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非典”肆虐时,我国经济受了什么影响?

近日武汉疫情毫无疑问的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对此,中国投行中金公司回顾了17年前(2003年)“非典”前后中国的经济表现。

根据中金的报告:

1、2003年二季度受“非典”影响最大,但工业生产受影响较小,投资、进出口增速波动不明显。

  • 2003年4月和5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9%和13.7%,低于3月和6月16.9%的增速。
  • 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本身波动较大,2003年5月前后并没有出现明显下滑。

2、“非典”的出现并没有中断当时经济的上升趋势

  • 2003年四个季度GDP增速分别为11.1%、9.1%、10%和10%;
  • 二季度GDP增速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1.5个百分点;
  • 2001年至2005年中国实际GDP分别增长8.3%、9.1%、10%、10.1%和11.4%,逐年加快。

3、宏观政策对受冲击较大的行业有所倾斜

  • 2003年5月,中国央行发布意见,要求对受“非典”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和地区实施适当信贷倾斜,同时还要求保持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防止货币信贷出现大幅度波动。
  • 2003年上半年M2同比增长20.8%,贷款同比增长23.1%。
  • 2003年房地产市场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过热,上半年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38%,销售额同比增长45%。与此同时,外汇资金持续流入。
  • 当三季度末经济过热趋势重新得到确认后,9月21日央行将准备金率由原来的6%调高至7%。
17年前“非典”肆虐时,我国经济受了什么影响?

此外,香港由于经济体量小,受“非典”冲击更大。2003年二季度香港GDP同比下降0.6%,比前后两个季度平均增速低4.5个百分点。

2002年11月16日,第一例已知的“非典”病例发生在广东佛山。2003年2月开始,更多病例在世界各地被陆续发现。期间世界各地陆续报告8000多例病例。

中金称,尽管新疫情会加大国内经济的不确定性,但抗击“非典”的经验和应对手段的进步都有利于病情防控和治理,如果新的疫情能够在短期内得到控制,不会对宏观经济造成太大影响。

17年前“非典”肆虐时,我国经济受了什么影响?

但疫情还处于早期阶段,我国强大的交通运输能力也提升了感染扩散的速度。情况如何发展依旧存在确定性,需要继续密切关注疫情的变化,也要对全线抗击疫情的工作人员和国家有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