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束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秘密建储制,乾隆真的好无奈

“嫡长子继承制”起于商末,定于周初,成为中国历代皇位继承制的常态,到了清朝,这一传统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秘密建储制”,该制度始于康熙确立于乾隆,并被后世各朝皇帝所遵行。

“秘密建储制”对实现最高权利的顺利交接,加强皇权和巩固清朝统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实行数千年的“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为什么到了清朝就沿袭不下去了呢?

结束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秘密建储制,乾隆真的好无奈

01.九子夺嫡

纵观清朝历史,纵然是康熙这样雄才伟略的皇帝也避免不了子嗣夺嫡的惨剧,康熙末年,清朝发生了空前激烈的皇储争夺大戏,先后有九位皇子参与其中,多位皇子因此被处分,皇太子两度被废,严重影响了清朝内部的团结稳定,康熙五十一年十月,随着皇太子胤礽的再次被废,康熙从此再未立皇太子,无奈之下只能使用遗诏的方法来确立继承人,这就是秘密建储制度的开始。

雍正皇帝成为这一制度的第一个受益人,作为九子夺嫡的参与者和秘密立储制度的受益者,雍正对九子夺嫡印象深刻,所以他一上台就立即着手这件事儿,雍正元年八月于乾清宫西暖阁,召集群臣,发布上谕“朕子即位以来,念圣祖付托之重,安可意忽,部位长久之虑。当日圣祖因二阿哥之事,身心尤悴,不可潭述今朕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详加审慎,此时虽不可举行,然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于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成宜知之。”此外,皇帝还要随身秘藏一份同样的谕旨,以便与“正大光明”匾后的谕旨相互对应。

结束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秘密建储制,乾隆真的好无奈

02.乾隆建储

乾隆帝25岁即位,他即位后就选择用秘密建储的方式,册立皇后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琏为皇储,但是,从内心来说,乾隆帝对秘密建储制度是比较反感的。他曾说“酌权剂经之道,非谓后世子孙皆当奉此以为法则”,由此可见,乾隆帝把秘密建储制度当成事缓兵之计,在他心里,这不是圣主明君的作为,“此庸主鄙陋之见,朕所深鄙者也。”

即使他鄙视这一制度,还是于乾隆元年七月初二,遵守先皇之法,当着王公大臣的面将亲书所立储君的上谕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的匾额后面,并昭告天下,这是他第一次密立的皇储,是皇次子永琏,之所以定永琏为皇太子,首先是因为他是皇后富察氏所生,嫡子的身份更加尊贵,其次是永琏“聪明贵重,器宇不凡”,深得祖父雍正喜爱。

内心反对秘密立储的乾隆为什么还是沿袭了这项制度呢?

一是古代以孝治天下,继承父亲雍正制定的这项制度可以彰显笑道。

二是乾隆初登帝位,还没有安全掌权,借此可以稳定朝纲。三是永琏其实也是他比较中意的。

可惜永琏福小命薄,乾隆三年十月,突然患寒疾早夭了,永琏去世当天,乾隆将秘密立储的人选公布天下,以皇太子的礼仪为儿子永琏治丧。接着,乾隆再次选中富察氏生的皇七子永琮,可惜永琮不久也病逝了,乾隆的秘密立储计划再次落空。

乾隆十三年春,皇后富察氏病死于东巡途中,他和富察氏感情深厚,一连串的打击让他悲痛不已,但年龄较大的皇长子永璜、皇三子永璋“全无哀慕之忱”“于人子之道,毫不能尽”,乾隆帝极为不满,对他二人严加训斥,“此二人断不可承继大统”,导致这两个人郁郁而终。丧子丧妻之痛让乾隆性情大变,在皇后的葬礼中掀起了一场狂风暴雨,半年内一百多名官员被罚俸、降级、革职甚至处死,他在很长一段时间都不再提立储的事情。

储位空悬的这段时间内,为了防止皇子们重演“九子夺嫡”,乾隆想了不少办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加强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考察合适的储君人选,最终,他看中了皇五子永琪,有意立他为储君,结果永琪于乾隆三十一年三月也病逝了,连翻的打击,让乾隆帝终于放弃了嫡庶之分,但还是注重出身的高低的,皇五子永琪的生母是愉妃,最终被选定的接班人皇十五子永琰的生母是当时品级最高的皇贵妃魏佳氏。

结束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秘密建储制,乾隆真的好无奈

一直到乾隆三十八年,63岁的他虽然身体硬朗,但大臣们立储的呼声日益高涨,经过反复考量,当年冬天,乾隆选皇十五子永琰为皇储,再次秘密建储。

乾隆帝共有17个皇子,在选择永琰作为储君时,已经有10个皇子过世了。

主政40年的乾隆此时经验已经非常丰富,这次立储,他做的非常机密,没有公布天下,而是将此事“谕知军机大臣”,知道的也就几个人而已,同时,还另书同样密旨一道藏于小匣内随身携带。因为此时做的非常机密,所以当时所有的文献都没有记载确切的立储日期。以至于民间纷纷猜测,不少人还因为皇六子永瑢总办乾隆七旬大寿而推测他为储君。

直到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他召集皇子皇孙和王公大臣,到勤政殿进行了密缄启封仪式,公开宣布永琰为皇太子,次年改元嘉庆,禅让于嘉庆,虽然表面上是秘密立储,但是实际上成了公开建储,这里也反映了乾隆帝从内心深处是倾向于公开立储的。

结束千年的嫡长子继承制,建立秘密建储制,乾隆真的好无奈

03.三年训政

储君公布后,乾隆便禅位于嘉庆,从此开启了三年的训政。

虽然禅位,改元嘉庆,但是宫中依旧沿用乾隆纪元,乾隆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即便到了89岁高龄身染疾病,仍然“犹训政如旧,召见臣民如常。”

嘉庆在登基的头三年里,活动范围被牢牢限制住,可以批阅各部衙门及各省的奏章疏议,但是没有办理权,乾隆十分重用和珅,训政期间多次封赏和珅,对和珅的依赖甚至超越了对嘉庆的信赖,他的各种手谕都是和珅一手办理的,和珅成了名副其实的“二皇帝”,嘉庆虽然有各种雄心勃勃的计划,却无法实现,只好韬光养晦,等着乾隆寿终正寝。

乾隆对和珅的信赖间接害了和珅,让嘉庆帝对和珅更加反感,乾隆帝死后,嘉庆做的第一件事儿就是处置和珅和他的党羽。

由此可见,乾隆帝无论是秘密建储还是三年训政,都是为皇权机关算尽,始终不愿放弃手中的权力,可见封建体制下的皇权有着无比巨大的诱惑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