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Hi~新朋友,记得点蓝字关注我们哟

全世界崇奉的预言人有四:基督徒谓其天主是耶稣基督,回教徒谓是穆罕默德,犹太教徒谓是摩西,佛教徒谓其第一神是释迦牟尼,于我对此四人皆致敬礼——忽必烈


1294年1月22日 ,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忽必烈,按中国皇帝的庙号称为元世祖,按蒙古语尊称为薛禅皇帝。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元世祖,名字全称孛儿只斤忽必烈,蒙古族,他是“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第四子拖雷正妻唆鲁禾贴尼的第二子。他也是第五代的蒙古大汗。


他曾患有脚疾,但并不妨碍他像其他蒙古贵族子弟一样在战场上屡建功绩。


17岁时,其父拖雷因代大汗窝阔台受过,喝下巫水致死,忽必烈同母亲唆鲁禾帖妮和众兄弟投靠到伯父窝阔台的帐下。


1251年,忽必烈之兄蒙哥在忽里勒台大会上被推举为蒙古大汗,灭掉苟延残喘的南宋政权成为国策。拖雷一系开始得势。


忽必烈被蒙哥任命为总理漠南汉地军国庶事,负责总领漠南汉地事务,他在这段时间内任用了大批汉族幕僚和儒士,如刘秉忠、许衡和姚枢等等,并提出了行汉法的主张。儒士元好问和张德辉还请求忽必烈接受儒教大宗师的称号,忽必烈悦而受之。


这段经历,使忽必烈成为蒙古王公中对汉文化态度最为积极的一位。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八思巴篆文“宗仁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百户印”


1253年,忽必烈被蒙哥派遣南征南宋的友邦大理国,在大将兀良合台的配合下势如破竹,国王段氏投降,灭掉了这个有300多年历史的国家,也从西南面对南宋形成半包围。忽必烈被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1257年,蒙哥亲率大军伐宋,忽必烈被任为东路军的总指挥。


1259年,蒙哥死于合州城外的炮火中,忽必烈接妻子密报,急忙赶回北方同六弟阿里不哥争夺大汗之位。


1260年,其弟阿里不哥在哈拉和林被选立为大蒙古国大汗,5月5日,忽必烈则在部分宗王和大臣的拥立下在中塬开平登基成为大蒙古国皇帝(蒙古帝国大汗1260—1294年在位)。


幼弟阿里不哥与忽必烈为此发动战争争夺汗位。


经过四年内战,阿里不哥兵败投降,忽必烈大获全胜,成为独一无二的大汗。但他很快就不满足于大汗的尊号,他还要成为整个中国的统治者。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青花鸳鸯纹大盘


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改名为中都,上都为陪都,并继续推行汉法、任用汉族官员。


但四大汗国之中的叁国则因他违反历来大汗选举传统以及他行汉法的主张而纷纷终止藩属关系,脱离了他的统领范围。


仅伊儿汗国(首任伊儿汗即忽必烈之弟旭烈兀)在名义上承认忽必烈的大汗地位,但在忽必烈去世后伊儿汗国也完全独立了。


至此,蒙古大汗实际管辖的政治版图仅止中塬地区、今新疆东半部、西藏和蒙古全境。


1264年,忽必烈在已臣服的吐蕃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负责处理和管辖当地的军政事务,这是西藏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版图。


1271年12月18日,忽必烈按照中国封建王朝的礼仪,颁布即位诏书,自称皇帝,将国号由“大蒙古国”改为“大元”,从大蒙古国皇帝变为元朝皇帝(1271—1294年在位),正式建立元朝,成为元朝首任皇帝。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元世祖后像


与此同时,灭宋的时机也已完全成熟。


他训练了一支强大的水军,用了六年时间围城苦战,攻陷了襄阳城。


1274年,大将伯颜率大军自襄阳出发,顺江而下,宋军望风归降。


1276年,攻陷临安,接着从海陆两路追击南宋流亡政权。


1279年,在厓山海战中,陆秀夫背着8岁的小皇帝宋帝昺跳海而死,南宋亡,忽必烈正式君临华夏。


1284年,元世祖忽必烈派员到台湾“宣抚”,同年,在澎湖设立了政府管理机构——巡检司,台湾在历史上第一次被纳入了中国中央政府的版图。


忽必烈时代,开始在云南设置行省,这是云南地区完成中国化的关键一步。


除此之外,忽必烈时代还多次出兵其他国家:


两次出兵日本


至元十一年(1274年)元朝发动第一次出兵日本,日本史书称之为文永之役,以叁万二千余人,东征日本。


至元十八年(1281年)七月,忽必烈又发动第二次出兵日本,史称弘安之役,由范文虎、李庭率江南军十余万人,到达次能、志贺二岛,却碰到颱风,溺死近半。


两次出兵安南,两次出兵缅甸,甚至在1292年,还曾出兵太平洋上的爪哇岛。


这些战争大多未取得可持续的成果。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舞蹈俑


青年时期的忽必烈时常注意金、宋的文明,认识到「蒙古唯有与伊斯兰文明及汉家文化融合,帝国长久立足于世界的理想方能实现」,因此身边经常围绕着来自中塬、中东等地的学者。


透过他们的言谈与经验,除了伊斯兰世界,忽必烈对汉地风俗民情的瞭解也超越了当代大多数的蒙古人。


不过在创立元朝的前后,蒙古人多不认同忽必烈要亲近汉地学者的主张,所以忽必烈有感必须发动武力歼灭胞弟、成为大汗,理想才可能实现。


但是争夺汗位的行动也使蒙古大一统的可能性消失了。


往后即使忽必烈在汉地推行汉法,但身边蒙古贵族反对实施汉法的声音始终大于支持。


由于改变蒙古人的观念是如此的困难,加上版图扩张至日本的出征失败了、治理中塬的难度高于预期,而且由色目人管理财政的帐面成果确实比汉人来得丰硕、精明,因此在尚武的大环境下,失意的忽必烈不復当年的威望,他选择了与蒙古贵族妥协,汉人的地位终于煺到最末阶,种下了汉人日后积极反抗蒙古人的意志,


元代画家刘贯道绘有一幅《元世祖出猎图》,或可一展元世祖风采。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元 刘贯道 元世祖出猎图

绢本设色 82.9x104.1cm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作于元世祖至正十七年(1280),在元代人物画中属于全景式大尺幅作品。


此图描绘的是元世祖率随从出猎的情景。画面以广袤无垠、色调单一的荒漠为背景,沙丘之后,正有一列骆驼驮队横越。近处元世祖忽必烈及随从们勒马暂驻。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元世祖外穿白色裘衣,内着金云龙纹朱袍,乘一匹黑马,侧身向后张望。近处人骑聚集,或张弓射雁;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其中骑乘黑马、身穿白裘者,应为元世祖,与世祖并驾的妇女,似为皇后,其余八人,应是侍从,其中尚有黑奴一名。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随从诸人勒马环绕周围,或手架猎鹰,或绳携猎豹,皆为马上行猎之状。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画面左侧一少年正侧身挽弓欲向空中的飞禽劲射,众人的目光大都被这一举动吸引,注视着是否能弓响禽落。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图中人物、马骑无论衣着、装备皆刻画精细,表情神态自然生动,而世祖的面容,更与本院所藏<元历代帝后像>册中的元世祖半身像相似,足证两图的写实。


虽然刘贯道的画作传世甚少,但由此轴中人物的传神,可明刘氏善画的美名,非凭空得来。


图中人物用铁线描,线条细劲流畅,设色浓丽。人物刻画得生动自然,如世祖的雍容、挽弓少年的专注都画得很传神。


图中马匹亦各具姿态,体现出作者对此类生活的稔熟,观察之精细和深厚的功力。


此图不仅是一幅优秀的人物鞍马画作品,亦是研究元代前期人物肖像画的重要资料。也有学者认为此图缺乏质朴豪纵的气息,可能系由元中后期宫廷画家追画。 


此图左下方署“至元十七年二月御衣局使臣刘贯道恭画”。


至元十七年即公元1280年,是刘贯道补入御衣局的第二年。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刘贯道(约1258-1336)字仲贤,元代画家。河北中山(今河北省定州市)人。


家贫性聪慧,自学成才,至元十六年写御容称旨,补御衣局使。


所画道释、人物,全宗法晋、唐。画山水宗李成、郭熙,佳处逼真。花竹鸟兽,亦能集合诸家之长,成为当时画坛的高手。


人物宗晋、唐,形态生动逼真,展卷恍然置身于人物对话之中,手势、眉睫、鼻孔皆有动态,可谓神笔。山水宗郭熙;花鸟走兽集诸家之长。


传世作品: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积雪图》轴,绢本,水墨山水

图录于《故宫书画集》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消夏图》卷,绢本,设色

为元画中上乘之作

藏美国纳尔逊艾金斯博物馆


历史上的今天:1294年大元王朝元世祖忽必烈逝世

《梦蝶图》卷(局部),绢本,设色

纵30厘米,横65厘米

藏美国王己千先生怀云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