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格拉底為什麼坦然接受死刑?臨終前一番話道出人生的意義

蘇格拉底(公元前469年-公元前399年)是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哲學家之一。他與學生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並稱為“古希臘三賢”,後世公認蘇格拉底是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如果說我們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是孔子,那麼蘇格拉底就是西方的“孔子”,他的思想對西方世界的影響可以與孔子對東方世界的影響相媲美。由此可見蘇格拉底在西方人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高。


蘇格拉底為什麼坦然接受死刑?臨終前一番話道出人生的意義


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蘇格拉底住在奉行民主的雅典,但他對當時的社會制度依然感覺到有所不滿,因此不斷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此種行為有點類似於今天網絡上的一些槓精。蘇格拉底經常還把自己比作是一隻牛虻,因為雅典好像一匹駿馬,但由於肥大懶惰變得遲鈍昏睡,所以需要他這隻牛虻緊緊地叮咬它,刺激它,從而使它能從昏睡中驚醒並煥發出新生。此處引用詩人艾青的一句經典名言:“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


蘇格拉底為什麼坦然接受死刑?臨終前一番話道出人生的意義


二、“活著不是目的,好好活著才是”

蘇格拉底地不斷抨擊引起了許多人不滿。在他晚年之時,雅典統治者以藐視神明和腐蝕年輕人道德的罪名將他送上法庭接受審判。最終,由501位市民組成的陪審團在經過投票後判他有罪。

當時雅典的檢察官要求判處蘇格拉底死刑,可是這一建議立即遭到絕大多數人的反對,其中反對聲音最高的偏偏就是之前判處蘇格拉底有罪的雅典公民陪審團成員。因為這些人雖然討厭蘇格拉底,但卻並不想殺死他,更不希望自己成為殺他的兇手之一。因此,大家建議採用一條折中的判罰:將蘇格拉底驅逐出雅典。


蘇格拉底為什麼坦然接受死刑?臨終前一番話道出人生的意義


按理說,好死不如賴活著,被驅逐總比接受死刑要好。可是,這回卻輪到蘇格拉底不幹了。他對眾人說:“不管我在哪裡,不提出質疑,我就活不下去,沒有省思的生活不值得活。你們也可以對我處以罰款,可是我什麼也拿不出來,我不是有錢人。”

由於蘇格拉底拒絕妥協,最終法庭判了他死刑。不過,多數雅典人可能並不希望真的殺死蘇格拉底,因此以宗教慶典為由,推遲了死刑的執行日期。在此期間,蘇格拉底處於無人看管狀態,只要他想跑路,隨時都可以逃之夭夭。蘇格拉底的學生們擔心老師的安全,紛紛勸他逃跑,可蘇格拉底卻對眾人說:“既然我不能永遠活著,那又何必苟且偷生?活著不是目的,好好活著才是。我曾在雅典的法治下過著很好的生活,如今我已準備好接受懲罰。”蘇格拉底臨終前的這番話可謂是一語道破人生的意義。


蘇格拉底為什麼坦然接受死刑?臨終前一番話道出人生的意義


三、蘇格拉底之死

到了執行日,蘇格拉底被判處服毒芹汁自盡。他的弟子們以時辰尚早為由乞求他晚點再喝毒芹汁。可蘇格拉底卻平靜地拿起毒芹汁一飲而盡,終年70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