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為什麼又被稱為“中國才都”?

-安小彡-


撫州古稱臨川郡,現臨川區屬於撫州市。是撫州市政府駐地,

自古臨川文風昌盛,英才輩出。早在唐朝,著名才子王勃在他所寫的傳世名作《滕王閣序》中,就發出過“鄴水朱華,光照臨川之筆”的由衷讚歎,“臨川之筆”成了“臨川才子”的代稱。

實行科考制度後,自宋至清,臨川人在科舉考試中共錄取舉人1029人,進士731人。著書立傳的學者有300多人,著述481種,5580多卷,其中65種770多卷被列入《四庫全書》。

臨川自古以來就人才輩出,像王安石、湯顯祖、曾鞏、晏殊、晏幾道、陸象山、謝逸等許多的文人墨客都是撫州人。


臨川主要才子簡介:

1、王安石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號半山,諡文,世人又稱王荊公,漢族江右民系。北宋撫州臨川縣城鹽埠嶺(今撫州市臨川區鄧家巷)人,封荊國公,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學者、詩人、文學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黨領袖。

2、湯顯祖

湯顯祖(1550—1616),中國明代戲曲家、文學家。字義仍,號海若、若士、清遠道人。漢族,江西臨川人。湯氏祖籍臨川縣雲山鄉,後遷居湯家山(今撫州市)。出身書香門第,早有才名,他不僅於古文詩詞頗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醫藥卜筮諸書。34歲中進士,在南京先後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禮部祠祭司主事。

3、晏殊

晏殊(991年—1055年2月27日),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政治家。生於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同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平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病逝於京中,封臨淄公,諡號元獻,世稱晏元獻。晏殊以詞著於文壇,尤擅小令,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並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4、曾鞏

曾鞏(1019年9月30日—1083年4月30日),字子固,漢族,建昌軍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後居臨川,北宋文學家、史學家、政治家。曾鞏出身儒學世家,祖父曾致堯、父親曾易佔皆為北宋名臣。曾鞏天資聰慧,記憶力超群,幼時讀詩書,脫口能吟誦,年十二即能為文。曾鞏為政廉潔奉公,勤於政事,關心民生疾苦,與曾肇、曾布、曾紆、曾紘、曾協、曾敦並稱“南豐七曾”。曾鞏文學成就突出,其文“古雅、平正、沖和”,位列唐宋八大家,世稱“南豐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