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語:“槽頭買馬看母子”是什麼意思?

響水大米


有意思的農村俗語,第一次聽說哈,不過並不影響我對俗語的理解。所謂的“槽頭買馬看母子”,和農村老俗話說的“娶妻看娘,嫁夫看爹”以及“有其母必有其子”意思是一樣一樣的哈哈。



俗話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長期的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子女和父母有很多相同的習氣和秉性,也就是老話說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哈哈,“烏鴉落在煤堆上,誰也不說誰黑了”。

勤快的翻了翻資料,“槽頭買馬看母子”確實挺有意思,應該是一句約定成俗的成語。字面意思的解釋,是說買馬的時候,要看看母馬的好壞。母馬好了,馬駒子也差不到哪裡去。這說明了什麼呢?就是我前面說的,耳濡目染,父母言傳和身教對子女的影響,說到牲畜的話也差不多吧哈哈。

不過話又說回來,如果你要是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的話,我想說的是:大錯特錯!非常的錯誤!農村老話其實是話裡有話,深藏功與名的。比方說,有人讀的書多,肚子裡墨水多,說話自然喜歡多轉個彎子。就會說:我看呢槽頭買馬看母子,你這樣的婆姨能生出什麼樣的女兒來呢?這樣就是一句罵人損人的話了,但是整句話不帶髒字,是不是很文雅的呢?

要是粗俗一點來說“槽頭買馬看母子”,就不是上面的說辭了。那就是“有其母必有其子”,但不會這樣說,也說不出來,只會說“真是有啥媽就有啥閨女,你也不拿鏡子照照自己啥鱉行嗯”?這就是文化鴻溝的區別。

言歸正傳。正兒八經的說說老話“槽頭買馬看母子”,做人呢,走上社會,就要學會察言觀色,直中求曲,長一雙識人的慧眼。做什麼事情要三思而行,不能頭腦一熱就拍板決定。舉個例子,就說相親吧哈哈比較好理解。嗯嗯,你去未來的丈母孃家裡做客,和丈母孃理論,就可以從側面洞悉自己未來的妻子的秉性和人品,這個依據嘛,還是前面說的買馬看母子,娶妻要相丈母孃啊。

“看看丈母孃的腳後跟,便知閨女三四分”哈哈哈,不是說看家風看門風就知道這個家族的整體情況麼?事實確實如此啊。子女從小跟隨父母,大多數還是跟隨母親多一些的。所以呀,娶妻相丈母孃大多數來講是蠻有道理的哈。爹好好一個,娘好好一窩哈哈,話雖如此,不過人的好壞,家庭薰陶小一部分,大部分還是要看自我修養的啦,因此對於老話“槽頭買馬看母子”我要保留意見,不能全信的哈。


農村老俗話


槽頭買馬看母子。這話說得很現實,很形象,很有現實意義,是教人如何識人知物的。千里馬常有,伯樂不常有。伯樂相馬要有法。馬在過去是主要的交通運輸工具,很重要的,買得好馬劣馬關係很大,家庭常有馬,也有相馬術,所以會以馬說事,這馬也可變換成牛狗什麼的也可。俗話也說,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兒會打洞,老子英雄兒好漢,物會遺傳,人也會遺傳,娶妻先看其母,嫁夫先看其父是有道理的,想要買到的牛馬是不是好的,先看看其母就可知七八分了,看母背影,也可知女幾分。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人物的遺傳,不僅僅是形體相貌的遺傳,還有精神思想性格習慣等也會遺傳。還有受環境影響,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近水樓臺先得月,耳濡目染,言傳身教,影響也很大。買馬看母,嫁夫看父是有道理的。

買物看人要知好壞,就要學會察言觀色,並且有法,如要買馬,要知優劣,就先拉其母出來看看試試,就可推知許多了。嫁夫娶妻,要辨夫妻好壞,也是先看看其父母就明白許多了。這是經驗之談,智慧總結,很有道理。買牛馬不是小事,嫁夫娶妻更不是小事,是大事,粗心馬虎不得,要特小心謹慎為上。買馬要先看母,娶妻也宜先看娘,看其孃的性格習慣,為人修養等等,就可推知其女好幾分了。人的知識經驗,可以從直接實踐中得來,也可以從間接中得來,買馬看母,娶妻看娘就是從間接獲得。常有無法直接獲取時,就要從間接獲取。間接獲取往往更容易,更不引起人注意,更真實可信一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