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童冒充乾隆“皇孫”,案情有反轉,乾隆有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皇帝南巡迴京,途中聖駕駐蹕涿州,一名僧人帶著一個幼童前來接駕,自稱帶來了乾隆皇帝的親孫子。

僧人講,這個幼童是履郡王永珹的次子。因為受到側福晉王氏的嫉妒,還在襁褓中就偷偷送出王府,被僧人收養,撫養長大。

乾隆皇帝將信將疑,先不論幼童是不是親孫孫,提到履郡王永珹,高宗皇帝不免暗自傷心。


幼童冒充乾隆“皇孫”,案情有反轉,乾隆有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一、永珹是誰

履郡王永珹是乾隆皇帝的第四子,二十四歲時過繼給履親王愛新覺羅·允祹為嗣孫。


幼童冒充乾隆“皇孫”,案情有反轉,乾隆有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二、四皇子給皇叔當嗣孫

履親王愛新覺羅·允祹是康熙帝的二十一子,序齒為皇十二子,人稱“十二爺”,自小由蘇麻喇姑撫養長大。由於蘇麻喇姑的教誨,允祹韜光養晦,在“九子奪嫡”風波中不偏不倚、退而避之,得以在雍正繼位後保全身家名利,成為康熙皇子中壽命最長的一位,七十八歲而終。

允祹有妻妾九位,嫡福晉富察氏是太保、大學士馬齊之女,側福晉方佳氏、管佳氏,四位庶福晉和二位妾,共為允祹生下了六二六女,可謂家丁興旺。但命運捉弄,允祹的六個兒子一個也沒活下來,第五子弘昆也只活到了十二歲。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七月,允祹離世,膝下竟無一世子承襲。十一月,乾隆皇帝將四子永珹過繼覆親王府中為允祹嗣孫,封覆郡王。

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二月,乾隆皇帝親自到西花園探望病中的永珹。不幾日,永珹病逝,只有三十九歲。乾隆甚為痛心。


幼童冒充乾隆“皇孫”,案情有反轉,乾隆有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三、僧人和幼童又是何人

眼前,僧人自稱帶來了永珹的兒子,乾隆皇帝不辨真偽,便連同僧人一起帶回京城。

乾隆帝找來永珹的嫡福晉伊爾根覺羅氏詢問,福晉稱次子當年出痘夭折。那麼僧人帶來的孩子是誰呢?乾隆下令軍機大臣追查此事,諸大臣都束手無策,不敢決斷,但總要給皇帝一個交代。無奈之下一名大臣上前給了幼童幾個耳光,大聲呵斥,嚇得幼童說出實話。原來幼童本姓劉,是受了僧人的教唆編出了一套謊話。

乾隆皇帝聞訊震怒,殺掉了妖言惑眾的僧人,還把幼童發配到了黑龍江。押解途中經過庫倫,庫倫辦事大臣感覺此事太過荒謬,膽大妄為,於是絞死了幼童。高宗皇帝對這位辦事大臣大加讚賞,之後此事便不了了之。


幼童冒充乾隆“皇孫”,案情有反轉,乾隆有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四、案情有反轉

另有清書記載了此事。據禮親王昭槤《嘯亭雜錄》記載,永珹的福晉生子,乾隆皇帝是知道的,還給孩子起了名字。在覆郡王陪同皇帝前往灤陽途中,家中傳來幼子出痘夭折,府中的人都說是側福晉王氏給害死的。但因為缺少證據,只能認為幼子已經夭折。

乾隆皇帝經歷了永珹次子夭折的消息,自然不會輕信僧人的言辭,一殺了之。

斬殺僧人之後,宮中的一名姓楊的太監無意中透露,當時小王子出痘是真,但並沒有死。側福晉王氏嫉妒是有的,但也不敢殺生,便找了窮人家剛剛死掉孩子替換小王子,瞞過了大福晉。私下裡將小王子偷偷送出郡府。


幼童冒充乾隆“皇孫”,案情有反轉,乾隆有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五、乾隆可能殺了自己的親孫子

乾隆皇帝斬殺僧人已成事實,而僧人所帶幼童也已經在庫倫被絞死,楊姓太監之言也無從考證。但如果楊太監所言屬實,有可能僧人所帶幼童就真的是“皇孫”,而乾隆等於殺死了自己的親孫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