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高宗趙構為何要將皇位傳給太祖趙匡胤一脈?

lx2ld9


趙匡胤利用陳橋兵變輕鬆登上了皇位,此時的趙匡胤怎麼也想不到,自己會死的非常倉促,而後他的弟弟趙光義接手了皇位成為了宋朝帝王,關於趙光義是如何登基的這個問題現在還有很多爭論,而且大部分的言論都認為是趙光義將哥哥殺死篡權奪位。但是無論如何,趙匡胤沒能讓皇位從自己的這一脈延續下去,而實際上趙匡胤的這個皇位得來的也實屬無奈,那麼趙構為什麼會將皇位傳給趙匡胤呢?

事情還要從趙構說起,在趙構還是康王的時候,其實按照正常的發展趨勢來看,他是沒有機會登基當皇帝的,但是後來發生了靖康之恥,而趙構是當時唯一剩下的合適人選,所以他被選為繼承人並順利登基。當時宋徽宗和宋欽宗已經被金人抓走,中原已經岌岌可危,趙構登基後穩定了人心,讓臣子們看到了國家的希望,所以趙構雖然無法被稱作是稱職的好皇帝,但是因為他建立了南宋,讓宋朝的命脈又得以延續了一段時間,這也算是他的一個功勞。

趙構是在亂世登基,結合歷史結局也不可能會對他有好高的評價,但是後世對於趙構將皇位傳給了趙匡胤這一做法還是給予了好評的,那麼他為什麼不傳給自己的兒子而是將這等好事留給了趙匡胤呢?首先趙構雖然曾經有一個兒子,但是因為他在戰亂中死去了,所以沒有登基的機會。後來趙構就再也沒有生過孩子,有的說法認為是趙構因為受到驚嚇而無法生育,有一種說法是趙構因為藥物所致無法生育,但是無論哪種原因,皇位到了趙構這一代就沒能延續。

在趙構要選擇繼承人的時候,當時他可以從太宗以及太祖這兩個血脈中去挑選,當時趙構本來是將太宗的後人作為首選的,因為太宗家族生活富貴,在教育後代時都注重他們的學問。反觀太祖的後代,基本上都已經成為了普通人,早已失去了皇室的尊嚴,也沒有良好的修養。

當時趙構當時所面臨的情況是,雖然太宗一脈是首選,但是因為發生了靖康之恥,導致這一脈已經終結了,而且趙構本就是倖存下來的,他也沒有後代,就只能在太祖的後代中挑選繼承人,這個時候才輪到了趙匡胤。所以趙構會選擇趙匡胤並不是出於他個人的意願,而是當時局勢所迫的無奈之選。


歷史課課代表


第一,他唯一的兒子死了,而且因為被金兵嚇得陽痿失去了再生育的能力,所以趙構不可能傳位給親生血脈。

第二,北宋滅亡,趙宋皇族男性大多被殺或者被俘虜,倖存下來的跟趙構血緣都不咋滴親近,所以無論是太祖趙匡胤的後代還是太宗趙光義的後代,對他而言,都沒有區別。



出使金國的青鳥使回來後說,金太宗長得活像宋太祖,金人之所以來發兵滅宋,傳說是太祖要奪回本屬於自個一支的皇位。對於這點,趙構仍是心中有愧,由於,他祖上的皇位有些來路不正,大家都說宋太宗趙光義是弒兄奪位的——那個“燭光斧影”的傳說,大家一直信的。



恰是由於這種因素,趙構才說,太祖鐵面無私,有子卻將皇位傳給弟弟,其後人衰微,朕預備將皇位傳給太祖的後人。所以從太祖的後人中選拔,終究只剩下一胖一瘦兩個小孩。

高宗開始中意胖小孩,兩個孩子在宮中站著,俄然來了一隻貓,瘦孩沒動,胖孩子卻伸腳去踢貓。這件事,讓高宗對胖孩子好感頓消,讓兩個小孩都留了下來,胖小孩名叫趙琢,而瘦小孩,就是後來的宋孝宗趙昚。



澹奕


南宋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56歲的宋高宗趙構宣佈退位,自稱太上皇帝,將皇位傳給時年36歲的太子趙昚。其實趙昚並非趙構的兒子,他乃是宋太祖趙匡胤第七世孫,與趙構血緣關係十分疏遠。古代皇位的繼承一般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實在沒有合適的繼承人,皇帝往往會挑選自己的子侄繼承,如宋英宗趙曙,他實際上就是宋仁宗堂侄。

宋高宗趙構是宋太宗趙光義的後代,他挑選趙昚為繼承人,相當於把皇位還給了宋太祖一脈,當年趙光義為了當上皇帝可謂處心積累,為啥趙構就輕而易舉還了回去呢?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原因很簡單啊,趙構當年在揚州躲避金兵逃亡時受驚過度,不慎喪失了生育能力,自己生不出後嗣,只能挑選別的繼承人了。另外“靖康之難”中趙構所有的兄弟子侄全被金人掠去,父死子繼、兄終弟及這兩種方式都行不通,所以只能挑選趙匡胤的後代子孫了。現實情況確實如此,但趙構其實還有的選,至少他還能在太宗一脈中挑選。

靖康之難”中並非所有的太宗子孫均被金人挾持北去,宋太宗一共有九個兒子,其中至少長子趙元佐、四子趙元份、八子趙元儼均有後代散居江南各地,如南宋孝宗時的名臣趙汝愚,他就是趙元佐的七世孫。因此宋高宗“舍近(宋太宗一脈)求遠(宋太祖一脈)”一定是由原因的!

1.太后感夢

金兵南侵後,趙構與孟太后分別逃亡。孟太后在逃亡江西的途中了,做了一個奇怪的夢,史書上沒有詳細記載這個夢的內容,但是事後孟太后給趙構寫了一封秘信。史書記載“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之後才做出挑選太祖繼承人的決定,看來這個夢一定是和宋太祖、宋太宗之間皇位傳承有關。

2.時局所迫,群臣進諫

在南宋朝廷風雨飄搖之際,宋高宗唯一子的嗣死亡,自己又喪失了生育能力,當時兵荒馬亂,因此必須選定繼承人,為安定時局,以宰相範宗尹、同知樞密院事李回、參知政事張守為首朝臣因此紛紛建議選擇太祖子孫作為繼承人。趙構最後表態:"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

3.消弭謠言,安定人心

當年宋太宗繼承皇位時疑雲重重,留下了”燭影斧聲“的歷史謎團,因而在靖康之變後社會上謠言四起。從北方回來的人紛紛說金太宗酷似宋太祖趙匡胤,金滅宋是宋太祖在“報仇雪恨”,奪回屬於自己的皇位,因此社會上議論紛紛,人心不穩。趙構肩負“中興大宋”的任務,他必須重新贏得民眾的支持。因此從安定人心的角度考慮,選擇太祖的子孫為繼承人明顯強於太宗的子孫。

4.捨近求遠,兼顧個人利益

宋高宗明白,選擇太祖一脈的繼承人,一方面贏得贏得”堯舜“的美名,另一方也能讓繼承人對自己充滿感激之情。趙構雖然選擇趙昚為繼承人,但一直對他進行考察,直到最後才讓出皇位。果不出趙構所料,他退位後依然保持著太上皇的尊榮,享盡富貴,還時不時的對朝政施加影響。

趙構雖然自己昏庸無能,但不得不說他為宋朝挑選了一位合適的繼承人。宋孝宗趙昚不僅對養父趙構尊崇有加,治國理政也勤勤懇懇,他在位期間,南宋社會政治清明、社會穩定、經濟繁榮、文化昌盛,史稱乾淳之治。


用戶161972043


話說公元1129年初的一個晚上,剛剛跑到揚州過上幾天安生日子的宋高宗趙構,正在跟妃子親熱,忽然房門被擂得山響:“大事不好了,金兵打來了,皇上咱們趕緊逃命吧!”這次真不是手下謊報軍情,拔離連、烏林、泰欲、馬五帶著五千金兵輕騎千里奔襲而來,沒逮住趙構就燒了揚州。、

這就要了親命了——誰都知道趙構這個時候是萬萬打擾不得的,著急忙慌穿上衣服逃命的趙構就落下了一個病根兒,這病大家都知道,咱們就不說了,反正是不管他怎麼努力,都生不出孩子來了。

其實趙構原本是有一個兒子五個女兒的,在靖康之變中,五個女兒(三個兩歲兩個四歲)都被金兵搶去了,兩歲的都死在了北去的路上,四歲的都被送去了“浣衣院”,最後不知所蹤。而那個兒子趙旉(又名趙敷)更倒黴,雖然剛會說話就被封為為檢校少保、集慶軍節度使、魏國公(可見宋朝制度有多混蛋)。剛剛三歲,又造反的苗傅和劉正彥“捉去當了皇帝”,結果苗劉被韓世忠幹掉了,宋高宗這才“復位”,而三歲的趙旉則因為“宮女不小心使他受到驚嚇”,夭折了。

於是宋高宗趙構一生當了兩次太上皇、親生兒子趙旉只做了二十六天皇帝。我們可以相信,趙旉不是趙構授意幹掉的,因為他就這麼一根獨苗,趙旉死了,他也就真的絕後了。日子一天一天過去,趙構眼看著自己再不能重振雄風,就琢磨著從宋太祖趙匡胤那一脈找一個人做繼承人——這一年是公元1132年,趙構只有二十六歲,二十六歲就想找別人當繼承人,那時知道自己這輩子也生不出兒子來了。為了避免找來的繼承人是自己的兄弟輩甚至爺叔行而自己不好當太上皇,趙構規定:只能從太祖皇帝的七世孫裡面找(趙構是宋太宗六世孫),這樣找來的就只能是自己的侄子,亂不了輩分。這一海選不要緊,可真看出老趙家生育能力強悍了:趙匡胤的七世孫,還自由地活著的,居然有一千六百四十五個,一個齊裝滿員的整編團!

這一千六百多人就是吃,也會吃光趙構偷偷摸摸攢起來的私房錢,於是他下令:進行復賽和決賽!最終有兩位選手脫穎而出站在了二十六歲(筆者看著二十六歲就想笑)的趙構面前,一個圓臉小胖子,一個豆芽菜小瘦子,年紀也就六七歲。趙構一看:這瘦孩子看著怎麼比我還苦大仇深呢?給他三百兩銀子讓他回家吧!瘦小孩名字叫趙伯琮,聽到叫他回家,並沒有因為競選失敗而哭天抹淚,慢條斯理地轉過身往門外走。趙構忽然改了主意:“你回來,我再琢磨琢磨!”趙伯琮還是慢條斯理地回來跟小胖子站在一起,就那麼看著這個年輕的“準乾爹”。三個人大眼瞪小眼,一隻貓忽然跑了過來,趙伯琮還是瞅著趙構,那小胖子卻飛起一腳,把那隻貓踹飛了。

趙構心裡一哆嗦(估計是想起金兵踹他了):“小胖子你回家吧!”趙伯琮因為少踹了一腳,就向皇帝寶座靠近了一步,成為了“準太子”(估計趙構還想最後再拼一次,看看能不能生出兒子來),並且先後被改名趙瑗趙瑋趙昚(因為名字跟故事無關,我們就叫他最後名字趙昚)。趙昚的太子之路也不是一帆風順,趙構的老婆之一吳皇后(當時是才人)看著老公有了新兒子,自己也想領養一個,就找來了五歲的趙伯玖,賜名趙豫,天天跟趙昚唱對臺戲。吳皇后有了“自己的兒子”,當然不會喜歡“趙構的兒子”,不但她不喜歡,就連秦檜也不喜歡趙昚,還把趙昚趕回老家“服喪三年(趙昚親爹死了)”,趙昚回來後發現自己的弟弟趙豫也成了郡王了(趙昚當時受封普安郡王),一種危機感油然而生。

這時候趙構的第二道考題來了:就在同一天,趙昚的普安郡王府和趙豫的恩平郡王府同時收到了十個年輕貌美的女子,這是公元1155年,兩個小孩子都已經變成了二十七八的成年人了(趙昚生於1127年),而且都沒有正式結婚,面對這十個如花似玉的大姑娘,要說不動心,那得有趙構一樣的毛病才行。這時候就看出老師的作用來了,趙昚的老師叫史浩,就是力主給岳飛平反的那個三朝元老。史浩一眼就看出了趙構的小心眼,趕緊提醒趙昚:“這十個姑娘就是十道考題,你只能交白卷!”而趙豫的“老媽”也看出了門道,趕緊提醒趙豫:“這十個姑娘就是十道考題,你拼了小命兒也要好好答!”其實吳皇后這麼理解也沒錯:趙構不行了,趙豫行,這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嗎?

過了幾天,趙構收走了“考卷”——接走了全部美女。趙構找人判卷(這事不能皇帝親自幹):趙昚一個沒動,趙豫一個沒剩!趙構宣佈考試結果:趙昚滿分,趙豫零分。吳皇后和趙豫這下傻了:最有力的支持者秦檜已經死掉了,趙豫又考砸了,只能老老實實當自己的郡王了。

少踹了一腳,少睡了一覺的趙昚,一步步從郡王變成皇子,又從皇子變成了太子、皇帝,而多年耕耘毫無收穫的趙構也徹底死了心,把皇位傳給趙昚,學自己的老爹宋徽宗趙佶,當甩手掌故太上皇去了。要不怎麼說細節決定成敗呢,當年那個小胖子要是不錯踢一隻貓,可能留下來當養子的就是他了,就因為這一腳,讓他跟皇位徹底無緣,而趙豫更倒黴,本想好好表現,但是睡錯了十個人,也跟皇位徹底無緣了。

而不管是那個小胖子還是趙豫即位,特別是趙豫,跟秦檜一直關係不錯,給岳飛平反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也正是少踢了一腳少睡了十覺的趙昚,成了後世稱道的“勵精九閏之餘,致治百王之上”有道明君宋孝宗。也正是趙昚“追復岳飛原官,以禮改葬,訪求其後,特與錄用。”然後又追復岳飛“少保、武勝定國軍節度使、武昌郡開國公、食邑六千一百戶、食實封二千六百戶”的待遇,而這一切歷史性的變化,居然就是起源於對一隻貓和十個美女的不同態度……


半壺老酒半支菸


陳橋兵變後,趙匡胤建立宋朝,給混亂的五代十國吹來了一股清新的風氣。之後,宋朝存在了將近三百二十年,歷經十八位帝王。這三百多年的歷程可謂風風雨雨,跌宕起伏,前後又經過北宋、南宋兩大階段。

在北宋政權的一百六十七年時間裡,北方的遼國、西夏和趙宋政權保持了相對均衡的狀態。然而,女真族在北方崛起後,建立了金國。金國舉兵一路南下,攻破都城汴京,北宋政權轟然倒地之後,康王趙構建立了南宋政權。

宋高宗趙構在趙宋政權即將滅亡的懸崖邊上拉回了大宋王朝。在經歷了與金兵的拉鋸戰之後,趙構底氣不足,採用以金錢換和平的方式,與金簽訂盟約,實現劃江而治。

宋高宗之後,皇太子趙昚繼位,是為宋孝宗。我們今天就說說趙昚當皇帝這件事。

宋朝開國君主趙匡胤去世之後,其弟趙光義繼位。以後的皇帝一直是由趙光義這一脈擔任,趙構也是如此。

而趙昚則屬於趙匡胤一脈,論起血緣來,甚至在宋高宗的“五服”之外。那麼,趙昚都出五服了,為什麼宋高宗還選中了他做儲君?

所謂“服”,指的是古代祭奠逝者時的喪服,而“五”則是指五種不同的喪服,即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種。有人去世,親戚們便會按照血緣的親疏穿上不同的喪服,“五服”成為衡量血緣關係的一個標準。

我們說趙昚“出了五服”,實際上說的是他與趙構之間親屬關係超過了五代。雖然同為趙姓,實際上關係已經很遠了。

趙構將趙昚立為儲君,並將皇位傳給他,實際上是趙構非常無可奈何的選擇。

趙構無後成為他人生抉擇的最大障礙。於他而言,兒子成為心中抹不平的傷痛。1127年(建炎元年),“靖康之變”爆發,宋朝經歷奇恥大辱,徽、欽二帝被金人俘虜。金軍南下,趙構逃到應天府,並在那裡宣佈稱帝,建立了南宋。

在應天府,趙構唯一的兒子趙旉便呱呱墜地。年僅二十歲的趙構對自己的孩子十分重視,給他加官進爵,幾乎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託到了孩子身上。

偏聽偏信往往成為一個毀滅的加速劑,因為趙構寵信奸臣和宦官,再加上金兵再度大舉南下,1129年(建炎三年),宋軍將領苗傅、劉正彥將其軟禁,並擁立年僅三歲的趙旉為帝。不過,“苗劉之亂”很快平息,苗劉伏誅,趙構再次登上了皇帝位置。

雖然,猶如磷光般的苗劉之亂熄滅了,但年僅三歲的趙旉卻遭到了極大的創傷。根據《宋史》的記載:“宮人誤蹴地上金爐有聲,太子驚悸,疾轉劇,薨,諡元懿。”趙旉因為驚嚇而死,此後,趙構再沒有生下皇子。

皇位總得有流著宋代皇室血液的人繼承,趙構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從宗室子弟中尋找,最終選擇了趙伯琮、趙伯玖作為養子,並給他們分別改名為趙昚、趙璩。

和趙璩比起來,趙昚天資聰穎,又忠孝兩全,深得趙構的喜愛。紹興二年(1132年),六歲的趙昚入宮時。經過宮中的良好教育,趙昚成長很快,已經出脫成一個優秀的皇子,他“讀書強記,天資特異。”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金兵南下襲擾,朝中的大臣們大都主張退避,以求苟全。

貪生怕死是最為糟糕的品質,困境是考驗一個人品質的關鍵時刻。面對這種狀況,趙昚見狀,心中很是憤怒,他主動請纓,表示要率軍征討金軍。

趙昚有智有勇,趙構更加堅定了傳位於他的信念。1162年,趙昚被封為了皇太子。不久,趙構更是以執政疲憊,需要休養為理由,直接宣佈退位,將趙昚提前推上了皇位。

趙昚的能力讓趙構信任,趙昚的忠孝則令他欣慰。即使趙昚和趙構血緣關係很遠,最終還是順利繼位,成為了許多人眼中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歷史往往有很多巧合,當年趙光義一脈取代了趙匡胤一脈。因為趙光義的嚴厲斥責,趙匡胤次子趙德昭自盡,在沒有了接班人。趙光義的後代在大宋皇位上一百八十餘年之後,政權回到了趙匡胤後人的手裡。


文蹤旅跡


紹興三十二年(公元1162年)55歲的宋高宗趙構以“倦勤”為由禪位給太子趙昚,他自此終於可以安心得當一個“與世無爭”的太上皇了,而他在太上皇的位置上一直坐了長達二十五年。並且,太子趙昚並不是趙構的親生兒子,而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後裔。那麼,趙構為何選擇傳位給與自己幾乎沒有血緣關係的養子呢?國史君(國史通論)認為,可能包含以下幾個可能:

第一、趙構無子嗣及其他近親

這個情況想必大家都比較瞭解——宋高宗趙構雖然很長壽,但是他一生中僅僅生育過一個兒子,那就是元懿太子趙旉。趙旉在著名的“苗劉兵變”中曾經被叛將擁立,當了一個月的皇帝,但是沒過多久他就不幸夭折了,當時年僅兩歲多。由於種種原因而失去生育能力的宋高宗趙構自此就算是絕後了。所以他只能收養義子來充當南宋的皇位繼承人。

而按照正常情況來說,趙構挑選養子肯定是首選與自己血緣關係最近的人,但是大家知道,

“靖康之變”北宋亡國之後,宋朝絕大部分的皇室宗親都被金國俘虜北上,宋徽宗所有兒子中只有趙構一人僥倖逃脫,宋欽宗的子嗣則全部被俘,其餘倖免於難的則基本上都與趙構的關係很疏遠(比如嗣濮王趙允讓一支)。

第二、濮議事件的影響

北宋曾經出現過皇帝本人無子而傳位給養子的事件,那就是宋仁宗傳位給了養子趙曙(即後來的宋英宗)。趙構在宣佈將要收養義子的詔書中曾經提到:“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但是他說自己要“法仁宗”的話卻是違心的,因為宋英宗即位之後就發生了影響深遠的“濮議事件”——宋英宗的親生父親是濮安懿王趙允讓而並不是宋仁宗趙禎,於是宋英宗堅持要把自己的父親追封為皇帝,但這著實惹怒了注重禮法的大臣以及皇室,因為他們(王珪、司馬光等)認為既然當今皇帝是先皇的養子,並由先皇處得來皇位,則先皇自然是他當然的父親,而趙允讓只能是他的“皇伯”。這一事件一直持續折騰了長達十八個月之久,最後大臣們做出了妥協——允許追封趙允讓為“皇考”。

趙構當然不想讓濮議事件再次上演——外患還無法解除呢,怎能再增加內憂?所以,從根本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方式便是從民間選擇一個缺乏根基的宗室當養子。這麼做有兩個好處:

1、從沒落皇族暴得大位已經會讓這位養子對皇帝感恩戴德了,不會提出其他過分的需求。

2、沒落皇族不會有盤根錯節的勢力網,對南宋皇室不會產生威脅。

第三、大臣及趙構本人的意願

宋太祖趙匡胤的皇位傳給了弟弟宋太宗趙光義(趙匡胤傳弟不傳子的原因是千古疑案,此處不展開討論),此後宋朝皇位一直在趙光義一脈中傳承,但是宋朝朝野都知道這對太祖是不公平的,於是此時還位大宗的呼聲越來越高。同樞密院事李回及其他大臣都曾經上書“藝祖不以大位私其子,發於至誠。陛下為天下遠慮,合於藝祖,可以昭格天命”,參知政事張守則說:“藝祖諸子,不聞失德,而傳位太宗,過堯、舜遠甚”,最打動趙構的則是上虞丞婁寅亮,他說:“昌陵之後,寂寥無聞,僅同民庶。藝祖在上,莫肯顧歆,此金人所以未悔禍也。”大臣們的上書表達了三層意思:

1、太祖當年以天下為公傳位給太宗,現在應該把皇位還給太祖一脈,以“昭格天命”。

2、陛下此時能傳位給太祖後裔,其功德堪與太祖乃至堯舜比肩。

3、之前宋室太對不起太祖後裔了——他們本應受到優待,但實際上卻“僅同民庶”,這就惹怒了太祖皇帝的在天之靈,他不再保佑大宋,這也正是“靖康之難”爆發的重要原因。

《宋史》記載,趙構在讀完婁寅亮的上書之後“大感嘆”,隨即下詔書:“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並宣佈將從太祖後裔的“伯”字輩(太祖七世孫)中選擇皇位繼承人,最終趙伯琮和趙伯玖被選入宮。

趙伯琮因其性格恭順,博學多才而在紹興三十二年被冊立為太子,並改名趙昚,不久之後,在位三十六年的趙構宣佈禪位太子,自稱太上皇。而後來的歷史也證明趙構這一次的選擇是正確的——宋孝宗趙昚成為史學界公認的,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


國史通論


大宋的皇位之爭,主要是趙光義繼位的合法性有爭議。他的子孫後代繼承了北宋的皇權,北宋的皇帝都出自趙光義的後代,南宋的皇帝主要出自太祖趙匡胤的後代。就像題主所問,到趙構這裡,才把皇權傳給太祖的子孫。

自從宋太宗趙光義繼位後,後面的皇權自然而然就落入他的子孫身上,一代接一代。當他們的皇權傳到宋欽宗這裡的時候,發生了著名的“靖康之恥”事件,金兵攻破了開封,擄走了大量的金銀財庫,書法字畫,文物珠寶,以及皇室貴族,嬪妃妻妾3000多人。宋太宗的趙家班子被金兵一網打盡。



康王趙構是因為宗澤的一番勸告,才成為太宗趙家班的獨苗。這時,就有人勸表趙構,國不可一日無君,否則,就有亡國之險,要趙構繼承大統。有意思的是,趙構無後。其實,他原來是有個兒子的,只不過在苗傅和劉正彥兵變時夭折了。為使大宋基業後繼有人,只能從宗室子孫中尋找了,所以高宗經過一系列的考驗篩選,最終確定了太祖7世孫,建國公趙昚為繼承人,趙昚就是宋孝宗。能被稱為“孝宗”,他對高宗肯定是孝順的。之後,南宋的皇權才落入太祖一脈,這也是對太祖的一點點補償吧!



秦野雁


宋高宗趙構選擇將皇位傳給養子趙昚(又名趙伯琮、趙瑗、趙瑋,即宋孝宗),是出於多重考慮的。其中最主要的,還是緣於趙昚出自一個太祖系旁支小宗中的相當弱勢的家庭,易於受趙構的控制。因此,趙構在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六月退位後,穩居太上皇帝之位,直到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病死前,也依然能夠持續對朝政發揮著一定的影響力。


趙構


現代人似乎常有一種想當然的錯覺,認為靖康之變後的南宋初年,趙宋宗室(尤其是太宗系宗室)必然是已經所剩無幾的。否則,出自太宗系的宋高宗趙構,怎麼會在太祖系中尋找養子候選人呢?

其實不然。

雖則在金滅北宋的過程中,有大量趙宋宗室被俘、被殺。但仍然有不少的宗室成功南渡,甚至在南渡後擁有著一定程度的影響力。


譬如太宗系-濮王支:

宋英宗以來的歷代皇帝——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欽宗、高宗,便是出自濮王一脈。而高宗朝時的南渡宗室裡,就有相當多太宗系-濮王支的人,例如趙仲湜、趙仲儡、趙士㒟、趙士俴、趙士輵、趙士衎、趙士籛、趙士撙、趙士夽、趙士珸等等……

再譬如太祖系-燕王支:

這是太祖系的主支,乃宋太祖趙匡胤次子燕王趙德昭的後裔。高宗朝時的南渡宗室裡,亦有相當多太祖系-燕王支的人,例如趙令話、趙令疇、趙令矼、趙令懬、趙令衿、趙令詪等等……


然而對於一方面心存幻想(即認為自己還有可能生育子嗣),一方面又權力慾旺盛的趙構而言,這些宗室大宗人數眾多,勢力較大,都不是合適的選擇。因此,他就先借孟太后所做的夢【1】,排除了選擇太宗系的可能;又派人在太祖系的“伯”字輩中,揀選候選人。最終,挑選了趙昚、趙璩(趙伯玖)【2】二人為養子,並在其中選擇了趙昚繼承皇位。

注1:

及元懿太子薨,高宗未有後,而昭慈聖獻皇后亦自江西還行在,後嘗感異夢,密為高宗言之,高宗大寤。會右僕射範宗尹亦造膝以請,高宗曰:「太祖以神武定天下,子孫不得享之,遭時多艱,零落可憫。朕若不法仁宗,為天下計,何以慰在天之靈!」於是詔選太祖之後。

注2:趙昚為太祖趙匡胤第四子秦王趙德芳的後裔;趙璩則只知為太祖後裔,具體出自不詳。


肇英


趙構將皇位還給太祖一脈主要有四大原因,這更像是上天對太宗趙光義一脈的懲罰!

原因一,1128年,22歲的趙構因驚嚇過度陽痿了。

為什麼身強力壯的趙構突然痿了呢?宋史是這麼記載的,有一天趙構正在後宮和妃子造人,突然聽到有人高喊金軍渡江了,受到驚嚇的趙構某個部位突然就軟了,從此再也沒有硬起來。

原因二,1129年,趙構年僅三歲的獨子因驚嚇過度夭折了。

趙構在陽痿之前有五個女兒一個兒子,五個女兒全部出生在1127年靖康之變前,她們無一例外全部被金軍俘虜,其中三個2歲的女兒在北遷途中夭折,兩個4歲的女兒到達金國都城後進入浣衣局。

唯一的兒子出生在靖康之變後,一兩歲的小孩跟著趙構東偷西逃上山下海,身體一直很弱。有一天因為宮女不小心將重達千斤的鼎給踢翻產生巨響,趙構3歲的獨子因驚嚇過度死亡,讓陽痿的趙構徹底絕後。

原因三,靖康之變時趙宋王室宗親,包括兩位皇帝全部被俘虜至金國,當然趙構因外出京城招兵而成為唯一倖免者,這就造成趙構無法在五代近親內挑選接班人。

原因四,這是源於趙構的一個夢,有一天他夢見太祖帶他到了“萬歲殿”,讓他看到了當初“燭光斧影”的真相,並說:“你只有把皇位傳給我的兒孫,國勢才有可能有一線轉機。”於是趙構就從太祖後代中挑選了兩個候選接班人。


歷史真相帝


宋朝是一個重文輕武的朝代,為此,宋朝也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其中著名抗金將領岳飛在《滿江紅》裡悲嘆道:靖康恥,尤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北宋宣和七年(1125),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打宋朝。宋徽宗見勢危,於是禪位於太子趙桓,是為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正月,完顏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大宋要給予其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除徽欽二帝之外,還有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雖然金國在靖康之難中俘虜了眾多的宋朝宗室,但康王趙構是其中的一位漏網之魚。靖康二年(1127),趙構從濟州南下到陪都南京應天府即位為宋高宗,於鴻慶宮謁太祖廟,改元建炎,重建宋朝。

但趙構享年81歲,56歲就傳位給趙匡胤一脈,這是為什麼呢?

一、趙構臨危受命,重建宋朝,半路皇帝,“完璧歸趙”

宋高宗趙構,字德基,東京汴梁人,是南宋的開國皇帝,宋徽宗趙佶第九子、宋欽宗趙桓之弟。

靖康之變後,金兵俘虜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欽宗,致使北宋時代畫上句號。時任康王的趙構即位於南京應天府,建立了南宋。在位期間,他迫於形勢民心,一面任用岳飛、韓世忠等主戰派將領抗擊金軍,一面又重用主和派的黃潛善、汪伯彥、王倫、秦檜等人,一味求和,處死岳飛,後罷免李綱、張浚、韓世忠等主戰派大臣。

紹興三十二年(1162),禪位於皇太子趙昚。淳熙十四年(1187),崩於德壽宮,時年八十一歲,成為中國歷史上少有的長壽帝王之一。

從趙構的整個經歷可以看出,他本來就是半路出來撿了一個便宜坐上的皇位,加之從建國開始就一直奔波、逃跑。他是真的害怕了,一方面怕金人南下,因此戰戰兢兢地重用主和派將領;另一方面又不敢得罪民間,硬著頭皮繼續任用抗金將領收復失地。

趙構在皇位一天,都如坐針氈,巴不得早一點將皇位讓出去,自己也能落個清淨。

二、保全自己,獨善其身

趙構只有一個親生兒子,名叫趙旉。建炎三年(1129),宋朝發生了苗劉兵變,苗傅和劉正彥軟禁了宋高宗,之後扶持其當皇帝。宰相張浚聞知後出兵勤王平亂,重新扶持宋高宗登基,他則被恢復為太子。後來,趙旉因宮女保姆疏忽,受驚嚇而死,年僅2歲。

趙構的親生兒子一薨逝,他就只剩下了兩個養子。為了自己的晚年生活能夠吉祥喜樂,身後事能夠平安順遂,他不得不考慮將這人人都心嚮往之的皇位讓位給正統。尤其在封建社會這樣一個講究血緣、講究正統的地方。趙構不得不還政於趙匡胤一脈,以保全自己在史書裡的名聲。

趙構一生坎坷,膽戰心驚地經營著南宋的局面,既害怕又無奈。後來趙構退位後,自稱不再過問朝政,其實也間接“干預一些政事”。但趙構讓位於宋太祖一脈,一方面是拋出這塊燙手的山芋,一方面是保全自己,他真的太難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