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书法的技术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

书道游鸿


书法技术性亦即书写的技能技巧,重在点画结构线条的形态品质,艺术性则是在此基础上的风度气象。二者是形貌与神采、皮肉与灵魂的关系。



第一,从书法修行进程上,书法技术在先,书法艺术在后。书写技能不过关,就无所谓书法艺术。正书还都写不好,就急于取“拙”,这就是纯属瞎胡闹。何为书法技术?不仅包括点画结构结体的技巧,还包括笔墨章法原则法度的理解运用。脱帖之前的临摹,都泛属于书法技能的训练。脱帖之后,方可论“艺术”。



第二,从书法艺术品质高度上,书法技术是根基,书法艺术是塔尖。可以理解成书法技术是书法艺术的入门砖,高超的书法艺术必须依靠过硬的书法技术来作为支撑。书法技术不仅仅只是受指腕之力控制的笔下功夫,还包括书法学理、书法追求与书法审美。书法艺术来自并超脱于书法技术,它是文化的、历史的、情怀的、创造性的复杂艺术。



第三,从书法艺术实现是路径上,书法技术是手段,书法艺术是目标。书法习学不同于书写培训,它是直奔艺术而去的。如果把书法修行比喻成过河,书法技术就是渡河的舟与桥。书法技术是时刻动态变化的,书写者因时因需而取。书法技术的训练贯穿于书学始终,书法艺术的一切跳跃的灵感,都不能脱离于自身的书写技术。



抱庸妄谈。(文中插图为抱庸硬笔)


抱庸詩書


此问题甚好!

技术就是技巧、技法,只是愉悦眼球的审美。

艺术则是基于技术的心灵审美。

艺术的本质是情感思想。书法艺术的本质就是情感思想的线条的形象化。一言以蔽之:以意驭形,以意驭文,人书一体,形意一体。

这样说太抽象,通俗说就是:怒则字重,忧则字滞,喜则字轻,逸则字灵。因地赋形,因意赋形。

怒有产生、发展、转折、高潮、退潮、消失。这中间有很多精微气机,导致没有人可以重复怒气,即没有任何人能生一模一样的怒气。

怒有很多技术:提高嗓门、瞪眼、跺脚、用手指点、辱骂等等,这些技术是人生气时无意使用的,真的怒气会忘记这些技术,无意识想都不想就使用出来。

书法的“人书一体、形意一体”也是如此,忘记书法技法,也无意识、想都不想使用技法。

坦率来说,自宋之后,已经绝迹。都成为面具型书法:可无限重复,有精气神,但没有当下的喜怒哀乐。

实际上,书法分三个层面:技法级,工艺级,艺术级。

技术级,指书法技法娴熟,字的造型与前人、与大众相差不大。

工艺级,指有区别于大众的“自我之体”,字体有独特的精气神,如有开宗立派的区别,则绝对是大师级。但缺陷是用总用“自我之体”(重复)抄写任何内容,不论内容是喜怒哀乐,自我之体不变,即无限的重复性。

艺术级,指一次性的,用当下的喜怒哀乐所驾驭字形而导致“形”“意”合一的、人书一体。

中国书法史达到“艺术级”的人不超过五指之数。

达到“工艺级”的群星璀璨。张旭、怀素、欧柳、米芾、赵孟頫、董其昌、王铎、傅山、沈尹默、吴昌硕等等




urna风之度0


首先,技术是实现艺术的手段。

没有手段的目的就是空想,或者自以为是误入歧途。

点画书写的技法、字的结体、整幅作品的行气章法,是有规范的,称为法度。

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用书写来抒情和表现思想文化,但必须遵循法度,戴着法度的镣铐跳舞。

否则就不是书法,而是绘画、行为艺术等其他艺术,甚至是胡闹、非艺术。

书法技术的获取还必须是一个特殊的途径,即长期的读帖临帖,长期的日复一日的练习——日日临池。

不能仅靠天赋 ,不能仅靠悟性,不能仅靠获取秘诀。

长期练习,从实践中把握法度,从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技进于道,这是书圣都无法绕过的程序。

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

第二,艺术是技术的升华,技术是艺术的基础。

我在《书法的功与性浅识》里早就说过:

明代祝允明说:“有功无性,神采不生;有性无功,神采不实”。

据我的理解,功,基本功,功力。

握笔运笔,提按顿挫,永字八法,行气章法,谋篇布局,这是基本的,必须的,至于功力和功力深厚,需要时间,需要许许多多的实践和见识,是欲速则不达的。

性,性情,性灵。前者相对较易,后者很难,很多人终身不能到达。

……

有些人所谓聪明绝顶,往往就写“聪明字”、“文人字”。但无论如何,“性”必得用“功”来表达。作家要有语言的功力,书家、画家要有书写绘画造型的功力。

艺术是建筑,技术——功力是基础,没有基础的建筑谁也没见过,因为无法建筑,即使硬建,早就倒塌。

苏东坡是很自信的,他甚至说什么“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吾虽不善书,晓书莫如我。苟能通其意,常谓不学可”,但他又说过,

“书贵难”,还说了前文所引”笔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献之。笔秃千管,墨磨万锭,不作张芝作索靖”这样与“烦推求”、“不学可”“自相矛盾”的话。

并且,“通其意”,才可以“不学”,这书法的“意”,不从技术层面入手,即使悟性如苏东坡,能够把握,化为自己的东西并在手上表达出来吗?

有人会说,书法不是还需要“字外功夫”吗?

不错,理论、修养、阅历、对其他艺术的借鉴……等等等等,对书法都有帮助,甚至是至关重要的帮助,问题是,“字”是根本,缺了“字内功夫”,无论你字外多么厉害,写出来的字就不是字。

(图片选自网络)


大悔忆智冰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壹庸试答:书法是一门艺术,而他却少不了技术,两者不可缺少,下边我们用举例子的方法来说明问题:

技术层面的东西,是所有书法学习者要掌握的东西,当然,有的人掌握的多有的人掌握的少,但是最根本的东西,是必须要掌握的,然而,艺术性却是另一个高度,他取决于你的素质,爱好,情操,修养,会写书法的人很多,真正在书法界取得成就的人却是凤毛麟角,说明,技术是基础,艺术是高度。

记得小时候有这样一篇课文,记得不是很清楚,但道理依旧清晰,就是所有的鸟去学习筑巢技术,每个鸟儿都掌握了其中的技巧,于是都回去给自己筑巢,结果燕子将巢建在了屋檐下那么精致,麻雀将巢建在了墙缝中,乱七八糟。乌鸦将巢建在悬崖上,喜鹊将巢建在了大树上。但是,就燕子的最好看。这就是艺术。





壹庸诗书文


书法的技法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是什么?书法当中的技法,是书家用来表现其创作灵感的基础,譬如一个人的躯体和思想,技法是躯体,艺术性是思想。没有思想的躯体只是行尸走肉,但是没有躯体的思想却根本不会存在。

任何一种艺术表现都离不开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例如给你一台单反相机,就算你懂艺术懂构图和色彩,但是技术不过关可能都拍不出来一张清晰的照片;而一个只懂技术的人,如果缺乏艺术思想,也很难拍出一张动人的照片。一个学美术的人,如果技法不过关,再好的创作灵感也表达不出来;但是如果只有技法,也只能沦落为一个画工。

所以技术与艺术是一件艺术作品中不能分割的两部分,就像阴阳一样,技术是艺术得以表现的保障,艺术是技术能够升华的灵魂。

王羲之学习书法的勤奋是很多人都知道的,为了学习书法废寝忘食,家人给他端过来的饭菜,他拿起馒头蘸着墨汁就吃了,还毫不知情。家门口有个水池,每日临池练书,日子久了水池都被墨汁染黑了,这就是后世的墨池的故事。这些都是书圣在苦学书法的技法,因为有了技法的保证,他才能心手相应,笔随意动,写出那么多传世的佳作。

试想一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的那天,在会稽山阴的兰亭,王羲之高兴之余喝的有点微醺,这时众人推选他来写《兰亭集序》,王羲之除了书法好,文采也是很好的。那么他在写《兰亭集序》的时候,是在构思文章呢还是在想着一笔一画怎么写得好看呢?因为他有深厚的书法功底,技法对他而言已经不是问题了,因此他主要是在直抒心意,性情所致,挥毫泼墨成就了古今第一名帖《兰亭序》。

同样的问题在颜真卿的《祭侄文稿》来说也是一样,颜真卿在极其悲痛的情况下,为他的侄子在写祭奠的文稿,这个时候,老人家心情悲痛欲绝,肝肠寸断,他还会有心情考虑怎么能把字写得好看吗?这个时候,技法于他们而言已无需多虑了。不是技法不重要,而是如何把字写好的技法已经深入到了骨髓。

苏轼说过“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如果你还在想着怎么才能把字写好,那么说明你的技法还不过关,真正进行艺术创作的时候,书家的性情、思想、情感的表达,才是最重要的。


翰墨今香


技法是根基,艺术性是书家融合了学识、修养、技法以及一系列不定因素之后,所展现出来,给观者的直观感受。



就好比建房子,技法是主体框架结构,大楼通过设计、装修,完善配套设施,最终落成后我们看到的效果,就是书家书写时,融合自身的学识、修养等,再配合不同状态书写的作品,所展现出来的艺术性。

不管大楼怎么设计风格,建造过程中,主体框架一定要是稳定的。就像书家创作,不论艺术风格怎么变幻,技法是前提,否则,只能算是胡乱涂鸦。

相传钟繇为得蔡邕笔法去掘墓,王羲之教授王献之笔法还叮嘱不可外传。可见,技法早在两汉、魏晋时期,就已被重视。书法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笔法、字法、章法、墨法。



艺术性是书家品味、格调的一种体现。这种品味格调反映的是书家的精神、性情、学识以及修养。

我们常说书家不仅要有字内功夫,更要有字外功夫。字内功夫除了基本的技法之外,书法理论,鉴别能力都在其内。而字外功夫是什么,它是艺术各门类的互通,是知识的互相渗透,是眼界的培养,是传统文化的修养。



我们知道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他常常喝得大醉,呼叫狂走,而后落笔成书。他在书写时,常常达到了物我两忘、心手相畅的最佳境界。我们在他作品中,看到的是他情绪的起伏,线条的节奏,行气的流畅,以及笔法的变幻。换句话说,就算他再怎样如痴如醉地书写,也一定是在法度之内,即技法是前提。

以上就简单地对书法技法与艺术性的关系的分析。

我是【写字吧】,期待你的【关注】!


写字吧


分三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个方面,所有的艺术首先是技术。

舞蹈艺术家的舞蹈技术首先是过关的,小提琴艺术家小提琴技术首先是过关的,同样书法艺术家的书法技术也应该是过关的。书法技术包括的范畴比较多,但重点是线条质量,通俗的说就是笔画的质量。章法布局再美,如果笔画线条的质量是失败的,这就不能称为书法,而只能叫毛笔字,或者叫鬼画桃符。

第二个方面,技术好不一定就能叫艺术。

比如,有些人临摹王羲之的字,临摹了很长时间,也确实临摹的很像,临摹的技术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但你不能说他临摹的作品就是艺术品,你看来看去,确实很像,但实际上,它还是一张废纸。如果单从像不像上来判定,复印机复印的最像,但复印机显然不是书法家。

第三个方面,书法艺术作品是一个综合体。

比如,谢安的书法作品中凝结着他的学养,他把这种学养融合在了他的字里。你看谢安的字,就是那么儒雅,就是那么得体。

比如,颜真卿的字里,凝结着他的人格。76岁还敢大义凛然的去和叛军谈判。你看颜真卿的书法,就透出一股子倔强,一股豪迈之气。

比如,苏东坡的字里,凝结着他对人生的理解。苏东坡晚年遭受各种小人的坑害,但他却说,他这辈子没碰见过一个坏人,他一生都过的很幸福,这是何等的气量。你看苏东坡的字,就有慈悲和宽容的力量。



水滴国学


如何理解书法的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书写的技术,也乃笔法,及章法墨法,若达及笔墨精到,功力不凡,取法为何家还是稍加变化,用笔是肥硕抑或精廋,结体是否欹侧还是规正,结构严谨,运笔精纯,简洁明了,字体大小,紧密,轻重,笔画工整,洒脱,是否字与字连属,灵活酣畅,气势舒展,布白匀停,疏密有致,神完气足,一气呵成,是否字与字,笔笔之问若断若续,笔断意连,意到笔随,映带向背,顾盼有情致。

那么笔法完备臻熟,则有书作通篇一种飘逸俊俏,或温文尔雅,婀娜多姿之神韵,婉丽中含庄重,华彩中寓坚实,浑然一体,动与静和谐,或是别样的情怀,不同笔致表达不一样的内心抒发,

可见“知君有调羹之手,不知有丹青之工”,书法书写与做饭调羹一样,味道如何焉出,与技法颇大关系,若笔法技艺,不备,则有败笔,败味,败韵,败势,总之其书作全败。也即所说无艺术性了。

笔法决定着作品的艺术性之优劣。这就是两者关系,亦乃皮之不存,焉知毛存?



狂喜淡墨a


我是自幼爱好书法,写字,练习,满打满算捣鼓了十几年了。作为一位非著名书法爱好者我来谈谈我的认识和理解。

答题要审题,做题解题意,重在理解背后的真实问题和要义。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确是涉及三个大问题

什么是书法

书法的技术性都包括什么,怎么理解

书法的艺术性是什么,包括什么,怎么理解?

以及如何理解和诠释以及区分书法的艺术性和技术性

我来简单回答:

返璞归真:书法是什么书法是中国文化以及深中国文化影响的地区特有的一种文字美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是以汉字书法为主,同时又包括蒙古文和阿拉伯文等。但是中国传统书法是中华汉字特有的艺术。

汉字,本质是符号,书法作为一种符号艺术因为其文字具有特有的含义和特点。经过长期的历史演变已经形成固定的书写体和结构章法和笔法

因为技法的演进和结构的变化以及笔法的作用使得书写出来的效果富有艺术美感。

因而书法已经远远超出了简单书写文字,传达文字内容信息层面,上升到了艺术表达和传播。

书法的技术性主要是指毛笔书写汉字的方法和规律:包括笔法,字笔,点画结构,章法,墨法以及汉字结构的掌握等

书法的艺术性,主要是指在熟练掌握毛笔书写和汉字结构韵律的基础上进行的艺术表现。具体的书法艺术需要回归到历史现场,比如因为唐代皇帝爱好书法,重视书写,大力推广。使得整体中华书法文明在唐朝达到鼎盛,书法作为符号的书写规则

在唐代得到集中呈现。

书法的艺术性在唐代得到集中呈现,无论是结构严谨整洁,流畅生动。还是醉熏癫狂,自由飘逸。亦或是风格儒雅,真率夷旷。

书法的艺术性本质就是时代精神和作者精神状态的衍生和写照。书法的技术性停留在字的表面,艺术性融入书法的每一个字里行间。








唐玉达艺术观察


如何理解书法的技术和艺术性之间的关系?书法的技术性实则是运笔,运笔对汉人来说是普世之技,熟练了,又有文化修养,既能将字写得美观,又能使用书写的肢体语言表达文义,书态与文义相得益彰,便是书法技术和艺术之间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