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造就了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

太平天国成立初期提出的理念,符合晚清时期受压迫人民的基本诉求,合适的土壤使得它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具影响力、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革命。太平天国巅峰时期,大有取代清王朝统治的趋势。1864年,在外部形势一片向好之际,太平天国却轰然倒塌,表面上看是湘军英勇消灭了太平军。但究其根本源于太平天国的内斗。创始人洪秀全的不严谨,为太平天国日后的发展壮大埋下了隐患,最终形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导致了太平天国的失败。下面以我浅薄的视角聊聊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

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造就了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

首先,谈谈太平天国的先天不足。1844年,洪秀全经历四次科举考试失败,偶然间得到的基督教书籍《劝世良言》给了他灵感,便与冯云山在广西一带开始传教活动。传教初期,洪秀全与冯云山分工协作,洪秀全回广东编纂施政纲领等文件,冯云山一人在广西传教,可以说初期的实质性工作都是由冯云山完成,他对洪秀全十分忠诚,始终坚持他的绝对领袖地位。

当时底层的劳苦大众生活凄苦,再加上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摊派,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让人民的生活苦不堪言。"拜上帝会"提倡的众生平等,让底层人民看到了生的希望。洪秀全假称自己是上帝之子,耶稣的亲弟弟。在封建迷信思潮影响下的中国人民,对洪秀全的身份深信不疑。于是"拜上帝会"在短时间快速地发展壮大,很快信众便达到了2000余人。太平天国后来的领袖人物杨秀清、萧朝贵、石达开等都是在此时加入的。

1850年底,太平军在广西等地与清军展开了战斗,拉开了与清军彻底对立的局面。太平军民心所向,锐不可挡,一路乘胜追击,于1853年1月12日攻克江宁(今南京)。洪秀全在百姓们的欢呼声中带着官兵进入南京城。自此,与清政府分庭抗衡的政权正式宣告成立。洪秀全改国号为太平天国,改都城南京为天京。

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造就了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

君权神受历来是古代帝王朝代更替、巩固皇权惯用的伎俩,太平天国被洪秀全赋予的浓厚的迷信色彩,为它的发展壮大提供了理论依据,但是也为以后的内部斗争埋下了伏笔。

其次,再来说说太平天国所出现的后天营养不良。1848年,冯云山被朝廷以聚众谋反的罪名抓捕,洪秀全不顾一切地前去营救。两位领导人的相继离开,让太平军内部群龙无首。为了安抚人心,杨秀清急中生智上演了一出"天父下凡"的戏码。这一次的经历,让杨秀清初尝到了神权的甜头,同时萧朝贵也看在了眼里。

1851年,太平军攻下永安后,洪秀全便开始大肆封王,杨秀清封为东王九千岁,萧朝为西王八千岁,洪秀全最为依赖的冯云山为南王七千岁,韦昌辉为北王六千岁,诸王均听命于九千岁杨秀清。杨秀清在太平军的地位仅次于天王洪秀全,洪秀全很少参与政务管理,可以说杨秀清是真正的实权掌握者。

杨秀清对此并不满足,便频繁使用"天父下凡"遏制洪秀全。而萧朝贵也不甘心居于人下,他学习杨秀清的妙计,借着"天兄下凡"向杨秀清和洪秀全发号施令。他们都有替代洪秀全的野心,但又不能否认天王的存在。而洪秀全对此也是哑巴吃黄连,他是太平天国绝对的领袖,却又要听命于手下的支配。这样扭曲的状态一时之间,让太平天国出现了天父、天兄与天王三足鼎立的局面。都说群龙不能无首,但是同时出现三位最高领导人,内部的混乱可想而知。

杨秀清和萧朝贵逐渐走到了权利中心,而洪秀全完全被架空,甚至都有人质疑洪秀全的存在。萧朝贵在攻克永安不久后,便战死沙场,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杨秀清一家独大的局面。独揽大权的杨秀清将替代洪秀全的想法付诸行动,借"天父下凡"向洪秀全提出了要求。洪秀全表面应允,暗底里命令韦昌辉和石达开回部对付杨秀清。韦昌辉先一步回京后,残忍地杀害了杨秀清及其亲信。韦昌辉的暴行引起了太平军将士的愤怒,石达开要求洪秀全惩办韦昌辉。洪秀全无奈只得处死了韦昌辉及亲信,让石达开掌管政务。但有了前车之鉴,洪秀全并不十分信任石达开,提拔自家兄弟遏制石达开,致使石达开愤然出走。这便是著名的天京事变。

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造就了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

天京事变后,洪秀全貌似掌握了实权,但此时身边已无可用之人,太平军没有了当初虎虎生风的气势,可以说太来天国此时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不久后,清军攻克太平军大营,历时13年之久,让清王朝闻风丧胆的太平天国退出了历史舞台。

最后,我们再说说太平天国失败的另一个重要原因,那便是根基未稳,原形毕露。太平天国成立初期,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倡导"有田同耕,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处不饱暖"的思想,这一美好愿景让普通民众向往,故此才能着洪秀全闹革命。然而,在天国出现粮食短缺的情况下,洪秀全在众王的提议下,同意征粮交税。同时随着建都天京,领导层的享乐主义滋生,洪秀全的天王府就曾奢华至极。领导层的做法与吸引人民闹革命时的宣传背道而驰,这时的太平天国与封建王朝统治又有何异呢?

另外,太平天国还有其反人类的行为,建都天京后,太平天国依然维持战时的作法,采用按性别分住,他将"男女授受不清"做到了极致,就算是夫妻、母子见面都需申请。太平天国宣讲一夫一妻制,而洪秀全不仅有88位妻妾,而且下发诏书明令各王可娶妻妾的数量,东王、西王可娶十一妻,从南王到翼王各六妻,高级官员可以三妻,中级官员只能二妻,低级官员和老百姓一样,只能一妻。此时的妇女地位极其地下,不仅是权利的象征,而且是相互馈赠的礼品。这些与封建清土朝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天发育不足,后天营养不良,造就了太平天国最终的失败

总之,"天时、地利、人和"让太平天国得到了空前的成功,其实这里的所说"人和",准确地说是长期被压迫的人民找到了出口,并不是真正意义民心所向。在建立政权后,上层统治者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滋生出来,他们开始享受运动带来的物质生活,一直压抑的权利欲望彻底释放,他的失败便是可以预见的。而各王之间的权利斗争则是加速了太平天国的灭亡。太平天国虽然失败,但是他加快了中国近代化改革的步伐,为之后的近代革命提供了参考依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