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带砺:桂军大别山抗战六年,老兵说都是打“风流仗”

山河带砺:桂军大别山抗战六年,老兵说都是打“风流仗”

陈祖振:一百〇四岁

籍 贯:广西来宾,现居柳州

番 号:陆军第七军一七一师、三一军一三八师四一四旅八二七团三营九连中尉代连长、二一集团军司令部参谋处少校参谋

阶 级:步兵少校


抗战忆述记录:邓美萍 梁百里 时间:2018年2月1日


我出生于民国4年4月28日,家在广西来宾县大湾街。我的家族是一个大家族,父亲是晚清秀才,当私塾老师,我很小时父亲就教我读四书五经,教我做人的道理。父辈有四兄弟,到我这辈有九兄弟。前面有三个阿哥,我排老四。老大叫陈祖信,老二叫陈祖卿, 老三叫陈祖青,三个阿哥都读军校,抗战期间都在部队为国家效力。


我九岁时父亲送我上学堂,那时叫做破蒙,我的破蒙老师叫做潘有为,来宾人,他人很好。我在小学读书期间读书读得很好,我写的作文经常在学堂上贴堂(张贴),数学经常考得一百分。小学毕业那年正遇上九一八事件,那时我已经懂事,我从小就种下抗日救亡的念头,立志不做亡国奴。


那时来宾比较落后,不设立中学,小学毕业后我便到了柳州考中学,考上了柳州四中二二班,就是现在柳州东门那所中学。那时全广西只有四所中学,我好不容易考上了,家里穷拿不出钱来给我到柳州读书。我的伯父当医生,行医有钱供得我前面三个阿哥读书,到我他也没力气了。而我父亲教书只够养家没余钱供我读书,后来家族凑钱给我读书,供了两个学年,第三年环境不好,再也供不起了,正好军校来招生,我去报名,我记得那年是民国二十五年。


考军校主要是看身体素质,也要考文化,但考得比较简单,考三科:语文、数学、常识。语文写一篇作文,叫做“我的希望”,数学考代数、分数,常识考时事。考试四天后出榜,我榜上有名,通知到考试办报到。报到后考试办的人送我们去南宁西乡塘,正式进入军校学习。


山河带砺:桂军大别山抗战六年,老兵说都是打“风流仗”

1940年,中央军校第六分校十六期生毕业典礼。周俊荣供图。


我们走路到了南宁,进入军校就换军服,军校有工、步、骑、炮、辎重科,我在步兵科,那时刘士毅当教育长,校长自然是蒋介石。军校有教官、队长、队副、教练,教官负责上文化科,队长、教练教军事知识,训练项目有立正姿势、打枪、步兵操点等,如立正应两脚跟并拢,向外张开60公分,胸膛挺立,平视,打枪三点,目标准星。军校的伙食比一般老百姓好,一天能吃两餐,每餐都有荤菜,每个月还能发一、二元零用钱,礼拜天我们从军校出来上街买东西,当时一碗粉加叉烧只花半毫子,一元钱能买20碗粉,3元钱能买一双皮鞋。


军校正式名称叫做“中国国民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南宁分校,我是第八期。军校学员均以一个队为单位,一个队大约有一百七十、八十人左右,一个队住一栋房子,睡高低铺,早上六点起床,晚上10点睡觉。平时军事训练用79步枪,枪是进口的,有比利时、捷克式、法国产的枪。


编者注:南宁分校第8期是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期。1935年在全省各地招考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编成四科一班共12个队。其中:步兵科3个队450人,步炮科两个队300人,重机枪3个队450人,通讯两个队300人(有线通讯和无线通讯),军官班两个队300人,共1800人。学生队是1936年6月在广西各地招考的中学生,先在各地初试,再到南宁复试,同年7月入校。受训3个月后,还要通过甄别考试才被录取。另有学员队1300人,受训学员都是桂军部队中下级军官。


1938年,南宁分校迁至桂林后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六分校”,归制“中央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军校),正式纳入黄埔军校编制,行政系统隶属黄埔军校本部,编制直属军委会军训部,经费、教材补给归军政部,政治部人事系统隶属军委会政治部。蒋介石委任俞星槎为六分校主任。分校按本校要求所招学生期别应与本校相同,把已入学第9期改为第14期第9队,并开始向全国招生,同时招收归国华侨青年。


山河带砺:桂军大别山抗战六年,老兵说都是打“风流仗”


1937年6月份,七七事变前夕,我在军校毕业,分配到第7军24师72团当见习军官。24师是一个老部队,后来改为171师,师长覃连芳,团长张光玮,广西永福人。


第一次参加打仗是去上海参加淞沪会战,接到命令去打仗,大家都高兴。那时我当见习军官,觉得上战场打仗,才有立功晋升的机会。


我们的部队从南宁出发坐船从西江到广州,从广州坐车到河南商丘,步行加坐车于10月份开到上海,在上海嘉定下车,在蕰藻浜跟日军交火,当时我是见习排长,没想到才上战场半天,在一片棉花地里隐蔽的时候,被日军的侦察火炮打中,受伤昏迷不醒。醒过来时发现自己身在南京,边上的战友告诉我,是老百姓把我背下去送到战地医院,战地医院没有固定地方,边打边撤,随时转移。具体地名现在记不清了。


民国27年春天,我腿伤痊愈归队,调到31军138师414旅827团3营9连任代理连长。军长刘士毅,师长莫德宏,一个师辖两个旅,旅长钟毅,钟毅有个弟弟叫钟纪,团长刘荣春,湖南人,营长贺永福,广西横县人。


部队接到命令去淮北,驻扎在民光的红星铺,敌人来时我们就打,不来时我们就修铁路,架桥,目的是不给敌人从南部上来夹攻徐州,我们在那里打到台儿庄胜利。台儿庄胜利全国欢腾,但不久就守不住,31军退到豫鄂皖三省边界的大别山,奉命在那里守住大别山,挡住日军绕道攻打武汉。


大别山东有津埔线,北有陇海线,西有平汉线南边是长江,我们处在三个区中间,吃饭是没问题,那里土地肥沃,盛产粮食,随便种点什么就够吃;但穿衣有问题,如何解决穿衣呢?湖北鄂东当地老百姓很能干,他们纺纱织布,我们在落田张家宝一带,用树皮做染料染军服。


有一次在湖北打鸡公山我们抓了四个日本平民,三个男的一个女的,他们是去那里度假。有人说费事啰嗦,杀了算了,但长官要请功不准杀,还将日本人送到重庆。


我们在大别山里跟日本人拉锯游击,在山里面打那些仗,叫做“风流仗”,就是打一下,你来我往搞几个小时,不是他们撤退就是我们撤退,互相消耗对方,就这样坚持到抗战胜利。在这个过程中,我逐级提拔,抗战胜利前夕,在二一集团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当少校参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