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非典”肆虐時,我國經濟受了什麼影響?

近日武漢疫情毫無疑問的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焦點,對此,中國投行中金公司回顧了17年前(2003年)“非典”前後中國的經濟表現。

根據中金的報告:

1、2003年二季度受“非典”影響最大,但工業生產受影響較小,投資、進出口增速波動不明顯。

  • 2003年4月和5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9%和13.7%,低於3月和6月16.9%的增速。
  • 進出口和固定資產投資增速本身波動較大,2003年5月前後並沒有出現明顯下滑。

2、“非典”的出現並沒有中斷當時經濟的上升趨勢

  • 2003年四個季度GDP增速分別為11.1%、9.1%、10%和10%;
  • 二季度GDP增速比前後兩個季度平均增速低1.5個百分點;
  • 2001年至2005年中國實際GDP分別增長8.3%、9.1%、10%、10.1%和11.4%,逐年加快。

3、宏觀政策對受衝擊較大的行業有所傾斜

  • 2003年5月,中國央行發佈意見,要求對受“非典”情影響較大的行業和地區實施適當信貸傾斜,同時還要求保持貨幣信貸總量適度增長、防止貨幣信貸出現大幅度波動。
  • 2003年上半年M2同比增長20.8%,貸款同比增長23.1%。
  • 2003年房地產市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過熱,上半年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增長38%,銷售額同比增長45%。與此同時,外匯資金持續流入。
  • 當三季度末經濟過熱趨勢重新得到確認後,9月21日央行將準備金率由原來的6%調高至7%。
17年前“非典”肆虐時,我國經濟受了什麼影響?

此外,香港由於經濟體量小,受“非典”衝擊更大。2003年二季度香港GDP同比下降0.6%,比前後兩個季度平均增速低4.5個百分點。

2002年11月16日,第一例已知的“非典”病例發生在廣東佛山。2003年2月開始,更多病例在世界各地被陸續發現。期間世界各地陸續報告8000多例病例。

中金稱,儘管新疫情會加大國內經濟的不確定性,但抗擊“非典”的經驗和應對手段的進步都有利於病情防控和治理,如果新的疫情能夠在短期內得到控制,不會對宏觀經濟造成太大影響。

17年前“非典”肆虐時,我國經濟受了什麼影響?

但疫情還處於早期階段,我國強大的交通運輸能力也提升了感染擴散的速度。情況如何發展依舊存在確定性,需要繼續密切關注疫情的變化,也要對全線抗擊疫情的工作人員和國家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