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命運讓我蟄伏,我偏要活得熱氣騰騰

蘇東坡:命運讓我蟄伏,我偏要活得熱氣騰騰

蘇東坡:命運讓我蟄伏,我偏要活得熱氣騰騰

有人說,蘇東坡的一生,不是在被貶官,就是奔波在被貶官的路上。

多年黨政相爭,他一生只站“良心”二字。

他,既不能容於新黨,又不能見諒於舊黨。他的才華和名氣,讓他成了最大的耙子。

他三遭貶謫,黃州惠州儋州,一次比一次偏遠,半世漂泊。

命運對他百般刁難,萬般磋磨,企圖屈打成招。

不!他輕聲道,命運讓我蟄伏,我偏要活得熱氣騰騰。

命運給他的難題,他全然接著,他去生活中尋找答案。

再也找不到有誰比他更懂生活,有誰比他更善於發現生活的快樂。

他又真實,又可愛。

他,在我們心中,一站,就是千年。

先生,千年前有您,真好!

苏东坡:命运让我蛰伏,我偏要活得热气腾腾

01 粗繒大布,裹不住快樂的靈魂

“粗繒大布裹生涯,腹有詩書氣自華。”是蘇東坡寫給董傳的,贊他身著粗衣劣布,但胸中有學問,氣質自然光彩奪人。

這句詩用來描述蘇東坡也頗合適。他為官不貪不佔,工資更是“俸入所得,隨手輒盡”,自是瀟灑隨性。

被貶黃州,捉襟見肘,每月只得四千五百錢,蘇東坡便把一百五十錢串成一串,分成三十串掛在屋樑上。

清晨起來,拿著叉子從樑上叉下來一串作當天的花銷。

他享得了富貴繁華,也過得了凡夫俗子的煙火日子。

粗繒大布下,是那顆無論環境如何惡劣,都能沉浸其中,好好生活的靈魂。剛到黃州時,他眼前盡是荒涼,腦中閃過烏臺獄中130天日日夜夜的折辱和磋磨,他不可避免地陷入悲愴和孤寂中,他寫:“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然而,蘇東坡不會讓自己長期沉浸在沉鬱中,他總願意雙腳踩著土地,去生活中尋找快樂。

他在城中閒逛,逢人便上前聊天,他請村民講鬼故事,席地而坐,不亦樂乎。

沒有俸祿,沒有積蓄,沒有飯吃,但這怎麼能難倒蘇東坡呢。

他穿上農夫的短衫,扛起鋤頭,全家開荒城外的一片“東坡”。

他成了一個快活的農夫。

他種稻、種麥、種桑、種棗,他樂的一發不可收拾。

他熱愛腳踏實地的日子,他要一天比一天活得快活。

一天,蘇東坡去姓劉的人家做客,席間主人端出了一盤油果,他覺得酥脆可口,便問此餅可有名字,主人回答沒有。蘇東坡說:“那就叫‘為甚酥’吧。”

一個姓潘的人家釀的酒特別酸,蘇東坡喝完打趣道:“你這是做醋的時候放錯水了吧?”便給酒起名叫“錯放水”。

後來,蘇東坡帶家人出遊,想吃油果,便在紙上寫道:出來遊玩,又餓又渴,急需潘家的“錯放水”,也要劉家的“為甚酥”。向這倆家人討取。

他把生活中的瑣事化成幽默的段子,佐酒下飯,好不快活。

蘇東坡以他的幽默、豁達直面命運開的荒誕不經的玩笑。他不彎腰,不低頭,人生哪裡沒樂事,何必執於一事不鬆手。

林語堂說:“蘇東坡是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贊他活得“元氣淋漓富有生機”。

詩人余光中曾經說過,如果去旅行,要和蘇東坡同行,因為他有趣。

對於樂觀的人,即使陷入萬般不由人的境地,也能抓住一束光,活得熱氣騰騰。

接受可以接受的,改變可以改變的,多些幽默,少些憂慮。

人生一世,要一天比一天更快活。

苏东坡:命运让我蛰伏,我偏要活得热气腾腾

02 人活一世,吃是大事

蘇東坡初來黃州,便寫道:

自笑平生為口忙,

老來事業轉荒唐。

長江繞郭知魚美,

好竹連山覺筍香。

他自嘲道:我這一生都在為嘴巴而忙,到老了反而要委屈嘴巴。好在長江裡的江魚定然鮮美,城外的竹筍必然是香脆可口。

蘇東坡愛吃,懂吃,他是個地地道道的美食家。

黃州人不愛吃豬肉,所以價錢低廉。蘇東坡囊中羞澀,只得琢磨豬肉的吃法。誰知,這一折磨,便成了千載流傳的人間美味。

蘇東坡取乾淨的砂鍋,放入少量的水,下切成正方形的豬肉,用不起煙的小火慢燉。他特別交待“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他明白火候對美食的重要性,就如苦難之於人生。

邵聖元年十月,60歲的蘇東坡,再次被貶至惠州。

生死禍福,非人力所為,蘇東坡早已看淡,他眼裡只有漫山的黃柑朱橘、家家戶戶釀的美酒、羅浮山下的梅花、枝頭掛著的荔枝。

他看著滿樹色澤鮮豔的荔枝,讚道“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相比黃州,惠州更是匱乏。這裡的市集,每日只殺一隻羊。

蘇東坡賣不起羊肉,便和屠夫商量,低價買來沒人要的羊脊骨。

回家後,他用水煮熟,撈出後,抹上米酒入味,撒上鹽粒,放到火上,烤至焦黃,香味四溢。

骨頭吃起來,雖無肉,但竟吃出蟹的味道。他在給弟弟子由的信中詼諧道:“這樣吃起來甚是美味,只是虎口奪食,當地的狗卻是很不高興。”

他懂吃,善烹,以食入詩,以詩烹食。

他吃茶,“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他炸撒子,“纖手搓成玉數尋,碧油煎出嫩黃深。”

他燒芋頭,“牛糞火中燒芋子,山人更吃懶殘殘。”

他煮粥,“地碓舂秔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

對於蘇東坡,不懂美食,不足以談人生。

他用美食撫慰了內心的孤寂,用煙火氣撫平生活的稜角。

他在美食上的心思,正如他對待生命的態度,不急不躁,不慌不忙,活在當下,用心生活。

一蔬一飯,皆是幸福。好的人生,不過用心吃飯。

苏东坡:命运让我蛰伏,我偏要活得热气腾腾

03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有人說,蘇東坡的存在是為了朋友的。

蘇軾說: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蘇東坡交朋友全憑一片赤子之心。

談古論今的文豪大家是朋友,村頭田間的鄉野村夫也是朋友;一方百姓是朋友,昔日政敵亦可做朋友。

他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他走到哪兒,朋友交到哪兒,哪兒便是家。

他在密州救災,在徐州抗洪,在杭州築堤,在儋州教書。他見百姓苦猶如自己苦,他見百姓樂如如自己樂。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他每到一個地方,當地的朋友們都是對他掏心掏肺的好。

在黃州,無處居住,在朋友的幫助下,蓋了五間房,快樂的蘇東坡在牆上畫了幅雪景,起了個浪漫的名字“雪堂”。

在儋州,當地的土著朋友幫助他蓋了三間房子,雖然簡陋不堪,蘇東坡興致盎然地起名“桄榔庵”。

三毛說:“朋友這種關係,最美在於錦上添花;最可貴,貴在雪中送炭。“

三次貶官,他的朋友們不離不棄,甚至生死相隨。

好友杜輿,賣掉所有家產,準備帶著妻子兒女前來儋州和他一起生活。

好友陳慥,蘇東坡在黃州四年間,七次去看望他,知音難覓,患難與共的知音更是難求。

蘇東坡和陳慥相識於青年,二人一見如故,指點江山,肆意快活;相守與中年,患難與共,苦中作樂。

一天,蘇東坡和陳慥喝酒閒聊,談興大起,直至夜深而不覺,忽然聽一聲大吼,驚得陳慥扔掉了手中的木杖。

原來是陳慥的夫人,不滿他夜不歸。蘇東坡見友滿臉呆滯的樣子,大笑不止,作詩取笑他:

龍丘居士亦可憐,

談空說有夜不眠。

忽聞河東獅子吼,

拄杖落手心茫然。

河東獅吼的典故,便是由此而來。

苏东坡:命运让我蛰伏,我偏要活得热气腾腾

後來,蘇東坡被貶惠州,陳慥聽說後,心急如焚,立馬寫信要步行惠州探望,蘇東坡連忙回信勸阻。

蘇東坡同鄉好友巢谷,得知蘇東坡被貶到儋州,七十三歲高齡的他,不顧勸阻,從四川徒步去看望蘇東坡。

可惜,旅途勞頓,一病不起,最終客死他鄉。蘇東坡聞此噩耗,悲痛欲絕。

朋友點亮了蘇東坡的貶謫生涯,成了他最艱難時刻的精神慰藉。

他的兒子蘇過曾說過,家裡一日沒有朋友上門,蘇東坡便像缺了什麼似的。

王安石說,人生樂在相知心。屈原說,樂莫樂兮新相知。

《聖經》裡說:“朋友乃時常親愛,弟兄為患難而生。”

土相扶為牆,人相扶為王。

風雨人生路,朋友,是志同道合,是肝膽相照,是同舟共濟,是風雨與共。

朋友,為你分憂,為你解難,為你擋風寒。

人生一世,不求榮華富貴,但求三五知己,窗前聽雨,桌邊坐談,一生相伴,貧貴不移。

苏东坡:命运让我蛰伏,我偏要活得热气腾腾

04 人生如逆旅,你我皆行人

蘇東坡的一生是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

他活得淋漓、幽默、瀟灑、溫柔、堅韌、快活。

林語堂說:“一提到蘇東坡,在中國總會引起人親切敬佩的微笑。”

他,是最好的兒子,是最好的父親,是最好的朋友;

他,是詩、是詞、是竹、是茶、是蘇堤、是東坡肉、是寒食帖。

他,是天縱英才,更是農夫凡子。

元佑六年春,蘇東坡送別好友錢穆,寫道:“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人生就是一趟艱難的旅行,你我都是匆匆過客。

何必傷懷,不念過去,不懼未來,煩惱自除。

快活自在,用心吃飯,三五好友,人生足矣。

◆坤維上腴 岷峨奧區——眉山:歷史人文薈萃之地

◆行攝眉山 | 從這個視角看眉山,實在太美了!

◆蔣藍:張獻忠身世及形象演變史

◆蘇東坡:人生浮沉,最在意的還是一個“情”

◆人物 | 李俊賢:眉山走出的中國工程院院士

◆探秘眉山碼頭•岷江篇①| 從岷江說開去

◆探秘眉山碼頭•岷江篇②| 眉山老城的碼頭記憶

苏东坡:命运让我蛰伏,我偏要活得热气腾腾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審核:周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