很多家庭都會送男性孩子去寺廟出家為僧侶,而出家的人多了,又如何來那麼多新生人口呢。


澹奕


業界普遍認為,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中國、日本及韓國等東亞國家與地區所取得的巨大經濟成就,其關鍵點就是 “人口紅利”。然而,同為東亞國家的老撾,世界銀行卻指出其存在人口問題。

那麼,老撾為何沒有趕上“人口紅利”期,難道真是人口少的問題嗎?

據快易理財網“世界各國與地區人口年度增長率”的數據分析,老撾人口問題的分界點是在1980年。在此之前,老撾人口增長率排名普遍低於周圍的東亞國家,而在此之後的老撾人口增長率排名卻普遍高於東亞國家。

也就是說,老撾人口在1980年前,相對周邊國家人口增長率較小,而在1980年後,相對周邊國家人口增長率則並不小。

由於東亞國家的“人口紅利”期,是60、70年代的人口快速增長引起的,而老撾又正好錯過了那一波“人口紅利”期。因此,普遍給人的感覺是老撾人口有點少,這才造成了老撾經濟發展的貧窮落後。

可能有人會說,2018年老撾人口近700萬,每平方公里26.7人的人口密度,是亞洲國家中人口密度最低的國家。這點不假,但是老撾23.6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卻有70%的山地和丘陵。所以,若以此與周邊國家相比,老撾人口並不算少。

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了老撾60、70年代人口增長率低下呢?其關鍵點,還是歷史問題。

1962年,法國從老撾撤軍,老撾成立以富馬親王為首相、蘇發努馮親王為副首相的聯合政府。

1964年,美國扶持親美的傀儡勢力,進攻解放區,破壞聯合政府。

同時,為阻斷越共在老撾境內的後勤線,從1964年至1973年的9年間,美國軍隊向老撾投射超過2億顆(220萬噸)炸彈,而在整個二戰中,美國總共投放的炸彈也才210萬噸。當時,老撾人口有250萬,相當於平均1人將遭受1噸炸彈的襲擊。特別是到了1971年,南越軍隊在美國支持下入侵老撾南部,將越南戰爭的戰火燃遍印度支那地區,並重點轟炸和封鎖老撾共黨和南越共黨在老撾境內開闢的支援越共前線的後勤線,後稱“胡志明小道”。

據傳,越戰結束後,美國投放老撾境內的炸彈有8000萬枚還未爆炸,時不時就會炸死當地百姓。

可以說,因為戰爭,給老撾的人口增長帶來了極為嚴重的災難。

1975年12月2日,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宣告成立,並對外宣稱“願意奉行獨立、中立、友好和不結盟的對外政策,並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框架下與各國建立外交、外貿關係。”

然而,這時的老撾已被越南全面滲透,老撾的中央委員會里就有15人是“越盟”成員,他們通過凱山集團掌控老撾政局,打擊中立派和反越派。同時,越南還在老撾的每個經濟部門專設協調機構,進而實現了從政治高層到技術層面的全方位定期的經濟交流機制。從1975年到1985年的10年間,在老撾開展的經濟項目中,越南顧問掌管的就有200個。

到了1976年,老撾和越南簽訂了“越老邊境條約”,條約中老撾的大片領土被越南划走,越南也從老撾撤軍。但是,1977年,雖然老撾和越南簽訂了《越老友好合作條約》,但越南又以鎮壓老撾叛亂為名,駐軍老撾,並在北部山區開展建設活動。

直到1991年6月,杜梅在越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接任總書記,並正式放棄“印度支那三國特殊關係”的提法,支持“印支霸權”的越南外長阮基石也已下臺,越南也正式從老撾撤軍。自此,老撾邁入了全新的發展時期。如:老泰合作,泰國迅速成為老撾的第一大貿易合作伙伴;老中合作,2015年中國為老撾成功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同時啟動了中老鐵路建設項目。

目前,老撾人民革命黨在外交政策上已逐漸出現三種勢力,即:親中派、親越派和中立派。

因此,可以肯定地說,戰爭是造成老撾人口減少的主要因素,也因此使老撾錯過了東亞經濟高速發展的“人口紅利”期,這才給人以人口偏少的感覺。


祥子談歷史


最根本的原因很簡單:農業落後.

農業是決定一個國家人口基數最重要的產業。老撾卻是中南半島農業最落後的國家。

老撾的農業技術也很落後。在越南,已經廣泛實現了兩季稻甚至三季稻,老撾因為農業落後只能一季稻。事實上,大多數農民沒有田間管理,施肥和除草等意識,幾乎看天氣。老撾是東南亞單位面積糧食產量最低的國家。

目前,老撾的糧食年總產量只有200多萬噸,直到這兩年才有了明顯的增長。

老撾的地理環境。

老撾是東南亞唯一的內陸國家,被稱為“印度支那山脊”。

老撾面積23.68萬平方公里,人口680萬(2015年)..北部和中部地區多山,湄公河南部附近僅有少量山谷平原,全國耕地面積僅100多萬公頃。

這個國家是多山的,森林覆蓋了全國80% 的地區。這樣的地形不適合農業生產。

相比之下,越南雖然有山,但紅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是世界著名產糧區。

老撾實行耕地國有制。

老撾地處熱帶雨林,水稻一般一年三兩作物,氣候十分優越..

但由於它是熱帶雨林,被砍伐了大量樹木,土地復墾的成本高。

老撾有八百萬公頃的可耕地,其中只有八分之一變成了可耕地。

由於耕地是國有的,農民沒有主動開墾耕地的積極性。

老撾所有的土地,都是國家享有佔有,使用,收益和處分的權利。

老撾是一個內陸國家,工業和貿易很少,政府很窮,長期赤字,勉強維持基本的農業基礎設施,沒有錢耕種土地。

一旦發生嚴重洪災,老撾需要其他國家的糧食援助。

老撾改革以來,隨著農村土地分配政策的實施,將土地使用權分配給農民使用。

因為耕地是國有的,農民只耕種分配的耕地,沒有開墾荒地的熱情,剩下的空閒時間到處打工,甚至到泰國等地打工掙錢.

老撾在水資源方面投資不足,儘管它是一個熱帶雨林,2015年只有30% 的可耕地得到灌溉,大量稻田仍然乾旱。政府沒有錢,只好申請貸款和援助國外。2017年,老撾向亞洲開發銀行申請3650萬美元,用於北部地區的農業和水利工程建設。老撾只有一個農林科學院,農業基本上靠天吃飯。老撾農藥,化肥,種子,幾乎全部依賴進口,因為農業科技人員短缺,大多數農民不能科學使用農藥,化肥。老撾的大米加工廠很少,運輸條件也很差,這使得大米貿易和出口變得很困難。

因此,稻農在老撾主要是用來自己吃,然後用剩下的時間去工作。

食物匱乏,工業和服務業發展就不足,所以老撾人口很少也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