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坐镇直隶兼北洋大臣时的班子里的僚属都有谁?有何依据?

驻足小站看历史


1870年,李鸿章接替曾国藩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直隶总督有天下第一督之称,由此李鸿章的权势与声望正式超越曾国藩,迎来了属于他的时代。

李鸿章虽是旧科举出身,但其人悟性高,也懂得跟上时代潮流,对于近代洋务诸项要政,他认识的比曾国藩早,在实干上也更与时俱进。

晚清的官场有两大幕府,先有曾幕,后有李幕。比起曾幕多以旧式文人为主,李幕招揽人才更多元,也更开放,这些人才与李鸿章既是主仆关系,也是朋友或者师生,有时候甚至互为师生。

对于李鸿章幕府,美国知名学者福尔索姆先生曾做过这样的评价:“李鸿章可以名副其实地被称作是幕府制度最伟大的产儿、幕府制度最熟练的运作者和幕府制度最后一个伟大的实践者。”

据福尔索姆统计,前后进入李鸿章幕府的有数百人。李鸿章成功指挥了这数百人的精英,不仅是北方的军事、实业、税收、人才培养,甚至整个清廷的内政外交,事无巨细,常常都在他的运作之中,有时朝廷也要仰仗他巨大的影响力,除了甲午战败,清廷从未给他使过脸色。

李鸿章幕府中的中国人无疑都是当时洋务和外交方面最优秀的人才,其中著名的有: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周馥、刘铭传、张树声、刘秉璋、朱其昂、丁日昌、唐廷枢、徐润、盛宣怀、郑观应、容闳、马建忠、罗丰禄、伍廷芳、吴汝纶、袁世凯、唐绍仪等等。

在李鸿章的亲友中,只有他的大儿子李经方和女婿张佩纶进入了他的幕府,其他人均没轮上。在李鸿章看来,张佩纶有清流辩才,粗中有细,富有见地;而李经方有译才,通晓五国文字,性格沉稳,勇于任事。

至于其他各路精英,鉴于篇幅有限,在此咱们就挑几个出来说一说。

周馥(1837年—1921年)是跟随李鸿章时间最长,最忠诚可靠的幕僚。李鸿章初建淮军,在安庆招兵买马时,周馥就在其身边,前后“风雨龙门四十年”,中途只短时间到内地任过职,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是李鸿章最铁的人,一旦李鸿章召唤,他立马就返回。

周馥为李鸿章办过很多重要大事,筹饷、治河、开矿、修铁路、办学——凡是交给周馥的事,李鸿章都是尽可以放心的。

周馥虽不具雄才大略,但却如同李鸿章的手臂,最可靠放心的拐杖。有一种说法,李鸿章去世前曾选定袁世凯为接班人,其实李鸿章心目中的人选是周馥,只有他才能忠诚地继承李鸿章的遗志,只是当时清廷早已处在风雨飘摇中,慈禧急需雄才坐镇直隶,所以李鸿章死后,周馥只简单过渡了一下,袁世凯就上位了。

盛宣怀(1844年—1916年)是李鸿章一手栽培出来的北洋商场主将,晚清最大的红顶商人,他既是李鸿章的钱袋子,也是李鸿章洋务实业的主要操盘人,还是李鸿章放在东南的重要眼线。

比起晚清另一红顶商人胡雪岩,盛宣怀身上的情怀少了一些,但层次更高、格局更大,对官场吃得更深,所以胡雪岩最终被他搞垮一点不奇怪,从搞垮胡雪岩这一点也可看出来,某些时候,盛宣怀还是李鸿章的“政治打手”。

当然,除了搞垮胡雪岩这一内斗代表作,盛宣怀的洋务实绩还是很牛掰的,他帮李鸿章办轮船、办铁路、办电报、办汉冶萍公司、办棉纱厂、办海关,当时所有的洋务高精尖以及优势能源、资源,近乎都掌控在盛宣怀手里,正因为如此,他才能拿下晚清实业之父的桂冠,创造十一项“中国第一”。

但另一点也必须说一下,盛宣怀是能力大,破坏力也强,清廷覆灭从某种程度上就是拜他倡导的将铁路收归国有所赐。

再来说一位当时最牛叉的职业经理人,唐廷枢。

唐廷枢原先是英国人在中国的最大洋行、号称“洋行之王”的怡和洋行总买办,帮英国人经营丝茶出口贸易,在当时的商界名声很大。

李鸿章挖人还是很有魄力的,唐廷枢被感召前来效忠后,先后为李鸿章主持过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唐山细棉土厂等几个中国近代史上数得着的大企业。

最后说一位为李鸿章忠劳而死的幕僚。

马建忠是“马氏三杰”中的老三,出身天主教世家,精通外语。李鸿章还在打太平军时,其兄马建勋便将他引荐给了李鸿章。

李鸿章见马建忠是难得的外语人才,除了精通英、法语,在希腊文、拉丁文上也有很深的造诣,于是格外器重。

1876年他被李鸿章派到法国留学,兼任驻法公使郭嵩焘的翻译,1879年获得博士学位回国,是当时公派留学生中学位最高者。

著名的《马氏文通》就是他的著作,是中国第一部较全面系统的语法著作。

回来为李鸿章办洋务期间,马建忠曾受命去印度、朝鲜处理外交事务,也曾管过轮船招商局和上海机器织布局。

庚子事变,八国联军进攻京城后,李鸿章受命议和,在与十一国公使展开谈判时,每天各国各地的电文堆积如山,马建忠担任外电翻译,随来随译,不分昼夜,每天要精准翻译七八千字。

那时正值大暑,他因劳累过度,最终死在了工作岗位上。

除了这一些甘心为李鸿章效命的中国幕僚,李幕中还有一道特殊的风景,那就是洋幕僚。

李鸿章特别器重、信任的洋幕僚有两位,一个是德国人德璀琳,一个是美国人毕德格。

德璀琳是那些在李鸿章的工商企业中任职外国人的联络官,也是那些为李鸿章办理外交事务的外国人的联络官;毕德格则负责联络管理在北洋海军中任职的外国人。

尤其是这个毕德格还担任李鸿章的私人外文秘书和翻译,而且还是李家几个儿子的家庭英语老师。

据说,毕德格在担任李氏外文秘书期间,曾为李鸿章翻译朗读了八百部英法德文书籍,这个细节告诉我们,李鸿章开眼开世界的程度还是很让人吃惊、钦佩的。

末了再来聊一个有趣的细节。

既然李幕中又有洋人,又有中国人,那洋幕僚与土幕僚发生争端冲突时,李鸿章站在哪一边呢?

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李鸿章从来都是站在中国人这一边,即便洋人是对的,他也如此。


黑句本


李鸿章是什么样的人,其实可以从他的朋友圈或是幕僚圈里面就可以知道梗概。

李鸿章幕府可以分为以下五类:总管系、企业系、军事系、外交系、教育类

总管系,是唯周馥、马建忠、薛福成莫属,

1、周馥的入幕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且一直跟随李鸿章,所以周馥为最,堪称李鸿章的大内总管。相当于赵烈文之于曾国藩的关系。几乎参与李鸿章所有的洋务事业。

李鸿章死后,代理直隶总督,后出任山东巡抚、两江总督等职,在洋务、外交、立宪等事业中为近代中国作出较大的贡献。

其子周学熙成为袁世凯及北洋时期,中国北方最著名的实业家,开办了滦州煤矿、北京自来水厂、天津水泥厂等十多家大型企业。有中国民族工业“南张北周”之盛名

2、马建忠,则是马氏三兄弟的老二,1877年,李鸿章推荐赴法留学,是洋务、外交、教育、军事的多面手,极为李鸿章所倚重。

曾在朝鲜壬午兵变时,率吴长庆、袁世凯等赴朝与日交涉,并为韩国设计了国旗,沿用至今。

1884年为轮船招商局总办,在中法战争中,巧用易帜方式保全了招商局的资产。

庚子事变时,协助李鸿章与八国交涉,由于文件太多,工作极重,嗑血病逝于案前。

3、薛福成:著名洋务领袖及思想家人士,曾追随曾国藩。

在1884年中法战争镇江保卫战中,利用条约交涉,使英国不得同意法军登陆舟山群岛。又迅速将电报线拉到镇海口前线,保持前后方军事情报畅通,指挥了镇海保卫战的胜利,1891年出使欧洲,1893年回国后病逝。

写下著名的《筹洋刍议》和《出使日记》及续刻,改革开放后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教育思想系:冯桂芬、郑观应、严复

1、冯桂芬、郑观应,此二者均为中国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的《校邠庐抗议》是维新时期光绪皇帝视之为教科书的维新经典。在1860年代为李鸿章及江苏的治理提出较多有效建议,兴办新学,是李鸿章上海起家早期幕僚。

2、郑观应,原太古洋行的买办,相当于太古洋行总经理,是李鸿章慕名,不断向朝廷举荐,放弃了洋行优厚待遇,到洋务企业开创中国民族工业的事业。郑观应对于轮船招商局、上海织布局、汉阳铁厂的贡献颇大。

尤其是汉阳铁厂,虽名为盛宣怀,实则是由郑观应进行重组。郑一改张之洞之前官办方针,遵从官督商办的原则,发掘萍乡煤矿,修筑萍乡至大冶的铁路、以供应铁厂,制定管理制度,从而挽救了汉阳铁厂的命运

郑观应《盛世危言》一书于1894年正式出版,首次要求清廷“立宪法”、“开议会”,实行立宪政治,在我国首次使用“宪法”一词,由此开启了中国最高法意义上的宪法理念时代。

并提出“商战”救国理论。为孙中山等人所赞誉。

3、严复:中国首批赴欧海军留学生,回国后任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维新运动期间,翻译了著名的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又翻译《原富》亚当斯密自由经济理论。在《天演论》译例言里鲜明地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和标准。至今仍为现代翻译作家界的原则信条。

辛亥革命后,出任北京大学第一任校长。

毛泽东曾称赞他是“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之一。

企业界:唐廷枢、盛宣怀、李金镛

1、唐廷枢:中国第一代的民族工业创始人,经李鸿章与盛宣怀多次力邀,辞去怡和洋行高薪,创建了中国第一家民族民用企业轮船招商局,后又创办中国第一个近代化机械采煤的开平煤矿,修中国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在招商局其间,因其熟谙近代企业运营管理,打破了外资垄断中国航运市场的局面,收购了美国旗昌洋行公司,开启中国民族企业第一个外资收购案的先河。

1891年病逝,灵柩至上海时,十三国领事馆降半旗向这位民族工业的开创者致敬。

2、盛宣怀:中国民族工业的创始人之一,一直追随李鸿章创建洋务企业,创造了官督商办的理念,从最早的轮船招商局、中国电报总局、中国铁路总公司、汉阳铁厂、芦汉铁路,并创办了烟台张裕葡萄酒厂、上海机器织布局等著名民用企业。

在清末任邮传部尚书,但却走入了官督国营的歧途,导致爆发了保路运动。

盛宣怀对于教育也极为尽力,并创办上海交通大学、山海关铁路学堂等知名大学。

3、李金镛:创作了中国第一个近代化的稀有矿产企业——漠河金矿。

教育系:马相伯、吴汝沦

1、马相伯,复旦大学创始人,

随其弟追随李鸿章,曾在1886年协助李鸿章创办华美银行,一举曾在美国认筹4亿两款项。可惜受翁同酥等保守派阻挠,银行功亏一篑。否则甲午战争也不至于缺钱买炮。

在马关条约时,因日语良好,随李鸿章赴日谈判,一生引以为耻。回国后创办了著名的复旦大学,在抗日战争中,又追随国民政府一路南迁,百岁时,死在越南。自嘲:“一条叫了一百年也没有中国叫醒的狗”。

国民党元老邵力子所言:“相伯先生的精神,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

2、吴汝沦:洋务学者,曾门四大弟子之一,

李鸿章的奏章大多出自吴汝沦的手。1885年任直隶莲池书院山长,创办新学,中学新学兼通之人物,1902年被清廷管学大臣张百熙恭请为京师大学堂(现北京大学)总教习(校长)。后出日本考察,对中国教育进行了近代学制的改革。

外交系:罗丰禄、伍廷芳、德璀琳、毕德格:

1、罗丰禄:1877年赴英国留学,兼任李鸿章的英文秘书、外交顾问兼翻译。罗丰禄调升北洋海军营务处总办,后协同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及林泰曾等起草《北洋海军章程》,甲午后随李鸿章出使俄国、欧州等国,出任驻英兼意、比三国公使。

罗丰禄在甲午高升号索赔事件处理中

,认为根据国际海事法律,索赔要求必须在损坏事实发生后的5天内提出,而印度支那航运公司在事件发生后近两年才主张权利,早已过了主张期限。且提出日舰虽未宣战但却先开衅,高升号有自卫的权利。使英国人不得不放充原有主张。

2、伍廷芳辛亥革命南方革命军谈判代表,与北方代表唐绍仪都出自李鸿章门下。1882年进入李鸿章幕府,出任法律顾问,参与中法谈判、马关谈判等,1896年被清政府任命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公使,签订近代中国第一个平等条约《中墨通商条约》。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出任司法总长。1917年赴广州参加护法运动,任护法军政府外交总长、财政总长、广东省长。

1922年病 逝,孙中山亲自为其做悼亡演说。

3、德璀琳:追随李鸿章时间最长的外籍顾问,天津海关税务司负责人。协助李鸿章处理北堂教堂搬迁一事,负责与法国、罗马教廷之间的沟通,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

在北洋海军的军火购置上提出较多建设性建议。

协助周馥创办了天津博文学院(现天津海河中学)。

4、毕德格:李鸿章的美国外籍顾问,原美国领事馆副领事,同时又是李鸿章的家庭教师,李鸿章二子李经方、李经迈通晓数国语言,成为外交人才,有毕德格的心血。

甲午谈判时二赴日本。

军事类:刘铭传、袁世凯、丁汝昌等

1、刘铭传:中法战争保卫台湾民族英雄,是李鸿章最得力的军事助手。协助李平定江苏,又是剿灭捻军的实际统帅,在中法战争中,凭借军事才能与胆略打赢了台湾保卫战。

并成为历史上第一任台湾巡抚,修筑台湾第一条铁路,建设了闽台跨海电报线、创办第一家基隆合资煤矿等。

2、袁世凯:

就不细说,袁几乎全盘接手李鸿章的幕僚体系,后创建了新北洋系。

3、丁汝昌:北洋水师提督。

军工类:丁日昌、袁保龄、马格里、汉纳根

1、丁日昌:协助李鸿章创办江南机器制造局,力主派幼童赴美留学的倡导者。

中国第一条电报线的铺设者——台湾电报局。

2、袁保龄:袁世凯之叔,北洋海军创建人之一,亲手督建旅顺船坞是中国第一个,也是亚洲最大的军舰船坞修理、停泊、维护的大型海军设施。后病逝于任上。

3、马格里:外籍、最高随李鸿章创办军工企业的外籍人士,金陵机器制造局负责人,为洋务军工作出一定贡献。

4、汉纳根:德籍、德国陆军大尉出身,并负责设计和建造旅顺口、大连湾、威海卫炮台。在甲午战争中在高升号事件中遇险。后参加大东沟海战定远舰战事,英勇奋战,后又至清廷倡导训练德式新军,即袁世凯小站练兵的前奏。

其中,还包括爱国将领,北洋水师副提督刘步蟾、直隶提督聂士成、大沽炮台统领罗荣光。

可见,李鸿章幕府之盛,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的人才摇篮。日本宪法之父伊藤博文曾评价道:“大清帝国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强一争长短之人”,其实也说明李鸿章的参谋团队还是很有实力的。

然而,造化弄人,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秋草独寻


李鸿章前后两次出任直督北洋大臣共二十七年,为疆臣之首并任首席大学士,威权无异宰相,时人以相称之!

刘坤一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二十一年,清廷财富重地尽在其手,东南互保力主者,弱于相乎?

张之洞任湖广总督二十五年,湖广风气渐开,成为洋务后期领袖,东南互保力主者,其声望宰相可匹否?

清朝自康熙末期起,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大学士之首,但能荣膺这个职位的寥寥无几。雍正朝的鄂尔泰、张廷玉,乾隆初年的讷亲和傅恒。傅恒去世后,保和殿大学士再未授予过任何人,所以最高的大学士就是文华殿大学士了。傅恒之后的领班军机大臣如尹继善(1764-1771任)、于敏中(1772-1779)都是首席军机兼任首席文华殿大学士。高晋1772-1778专任文华殿大学士,他去世后,蔡新1783被任为文华殿大学士,1785退休,蔡新荣任此显职,是因其位高望重,他是乾隆中后期时代唯一的比乾隆还年长的大臣,乾隆后期举办的千叟宴上以蔡新最年长。蔡新去世后,乾隆时代最后一位文华殿大学士是和珅。和珅任文华殿大学士直到死,但和珅虽是首席大学士,却不是首席军机大臣,直到1797阿桂去世,领班的军机大臣一直是阿桂,阿贵的大学士头衔是比文华殿第一级的武英殿。阿桂去世后,和珅才得以出任首席军机同时还是首席大学士,权势达到顶点。和珅死后,文华殿大学士都还是实授一些重臣的,一般是排名靠前的军机大臣或者是立有重大战功的将领。嘉庆朝的董诰、道光朝的穆彰阿、咸丰初的赛尚阿、同治时代的桂良都是军机大臣兼文华殿大学士。桂良不是领班军机大臣,是次席,因为首席是咸丰的弟弟、同治的叔叔恭亲王。同治时代的裕诚、瑞麟、官文都不是军机大臣,出任文华殿大学士则是因其属于资深老臣也颇有功劳而出任。

和珅之后到清朝灭亡的这一百多年里的文华殿大学士有三个人比较特殊和名气大。因为他们多有巨大的战功,他们对国家之功无异于再造,功勋远强于一般的获得文华殿大学士的人。

第一个是长龄(1758-1838),长龄是蒙古正白旗人,长龄还是有清一代为数不多的几个获得三眼花翎的大臣,这主要是因其有巨大的战功。长龄曾随阿桂甘肃剿回匪、随福康安平台湾和征廓尔喀,并出任过伊犁将军,属于清军中继福康安、额勒登保和明亮之后的后起之秀。因为颇多战功他于道光二年(1822)被授文华殿大学士,在道光六年到八年开始的两年张格尔大规模叛乱中,长龄出任扬威将军,节制各路大军近五万之众,讨平叛乱,生擒张格尔献俘京师,因此战的巨大功勋和后来善后有功,除了原有的最高的文华殿大学士之外,还获三眼花翎。如果单按照爵位和官职来说,当时几乎找不出比其更高的了。长龄去世后,文华殿大学士由领军机的穆彰阿接任。

第二个是李鸿章(1823-1901),用现在的话说,李鸿章是正儿八经的科班生毕业,道光时代举人进士都中过,也是翰林出身。他是曾国藩的学生,咸丰时代跟随曾文正公参预机要,征讨有功,咸丰末年同治时代又独创淮军,平定李秀成部发匪主力,战功仅次于曾国藩,不亚于左宗棠和曾国荃。后平捻匪,善后天津教案有功,又开办洋务,都是巨大的功劳,和曾国藩、左宗棠一样成为国家再造元勋。平发捻之功李鸿章获得的爵位是一等肃毅伯,平发捻的首功之臣曾国藩是一等侯,曾国荃攻破南京是一等伯,而李鸿章实际参战时间不长,就能荣膺一等伯。同治十三年(1874)成为文华殿大学士,一直到光绪二十七年(1901)去世,期间各种职务身兼无数,也常有被罢,但文华殿大学士一直保留,长达二十七年。有清一代实属罕见。李鸿章还获得过三眼花翎,在长龄之后大臣无人获得过,即便曾国藩、左宗棠和荣禄也只是双眼花翎,李鸿章是最后一位获得三眼花翎的人了。按照清朝的惯例,文华殿在武英殿之上,排班列队时候应该居首,但李鸿章是汉人,所以前期他虽是文华殿大学士,但排列时候却在武英殿的宝鋆之后。毕竟宝鋆是满人,还比李鸿章大十五岁,是追随慈禧和恭亲王辛酉政变的功臣,资历更深。李鸿章在慈禧心中的地位和在中外的影响,人们众所皆知了。曾跟随慈禧西逃和东归的吴永的日记记载道,李鸿章去世后,帝后“哭失声”,光绪对李鸿章的态度一直比较微妙和复杂,真哭与否不知道,但伤心还应该是有的。慈禧哭了这应该不会错,而且慈禧对李鸿章的评价极高,追赠侯爵,赐银和建祠自不必说了,清代汉族官员京师建祠仅此一人。按照李鸿章的功劳应该是可以配享太庙的,慈禧也有这个打算,但当时有人认为他该配哪个皇帝的庙啊?“配享文宗(咸丰),则咸丰朝文忠方仕,未立功勋;配享穆宗(同治),中兴勋业,不乏其人,未可显分厚薄;配享德宗(光绪),其时,上正年富,则懿旨之中不易措词。因而搁置“。确实如果让李鸿章配享太庙,还真不知放在那个皇帝的庙堂里。李鸿章一生经历过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四朝,是四朝元老。道光时代中进士入翰林,咸丰时代随曾文正公办团练,同治时代位居封疆,光绪时代以封疆而影响庙堂功勋显赫。到了1890年之后,随着平发捻的诸多功臣宿将多已凋零,李鸿章的资历和功勋的确是无以复加,毫无疑问是满汉各大臣之首了。当时比李鸿章岁数大的大臣倒是还有,比如徐桐。不过徐桐中进士比李鸿章晚,而且一直身居庙堂,而李鸿章既有正牌的科举出身,又有地方任职经验,也有平乱武功,还有交涉经历,各方面的历练十分完整。在辛丑条约谈判期间,慈禧已经下决心要进行变革,下旨成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即督办政务处。督办政务处的首席大臣是庆亲王奕劻,由满人亲贵领衔各机构首席这是祖宗惯例,这个不能动,而且往往也只是挂名。奕劻之下的次席即李鸿章,第三是荣禄。由此也可见李鸿章在朝中的分量和地位。不过慈禧对李鸿章的另一个评价是“再造玄黄”,别说有清一代,中国历史上真正的能再造玄黄的功臣也是屈指可数,袁世凯的挽联将李鸿章比作清朝的郭子仪。伊藤博文生前对清朝大臣大多不屑一顾,独对李鸿章是另眼相看的。梁启超更是在李鸿章去世后几个月写出了煌煌大作李鸿章传,将李鸿章与古今中外的不少名人对比,如霍光、诸葛亮、郭子仪、曾国藩和国外的梅特涅、黎塞留、俾斯麦、伊藤博文对比,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些人都是对所在朝代有巨大功勋的重臣权臣,能将李鸿章与之对比,也证明了李鸿章的地位了。





青青爱历史


从同治九年开始,李鸿章就开始担任直隶总督,光绪十三年国家成立海军衙门,李鸿章为会办。后来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那么直隶治下官僚,北洋水师麾下将弁都应该是李鸿章的属下。而且李鸿章戎马多年,自己开有幕府,他的幕府中很多人都历任高官,这些也应该算他的僚属。

首先是周馥。他是跟随李鸿章时间最长的幕僚之一,早年投身淮军担任文案跟随李鸿章,从候补知县一直到署理知府都在李鸿章麾下效力。李鸿章担任直隶总督后,周馥整修卢沟桥石坝,颇堪嘉许,被李鸿章保奏以道员留直隶,光绪三年署永定河道。此后的二十年,他的履历亦是一直围绕李鸿章。后来出任海关道,天津兵备道,直隶按察使都是直隶下辖。在筹建北洋水师和兴办洋务的过程中,周馥也被认为是李鸿章的重要幕僚,出力甚多。

第二是张佩纶是同治年间的进士,光绪元年入李鸿章幕。中法战争初起,主战。受命以三品卿衔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1884年7月15日,法军舰侵入马尾港后不加戒备,8月23日,法舰发起进攻,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与福建船政大臣何如璋被褫职遣戍。1888年获释,复入李鸿章幕。李鸿章随即将小女李鞠耦许配给张作续弦,张佩纶也因此成为李鸿章的乘龙快婿。

第三应该是盛宣怀,同治九年,入李鸿章幕,协助李鸿章办洋务。受到李的赏识,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级。光绪十一年,任招商局督办。光绪十八年,任直隶津海关道兼直隶津海关监督。这些官职都在李鸿章的管辖下,盛宣怀可以说是李鸿章经济领域的智囊。

之后就是叶志超,叶志超早年以淮军末弁从刘铭传镇压捻军起义,积功至总兵。赐号额图浑巴图鲁。捻军失败后,得李鸿章赏识,留北洋。光绪初,署正定镇总兵,率练军守新城,防大沽后路。后移防山海关。光绪十五年,擢直隶提督。而直隶提督是直隶总督下辖的武职第一人,所以,二人的上下级关系也是可以确定的。

最后北洋体系中,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右翼总兵,定远号管带刘步蟾。左翼总兵,镇远号管带林泰曾。中军中副将,致远号管带邓世昌。中军右副将,靖远号管带叶祖圭。中军左副将,济远号管带方伯谦。左翼左营副将,经远号管带林永升。右翼左营副将,来远号管带邱宝仁。左翼右营副将,超远号管带黄建勋。右翼右营副将,杨威号管带林履中。左翼中营游击,原镇远号帮带杨用霖。这些将领毫无疑问也都属于李鸿章这位北洋大臣节制,是他的属下。

欢迎下方讨论,如有不足之处,还望指正


看不见的角落


李鸿章军政都位高权重,由于能力和功绩,深得清朝政府的信赖。

他当时的朋友主要是洋务派。其中以恭亲王奕䜣来往密切,醇亲王载丰也想交甚好。

至于还有什么朋友死党,无法统计也难以证明,不过肯定的是和洋务派的交往密切。


酒鬼丁大虎


张佩纶、盛宣怀、王大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