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京之變”中,韋昌輝是奉了“密詔”嗎?

東山史話


韋昌輝是接到過洪秀全的密詔的,同時接到密詔的還有翼王石達開。

但是這兩人的做法完全不一樣。韋昌輝借密詔的機會除掉了專橫跋扈的楊秀清,楊秀清死後,天京城只剩下韋昌輝勢力最大。心懷鬼胎的韋昌輝藉此想取而代之天王洪秀全,但是最終還是洪秀全贏了,韋昌輝被凌遲處死。洪秀全用的就是“借刀殺人,兔死狗烹”


風再起時577


韋昌輝當然是接到密詔。

關於天京事變中的誅楊事件,歷來說法很多。

有的說法來自事件當事人(如石達開自述),難免有所隱晦;

有的說法則荒誕不經(如洪宣嬌與傅善祥爭風吃醋)。

因此,綜合當時相對靠譜的一些記載,或許我們可以更接近歷史。

洪秀全密詔韋昌輝,應無疑問

《石達開自述》的說法是:韋昌輝想殺楊秀清,洪秀全不但不肯,還加封了洪秀全萬歲,韋昌輝心中不岔,就殺了楊秀清,洪秀全又想殺韋昌輝,石達開聽說後,回去排解···

除了《石達開自述》外,其他說法,都指向了洪秀全密詔。

其中,《李秀成自述》提到,洪秀全密詔韋昌輝、石達開誅楊。

《金陵省難紀實》提到,密詔韋昌輝誅楊。

《太平天國東北兩王內訌》提到,密詔韋昌輝和石達開,但石達開不知是沒有收到還是不奉詔,反正沒參加。

《賊情纂要》提到,密詔韋昌輝和親日綱,或許還有其他人。

總之,除了《石達開自述》,所有文獻都指向:洪秀全曾密詔韋昌輝。

至於《石達開自述》,則因石達開在天京事變中的當事人身份,恐怕“有所隱”。畢竟,當時太平天國還未失敗,而洪秀全本人都沒承認密詔,石達開既未叛天朝,自然不能“洩密”!

天京事變中的韋昌輝:外強中乾的背鍋俠。

《石達開自述》說韋昌輝是擅自除掉了楊秀清。

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1、秦日綱、陳承瑢是天王絕對死黨。

秦日綱、陳承瑢,一直以來就是洪秀全最為信任的死黨。

紫金山時期,洪秀全曾委託三人回老家接家人到紫金山,其中兩人,便是這兩位。

後來,洪秀全說殺韋昌輝,秦日綱立馬就幹了!

可以說,儘管秦日綱、陳承榕也受過東王折辱,但如果沒有洪秀全的密詔,他們是不可能支持韋昌輝行動的!

2、韋昌輝力量嚴重不足。

楊秀清已實現調韋昌輝、石達開率軍外出作戰,因此,城內諸王力量不多。

而在沒有詔書的情況下誅殺東王,只能依靠死黨。

韋昌輝有多少死黨呢?

韋昌輝帶回天京多少人?加上秦日綱,總共才3000人!

當時天京城內,有5萬多軍隊!

據當時清人彙報,自七月二十六日開始,到石達開回京,天京城內的北、燕黨羽都在於東黨互相攻擊。

如果沒有天王的支持,及時韋昌輝能通過偷襲殺掉楊秀清,又如何能在天京城內屠殺兩個多月?

我們再看韋昌輝的死黨。

洪秀全宣佈誅殺韋昌輝時,“誅韋之役,所殺不過二百人”。

這二百人,就是韋昌輝真正的死黨了!

若無天王支持,韋昌輝早就撲街了!

楊、韋之爭由來已久,韋昌輝一直是洪秀全用來制衡楊秀清的棋子

受到一些文學作品的影響,許多朋友都認為:韋昌輝心中不滿,但卻迫於形勢,對楊秀清阿諛奉承,韜光養晦,最後一擊制敵!

其實不然。

《賊情纂要》早已預言:“楊賊與昌輝互相猜忌,似不久必有併吞之事”。

而楊秀清被殺後,曾國藩在勸降九江林啟榮時,也曾寫到:你們東王與北王勢同水火,競爭由來已久。

作為當時太平天國僅存的兩位軍師(石達開不是)。楊秀清與韋昌輝的“明爭”由來已久,早已是公開的秘密。

事實上,韋昌輝一直就是洪秀全用來制衡楊秀清的棋子。

入天京後,洪秀全規劃的權力格局是:洪秀全為宗教領袖,楊秀清主政事,韋昌輝主兵事。

北伐軍林鳳祥等人的戰報,也多是直接給韋昌輝的(這個部署後因楊秀清天父下凡改變)。

因此,天京事變,是洪秀全本人一手策劃的,韋昌輝受密詔入城殺楊秀清。

可是,洪秀全既要奪回權力,又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陰謀,以至於韋昌輝、秦日綱等人背上黑鍋!

洪天王,通過自己的權力手段,殺掉了楊秀清、韋昌輝,逼走了秦日綱,架空了李秀成,成為太平天國權利遊戲第一玩家!

可惜,早早內訌,自相殘殺,終究是親者痛、仇者快而已!

在贏得一場又一場權力鬥爭後,洪秀全,迎來了太平天國的末日!


喝下這口歷史的雞湯


是的,東王楊秀清後來根本不把洪秀全放在眼裡了,經常以*天父*下凡的名義捉弄洪秀全,使洪秀全在公共場所難堪,還得寸近尺的讓洪秀全管他叫*萬歲*,洪秀全任無可任,密召韋昌輝進京護駕,洪秀全知道韋昌輝和楊秀清有矛盾。可是韋昌輝進京就大開殺戒,一共殺了東王府二萬多人,洪秀全控制不住韋昌輝了,韋昌輝的亂殺行為激起了天京軍民的憤怒,在洪秀全的帶領下抓住韋昌輝,並處死了他,這就是著名的天京事變,由於兄弟隙於墻死傷了近幾萬人,從此太平天國逐漸走了下坡路!








隱者老康


韋昌輝也是太平天國的領導人之一。他於1848年加入拜上帝會,不久成為中堅,與洪秀全,馮雲山結為兄弟,稱天父第五子。金田起義後,韋昌輝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封北王稱“六千歲”。天平天國定都南京後,韋昌輝的地位僅次於天王洪秀全,東王楊秀清。但他對大權在握的楊秀清,素懷不滿。

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洪秀全,楊秀清和韋昌輝這“三角關係”的權力鬥爭中,蓋由“天父下凡”和“天王密詔”之事件引發。

楊秀清和韋昌輝之間的權力鬥爭,公開化於1856年的“天京之變”。

考察1856年上半年的軍事形勢,對太平天國甚為有利:3月,太平軍攻克吉安,撫州。4月,陳玉成率兵援救鎮江,與守軍內外夾擊,大破清軍,鎮江解圍。同月,太平軍由鎮江渡江,直指揚州,清“江北大營”望風而逃,太平軍再克揚州。6月,太平軍擊潰清“江南大營”,向榮部敗退丹陽,天京解圍。

然而就在此時,太平天國領導層的權力鬥爭,已呈白熱化之勢。

1856年9月1日夜,北王韋昌輝接到天王洪秀全的密詔後,親率3000部眾從江西前線趕回天京。翌日凌晨,韋部突襲東王府,將東王楊秀清極其家屬全部殺戮,隨後血洗京城。在這場駭人聽聞的“天京之變”中,數萬太平軍將士倒在血泊之中。





枕千古


太平天國領袖就兩個,精神領袖南王馮雲山。軍事領袖東王楊秀清。

天京事變,這個旨意,很早就有。天王北王早有這個心。


鄉村六月和老撾瑪蘿拉


韋昌輝肯定是受了密詔,只是保護洪秀全,最多殺了楊秀清,而韋昌輝卻利用這一點,大殺特殺,藉機除掉了自己的仇家,最終釀成天京事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