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下令讓妃嬪全埋葬,為何獨留張美人?

雷鎬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

臨終前,朱元璋發佈了一生最後一道命令:“責殉諸妃”,也就是命令嬪妃們為他殉葬,到地下去服侍他。

復活在中國已消失一千多年的人殉制,這是一種返祖,一種倒退,足可見朱元璋對生命尤其是女人生命一貫的殘忍和賤視。

朱元璋對女人的心態很複雜。一方面,他對女人有強烈旺盛的佔有慾,另一方面他對女人又十分地殘暴不仁。

領軍征討天下以來,朱元璋即開始不擇手段地追逐女人。《國初事蹟》記載有朱元璋強娶民女的歷史:還是一名小軍官的時候,朱元璋看上了濠州胡家的一個寡婦,想娶,但她母親不同意。幾年後,勢力越做越大的朱元璋依舊對這個寡婦念念不忘,打聽到她被軍隊裹挾到了淮安,立馬給對方寫信要人,這個寡婦就是後來的胡妃。

然而,念念不忘、強取豪奪來的這個胡妃最終是什麼下場呢?有一次,太監在御河中發現一個死嬰,朱元璋便懷疑是胡妃所為,遂親手持刀將她砍死,然後把屍體扔到荒郊野外,聽任野狗啃食。

在擊敗陳友諒、推翻元朝後,朱元璋將這兩處後宮的許多漂亮女人都納為了己有。除此之外,據《紀事錄》記載,朱元璋還曾與屬下的老婆私通,並且生了個私生子:“故元帥韋德成妻美,上令移居後庭,通而生子,名曰朱生。”

《國初事蹟》中記載的另一件事更過分:朱元璋聽說熊宣使的妹妹很漂亮,便讓人弄進宮來。員外郎張來碩勸諫他,說此女已經許配人家,如此強取進宮,恐怕要引起非議。這一番好意勸諫,結果換來的卻是一頓酷刑,朱元璋命令侍衛把張來碩的滿口牙全部撬掉了。

比起對漂亮女人的佔有,朱元璋對女人更多的還是嚴酷、殘暴、無常。

開國後,朱元璋管理後宮,規矩特別森嚴,自後妃以下至宮女,所有衣食、用具、金銀錢帛等供應,要經過重重複雜的手續領取,如果徑直到部裡領取將處以死刑。

宮人私遞書信出外,同樣沒商量,一律處死。

另一點更加慘無人道,為了抑制宮女的生理需求,傳說朱元璋還曾對宮女施以幽閉之刑。

《耳談》記載:“傳謂男子宮刑,婦人幽閉,皆不知幽閉之義。今得之,乃是於牝(雌性器官)去其筋,如制馬、豕,使慾火消減。國初常用此,而女往往多死,故不可行也。”

說到朱元璋要嬪妃殉葬的心理,除了結髮妻子馬皇后(如果還活著),幾乎是沒人能夠倖免的。在朱元璋還沒死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有妃子提前為他殉葬了,這個妃子還不是別人,而是為他生下朱標太子,馬皇后死後,後宮實際的管理者,李淑妃。

洪武三十年十二月,朱元璋得了一場重病,病狀十分兇險,他自己以為這次可能是熬不過去了,於是派人把李淑妃叫到病床前。

他對李淑妃說:“你跟隨我超過了一紀(指她被封為淑妃,攝六宮事以來的時間,一共十二年),朝夕在左右侍候,去見見你的兩位哥哥,儘儘骨肉同胞的情誼吧。”

這話的意思是說,你趕緊去見親人最後一面,然後跟我一起去死吧。

李淑妃一聽馬上就明白了,泣拜說:“臣妾知道了,死就死吧,何必見兄長。”

說罷回宮上吊自殺了。

然而讓李淑妃提前殉葬後,朱元璋又反過勁來,好了。見到李淑妃的屍體,他一邊撫,一邊放聲大哭,並把李淑妃的兩個哥哥叫來說:“朕不是不知道她的賢明,只是擔心她日後會生出武后之禍,只得抑制自己的感情叫她這麼做,千萬不要以為朕是個寡恩薄情的人。”

可惜,李淑妃的兩個哥哥不敢問,她賢明必須去死,她不賢明恐怕更要去死吧?

理由說的冠冕堂皇,其實就是寡恩薄情。

在李淑妃那裡,唯一能算得上欣慰的是,她殉葬一年後,朱元璋就壽終正寢了,她不過是提前走了一步而已。

朱元璋諸妃殉葬這事,因為太慘無人道,史書上是無載的。但在這些妃子宮人中,確實有一位幸運兒,沒有殉葬,此人就是張美人。

1395年,張美人為已經67歲的朱元璋生了一個女兒,朱元璋老來得女,非常開心,便賜這個女兒為寶慶公主。當時張美人還因未沒能生下兒子,日後沒有依靠而耿耿於懷,殊不知,給她幸運,救她性命的正是這個女兒。

寶慶公主究竟是怎麼救下母親性命的呢?

並不稀奇。

朱元璋病重垂危之際,實質上已成了孤獨的待死老人、可憐人,這時候,四歲的寶慶公主來到他身邊,以童言無忌的天真關愛給了他莫大的溫暖、感動。

這份沒有任何雜質的關愛讓朱元璋在臨死前拿出了他慈父的一面,他不想讓自己這個最小的女兒失去母親,由此,張美人因女兒年僅四歲需要撫養得免一死。


黑句本


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病逝,享年71歲。朱元璋病逝前留下一道聖旨,聖旨上面寫道:“內宮中所有嬪妃,以及曾經侍寢的宮女,一律賜死殉葬。寶慶公主年幼,因此,特留其母張美人,將之妥為養育。”

所以張美人不用殉葬,是因為朱元璋憐惜年幼的女兒,他希望年僅3歲的寶慶公主在生母的撫養下長大。

除張美人外,朱元璋的另外38名嬪妃被迫自盡殉葬,另有曾經侍寢而未獲封號的宮女十多人。後宮多數女人都是母憑子貴,而張美人則因為女兒而保存了性命,實在是幸運之至。




元來大


朱元璋,出身貧寒,年少父母雙亡,竟無地可葬,算是嚐盡人間苦難,1368年,建立大明王朝。

洪武三十一年閏五月初十(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駕崩於應天皇宮。

大限前,朱元璋下詔“責殉諸妃”,即命令嬪妃們為他殉葬,但奇怪的是嬪妃之中的張美人卻倖免於難。

殉葬制度起源於商周時期,秦始皇時達到登峰造極,因過於殘忍,殉葬在漢代以後逐漸式微。公元1395年,秦王朱爽病逝,朱元璋在悲痛之餘,竟然命令朱爽生前的兩位妃子殉葬,來保證兒子在地下不至於孤身一人,於是乎,在中國已消失一千多年的人殉制度,在大明朝又死灰復燃了!

張美人與其他眾多妃子相比,並無特殊,只是在朱元璋67歲那年,生下了么女,即後來的寶慶公主。這時朱元璋仍忙於國是,寶慶公主同其他41個哥、姐一樣,很難見上朱元璋一面。

朱元璋一生縱橫捭闔、戎馬倥傯,打造了“治隆唐宋”的大明王朝,但他畢竟也是有七情六慾的血肉之軀,晚年也有著常人的病痛折磨,面臨著生老病死。

1398年,71歲的朱元璋病倒了。

病榻上的朱元璋心力交瘁,幾近油盡燈枯,此時大臣的各懷心事,妃子的虛情假意,兒女們的冷漠無情,讓朱元璋倍感心寒,但已無能為力。

一天張美人帶著女兒向朱元璋請安,天生的骨血相關,3歲的寶慶公主見到父皇,象燕子一般飛向朱元璋,肉嘟嘟的小嘴吻向了父皇寫滿了滄桑的老臉。聽膩了洪福齊天、萬壽無疆的朱元璋頓時老淚縱橫,冰冷的心溶化了!

朱元璋輕聲地問道:“父皇生病了,你看父皇還會好嗎?”

寶慶公主依偎在朱元璋身邊,奶聲奶氣地說道:“父皇象我一樣乖,好好吃藥,睡一覺就好了。”

朱元璋被公主的天真浪漫逗笑了,用手撫了撫那幼稚小臉蛋道:“萬一父皇死了,你會不會想念父皇呀?”

沒有想到,3歲的小女孩就象是百變公主一樣,幾乎哭泣著說:“呸、呸、媽媽說,父皇一定沒有事的,明天就會好的。”

“媽媽說”,朱元璋的心象被針狠狠的刺了一下似的,想到了自己沒有媽媽的童年,看著萌萌,天真無邪的寶慶公主,朱元璋的心碎了,默默的做了一個決定。

女兒不但是媽媽的小棉襖,更是媽媽的救命恩人。


美麗青春您真痘


朱元璋駕崩時,有沒有下令讓所有陪侍過的嬪妃和宮女殉葬到目前尚無定論,這些秘密只有等明孝陵、也就是朱元璋和馬皇后的陵墓發掘後才能夠揭開。

基於朱元璋在歷史上留給我們冷酷無情的印象,比如大肆殺戮開國元勳,尤其是宰相李善長“謀反一案”誅殺牽連達萬餘人。

還有名將藍玉。老朱殺了藍玉還不算,還把他的人皮剝了下來傳示九邊。

所以人們更相信朱元璋死後,下令讓所有陪侍過的嬪妃和宮女殉葬這一說法。

可是令人意外的是,老朱竟“法外開恩”留下了張美人,要知道張美人可是他的最愛,應該讓她到地下陪伴才對。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張美人沾了她女兒的光,否則她一樣去死。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張美人名叫張玄妙,是老朱67歲時納的妃子。老朱寶刀不老,老樹開新花,當年張美人就為他生下了一個女兒——朱元璋最小的女兒十六公主,即後來的寶慶公主。

說實話張美人起初希望生個男孩,如此才能在老朱去世後不受氣。畢竟有“母以子貴”的傳統。但是生孩子自己不能左右,既來之則愛之,張美人接受了事實。

轉眼4年過去了,在老朱71歲時得了一場重病,吃藥、行針均無濟於事。

病情一天天嚴重,竟臥床不起。御醫束手無策,老朱心中也明白大限到了。

這時候嬪妃們輪流伺候老朱,輪到張美人“值班”時,當時只有4歲的女兒哭著非要跟著媽媽去宮裡。沒辦法,張美人就把女兒領進了宮。

老朱躺在病床上,他第一次看到小女兒。招招手讓她來到床前。

十六公主初次進宮,對這一切很陌生,於是害羞的躲到媽媽的身後。張美人蹲下身來安慰女兒道:“乖女兒,你不是早就想父皇了嗎?快去,父皇向你招手呢。”



十六公主一聽躺在龍床上的就是父皇,於是怯生生的走到床前,喊了一聲:“父皇”。

一聲奶聲奶氣的“父皇”叫得老朱眼熱心動。自己雖然貴為皇帝,人要生病更能感知親情的冷暖,除了張美人盡心竭力的服侍外,其他的嬪妃敷衍了事,心思早已用在盤算攀附某皇子身上了。

這一點朱元璋心中最清楚。

“父皇,你怎麼了?”十六公主好奇問道。

“父皇病了。”朱元璋柔聲說道。

“沒事的,乖乖躺著,一會讓母后煮個荷包蛋,吃了就好了”十六公主拉著父皇的手,像個小大人一樣說道。

老朱故意逗女兒,說:“父皇要是好不了咋辦呢?”

話剛出口,十六公主著急說道:“不會的,我小時生病,都是吃了媽媽煮的荷包蛋,睡一覺就好了,一定會好的!”

十六公主由於著急憋的小臉通紅,小手攥著父皇的手,生怕消失一樣。



老朱曾經冷酷的心突然被融化了,一點點蔓延,這是與生俱來親情的力量。

天黑了,張美人帶著女兒要走了,十六公主依依不捨,一步三回頭,老朱蒙上頭哭了……

“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傷心處!”老朱深深自責,平時對女兒關懷太少了,沒有盡到當父親的義務。當要補償時,卻發現為時已晚,這和“子欲養而親不待”一樣的道理。

就這樣在老朱病重期間,十六公主為老朱帶來了天真孩童般的快樂,這是不摻雜任何政治因素的快樂,是天倫之樂,這種親情對於老朱來說是久違的奢侈。

老朱彷彿回到了童年,但是他的童年是有缺憾的,因為母親死得早,自己受了很多苦。老朱暗暗發誓,不能讓女兒受這樣的苦。



在老朱最後的日子裡,是張美人和女兒陪伴下度過的。

老朱臨死前,下令凡是陪侍過的嬪妃和宮女都要殉葬,但是張美人除外,因為老朱不想讓女兒失去母親,女兒需要母愛和撫養。

換言之,老朱是心疼女兒才赦免了張美人殉葬,張美人因女兒逃過了一劫,誰說“女兒不如男?”

張美人聽到宣詔赦免自己,抱著女兒痛哭流涕,其中的感受一言難盡:是哭老朱,是喜極而泣,還是感謝自己的“小棉襖”呢?


秉燭讀春秋


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確實是恢復了殉葬制度,而且在他駕崩之後,他也讓自己的妃嬪三十多人,為自己殉葬了。

但是,在所有妃嬪當中,唯有一個張美人,被朱元璋給赦免了。

為何如此多的人,朱元璋就赦免了張美人一人呢?

原因就是張美人給朱元璋生了一個女兒,這個女兒還小,必須要有人照顧才行。也就是說是張美人的女兒救了他的性命。

朱元璋留他在世就是為了照顧自己的小女兒而已。

事實上古代的時候,實行的殉葬制度,也不是說皇帝的所有妃嬪都要陪葬的。一般只要給皇帝生兒育女的人,他們都會留下來,去和兒女們團聚。

只有沒給皇帝生兒育女的人,才會選去為皇帝殉葬。

就如同漢朝的時候,劉邦去世了,然後薄姬就去了兒子劉恆那裡,呂后就和自己的兒子劉盈在一起管理大漢。

所以說這些為皇帝生兒育女的人,他們是不會被選去殉葬的,畢竟殉葬是一種十分殘忍的制度。

那麼,被皇帝選擇去殉葬的人,他們都是如何被處死的呢?

上吊

皇帝選好的妃嬪,那些要殉葬的人,會在太監的監視下上吊死去。儘管說他們不情願這樣做的,但是,這個事情是他們決定不了的。

所以,他們只能按照皇帝規定的死去。一般上吊也是最為體面的一種死法,所以,大部分妃子都是上吊和和皇帝葬在一起。

毒藥

讓殉葬的妃子喝毒藥,這個也是慣用的伎倆,畢竟沒有人願意死。為了不讓殉葬的妃嬪感到恐懼,只有在他們的飯菜裡偷偷的下藥了。

儘管說這種做法十分的不仁道,但是,也不得不被迫接受。也許,對於很多人來說,這種方式,比上吊直接面臨死亡要好一些吧。

活埋

這種方式,不得不說就有點殘忍了。

畢竟是要把活著的人給趕到墓室裡去。墓室裡可能一開始還有空氣,但是,一旦空氣全部消耗完了。

那麼,裡面的人也就要在恐懼當中死去。

不管哪一種死法,都是十分的殘忍的。

朱元璋恢復了殉葬制度,確實是受後人指責的,不過到了明英宗朱祁鎮的時候,他又取消了殉葬制度,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吧。


漢史趣聞


朱元璋一生縱橫捭闔、戎馬倥傯,晚年也不得不數著死亡的倒計時。人往往在這個時候都會性情大變,脾氣越來越壞,因此殺伐果斷的朱元璋更加讓人望而生畏,身邊的人也都小心侍候,生怕稍有不慎惹怒朱元璋。


朱元璋生前能把太子朱標、皇太孫朱允炆繼位的道路鋪平,死後的事情自然也有周密的計劃,為了排解地下的寂寞,責令所有嬪妃為其殉葬。朱元璋向來言出必行,但是卻留下的張美人。那麼,為什麼張美人能夠倖免呢?

張美人名叫張玄妙,是朱元璋晚年才臨幸的一位妃嬪。朱元璋67歲那年,張美人生下一個女兒,也就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女兒,後來的寶慶公主。朱元璋晚年多病,張美人一直陪在左右,照顧其生活起居,朱元璋對著個漂亮的小女人也非常喜歡。儘管如此,朱元璋也沒有打消讓張美人殉葬的念頭。直到後來受小女兒寶慶公主的影響,才讓朱元璋改變了想法。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七十一歲,大限將至,身體每況愈下。張美人在侍奉朱元璋的同時,就將四歲的女兒帶在身邊。小姑娘對自己的老父親很是依戀,經常爬在朱元璋的床頭,拉著朱元璋的手,問長問短。這樣心中淒涼的朱元璋頗為感動,因為他知道只有自己這個天真無邪的小女兒對自己才是真心的關懷,而那些在自己面前虛情假意、裝腔作勢的人無疑盼著他早點入土。

後來,朱元璋感覺身體稍好的時候,也會帶上小女兒到外面走走,享受一下一生中僅有的一點天倫之樂。望著活潑可愛的小女兒,想想自己將不久於人世,朱元璋內心如翻江倒海一般難受。於是朱元璋抱住小女兒,忍不住部道:“將來父皇死了,你會不會想念?”寶慶公主脫口而出:“父皇不用擔心,你的病睡上一覺就好了,我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是和我這麼說,你看我現在不是好好的嗎?”

朱元璋聽完孩子的話,再也控制不住了眼淚。當年馬皇后去世的時候,朱元璋哭過,那是因為懷念髮妻的多年相伴。如今,朱元璋捨不得丟下女兒,但又無可奈何。而朱元璋唯一能做到的就是,讓女兒快樂健康的成長,給她一個沒有遺憾的人生。想到此,朱元璋決定不再讓張美人殉葬,並責令她好生撫養女兒長大成人。

就在張美人得到豁免消息的那一刻,抱著女兒泣不成聲,其他妃嬪有的哭天喊地,有得癱作一團。只有小小的寶慶公主靜靜的看著這個新奇的世界,因為那一刻她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

感謝朋友們的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朱元璋是大明王朝的開國皇帝,一生之中征戰四方,勤勞治國,在過程中亦有功有過。在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臨終之前重新啟用了“失傳多年”的“人殉”制度,他臨死前下詔賜後宮所有妃嬪為他殉葬,但奇怪的是嬪妃之中的張美人卻倖免於難。

張美人與其他妃子相比,並沒有什麼特殊,也並不受寵。究其免除殉葬的原因,主要與她的一個親人有關,她便是朱元璋晚年寵幸張美人後,所生的寶貝女兒“寶慶公主”。

據寶慶公主墓誌銘的記載,寶慶公主是在朱元璋67歲時寵幸張美人所生,她是朱元璋眾多子女中最小的女兒,朱元璋也算是老年得女了。

在朱元璋晚年時因多年勤勞國事,最後心力交瘁,甚至幾近油盡燈枯,每日被逼躺在病榻上。此時的後宮妃嬪,或真情實意表達,或虛情假意裝裝樣子,每日哭哭啼啼的輪流侍奉朱元璋身邊。朱元璋躺在病榻至上,雖然身邊有很多人侍奉,但是他內心依然感到很孤獨,每日看到那些嬪妃虛情假意的樣子,以及洪福齊天的虛詞,心中更是煩躁。

朱元璋其他的子女大多成年,此時的寶慶公主年齡很小,並沒有絲毫心機,對於別人都是發自真心的熱情。有一次張美人負責伺候朱元璋,女兒非要跟著母親去看看許久未見的父親,張美人拗不過女兒撒嬌,只得大膽領著她的女兒去伺候朱元璋。

朱元璋每日處理朝事,子女眾多,難以兼顧,當時的寶慶公主年僅三歲,所以朱元璋寶慶公主與朱元璋雖是父女,卻很少見面。在朱元璋病榻前,每日站滿了人,小姑娘內心十分害怕,寶慶公主拉著母親的衣角,躲在張美人身後關切著朱元璋。

朱元璋突然發現了躲在張美人身後的寶慶公主,他急忙把寶慶公主叫到身邊,寶慶公主此時正是最招人喜歡的年齡,說話奶聲奶氣的,非常對老年人的胃口。

朱元璋輕聲的問寶慶公主,“父皇生病了,你說會不會好呢”,張美人沒有想到這一幕,害怕女兒亂說,此時差點嚇得癱倒,而此時寶慶公主卻用堅定地眼神,對朱元璋奶聲奶氣的說“不會,不會,父皇吃了藥之後,睡一覺肯定就會好的”,朱元璋深刻感受到女兒對自己的愛,他繼續問寶慶公主,“你覺得父皇會不會死”,寶慶公主此時帶著哭腔,對著朱元璋說“父皇一定不會死的,很快就會好”。此時這份父女之間的真情,深深融化了朱元璋冰冷多年的心,他非常感動,也對自己平時對寶慶公主缺少關愛覺得愧疚。

朱元璋自己本身便很迷信,既害怕死後無人相陪,又深感自己死後嬪妃難以處理,於是他便想讓後宮嬪妃全部殉葬,陪他到另一個世界生活。但是寶慶公主當時年紀還小,朱元璋害怕她失去母親照顧後,會被人欺負,便區別於其他嬪妃免於殉葬。所以歷史上的張美人在朱元璋死後免於殉葬,並非她本身的能力和魅力,而是她有一個招人疼的女兒。


娜娜聊古今


俗話說得好,“長得好不如嫁得好,嫁得好不如生得好”,這張美人就屬於會生的主,她生了一個好女兒——寶慶公主,從而救了自己一命。

朱元璋生病時,皇四子朱棣和皇長孫朱允炆為皇位爭得不可開交,根本無暇顧及朱元璋的病情,朱元璋就只有一個妃子和小女兒陪伴。這妃子就是張美人和被朱元璋視如掌上明珠的寶慶公主。

三歲的寶慶公主正是天真可愛的年齡,便與母親張美人一直陪伴在朱元璋左右,還經常逗樂朱元璋,這也讓一個重病的人在生命盡頭感受到了些許溫暖。

臨終前,看著萌萌,天真無邪的寶慶公主,一個殺人如麻的朱元璋居然心軟了。一想到小小的寶慶公主將沒人照顧,朱元璋就感到很傷心,於是,朱元璋在死前留下了遺詔張美人可以不用陪葬,就這樣張美人才免去一死。

朱元璋一生功過不好評價,但是單從他恢復陪葬制度來看就不是一個讓人敬佩的皇帝。在後世的考古學家們的發現來看,朱元璋的皇后及妃子全部都不是正常死亡,更像是被人勒死的,這無疑更加驗證了朱元璋的陪葬之說。





醉言最語


朱元璋作為大明的開國皇帝,做了很多豐功偉績,但也有一些讓世人詬病的事情,比如——恢復殉葬制。

殉葬制度是一項非常殘忍的制度,所以以前的皇帝廢除了。只要是一個正常的人,誰不想在這個世上多活幾年呢?

朱元璋在行將就木的時候下令:只要是侍過寢的後宮妃子和宮女必須到明孝陵陪著他去,但是張美人除外。

這個命令一出,可謂是人心惶惶,心灰意冷,但是皇帝的命令誰又敢不執行呢?

為什麼張美人除外呢?

原因就在張美人的女兒寶慶公主身上。

原來,朱元璋晚年的時候很是寂寞,畢竟,高處不勝寒嘛。

雖然有那麼多的妃子和孩子,但是沒有一個貼心的。

和自己同舟共濟、舉案齊眉的馬皇后不在了,而自己最喜歡的兒子朱標也不在了。

作為一個帝王,寂寞莫過如此。

但是這個時候朱元璋身邊出現了一個讓他放在心上的人,這個人就是寶慶公主。

寶慶公主是朱元璋的第十六個女兒,母親張美人是朱元璋在六十多歲的時候新納的妃子。

朱元璋寶刀未老,張美人懷孕了,後來生下來的就是寶慶公主。

寶慶公主長到三四歲的時候,跟著母親進宮給朱元璋請安。

朱元璋暖心的看著自己的小女兒,這個心再也放不下了,於是,常常把寶慶公主帶在身邊,享受著天倫之樂。

這個時候的朱元璋是快樂的,因為又在女兒的身上看到了希望,這裡沒有了權利,沒有了黨爭,更沒有了哪些擔心的事情。只有給朱元璋內心最充實的滿足、快樂。

所以,在朱元璋最後的日子裡,寶慶公主和她的母親張美人常常陪伴在朱元璋的左右。

朱元璋在下達殉葬聖旨的時候,考慮到寶慶公主還小,需要母親的陪伴。更想到她帶給自己的快樂,自己怎麼還能忍心讓她沒有母親呢?

就這樣,張美人留了下來,陪伴著寶慶公主長大。

後來,朱棣稱帝以後,同樣自己這個只有八歲的妹妹更是疼愛有加,所以說,這個時候的寶慶公主,生活是非常幸福的。


觀復一鑑


朱元璋是大明朝的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他出身貧寒,懂得老百姓的艱辛,登基後體恤民情,為老百姓做了很多事。

例如直接在午門設“鳴冤鼓”,老百姓可以告御狀了,也勤於政事,還收回了丟失很多年的幽雲十六州,還減輕賦稅,但是他也被很多人罵,因為他殺了很多功臣,也實行殉葬制度,可以說是非常殘忍的。

他和馬皇后的嫡長子朱標病逝後,朱標的女人都被朱元璋下令殉葬了,他自己在去世前,更是下令:“責殉諸妃”,也就是說所有的妃子都殉葬,是非常殘忍的。

朱元璋可以說是心狠手辣的,在他還沒去世前,就把掌管六宮的李淑妃給賜死了:“你跟隨我超過了一紀,朝夕在左右侍候,去見見你的兩位哥哥,儘儘骨肉同胞的情誼吧。” 意思就是說見見兄長就可以去自盡了,李淑妃哭泣著說沒必要見兄長了,就去自盡了。

給朱元璋殉葬的女子一共有38位,妃嬪和侍寢過的宮女都被下令殉葬了,但是卻有一個女人躲過了這一劫,那就是張美人,一個美人為何可以不殉葬了,其中有何機密?我們今天就一起去看看吧。

朱元璋有26個兒子,16個公主,1395年,張美人給67歲的朱元璋生下了最小的公主寶慶公主,生下來的時候,張美人有點不樂意,因為她想的是生一個皇子,好封王,自己也可以跟著去封地享福了。

但是卻是這個公主卻救了她一命。

公元1398年,七十一歲的朱元璋終於病倒了,得寵的張美人和太醫一樣,整日在朱元璋的病榻前忙來忙去,她的女兒自然也是每天都跟在身邊,朱元璋老來得女,對這個孩子是很喜歡的。

有一天,三歲的寶慶公主天真地抬起了頭問躺在病床上的朱元璋:"父皇,你怎麼了?"朱元璋有氣無力地回答說:"孩子,父皇病了,你看父皇會好嗎?"

寶慶公主天真無邪地笑了:“父皇,我生病的時候,睡一覺就好了,我相信父皇也一定會沒事的。”朱元璋看著公主幼稚的臉蛋追問了一句:“萬一父皇不會好了,那怎麼辦?”

沒有想到,就是這話讓幾歲的寶慶公主急了,他幾乎是哭泣著說道:“父皇一定會好的!父皇一定會好的!”

就是寶慶公主的這番話,

救了張美人的命,沒有殉葬了。

朱元璋出身貧寒,小的時候給地主放牛才能填飽肚子,後來又在黃覺寺出家,走投無路後投奔郭子興後才一步步登基做了大明朝的開國皇帝,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了。


做了皇帝后,自己患難與共的原配馬皇后又病逝了,接著嫡長子朱標又病逝了,他的內心早已是寒冰了,可是這個三歲孩子的話卻讓他堅硬的心變得柔軟了。

他不想年幼的公主以後無依無靠,於是下令妃嬪殉葬的時候,特意去掉了張美人,她也是唯一一個沒有殉葬的。

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的閏五月乙酉日,朱元璋病逝,除了張美人,所有的妃嬪和侍寢過的宮女全部都殉葬了,可以說,是寶慶公主救了自己的孃親一命吧。

寶慶公主也的確是命好,明成祖朱棣篡位登基的時候她只有8歲,但是朱棣卻非常喜歡她,還讓徐皇位親自照顧這個小妹妹,出嫁的時候還是皇太子親自送去駙馬府邸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