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陈寿是一个著名的史家,他所作的《三国志》给人们留下了宝贵的资料,也是现在研究了解三国时期历史的最权威的史籍。不过关于陈寿这个人,尤其是陈寿对诸葛亮父子的评价,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颇有微词的。认为陈寿由于与诸葛亮父子存在私怨,所以疯狂地贬低二人,给他们头上甩锅。那么陈寿与诸葛亮父子之间究竟存在不存在私怨,如果存在私怨的话,这种私怨有没有带入到《三国志》的编纂之中呢?下面小编就来和大家聊一聊这件事。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陈寿与诸葛亮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评价不可谓不高,但是基本上都是政治上的。关于诸葛亮的军事方面,陈寿的评价总结起来就两个字:不行。诸葛亮的最高的愿望,就是帮助蜀汉克复中原,但是割据陇右的第一步都没能做到。陈寿否定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也否定了诸葛亮的军事生涯的意义。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另外陈寿还把蜀汉不置记注史官的事情也扣在诸葛亮的头上,认为诸葛亮考虑得不周到。这件事没有记载在《诸葛亮传》,而是在《刘禅传》里,看似给诸葛亮留了面子,但却是摆在了更显眼的地方上。唐人刘知己所撰的《史通·内篇·曲笔》一则就认为,这纯粹是陈寿把屎盆子往诸葛亮头上扣,坐实了陈寿与诸葛亮之间的私怨。而陈寿与诸葛亮之前的私怨,无非就是陈寿的父亲曾经是马谡的参军,诸葛亮处罚马谡的时候,给陈寿的父亲也施加了髡刑。这件事被记录在《晋书·陈寿传》当中。

《晋书·陈寿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

《三国志·蜀书·刘禅传》:“又国不置史,注记无官……诸葛亮虽达於为政,凡此之类,犹有未周焉。”

《史通·内篇·曲笔》:“盖由父辱受髡,故加兹谤议者也。”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虽然很多人认为陈寿在《三国志》中刻意贬低了诸葛亮,但小编认为,这一点还有待商榷。因为在政治上陈寿确实给诸葛亮非常高的评价,简直吹得天花乱坠;而军事上,陈寿可能是受到蜀汉后期反战环境的影响,也有可能是他压根不懂军事,只是发表个人的评价。至于“国不置史”的批评,陈寿在之后又对诸葛亮的法治进行了褒扬。至于陈寿的父亲受髡刑一事,也不能视为陈寿怨恨诸葛亮的事情。在一伐的失败中,蜀汉一方的马谡、李盛、张休被处死;黄袭被剥夺兵权;赵云被降职;向朗被罢免。诸葛亮处置了一批相关人员,陈寿的父亲虽然受到带有羞辱意味的髡刑,但好歹是保住了性命。而且这个时候陈寿还没有出生呢。所以小编认为陈寿和诸葛亮之间并没有什么严重的仇恨。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陈寿与诸葛瞻

首先先说观点,小编认为陈寿与诸葛瞻之间确实是存在私怨的,而且这种私怨也影响了陈寿对诸葛瞻的评价。我们来看看陈寿在《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附列的《诸葛瞻传》中的一些事迹和评价。

评价:1“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出自诸葛亮《与兄瑾书》

2“是以美声溢誉,有过其实。”——陈寿个人评价

3“瞻工书画,强识念”——陈寿个人评价

事迹:1“虽非瞻所建倡,百姓皆传相告曰:‘葛侯之所为也。’”——诸葛瞻躺在诸葛亮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2“遂战,大败,临陈死”——诸葛瞻被邓艾击败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在《诸葛瞻传》中记载的这些内容,对诸葛瞻的正面评价仅仅有寥寥几字,关于诸葛瞻的美政则一条没有。虽然说蜀汉不置记注官,但陈寿和诸葛瞻是一个时代的人,关于诸葛瞻的资料可以说是随处可见,诸葛瞻受到蜀汉百姓的爱戴,总不会一条美政都没有吧。

而且我们都知道传统史书的一种记录习惯就是美化传主,对传主进行回护、隐讳。到诸葛瞻这里则恰恰相反。在《三国志·魏书·邓艾传》中尚且记载邓艾对诸葛瞻的第一次进攻失败,在《诸葛瞻传》中反而一个字都找不到。何况诸葛瞻虽然战败,但也可以说是为国尽忠,慷慨战死了。而陈寿记录这件事仅仅三个字,这和与之类似的《庞德传》、《张嶷传》、《黄权传》附列的《黄崇传》形成鲜明的对比。可以说陈寿对诸葛瞻的正面非常吝啬笔墨,负面上简直是大书特书。可见陈寿对诸葛瞻的感观确实不佳。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而且这一点在《裴注三国志》引注的内容中也能找到佐证。蜀汉后期姜维频年北伐,引起诸葛瞻、董厥等反战派的不满。诸葛瞻、董厥意图夺取姜维的兵权,以阎宇来代替。而在《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当中,主持这件事的人变成了宦官黄皓。蜀长老评价此事为:“陈寿尝为瞻吏,为瞻所辱,故因此事归恶黄皓,而云瞻不能匡矫也。”

那么陈寿与诸葛瞻的矛盾在哪里呢?陈寿是如何被诸葛瞻所侮辱的呢?在《魏书·毛修之传》中记载了一件事,可以作为参考。

《魏书·毛修之传》:“寿曾为诸葛亮门下书佐,被挞百下。”

当然这件事肯定是有问题的,诸葛亮去世于建兴十二年(即公元234年),这个时候陈寿也就一二岁,成为诸葛亮书佐实在是太过于早慧了。不过这也是蜀长老中流行的一个传闻。小编猜测,这件事是有原型的,就是诸葛瞻打了陈寿,在以讹传讹以后,故事的主人公变成了诸葛亮。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在《华阳国志·后贤志》中记载陈寿做过卫将军主簿。很多人认为陈寿这个卫将军主簿是姜维的主簿。然而诸葛瞻也做过蜀汉的卫将军,裴注的内容又提到陈寿做过诸葛瞻的佐吏,所以小编认为,陈寿这个卫将军主簿当为诸葛瞻的主簿。诸葛瞻责罚了陈寿,导致二人不合,产生私怨。这样一来《裴注三国志》、《华阳国志》、《魏书》中的记载就都说得通了。

《华阳国志·后贤志》:“初应州命,卫将军主簿。”

《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附列《诸葛瞻传》:“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

陈寿虽为一代良史,但与诸葛瞻很可能存在私怨,并带入《三国志》

小结

陈寿的父亲受到髡刑,但陈寿没有处于那个时期,对诸葛亮的怨恨不强烈,况且陈寿的老师谯周还是诸葛亮的粉丝,所以陈寿对诸葛亮没有主观上的好恶;而诸葛瞻的情况就不同了,陈寿切身地受到诸葛瞻的轻视、侮辱,可能还有肉刑的责罚,所以陈寿对诸葛瞻非常怨恨,而《诸葛瞻传》中的内容能够很明显地体现出这种倾向。所以小编认为,即便陈寿是一个很优秀的史学家,但他对诸葛瞻是存在私怨,并且带入到《三国志》的撰写当中的。

参考文献:《三国志》、《晋书》、《华阳国志》、《史通》、《魏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