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太平天国里石达开、李开芳等名将在穷途末路之时会选择被俘凌迟而不是自尽呢?


对于天国将领来说,我们似乎只听说过变节投降的,如降清后官职北洋水师提督的丁汝昌;被俘处死的,如石达开、李开芳、李秀成等,似乎很少听说过玉碎自尽的。变节投降自然是因为贪生怕死、追求富贵名利,而被俘处死则是有着深远的目的。而且天平军属于基督宗教,排斥自杀,相信以受苦受死来光荣主与自己。

1856年天国内讧,本来是率兵入天京“勤王”、“靖难”的石达开也被天王洪秀全怀疑,有步杨秀清、韦昌辉后尘的危险;对于天京政治丧失信心的石达开,最终被迫在次年选择出走西征,希冀在身处西南的成都建立一个新的根据地。但是到了1863年,石达开及其部众,深陷湘军、川军和贵军的重重包围。

多次突围失利后,石达开仅剩六千余残军,为了保全属下,决定与清军谈判。石达开致信清朝四川提督唐友耕,称:“一人自刎,三军安全”,“舍身果得出全吾全军,捐躯稍可仰对我主。”最后,石达开亲赴清营谈判,以自己一命换取全军安全。1863 年6 月27 日, 石达开从成都臬台衙门的监狱提出, 凌迟于督院街“院门口”。


老照片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石达开、李开芳的被俘都有一定的原因。

石达开是在大渡河变走投无路,被迫主动投降,以换取部署能够被赦免活命。

所以,石达开无法自杀。

清军的要求就是用石达开的命去换他手下的命,石达开死了协议就一笔勾销。

至于李开芳则是被北伐无法突围时,试图利用诈降逃走,只是被僧格林沁识破而已。

他们都有一定的特殊性。

还有洪秀全的儿子幼天王洪天贵福,则是部下始终保护他,不让他自杀。

洪天贵福自己毕竟是个15岁的孩子,当然是不想死了,总是试图逃亡保命。

被俘的时候,洪天贵福是被清军突然抓住的,想要自杀也来不及了。

至于一些将领比如林凤祥受伤也不自杀,结果被俘凌迟处死,主要是受到拜上帝教教义的影响。

拜上帝教虽然是伪基督教,但很多教义是相通的。

拜上帝教原则上不允许教徒自杀,认为这会直接下地狱,是上帝禁止的。

但如果殉教就可以上天堂。

殉教就是为了反抗清妖而死,无论是战死还是被俘后处死,都叫做殉教,是无上光荣的。

其实,这一点也不是拜上帝教独有。

天地会也认为反清被杀殉国是特别光荣的,也就是“绞死是不挂红升天,斩首是挂红升天,凌迟是披大红袍升天”,死的越惨就越光荣。

所以林凤祥不自杀,宁可被凌迟。

林凤祥怕死,怕凌迟吗?当然不怕。

历史记载:被押到北京菜市口法场凌迟处死。行刑过程中,他双目直视,自始至终未曾发一言。

那么石达开怕死吗?也不怕。

石达开被凌迟时是这样的: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动容,叹为“奇男子”。


唯一受不了的,就是少年洪天贵福了。

洪天贵福被凌迟时,大哭大嚎,声音凄凉,最后干脆不成人声。也许是刽子手也有几分恻隐之心,割了几十刀以后暗中刺中他的心脏,将他杀掉。随后,又在尸体上继续割了几百刀,完成了朝廷规定的示众。


萨沙


太平天国真正的失败在文化主张上,废弃孔孟儒家大道,信仰邪教,得不到汉族文人和地主阶层的拥互,相反成为对立面,最终成为镇压太平天国的劲敌,让满清讨了个大便利啊。这是文化立场和阶级立场决定的,一场革命运动演变成大汉族间的内战啊,清庭笑死了。石达开被尊称为义王,深孚众望,连李秀成评价说文武双全,一直为大局和下属着想,再说历代被俘的多了,慷慨引颈就义的不少,著名的如文天祥等,与自杀相比,坚贞不屈引颈就义更能激励人心,青史留名。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由天下人用和平的方式推举共主,才是最好的方式!以前血流成河争天下,只能算落后文明阶段的悲剧,世人可引以为警!蝼蚁尚且偷生,好死不如赖 活。石李他们也是想活一天是一天,诈降,就是这么想的,但满清不管诈降真降统统凌迟。忠王李秀成写自首书也被凌迟。清庭是必杀太平军两广籍俘虏,所以两广籍基本是战死;对首脑凌迟前有专人做思想安慰工作防止自杀,林凤祥押送上京时治伤治病宽慰开解;洪天贵福还想跟唐老爷过日子。石达开最后就义时的气概,鼓舞了清末民初许多革命志士。石达开被行刑时的气概,让围观者都十分动容。后来,在保路运动等清末反抗运动中,很多人都称自己是石达开的粉丝。

天下未定,洪南京成帝骄奢淫逸,打造的龙床比历代皇帝的又宽又长大的出奇,成了帝也是百姓之祸 ,苍生之殃!大多乌合之众,当难成大气,故义举兵败,皆为天数!谁知道石达开到底表现如何?都这样了,态度很重要吗?我想,为什么统治者一个劲的表扬失败者的态度,何也?哈哈,恐怕是因为他们没有讲信用自己觉得没法见人吧?当然,双方谈判各种许诺只是一种策略,但是他们为什么鼓吹失败者呢?利在何处?恐怕是把对手吹的越厉害越好,越能表现自己的牛逼之处吧?否则 ,他们只关心自己的利益,怎么会关注英雄。太平天国打击清王朝恐怕是最大程度降低了清朝的威望吧,所以最好辛亥革命仍然是起于两广,成于两湖,这些地方对清的威望是降到极点了。

石达开了解自己的能力,当时的困境已无解,为了留一个更加完美的名声,以“为部下”为名而降,就是要展现“凌迟”中的真英雄气概。使世人对其更加钦佩、敬仰。因为如果不是“凌迟”评论那么高,他不过就是一个败将,这是石达开绝不想要的。无论是“凌迟”、“为属下而降”、“追随着被斩杀”,这些情况以石达开的本事,断然不会看错。为英明流传而受“凌迟”,是石达开的真正意图。石达开视死如归,舍身救众的动机实不可怀疑,以石达开的智慧、能力、凛然,若不是为了一干部众活命,断然不会束手就擒,惨遭凌辱的。

几千刀下来哼都未哼一声,甚至对同刑的将领疼痛喊叫予以呵斥,使其再也未出声。试想:这样大义凛然、不怕死的人,怎么会向清军摇尾乞怜、苟且偷生呢?我也比较反感那场农民运动,特别是其中的歪理邪说和领导层的腐败堕落,但不能完全否定。如果完全否定,像石达开、陈玉成这样的汉子热血铮铮的汉子,里面其实很多;这样一群人,该怎么看待?就是那李秀成,何尝是变节,不过是借对手的纸币一吐胸中看法而已。要变节,之前手握几十万军队时,守城数年,何时不可?

“一死以赎三军”,自杀他就觉得达不到效果,一方面原因是清军的军事围堵威胁;另一方面原因,应该是他骨子里的观念“义气”,要以自己的死,完成他的“大义”信念,大义面前,个人生死是小事,这也能解释他受凌迟处死时候,为什么能神情自若。他的确是心存侥幸的,但却不是为了一己之生死。 为了那些追随他出生入死、同样穷途末路的兄弟们,他应该想不出更好的可行性计划。 绝望的人都会希望有奇迹发生,这种心情我懂。 忍巨痛受刑而不发一声,这其实并不符合正常逻辑,唯一能解释通此事的理由就是~他在乎的不是死,或者说怎么死,这世上有比被凌迟而死更令他在乎的东西。


历史深度揭秘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这几位爷的最后时刻。回顾完,我们自然就会把这个疑问收回去了。

直到行刑还在坚持斗争的李开芳

先说李开芳。因为,我认为这个人,从被俘前到被俘后,甚至到了行刑场,都在从容地履行着自己斗争的责任。

诈降失败,不幸被捕

李开芳以700余兵,面对万余僧格林沁军的围困,坚持了40天,终于难以再坚持下去。

此时,李开芳看到僧格林沁正在假意招降,决定“诈降突围”。他先让心腹黄近文带140多人,混入难民中,先渡船投敌。果然,僧格林沁派小船把这些诈降的士兵运过了濠。李开芳认为第一步成功了!三日后,大风起兮沙尘暴,视野不清。李开芳马上组织“进一步诈降”,他带队全付武装乘船而去,诈称前来缴械。僧格林沁也不傻呀,投降你还选这么个日子投降,累不累呀!于是,就组织了万余兵马左右两翼张开,把前来诈降的太平军全数俘虏了。

早期的太平军,尤其北伐军,多是壮烈而死。这些优秀的青年,本应是抵抗外侮的中坚力量。

近似羞辱对手的诈降

李开芳被俘后,继续着幽默的诈降表演。

李开芳被带去见僧格林沁时,身边跟着两个童子。两个童子红衣红袍,皮肤洁白,仿佛仙人。三人见到僧王时,僧王极其侍从一个个凶神恶煞,冷冷盯着三人。而三人昂首而坐,神色自若。李开芳说,“你放我回去,我回到金陵去,号召大家一起投降嘛。”僧王面色阴冷,一声不吭。李继续说:”不过,你总得给我饱餐一顿吧,吃不饱饭,我干啥都没力气,你带我来干啥?“僧王于是安排了肉食来。李开芳在众人恶狠狠的目光下,大口吃喝,谈笑自若,全然不把僧王等人放在眼里。

从诈降到建议回去招降,看起来是李开芳把敌人想得太简单了。实际上,只是一个勇士,在想尽一切办法希望继续战斗下去。


霸气的临刑

在被处决时,李开芳及其部将等八人慷慨激昂,浩气长存。

敌人正在绑黄懿端的时候,黄飞脚而起,踢死敌人两个,踢伤两个,把准备行刑敌人吓倒在地。

随后,八个人异口同声地进行着最后的宣传:”我们从天京打过来,一路上清军丢盔弃甲,不堪一击!清妖的末日就要到了!“

八位好汉在整个行刑过程中,对敌人怒目而视,昂首扬眉,表达对敌人的藐视!

这就是李开芳,我认为,他自始至终,在寻找着继续斗争的机会。他无暇考虑凌迟的痛苦,在这位勇士心目中,也许只有”有我无敌“的气概吧!

一心要保全兄弟的石达开

石达开,被困大渡河边。屡次突围不得脱,正忧虑间,见到对面清军竖立着”投降免死“的大旗。

石达开意识到,此时,他们已经不可能突围了。他石达开不惧一死,可是,一路追随他石达开的弟兄们,却让他感觉愧疚无比。

因此,他决定组织大伙投降。希望大伙都能”免死“。至于他自己,太平天国的翼王,是不会投降的。

他对大伙说:”我一人自赴敌军,你们可以免死。“

他的五个妻妾,带着两个幼子投河而死。

他本人,张黄盖,衣王服,带着长子,径直到南岸投敌。

随后,被押解成都。

为了保全兄弟,石达开慷慨就捕。

把审讯官说得哑口无言的囚徒

石达开被俘后,骆秉章组织了会审。

要知道,这个翼王可是出了名的文武双全,要是扛起精来,那也是一把好手。

堂上,翼王痛斥清政府腐败、无信义。翼王毕竟是做了很多年大领导的人,说话水平高,气场强,把主审官说得哑口无言。“语音低,不辩作何语,气沮语塞。”

巡抚骆秉章出来了,“替你想一想,你今天死得也值。从你造反以来,蹂躏了数省,我们封疆大吏就有3个死在你手上。你几天,只需要用一条命来抵命,你还挺划算。”

石达开堂堂翼王,气场当然不能输给巡抚,“自古成王败寇,今天,你弄死我了。你怎么知道来世,你不会被我弄死!”

惨烈却从容的刑场

行刑之日,石达开等三人,头戴黄缎巾,身穿黄缎褂,脚穿黄缎靴。石达开的黄缎巾上,还绣着五色花。

到了刑场,两位下属分别站立两侧,说“仍请主帅先行!”石达开于是加快脚步,“带领”二将一起奔赴行刑的地方。从容被绑,面色自如。

当时,来围观的人人山人海。石达开和曾仕对面而缚。侩子手行刑时,三人都昂首而立,神情自若。可是,曾仕有些文弱,在行刑中惨叫了两声。

石达开训斥说:你就不能稍忍一忍呀?你想想,要是我们抓住了他们,不也是要这么对他们吗?“于是,曾再不发一声。

整个过程,石挨了一百多刀,全身都被割遍了。终究不吭一声,围观者莫不感佩!

石达开最后就义时的气概,鼓舞了清末民初许多革命志士。

石达开被行刑时的气概,让围观者都十分动容。后来,在保路运动等清末反抗运动中,很多人都称自己是石达开的粉丝。

现在,不知道我们可不可以收回我们开头的这个问题了。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

因为,他们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只想为自己心目中的事业,奋斗到最后一刻。

生于乱世,太平天国,以其奇葩的理论,腐朽的高层,却得到这些勇士,何其幸运。

生于乱世,这些勇士,不能战死在抵御外辱的战场上,却只能为奇葩、腐朽的太平天国高层效命,何其不幸!


喝下这口历史的鸡汤


太平天国将领要么战死,要么战败后被酷刑处死,很少有自杀成仁的案例!我认太平天国的将领宁愿酷刑而死,也不愿自尽身亡,原因有二:其一、壮烈赴死以激励后来者复仇;其二、拜上帝教脱胎于基督教,教民不能自尽而死,否则灵魂上不了天堂!



太平天国是我国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巅峰,转战十多个省份,攻占清朝半壁江山,战争中全国死伤上亿人。因此太平军是一支战斗力爆表的军队,其将领大都悍不畏死,有坚定不移信念。自尽而亡不能成其悍勇忠义,唯有被清军酷刑处死方彰显其英名,后人更能记住他们。


天平天国定都南京后,组织了两万人的北伐部队,在名将林凤祥、李开芳的带领下沿京杭大运河北上灭清,一直打到天津附近。因为孤军深入,没有后援等原因,北伐军全军覆没,林李二将被清军俘虏,在北京菜市口凌迟处死!

天京事变后,石达开领太平军精锐八万人出走,在天京外围与清军作战。最后石达开孤军进军四川,在安顺场大渡河遇到百年难遇的洪水,无法渡江,被清军重重围困,突围不成。石达开跟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谈判投降事宜,清军同意太平军投降,石达开遣散余部,率两千亲兵入成都投降。清军背弃招降承诺,在成都凌迟处死石达开及两千随行亲兵!



根据记载,石达开被凌迟三千六百刀,行刑过程中一言不发,默然赴死,观刑者无不动容,被石达开的英雄气质折服!四川布政使刘蓉说“枭堞坚强之气溢于颜面,而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临刑之际,神色怡然,是丑类之最悍者。”


大秦铁鹰剑士


李开芳、石达开、陈成玉三人是太平天国时期典型的英雄人物代表,他们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为太平天国运动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三人都是受最为残酷的凌迟之刑而死。

他们三个人的结局相同,都是遭受了清军残酷的凌迟之刑而就义,但是他们都是战斗到了最后一刻,从没有考虑过放弃、投降和自尽。

在太平天国运动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令李开芳、林凤祥率领2万军队北伐,进攻北京,这对于当时的局势来说,李开芳的2王人纯粹就是去送死,虽然太平天国运动发展壮大,不但占领了广西、云南,广东部分,甚至定都天京,但是没有绝对的势力能够渡江北伐。

大清的虽然衰落,但是国力尚在,李开芳、林凤祥区区两万人马,无异于以卵击石,更何况北方地区无论是地理、群众基础以及清朝廷的军事力量远不是南方可以比的。

李开芳的北伐大军还是非常的英勇,但是寡不敌众,而且他们面临的是清朝最为强悍的将领曾格林沁率领的蒙古旗兵,正宗的老牌清朝廷八旗军的围追堵截,

李开芳率领的2万多人马越打越少,终于在冯官屯被曾格林沁围住了。李开芳要突围,曾格林沁要全歼,这时候双方都耍起了心眼:曾格林沁假意敬重李开芳的人品、能力,爱惜这个人才,希望李开芳能够投降;李开芳希望能够通过假投降,突出重围。

李开芳假意投降来到了曾格林沁的大营,曾格林沁可没有先前说的那么惜才,随便过了过堂,直接解送北京,李开芳被清廷处与凌迟之刑。李开芳在行刑过程中,不但没有呻叫一声,还对围观百姓讲起了太平天国的一些理念。

石达开与李开芳的境地差不多,经过了天京事变后,石达开受到了洪秀全的排挤,一怒之下领军出走,一路向西,最后到底了大渡河边上。

大渡河历来是天险,这是成为了石达开部的人生终点,他们被清军围住了,突围不成,渡江更不可能(大渡河一夜之间暴涨),石达开为了给手下士兵找个出路,决定牺牲之间来换士兵们的命。

石达开先是逼迫自己的家人投河自尽,只带了自己的长子前往清营,期望以自己投降受刑的方式来换取清军对自己部下网开一面。清廷对付叛逆从来都是心狠手辣,石达开被押解到了成都,骆秉章甚至都没有请示清廷,直接处于凌迟之刑。

石达开从16岁就出名的少年英雄,临死还是伟男子一个,不但没有任何惧色,而且还平静面对刑法,据闻他受的凌迟之刑是真正的受了千刀以上。

无论是李开芳,还是石达开,他们自参加太平天国,就非常的坚决的要推翻清廷,这样的信念一直支持者他们去战斗,人的精神力量是非常强大的,他们从没有想过会投降,会屈服。

我们不论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是如何,他们的过程又是如何,但是他们的这种革命到底的精神的确令人敬佩。


沉墨I方之城


历史上真正能做到自尽的有几个?况且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分析,我们不妨看看这二人在穷途末路时的具体情况。

石达开投降实情

石达开作为太平天国的主要将领之一,晋封翼王,他的一生可谓是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16岁出山、19岁统领千军、20岁封王、32岁被凌迟处死,据说身上被割了数百刀,之后,石达开便四处奔走。

1861年,天京事变石达开从桂南北上,经过湖北进入四川,为全军北渡长江夺取成都做准备,欲在四川建立根据地,两年后渡过金沙江,一举攻破长江防线,5月抵达大渡河,此时的清军由骆秉章率领。

骆秉章率领数万人,但是并未抵达大渡河,石达开便开始准备船只,决定次日渡河,奈何大渡河每年的汛期将至,当晚便倾盆大雨,河水暴涨,根本无法行船,于是决定待河水降低,流水缓慢后再渡河。

三日后,清军抵达,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多次强行渡河不成,粮草用尽,最终陷入绝境,清军派出将领前去谈判,石达开最终决定舍生取义,用自己的命保住三军,就这样,石达开选择了投降,然而清军无信,将石达开部队数千人杀害。

之后石达开从容就义,在面临凌迟时黯然无声、纹丝不动,不卑不亢,就连清军也感到震惊。

李开芳投降实情

李开芳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一,后被追封为靖王,他是被僧格林沁俘虏的,当时僧格林沁想要活捉李开芳,于是散出消息,说自己爱才,李开芳空有才干,要是来投降极好。

李开芳听后决定将计就计,诈降,未曾想僧格林沁看穿了他的做法,直接将接应自己的先锋部队全部歼灭,又派人将李开芳围住,最后生擒太平军一百多人,李开芳一开始想要绝食不投降,然而被清军官员强行喂食,之后在北京就义,据说李开芳被杀之时同样表现出和石达开等人一样的气概。

从上述简单的一些情况来看,石达开选择投降多半是无奈之举,他想要保全三军的性命,这才没有自尽;李开芳也同样是被俘虏,想要绝食自尽未遂。

从整个大局来看,除了当时的具体情况之外,还有两个原因导致他们都没有自尽而是选择投降。

其一: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受到这类影响,他们认为自尽是懦弱者的行为,好男儿就应该战死沙场,而不是自我了结,甚至认为自己的身体并不是自己的,类似“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自尽的人是不可能进入天堂的。拜上帝教可以说是太平天国运动的组织和理论基础,一直在宣扬农民革命的精神,其目的就是推翻清政府。

其二:清政府的做法,其实太平天国运动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黑暗的历史,有人统计过一战、二战伤亡的人数都不及此,清政府是非常痛斥的,但凡抓获了将领,都是处以极刑,根本不会让他们有自尽的机会。

当然中国也有句古话叫“好死不如赖活着”,子非鱼,所以不能说他们投降是抱有侥幸心理,从他们就义时的情形来看,应该是没有想着自己会活下来的。


猫眼观史


之所以石达开、李开芳等名将在穷途末路的紧要关头,没有选择自杀,不外乎以下三个原因:

一、侥幸心理。

无需讳言,石达开、李开芳是何等英雄了得的人物,但他们也是凡人,是凡人都有凡人的想法,比如,说怕死不好听,咱就说是珍惜生命。

率兵北伐的李开芳当时是在走投无路兼僧格林沁的招抚下,准备实施诈降计划,却被老谋深算的僧王看穿,绞杀了李开芳手下的诈降努力,李开芳已经陷入重围,与敌军短兵相接,没有机会自杀。

石达开的“投降”之举,有人也猜测为情势危急之下的诈降,更多人认为是他甘愿引颈就戮,以一人性命,博取手下将士们的安全,是大义之举。不管是诈降还是谈判,其实也都是存有侥幸心理。

二、自杀乃是怯懦表现。

活着我都不怕,我还会怕死吗?

对于他们二位领军人物,死亡恰恰是最不忌惮于面对的事情,想自杀,一枪就可以毙命,简单的很,也不用受罪,分分秒秒就过去了。说句不中听的话,自杀谁都会,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妇跟丈夫吵一架,脾气暴一些的马上就敢喝农药寻死,这算是哪门子英雄形象?究其实质,更像是一了百了的懦夫之举、逃避行为。

但只要选择活着,就必须把所有压力自己全部扛下,负重前行,这才是英雄所为,他必须承受常人所不能也不堪承受的种种苦难。

三、自杀行为为教义所不容。

太平天国运动的前期组织叫做“拜上帝教”,其实也就是基督教的一个畸形变种。由于学识所限,哪怕是作为最早期的核心传教成员,洪秀全也缺乏对基督教义的精准理解,甚至对基本的“三位一体”概念都很模糊。

但一些最简易的基督教义,在“拜上帝教”的小册子中还是得到了普遍推广,比如基督教徒不能自戮身体,因为他们的身体都已归于基督的名下,不爱惜自己的身体,死后就无法升入天堂.......诸如此类的教义在“拜上帝教”中也得到了普遍流传。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军人物,石达开、李开芳本人的宗教信仰可以有虔诚程度的区别,但他们必须为手下带个好头。

从石达开在刑场上的表现来看,就连观看行刑的清朝地方官都暗翘一个大拇指,翼王石达开是泰然自若,“神情怡然”,即便是遭到异常残忍
之凌迟刑罚,却默然无声,连眉头都不皱一下,这也说明了石达开绝非贪生怕死之徒。


历来现实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太平天国的故事吧,了解一下太平天国的兴衰。就是这些农民,在国内外掀起了巨大的浪潮。那么太平天国的领导者们是依靠什么拉起了这样一支起义的队伍呢?

太平天国的领袖洪秀全曾经跟随一位传教士学习,信奉基督。之后,他创立了另外一个教派,称作是“拜上帝教”。在西方基督教的故事当中,通常都认为耶稣是上帝的儿子,而在拜上帝教当中,就把洪秀全神话成为了上帝的另一个儿子,耶稣的兄弟。

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看来自然是可笑之极,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当中,人们尚未接触很多科学的思想。于是,洪秀全和他的兄弟们凭借着拜上帝教的影响,逐步建立起了太平天国。在江宁,也就是我们今天的南京建都。不得不说这个时候的太平天国形势大好。

并且太平天国不仅把清朝的军队打得落花流水,而且成功打败了清政府聘请的来自国外的华尔洋枪队,士气大涨。

但是我们都知道,太平天国的人大多是农民出身,并没有接受很高等的教育。因此当他们到了南京之后,很多人竟然开始贪图享乐,大肆地挥霍。除去这些,他们权力中心的这些人物也逐渐出现了很大的矛盾,甚至是自相残杀。

太平天国前期,洪秀全贪图享乐,把权力都交给了东王杨秀清。再加上前期天国形势大好,杨秀清就开始产生其他的图谋。他假装上帝附身,要挟天王洪秀全把他封为天父,以及“九千岁”。

很明显,这时的杨秀清已经有了异心。在北王韦昌辉、燕王秦日纲等人的密谋以及天王洪秀全的支持下,他们决定铲除东王杨秀清。在一天的凌晨,偷袭了东王府,杀掉了杨秀清以及他的家人,还有幕僚,这天被杀掉的人有两万之多。

这件事情发生之后,翼王石达开才返回到了南京城,他责备韦昌辉说他不应该滥杀无辜。但最终的结局是两人不欢而散,石达开当夜在城外驻扎。但是韦昌辉竟在洪秀全密令之下,杀掉了石达开的一家人。

自此,领导阶层之间的矛盾越发激烈。最终天王迫于各方压力,杀掉了北王韦昌辉来平息各方的愤怒。石达开在领导阶层中,绝对是很有管理才能的,他回到南京,统筹各方事务。但由于之前的事情,天王洪秀全对他产生顾忌,不再像之前那样信任。形势转好之后,他又一次想要杀掉石达开免除后患。

迫于无奈,石达开率领几千人的兵马,逃出了天津。天京事变自此结束,太平天国的高层当中,死了三个王再加上翼王远走。太平天国的气数从这时开始就逐步消耗殆尽了。太平天国的各位将领也走上了穷途末路。

从历史记载当中,我们也可以发现,很多高层都是被凌迟处死。这种刑罚仅仅是听起来就很残忍。那他们这些人为什么不在被抓之前选择自尽呢?我想无非是这么几个原因。一方面他们都认为自杀太过于窝囊,死在刑场之上,显得更加壮烈,也可以激励后来的革命人士。

另一方面,我想是人对生的渴望吧。据说在杨开芳被捕之后,清朝政府对他还进行过讨论,讨论他应该处死还是进行别的处置。但最终还是被处死了。

太平天国运动为封建社会的人来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影响,但由于它自身的局限,以失败告终。之后百年里,又有无数的仁人义士为了中华民族的存亡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小小嬴政


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一路势如破竹,横扫18省,巅峰时占领了中国的半壁江山。

1853年,洪秀全打下南京后,建立天王府,广纳后宫,天王府内各类女性高达2300多人,全供他一人享受,一顿饭要花费上千两白银之多,天王洪秀全11年间没有出过南京城一步,一直醉心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1856年,发生“天京事变”,杨秀清被灭门,韦昌辉被诛杀,石达开率部出走。1861年,石达开经湖北进入四川,欲在四川建立根据地,1863年5月抵达大渡河,此时骆秉章率领的数万清军尚未到达,石达开决定次日渡河,谁知天灭石达开,当晚大雨倾盆,河水暴涨,根本无法行船。

三日后,清军列阵对岸,太平军多次强渡不成,粮草耗尽,深陷绝境。此时石达开为保全这些仅存将士的性命,最终决定舍生取义。他的五个妻妾,带着两个幼子投河而死,他自己带着长子,径直到南岸投敌,然而清军无信,将数千将士屠戮殆尽,仅300余老幼幸存。

1863年6月27日,石达开在成都公堂受审,慷慨陈词,其间石达开问审判官籍贯,那人回答曰扬州。审判官问石达开“幼时所读何书”。石达开正义凛然说《扬州十日记》,那个审判官闻听后羞面而去。

而后“词句不卑不亢,不作摇尾乞怜语”的石达开,被公开凌迟于督院街“院门口”,在行刑过程中,他始终神色怡然,至死默然无声,观者无不震惊,这位最优秀的将领以悲壮而惨烈的方式结束了他辉煌短暂的一生,时年仅32岁。

左宗棠说评价石达开说:“素得群贼之心,其才智出诸贼之上,不甚附会邪教俚说,是贼之宗主,而我之所畏忌也”。

李开芳是太平天国五虎上将之一,后被追封为靖王,早年跟随西王萧朝贵出征,基本上参加了天平天国的所有重要战役,太平天国定都南京后,李开芳与林凤祥统领2万太平军北伐,一直攻至河北保定,后因孤军无援,军需不济,李开芳陷入了进退两难境地。

1854年4月,林凤祥全军覆没,李开芳率仅存的700多人突围南下,在于茌平县冯家屯遭到僧格林沁所部包围,在坚持了40天后,难以再坚持下去。

僧格林沁想活捉李开芳,假装惜其才,劝他主动投降,李开芳遂将计就计,准备实施诈降计划,不想被老谋深算的僧王识破,最终李开芳及余下百余太平军将士在清营被擒。

1855年5月,李开芳等八人被清朝凌迟处死,临死前,这八位铁骨铮铮的汉子昂首扬眉,异口同声地喊道:“我们从天京打过来,一路上清军丢盔弃甲,不堪一击!清妖的末日就要到了!”

李开芳和石达开,选择投降,是舍生取义的表现,视死如归的轰烈壮举,宁死不屈的精神至今为我们感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