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南關大捷消滅了多少法軍?

司馬長史


鎮南關之戰,是中國近代反侵略戰爭史上戰果顯赫的戰役之一,是中法戰爭中一次罕見的巨大勝利。

這場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反擊侵略者的鬥志,沉重打擊了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從根本上改變了中法戰爭的形勢。

不能以具體傷亡數字的對比,來否定這場勝利的價值。 說起戰爭中參戰雙方的傷亡統計,從來就沒有對得上的。


比如1979年的對越自衛反擊戰,戰後我方統計中國傷亡27000人,越南傷亡陸軍6萬,民兵5萬;而越方統計是中國傷亡70000餘人,越方傷亡46000人。您看,差距是不是挺大?

鎮南關之戰是由法國強迫越南脫離中國宗主國而引發的。其實在此戰之前二十多年,法國就在不斷蠶食、侵佔越南的領土。面對法國堅船利炮的進攻,越南軍隊節節敗退,南部數省落入法國人之手。

在法國不斷往越南北部進攻的時候,越方已無力抵抗,便將流落在廣西的原天地會領袖劉永福黑旗軍當作救命稻草,邀請劉永福入越抗法。


劉永福率軍擊斃法軍頭目安鄴,取得了局部一些戰鬥的勝利。但法軍優勢還是很大,他們接連攻下諒山等地,把戰火燒到了中國邊境,直至一度攻克了廣西重鎮鎮南關。  

 在關鍵時刻,清政府派遣老將馮子材、王孝祺等人率3萬清軍進駐鎮南關,修築工事,做好了戰鬥前的部署。

1885年3月23日,法軍指揮官一第二旅旅長尼格里率領法軍143團、111團各一個營,加上小部越南偽軍,共計1137人向鎮南關一線發起攻擊。

法軍主力在炮火掩護下,攻佔東嶺三座堡壘。並猛攻長牆。馮子材指揮清軍頑強抵抗,危急關頭,馮子材大聲疾呼:

"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民?何以生為?"

守衛清軍在馮子材的愛國情感鼓舞下,英勇抗擊,雙方陷入膠著狀態。 此時,趕來支援的清軍蘇元春、王德榜部也參加了戰鬥,拖住了法軍預備隊,為鎮南關戰場的勝利提供了保障。

3月24日,在炮火掩護下,法軍分三路再次發起攻擊,馮子材傳令:"有退者,無論何將遇何軍,皆誅之"。馮子材身先士卒,揮刀衝向法軍。

清兵在馮子材的感召下,全軍出擊,與法軍進行死戰,將中路法軍擊退。與此同時,陳嘉部、蔣宗漢、王德榜、王孝祺等部也趕至增援,法軍被迫敗退,狼狽逃回文淵、諒山。

馮子材乘勝追擊,攻克文淵、諒山,重傷尼格里,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鎮南關大捷,戰後統計法軍死亡74人,傷205人,傷亡合計279人,佔法軍出擊兵力的十分之一強。

法軍指揮官尼格里

僅從殲敵數字來看,鎮南關之戰難以稱上“大捷”。但從此戰的政治意義上來看, 法軍從諒山撤出後,一路退向河內,打亂了法國在越南北部的整個戰略佈局。此後在廣西戰場,法軍再也沒有挑釁過中國。

戰後清政府和法國政府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中國丟失了越南的宗主權,從此 法國全權管理越南。

越南從此成為法國殖民地。作為勝利者卻簽訂失敗者的條約,聞所未聞!


剛日讀史


1885年3月23日,法軍第二旅進攻鎮南關,遭到馮子材萃軍8營共4000人的頑強抵抗。

3月24日(初八),馮子材萃軍和法軍第二旅發生白刃格鬥,清軍友軍將法軍三面包圍,法軍大敗而逃。

3月26日,馮子材等攻克文淵。

3月29日,攻克諒山。

1,清朝奏章報告法軍傷亡情況。

蘇元春、彭玉麟奏報: “ 斃敵約數百。”

馮子材、張之洞奏報:“ (初八日)斃匪千餘, 斬首數百。”

數據比較籠統,符合清朝當時的作風。

但斃敵數百是有可能的。

法軍裡面真正的法國人可能死了約百人,但還有一些僱傭的越南兵和越南民夫也被清軍擊斃,數量也在幾百人左右。

法軍有大炮運到前線,一般是僱傭越南民夫搬運。

2,法國方面的報告。

黎貢德加爾新:

三月二十三日, “ 總共死4人、傷25 人,總數為29 人喪失了戰鬥力。”

“(三月二十四日)總共死70 人,其中軍官7人。傷188人,其中軍官6人。”

加爾新:

“所有軍官和士兵都被圍住” “ 在半點鐘以後,僅第111隊中主力,則已倒落四分之一,… … 或死或傷損失該數中之275人。”

法國人在鎮南關戰死74人,傷亡約300人。

法國人一般只記載了本國人的死傷數據,對僱傭的越南人傷亡沒有記載。

3,越南人的記載。

播歧記:

“ 那年我在龍州,每天都見很多人擔鬼頭來領獎。” “ 大概一千個首級中有一百多個見真鬼頭,一共解了三百多冷真鬼頭到龍州示眾。”

加上後來馮子材攻克文淵和諒山,法國人共死亡300人是有可能的。

4,馮子材統兵人數。

馮子材當時的職務是廣西關外軍務幫辦,上面還有廣西巡撫潘鼎新。

兩廣總督張之洞要求馮子材接受廣西巡撫潘鼎新的節制。

但廣西巡撫潘鼎新較為保守,馮子材積極求戰。

張之洞給了馮子材一定的進軍自主權,但要求馮子材必須在事前事後向廣西巡撫潘鼎新彙報。

馮子材能夠直接調用的兵力,是他剛剛招募了幾個月的萃軍,共18營,9000人。

馮子材的軍隊沒有大炮,火槍也不齊全,還配備了一批大刀長矛。

馮子材還分出了5營兵力駐守扣波,保護右翼安全。

清軍前線總兵力達到了3萬人,但馮子材無權調動其他兵力,必須請示廣西巡撫潘鼎新。

法軍在越南北部的總兵力達到2萬人。

但馮子材在鎮南關將冒進的法軍第二旅共2000餘人擊潰,導致法國內閣倒臺,終結了中法戰爭。

本人是沂藍書院趙月光,主要研究宋史和近現代史,繼承章太炎學派唯識史觀學說。


沂藍書院趙月光


不邀自答。

根據清軍的戰報,清軍總共斬殺數千法軍;而根據法國的戰報,法軍陣亡74人。那麼誰的說法對呢?

首先,法軍總共兩千多人,清軍不可能斬殺數千。至於法軍損失74人,那怎麼可能失敗後一路潰逃,甚至連諒山都放棄了。而且法軍指揮官還給巴黎拍電報報告此次失敗,結果被法國媒體知道了,添油加醋的報道了一番,說法軍遭遇了可怕的失敗,然後茹費裡內閣倒臺。


其次,根據彭玉麟的報告,越南法軍由五個部分組成:真法兵、西貢洋兵、黑兵、越南教匪以及華匪。真法兵指的是法國陸軍,西貢洋兵應該是指法國海軍陸戰隊,這兩類戰鬥力高;黑兵是指法國的阿爾及利亞軍團,屬於法國僕從軍,戰鬥力也比較強;越南教匪指的是法國組織的越南僕從軍,華匪指的是逃竄到越南北部併為法軍為虎作倀的中國罪犯、地痞流氓以及天地會亂黨,這兩類戰鬥力最低,有奶就是娘,而且熟悉越南北部以及廣西一帶的地形,不利的時候直接腳底抹油溜了。而且法軍也不重視他們,把他們當苦力或者炮灰使喚。


再者,鎮南關大捷,除了馮子材身先士卒帶著兩個兒子跳出工事和法軍肉搏之外,再就是前線將士用命。鎮南關前線,清軍組成複雜,既有馮子材的萃軍,還有桂軍、滇軍、湘軍以及黑旗軍,各部之間配合得力沒有相互拆臺。戰鬥中,將士們高呼:我等就此退卻,有何面目復見兩廣父老!因此死戰不退。同時,後方和前線配合的也非常默契,馮子材是張之洞的山頭,但是潘鼎新和張之洞有私仇。但是大敵當前,張之洞和潘鼎新都能放下成見,以國家利益為重,張之洞派馮子材去支援廣西,潘鼎新也沒有給馮子材下絆子。因此清軍上下一心,取得了鎮南關大捷。當時人評價是道鹹以來無此捷。


最後,根據建國後的田野調查,當地的老人都說鎮南關之戰後城牆上掛滿了人頭,臭的很。其中真鬼頭不多,約百餘,和法軍的戰報能對上;大部分都是黑鬼頭和越南僕從軍的腦袋。不過我估計越南人以及華匪的腦袋應該佔了絕大多數,畢竟這兩類戰鬥力最低,必然會被清軍斬殺不少。這就說明鎮南關大捷雖然不至於向清軍戰報那樣斬首數千,但戰果也遠大於法軍的戰報。而且可以確定,法軍沒有統計僕從軍的傷亡,而且此戰可以確定法軍的越南、中國僕從軍損失殆盡,因此兵力不足的法軍只能撤退以縮短戰線,等待援軍。

總結:此戰清軍充分利用了法軍的劣勢以及自身的優勢,挫敗了法軍的鋒芒,為之後的外交尖峰打下了基礎。同時,法軍此戰應該損失了上千人,其中絕大多數是僕從軍。

全文完


北洋海軍炮手


所謂的鎮南關大捷是法軍以2500人對戰清軍3.2萬 戰死74人

清軍以12倍的人數和伏擊優勢,僅能擊殺74人、擊傷213人法院,自己出現了1650人的上網。這就是所謂的大捷!

海戰方面,馬尾海戰:法國死12人、15人受傷、4艘戰艦受損,大清則是1796人死亡、3000多人受傷、19艘戰艦沉沒、30艘戰艦受損;鎮江之戰打了3天,只有幾十個人受傷。

劉永福的黑旗軍士兵

鎮南關馮子材能夠取勝的因素:

1、清軍依靠鎮南關的山地地形,以炮臺為依靠,以人數優勢伏擊法軍;

2、法將尼格里輕敵,以2500人主動進攻在防禦工事下的3.2萬清軍;

3、突發大霧天氣,導致不熟悉地形的法軍無法順利進攻;

4、清軍英勇作戰,馮子材率領2個兒子親自上陣殺敵;

5、法將尼格里受傷後,繼任的赫本哲直接放棄涼山。

鎮南關之戰法軍主將尼格里

鎮南關大捷後李鴻章和法國議和做錯了嗎?

1、指責李鴻章誤國的左宗棠從1884年9月到福建督戰,但毫無建樹。中法戰爭期間,雖然法國無法攻佔臺灣,但東海和南海始終被法國海軍控制;馬尾海戰、鎮海之戰都是法國海軍佔據主導權。

如果左宗棠有些作為,再去指責李鴻章的議和,還有些道理。毫無建樹,就沒有道理了。

2、法軍並未大損且法國增兵增軍費。鎮南關之戰雖然取勝,但法軍並非大敗,勢力尚存;中法剛停戰,張之洞就上報了法國增兵越南、預備在6月28重新攻打涼山。

法國總理茹費理被議會否決的是增加軍費的先議權,並非法國議會否定茹費理的增加軍費要求。事實是,茹費理辭職後,法國就增加5000萬法郎。這表明法國並不打算停止戰爭。

3、大清經費困難,無力進攻。鎮南關大捷後,劉永福的黑旗軍生存的不足500人,幾次招募,人數依然不足一千人,戰守兩難,進退失據。四川總督丁寶禎在1884年不出10萬兩白銀的軍費給鮑超軍:

“鮑超軍需甚重,措辦為難”

在海軍無力、法軍實力未損、大清經費困難的情況下,李鴻章在鎮南關之戰取勝的情況下,乘勝議和,是當時最佳的成果。

在取勝下李鴻章和法國的議和,比起甲午戰爭戰敗議和割地賠款,實在好太多了。

中法戰爭是因為越南的宗主權,甲午戰爭是因為朝鮮的宗主權,相比之下,孰優孰劣,一眼即可看到。

山西之戰,1883年12月16日

中法戰爭本可避免——1884年中法《天津條約》

1、1883年6月,法國以懲罰黑旗軍為名開始了北圻遠征(即征服越南北部);

2、1883年8月,越南承認法國對南圻(越南南部)統治的合法性,同時承認中圻(越南中部)和北圻(越南北部)為法國的保護地;越南皇室僅僅能夠統治越南中部;

3、1883年8月,法軍開始進攻帶江一帶的劉永福黑旗軍;11月,法軍基本控制了紅河進入北部灣的重要航道;12月,法軍以9000人進攻黑旗軍的山西城(今河內山西市社),以83人戰死、320人受傷的代價擊敗黑旗軍;山西之戰後,法國軍在越南北部的兵力為2個師團、1個旅團(新增援);

4、1884年3月,法軍以1.1萬兵力(法國籍、阿爾及利亞籍、越南籍士兵)攻打清軍駐守的北寧,擊敗清軍、黑旗軍和越南黃繼炎軍;

5、1884年5月11日,法軍將清軍逐出太原省;同一天,法國和大清簽署《天津條約》——規定大清從越南北部撤軍並承認越南北部是法國保護地,承認法國和越南所有條約。

6、1884年6月23日法軍和清軍在觀音橋發生衝突,法國要求大清撤軍並賠款,但遭到大清拒絕,因此爆發中法戰爭。

事實上1885年的中法天津條約,就是1884年天津條約的翻版,實質內容是一致的,都是大清從越南撤軍並承認越南是法國保護地。


法軍角度下的鎮南關之戰:

1、中法戰爭時,法國在越南北部的兵力總數是2萬人;

2、1884年10月,法軍在郎甲和在涼山的清軍對壘;秋季,法軍擊敗雲南清軍,攻佔宣光省,並在瀘江沿岸的端雄府和越池建立據點;

3、1885年2月,法軍攻佔涼山,從而形成支援宣光省法軍的形勢;3月,宣光省法軍在和木之戰中擊敗黑旗軍,解除黑旗軍對宣光省的威脅;

4、法軍計劃在進入興化省(今老街省)建立主要據點對付黑旗軍和雲南清軍;

5、3月23日,清軍在興化省的臨洮府擊敗法軍;24日清軍又取得鎮南關之戰的勝利;28日,因為兵力劣勢,法軍放棄涼山回河內。

如果中法戰爭繼續,法軍有兩個主攻方向:

一、從海路或陸路攻打廣西欽州,攻佔南寧,從南寧北上桂林進入湖南,或從南寧沿著邕江南下進攻廣州;

二、從河內沿著紅河北上,進攻玉溪,佔據昆明,以昆明為基地,進攻貴州、四川。

如下圖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鎮南關在歷史上幾易其名,在漢朝初名是雍雞關,後又改為界首關、大南關,明代叫鎮南關,“越南戰爭”爆發後,中國支援越南的戰略物資源源不斷地從此關經過,1965年,遂改名為“友誼關”。

“鎮南關大捷”是晚清對列強開戰取得的唯一一場勝利,不知還有沒有之二?有的話,請大家提出來,討論,討論。

開戰的雙方是中國和法國,時間是1885年3月23一4月4日。原因是法國引起的,結果是中國在勝利的情況下,簽訂了辱國的條約,法國不勝而勝,中國不敗而敗。

先說原因:一,直接原因,越南歷來是中國的藩屬國,可法國強行要改變中國宗主國的地位。1883年,法軍攻佔越南順化,強迫越南簽訂了《順化條約》,從而法國想取代中國成為了越南的保護國。消息一出,朝野上下一片譁然,慈禧太后震怒,立即決定向越南派兵,中法開戰即始。

二,間接原因,清軍在越南北部連連受挫,軍心渙散,全線崩潰,法軍趁勢佔領了鎮南關。英國人出面調停,中法在天津簽下《中法新約》,內容大意是,保持越南的獨立性,即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中國開放中越邊境,還是一起做生意發財。可問題是在越南的清軍沒有接到停戰的通知,還在繼續偷襲法國在越南的駐軍。法國感到被戲弄了,於是派出艦隊在東南沿海殲滅了福建水師及部分南洋水師主力艦,同時佔領了澎湖及試圖登陸臺灣,“來而不往非禮也”,中國正式向法國宣戰。


戰爭的過程就不再贅述,勝利的原因,我認為清廷起用了七旬老將馮子材是關鍵因素,他很好地團結了湘軍、淮軍和劉永福的黑旗軍,在馮子材愛國情感鼓舞下,各部協調一致,相互配合,攻諒山,克文淵,將法軍殘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了重大勝利。

關於消滅了多少法軍?各方記載出入很大。

法方記載,死74人,其中7名軍官,傷213人,6名軍官。越方目擊者記述,大慨有1200多。

中方由於派系不同,記載的也有出入,大慨是斃匪千餘,擒斬數百,估計在1300一1500之間。

至於法軍死傷多少己不重要,重要的是為什麼勝利了還簽下辱國的不平等條約?

原因是法國並不甘心於失敗,政府又向駐越法軍拔了5千萬法朗的軍費,這是繼續戰爭的信號。而此時清廷己精疲力盡,財源枯竭,沒有外國銀行願意借錢給朝廷,也不敢向老百姓增稅,怕再搞出個“太平天國”運動,廣西招不到兵,內地也無人願意去廣西打仗,實在沒辦法,又在英國的調停下,有李鴻章出面和法國公使簽訂了《中法天津條約》,中國軍隊撤出越南,越南脫離中國,從此越南淪為了法國的殖民地。



謝謝閱讀


雪上長留馬行處


清政府難得獲得的重大勝利,就不得不提及鎮南關大捷,雖然這次沒有給予法軍重創,但是也極大的鼓舞了當時清軍的士氣。

根據1885年3月份兩天的數據來看,23號和24號法軍總共死亡74人,但是我們要明白的是,這對於當時的法軍可以說是很大的打擊,為什麼要這麼說?

其實就不得不提當時清軍的作戰能力有多差,能取得這樣的戰績,也還是讓法軍稍有收斂的。

可能是由於法軍太過輕敵,也或許是因為當時清朝政府,確實無法形成有效的抵抗,所以派出的人數也寥寥無幾。

如果派出的法軍數量更多,或許清軍也就不會取得那樣的戰績,也或許會一敗塗地,因為當時的清軍的作戰能力已經裝備,實在讓人汗顏。

關於這次鎮南關大捷,還有哪些不為人知或者是奇葩的故事呢?

(馮子材)

這次戰爭的背景,主要是由於法國軍隊,在當年2月份攻破了鎮南關,當初也僅僅是為了通過這個小手段來攫取自己的鉅額利益。

他們當時認定清政府沒有反擊的實力,並不想借此全面開戰,僅僅也就是豎了一塊告示,期待清政府來派人談判,當時做正指揮的是尼格里將軍,隨後就將大部隊撤走了!

而法軍可能高估了自己的影響力,在他們走越南後不久,清政府就幫助廣西軍務的馮子材,以及右江鎮的總兵王孝祺總計屯兵3萬人駐守正南關,設立嚴密的防線,還不斷的增修軍事設施。

看到這裡,尼格里也坐不住了,就再次殺了個回馬槍,但是如今卻不可同日而語,此時的鎮南關可不是好惹的,然而他還依舊雄赳赳、氣昂昂的僅僅帶領1000餘人。

這裡我們很容易就可以看出,人數懸殊的差距,也讓這次戰鬥毫無懸念。

除了法軍的先行部隊1000人,再加上預備軍也就2000。唯一佔優勢的可就是那些火炮了,法軍肆無忌憚的炮擊鎮南關,也就在法軍進攻的當天,清軍以壓倒性的規模優勢,讓法軍死4人傷25人。

次日不甘心的法軍再次進攻,但是當時由於天氣原因,法軍也只能無奈撤退,當天又陣亡70多人,其中包括三名上尉。

後來根據數據統計,兩天時間法軍死亡74個人,傷205個,傷亡達出兵力的1/10,這次說是大捷,說白了就是清政府由來已久渴望的勝利,從真正意義上判定,並沒有所說的那麼玄乎!

清軍乘勝追擊,希望能給法軍以重創,幸好當時他們溜得快,再加上後方有人接應才暫時結束戰鬥。

法軍在3月26日撤抵諒山,集結周邊的部隊,人數上升到4500人。28日清軍大舉進攻諒山,這次就比較吃虧了,陣亡千人之多才傷了法軍的皮毛。

最大的功績莫過於讓法軍司令官失去了指揮作戰能力,不得不把指揮權移交給赫本哲中校。畢竟缺乏實戰經驗,面對那麼多的清軍心裡害怕,最終在深夜偷偷溜走。

當時法軍撤退以後,也導致法國的戰略佈局被打亂,其實從根本上這次戰爭也算是給予了法國一個警告。

這次戰爭的勝利,一方面給法國敲響了警鐘,另一方面也是推清政府作戰能力的最大肯定,當然和法軍的盲目冒進脫不了干係。

鎮南關大捷來之不易,也在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畢竟當時雙方的差距不是同一級別的,法學院有大範圍的殺傷性武器,清軍也為此付出了上千人生命的代價!


大國布衣


鎮南關大捷是1885年3月23日至4月4日在廣西鎮南關清軍與法軍及法國僱傭軍發生的一場戰役。鎮南關大捷中的法軍傷亡情況有中國版本,法國版本,越南版本。

中國版本是在戰場上斬首法軍1000多人,

法國的史料對法軍(法國人組成的軍隊)死亡74人,傷205人,傷亡合計279人,佔法軍出擊兵力的十分之一強。

越南軍方的記錄:1000多個鬼頭當中有100多個真鬼頭(法國人頭),一共有300多個真鬼頭掛在廣西龍州示眾。

我們來分析一下,在鎮南關大捷中法軍參戰兵力有2000多人,法軍番號與人數為:第143團的一個步兵營,440人;第111團的一個步兵營,337人;2個越南步兵連,一個阿爾及利亞人組成的小分隊,共370人;以上共計1137人。預備部隊人數:23團主力,共2137人,火炮10門。

在中法戰爭中,清軍能斬殺法國士兵所獲得的獎勵是最高的;導致清軍在戰鬥中斬殺法軍最為賣力。依次獲得斬首獎勵高低的順序是:法軍,阿爾及利亞和越南人,華匪。

在這場戰役中清軍為32000人,法軍及僕從軍為2000多人,清軍擁有絕對兵力優勢。對於清朝當局宣佈斬首1000多人,負傷1000多;這個水份很大:畢竟法軍不包括預備隊在內才2000多人。

法國版本稱戰死74人,負傷205人,傷亡共計279人。我覺得這個數據虛報了,考慮到清軍的絕對數量優勢,老將馮子材的身先士卒,清軍的地利優勢,最終結果是法國人敗退。在當時法國號稱第二陸軍強國,而清朝被稱為“東亞病夫”,法國人覺得強大的法軍敗於被列強人人可捏、無能的清軍之手會讓法國人在面子上掛不住,隱瞞真實情況並不是沒有可能。不要忘記了鎮南關大捷也是茹費理下臺的原因之一。中法戰爭到了後期時估計是法軍忌憚陸戰傷亡和清軍的絕對數量優勢,法國於是發揚海軍優勢在中國東南沿海找回了場子。

我覺得越南人記錄的真正的法軍被斬首300多人更接近事實,在鎮南關大捷中法軍包括僕從軍的傷亡人數應該在1000人左右。





雄鷹展翅長空


小哥出品,必屬精品。

關於這個問題,爭論由來已久,一種說法是法軍陣亡1000多人,一種說法是法軍陣亡不足100人,那麼,對於這兩種說法,哪一種說法更加真實呢?

小哥詳細分析。



馮子材(1818年~1903年)

鎮南關大戰起因。

公元1883年法國軍隊進攻越南順化,強迫越南訂立法安《順化條約》,意使越南脫離中國的藩屬地位,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引起中國清朝政府朝野大譁,慈禧太后大為震怒,下詔向越南派兵,中法戰爭開始。

公元1883年12月,清軍在越南北部戰敗,影響所及,後來廣西前線的清軍軍心渙散,全線瓦解,法國趁勢佔領鎮南關。當時情勢對清朝不利,在英國人調停下,在天津訂立了《中法新約》,雙方保證越南的獨立地位,中國開放中越邊境與法國通商。

但當時駐守越南的中國軍隊沒有接到朝廷命令,發生了十一起偷襲法國駐軍的事件。法國公使震怒,向中國發出最後通牒。兩江總督在上海拖延談判,戰爭繼續進行。法國派出艦隊在中國東南沿海殲滅福建水師及部分南洋水師主力艦,同時佔領澎湖及試圖登陸佔領臺灣。法國陸軍攻入中越邊境鎮南關(現名友誼關)。清朝正式向法國宣戰。


鎮南關大捷戰事經過。

公元1884年底,劉永福的黑旗軍配合西線清軍,圍困佔據宣光城的法軍達3個月之久,城中法軍幾乎彈盡糧絕。但隨著法國援兵的到來,宣光未能攻克。

公元1885年2月,法國再次增兵越南,在法軍統帥波里也(BrièredeI′Isle)指揮下,集中兩個旅團約萬餘人的兵力向諒山清軍發動進攻,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退。2月13日,法軍未經戰鬥,即佔領戰略要地諒山。2月23日,法軍進犯文淵州,守將楊玉科力戰犧牲,廣西巡撫潘鼎新不戰而逃,清軍紛紛後撤,法軍乘勢侵佔廣西門戶鎮南關,炸燬關門。

公元1885年3月,潘鼎新被撤職,年近70歲的馮子材老先生被朝廷重新啟用,督辦廣西軍務,馮子材到達軍中後,開軍事會議,聚攏人心(當時廣西軍內部山頭林立,這主要源自清庭腐敗),以民族大義感召諸將,最後大家共同推舉馮子材為各軍首領,馮子材親自勘察鎮南關地形,依據鎮南關有利地形,修築防禦工事。

公元1885年3月,法軍再次到達鎮南關,發現清軍防守嚴密,多次進攻都沒有成功,於是法軍準備翻過鎮南關西的兩處大山,從小路迂迴到鎮南關後方,襲擊鎮南關,結果被馮子材識破,及時分兵擊退法軍。法軍和清軍相持不下,21日,法軍為了打破僵局,派一軍進攻龍州,而馮子材為了打擊法軍,派兵進攻防守空虛的文淵(越南諒山北),大破法軍,法軍後勤基地被摧毀。

法軍後勤基地被摧毀,不得不速戰速決,因此法軍副司令尼格里上校決定不等援軍到來,向清軍發動進攻。

23日凌晨法軍發動進攻,經過一日戰鬥,法軍三面被圍,法軍死傷近300人,後援斷絕,彈藥將盡,被迫敗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狽逃回文淵、諒山。馮子材抓緊有利戰機,率部乘勝追擊,於26日攻克文淵,29日攻克諒山,宣稱斃法軍近千名,重傷法軍指揮官尼格里,後又將法軍殘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勝利。法軍三面被圍,法軍死傷近300人,後援斷絕,彈藥將盡,被迫敗退,尼格里只得下令撤退,狼狽逃回文淵、諒山。馮子材抓緊有利戰機,率部乘勝追擊,於26日攻克文淵,29日攻克諒山,宣稱斃法軍近千名,重傷法軍指揮官尼格里,後又將法軍殘部逐至郎甲以南。取得重大勝利。



鎮南關大戰詳細戰況。

公元1885年3月21日夜率王孝祺部出關夜襲法軍佔據的出擊文淵(今越南同登),擊毀法軍炮臺兩座、斃傷法軍多人。

23日晨,法軍第2旅千餘人趁濃霧偷偷進入鎮南關,另以千餘兵力屯於關外作預備隊。

上午9時30分,大霧開始消散,法軍兵分兩路組織進攻:第一四三團第1營和外籍軍團第2營等沿東嶺向大小青山方向實施主攻;法軍主力在炮火掩護下,攻佔東嶺三座堡壘。並猛攻長牆。馮子材指揮所部頑強抵抗,一面商請駐於幕府的蘇元春部前來接應,並通知王德榜部從側後截擊法軍。在丟失三座堡壘的危急關頭,馮子材大聲疾呼:“法再入關,有何面目見粵民?何以生為?”守衛清軍在馮子材的愛國情感鼓舞下,英勇抗擊,誓與長牆共存亡,阻止了法軍的前進。

下午4時許,蘇元春率部趕到東嶺參戰,王德榜部也自油隘襲擊法軍,並一度切斷了法軍運送軍火、糧食的交通線,牽制了法軍預備隊的增援,有力地配合了東嶺的戰鬥,戰鬥呈膠著狀態,入夜,清軍進一步調整部署,由蘇元春部協助馮子材守長牆,王孝祺部奪西嶺,陳嘉部守東嶺。馮子材還另調駐扣波的5營馮軍前來抄襲法軍左翼。

傍晚時分,王德榜在擊潰敵之增援部隊及消滅其運輸隊後,從關外夾擊法軍右側後,配合東嶺守軍奪回被佔堡壘。這時,王孝祺也已擊退沿西嶺進攻之敵,並由西嶺包抄敵後,使其腹背受敵。法軍三面被圍,法軍死傷近300人,後援斷絕,彈藥將盡,被迫敗退。


鎮南關大捷兵力統計。

很多網文現在大肆摸黑鎮南關大捷,認為清軍以4萬多人打敗法軍2000多人,並且清軍陣亡1000多人,而法軍陣亡不過70多人,認為清軍慘敗,和“大捷”兩個字沒有任何關係,小哥多方查找資料,將鎮南關大捷兩軍戰況做個比較詳細的統計。

清軍:

據史料記載,鎮南關大戰時,處於一線作戰的廣西清軍有90營(4萬多人),但是這4萬人不是集中在一起,而是散落佈置在整個防線。

淮軍潘鼎新帶10營親兵於後方大本營(潘鼎新懼敵遠離前線),馮子材親自招募了3個營(多為同族和鄉勇)預備隊,魏剛率鄂軍4個營駐紮在西線,馬盛治領6營桂軍駐紮高平,唐景崧率4個營駐紮牧馬,蔣宗翰和方以升領14營為第三梯隊(未參戰)。

馮子材率軍人數。

馮子材基本兵力:卒軍10營,王孝琪部8個營,為第一梯隊。

蘇元春部8營,陳嘉8營(湘軍)為第二梯隊。

王德榜部10營駐紮油隘,防止敵軍後襲。(此部兵馬嚴重不足,因之前和法軍大戰,傷亡慘重。)

以此推算,鎮南關清軍實際投入兵力也就2萬人左右。

法軍人數:

法軍入侵越南,是大規模入侵,據法國史料記載,1884年2月,北圻(越南寧平省以北各省,統稱北圻)法軍有7995人。而鎮南關前夕,法軍每個連隊人數從200人增加到250人,又增加10個炮兵連,總數越2萬餘人,而越南北部為法軍控制區域,有很多親法土豪鄉紳,所以法軍有傀儡軍1萬多人。

鎮南關之戰,法軍出動了最為精銳的部分:143團440人,111營337人,阿爾及利亞分隊370人,其他後備軍約1000多人,因此法軍總數有2137人,同時配備十門大炮。

所以說,鎮南關之戰,實際是馮子材王孝琪率18營(約8000人),蘇元春、陳嘉、王德榜三部(7000人),共計15000人,對戰法軍2137人精英部隊,外加越南傀儡軍數千人。

1.5萬VS2137+傀儡兵。

這場戰爭戰況慘烈,以至於後面發生了“白刃戰”,年近七旬的老將馮子材帶頭跳下城牆(防禦土牆),帶領兩個兒子揮舞大刀砍殺敵軍。

那麼對於這場戰事的傷亡情況到底如何呢?

據廣西提督蘇元春電報原文:清軍總傷亡不到500,這其中陣亡武官:遊擊1人,守備2人,千總1人。馮子材上報:查點我軍傷亡無己。

法軍報道:所有軍官和士兵都被包圍。在半點鐘以後,僅第111營中主力,則已倒落四分之一……或傷亡人數達275人。



史料記載。

清方記載

潘鼎新、李鴻章奏報:歷時三晝夜的關前隘“ 一場惡戰” , “ 斃匪千餘擒斬數百, 並奪獲槍炮幹講不計其數。” 蘇元春、彭玉麟奏報,馮子材、張之洞奏報:“ 斃敵約數百。” “ (初八日)斃匪千餘, 斬首數百。” “ 奪獲槍械、衣物甚黔。” 和家信: “ 涼山克復,系西報傳來,傷其提仔,斃真法人五百餘,專教民耳。” “ 洋人自謂入中國以來,,未有如此次之大敗者。西電言,法提督尼格里傷斃。”“ 鎮南關連日勝仗,又報十三日官軍克復諒山,法人大挫,斬擒千有餘人,傷者不計。”

法方記載

黎貢德加爾新記述:三月廿三日, “ 總共死4人、傷25 人,總數為29 人喪失了戰鬥力。” “(三月二十四日)總共死70 人,其中軍官7人。傷188人,其中軍官6人。” 加爾新:“所有軍官和士兵都被圍住” “ 在半點鐘以後,僅第111隊中主力,則已倒落四分之一,… … 或死或傷損失該數中之275人。”

越方記載

播歧記: “ 那年我在龍州,每天都見很多人擔鬼頭來領獎。” “ 大概一千個首級中有一百多個見真鬼頭,一共解了三百多冷真鬼頭到龍州示眾。” 馬朝展:“ 打仗剛停下來, 我就挑豬肉和豆腐到隘口去賣給軍隊,看見有兩六堆老番頭,好堆有幾百個二。”(鬼頭就是洋人的頭)

此戰過後,法軍一路逃竄,諒山主力將數萬越南銀元,大量的麵粉,全部大炮(清軍找到38門)一律扔到大河中,將200多缸軍用燒酒,800多袋大米和食鹽全部燒燬,倉庫裡面的彈藥和其他軍用物資因來不及摧毀,被清軍繳獲,但是他們燒燬了所有文件,破壞了電臺,可見法軍逃跑之倉促。

(鎮南關大捷題材電影劇照)


鎮南關大捷後記。

鎮南關大捷為清軍第一次擊敗外國軍隊,讓別的國家不敢輕易對待中國問題,據蘇聯版本《法國史綱》記載,“法軍在諒山一役引發了法國的嚴重危機,遠征軍耗費了幾億法郎,戰爭曠日持久。”而根據近代書籍《中法戰爭》記載,當年法軍每天為中法戰爭開支達一百多萬法郎。

諒山大敗,讓法國茹費理內閣倒臺,法國股票大跌,法國甚至請求德國出兵援助自己對抗清軍。

清軍影響。

鎮南關大捷提振了清軍軍心,很多將領聽聞消息後大感欣慰,一時間主戰派戰情高漲,但也有一部分大員內心堅定認為“中國人不如洋人”,一味退縮,不斷屈服,最終被眾人所不恥。

公元1885年6月11日,《第二次順化條約》簽訂。左宗棠對主和的李鴻章作出以下批評:“對中國而言,十個法國將軍,也比不上一個李鴻章壞事”;“李鴻章誤盡蒼生,將落個千古罵名”。


張梅認為鎮南關大捷“具有很大的偶然性”。

張之洞上報“探報法添兵到,定二八之日分路復攻諒山”。(雙方剛剛停戰之後,張之洞上書朝廷,意思是告訴朝廷,簽訂協議沒用,要早日調兵迎戰)。

(鎮南關大捷電影題材劇照)


小哥點評。

很多人認為清軍4萬人擊退法軍2137人,不能稱之為“大捷”,實在是不動腦子,當時馮子材將軍所率軍兵力羸弱,主力部隊(潘鼎新等派系軍)龜縮不出,馮子材將軍率二萬多人,以鳥銃大刀對戰擁有先進軍事器械的法軍,在法軍大炮的猛烈攻擊下依然堅守城池,最後一路收復了很多被法軍佔領的地方,這種影響力,不談清朝,放到全世界戰史上面也是非常矚目的。


古梁鏞


法軍自己有鎮南關戰役傷亡數字的公開。陣亡74人,負傷213人。比如第111營,陣亡31人,負傷58人,是參戰法軍損失最大的一個營。外籍軍團第2營陣亡12人,負傷68人,外籍軍團第3營陣亡12人,負傷34人。第143線列營(營長Farret ) 17死,48傷。

蘇元春、彭玉麟奏報,馮子材、張之洞奏報為:“ 斃敵約數百。” “ (初八日)斃匪千餘, 斬首數百。” “ 奪獲槍械、衣物甚黔。”這裡應該是包括了越南偽軍的數量。

當時,清軍武器也不錯。1884年清廷向李式公司購買9000支M1882步槍,機匣上烙刻有“林明敦廠製造 瑞生洋行經承”中文字樣,瑞生洋行指德商的一家洋行。

此外還加購了3900-4000枝現成的M1979舊款槍,並交雷明頓廠改膛,使用相同的槍彈,該批步槍正好趕上中法戰爭。法軍事後報告指出,由於自己的步槍裝填速度比不上清軍的步槍,因此在火力上吃了大虧。

而且,清軍出動了精銳部隊,從馮子材從廣東廣西招募的翠軍,到湘軍,淮軍都參加了戰鬥。在人數上直接參戰部隊超過2萬人,在數量上超過了法軍。而且,清軍還挖掘了戰壕。武器,人數,地形,戰壕,指揮官等幾個因素。讓清軍在鎮南關擊敗法軍。


深度軍事


看了好幾個朋友的回答,主要都是敘述鎮南關大捷的經過。本文就具體探討一下鎮南關大捷究竟消滅了多少法軍。

將軍一叱人馬驚,從而往者五千人。五千人馬排牆進,綿綿延延相擊應。轟雷巨炮欲發聲,既戟交胸刀在頸。敵軍披靡鼓聲死,萬頭竄竄紛如蟻。十蕩十決無當前,一日橫馳三百里。——《馮將軍歌》

這首慷慨激昂的馮將軍歌,歌頌的正是鎮南關大捷的主將馮子材。鎮南關大捷是我國近代史上反抗外敵入侵的少有的勝利。這一戰,沉重打擊了法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但是究竟消滅了多少敵人,歷來眾說紛紜。甚至大戰剛剛結束,清軍各方的戰報就有很大出入。

比如,淮軍方面,廣西巡撫潘鼎新通過李鴻章向清廷奏報:擊斃了一千餘人,俘虜斬殺數百人。

歷時三晝夜的關前隘“一場惡戰” , “斃匪千餘擒斬數百, 並奪獲槍炮幹講不計其數。”

湘軍方面,廣西提督蘇元春和前福建布政使王德榜通過彭玉麟向清廷奏報:擊斃敵人數百人

斃敵約數百。

關外軍務幫辦馮子材通過張之洞向清廷奏報: “(初八日)斃匪千餘, 斬首數百。" " 奪獲槍械、衣物甚黔。”

這三方面報告,都比較籠統,只說斬首數百、斃敵千餘,究竟是幾百人,還是一千多人,沒有準確的數字,但是可以肯定,擊斃的敵人最少應該在300人以上,否則稱不上數百。

我們再看法軍的記載

黎貢德加爾新記述:3月23日,“總共死4人、傷25 人,總數為29人喪失了戰力。”“(3月24四日)總共死70人,其中軍官7人。傷188人,其中軍官6人。”

從這個記載只是部分法軍部隊的傷亡,並不是法軍全軍的傷亡。可以看出,僅23、24日兩天,這支部隊就傷亡200餘人。

而清軍的反攻一直持續到29日,不費吹灰之力就佔領諒山,可見法軍已經潰不成軍,完全喪失戰鬥力,其傷亡只慘重可想而知。

加爾新:“所有軍官和士兵都被圍住”“ 在半點鐘以後,僅第111隊中主力,則已倒落四分之一,… … 或死或傷損失該數中之275人。”

這一份記載就更慘了。應該是在23日,法軍進攻鎮南關當天。

從以上兩份記載可以看出,2000法軍進攻鎮南關遭受重大挫折,死傷300餘人。這已經是非常重大的損失了。不但直接減員300餘人,每個重傷員還需要至少兩個人幫助撤退。戰鬥力損失更大。

法軍大敗,狼狽逃回文淵、諒山。馮子材率部乘勝追擊,26日攻克文淵,29日攻克諒山。

諒山易守難攻,清軍卻輕而易舉攻佔諒山。只能說明,在連續的打擊之下,法軍已經完全喪失了戰鬥力。當初的2000餘人,很有可能損失了一千人以上,甚至可能所剩無幾。

因為根據常識,法軍火力強大,如果還有一千多人,應該可以守住諒山,至少可以堅持一段時間。

為什麼法軍會死傷這麼多人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五個字:兵敗如山倒!

所有的戰爭,傷亡最大的階段,往往不是兩軍正面對決的時候,而是一方潰敗,一方追擊的時候。這個時候,失敗的一方被連續追擊,軍心渙散,已經沒有了有組織的抵抗,得不到補充和休息,完全就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法軍在鎮南關戰役中,正好演繹了一出“兵敗如山倒”。23日,正面強攻鎮南關失敗,損失300人,彈盡援絕。於是拼命突圍,向南逃跑。清軍緊追不捨,連續追擊。一直到29日攻克諒山。

在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內,法軍沒有得到任何休整和喘息的機會,一路逃跑、一路被動挨打。只損失一半的人馬,已經非常幸運了。

綜上所述,鎮南關大捷,消滅法軍一千餘人的戰報,應該是非常可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