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大清早亡了,而陝甘總督還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

董姝廈


這個問題有一些誇大,準確的說是打下一省之地。在清朝末年清朝對全國各省的統治力已經下降到了低點,全國各省爆發了各種各樣的起義,這個曾經強盛的帝國現如今已經無力鎮壓,只能寄希望於袁世凱身上。

袁世凱當初因為載灃的上位被其革去官職,在家閒置了數年,這幾年裡他並沒有因此頹廢他時刻關注著局勢,現在他等待的機會來了。他曾經的同僚奕劻給他寫了一封信送到了他的住處洹上村請袁世凱擔任湖廣總督。袁世凱就以最近天氣陰寒,我多年的舊疾腳病還沒有好,常常頭暈目眩為理由拒絕了清朝的開價。袁世凱的這個理由讓載灃無力回辯,當初載灃就是以這個理由把袁世凱革去官職的,現在袁世凱用這個理由回答他就是故意在氣他。


現在清朝已經到了萬分火急的地步,載灃只能派出袁世凱的老友徐世昌去勸袁世凱出山,同時滿足了袁世凱提出的各種要求,袁世凱這才答應。在這時候軍權已經完全被袁世凱給掌握了,清朝的王公貴族並不是全都相信袁世凱能夠解決革命軍,開始人人自危起來害怕一但兵敗自己將會遭到報復,有的改用漢姓逃往民間各地,有的還心存僥倖像還掌握有一些權利的人也開始自救,多羅特.允升就是其中一個。在溥儀還沒有宣佈退位詔書時,他帶領數千人東進連續攻下十餘城幾乎攻下陝西全境,直至打到西安。可惜,士兵們在聽到皇帝退位後,都不聽從他的指揮他只能無奈退走。






由於袁世凱與清朝皇室簽訂了協定,對清朝皇室遺臣族民將會進行特殊的保護,所以沒有對他進行清算。在清朝皇帝宣佈退位詔書後他並沒有死心,他到處遊走謀求各方力量打算復辟,可惜大廈將傾豈是一人可以扶正,直到他死去清朝都沒有復辟成功。

他為官之時正直清廉,也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慈禧過壽時,他也敢拒絕獻上賀禮。從這些事情可以看到他的為人是十分正直的,他忠於清朝,無論生在哪個朝代如果當官相信都是會是一個治世能臣,只可惜生錯了時間。


小雨鳴鳴


有時候歷史確實很弔詭。辛亥革命後,清政府的統治土崩瓦解,溥儀的父親載灃都對孫中山非常推崇,甚至在孫中山去世後還焚香禱唸這位民主先鋒。然而一個蒙古人和一個漢人卻不遺餘力的做著復辟滿清活動。




所謂的漢人就是“辮帥”張勳,他在復辟大清朝的路上可謂是兢兢業業,曾經以調停"府院之爭"為名,與康有為搞了一次復辟滿清的活動,還讓溥儀又登基、退位了一次。與張勳相比,有一位蒙古人做的也毫不遜色,他就是多羅特·升允。

升允是光緒年間的舉人,1900年之後出京任官,歷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陝西巡撫、江西巡撫等職位。在此期間,慈禧逃往西安時受到了升允的接待,升允為了討好慈禧,更是從本省財政中掏出了29萬兩白銀供慈禧揮霍。



溥儀登基之後,升允因為激烈的反對立憲而被罷免了職位。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關內各省相繼獨立,清政府的統治面臨著土崩瓦解的局面。

為了應付危局,清政府重新啟用了升允為陝西巡撫,並且總理陝西軍事。可誰知道起義態勢如同星火燎原,短短的一個多月時間,不僅南方各省相繼獨立,就連北方陝西、山西也被起義軍拿下。

為了維護小皇帝的龍椅,升允逃到了尚未獨立的甘肅,並且組織軍隊準備勤王。由於當時的革命軍大部分都是缺乏訓練的新軍,所以升允的5萬甘軍精銳勢如破竹,很短的時間內攻克了陝西十餘城,並且直逼西安城。




1911年12月,袁世凱已經代表清廷和革命軍達成了停戰的協議,並且以清政府的名義發去了電報,通知升允停戰。但此時的升允猶如脫韁的野馬一樣不受控制,誓要撲滅陝西的革命軍。

孫中山就職民國大總統後,為了減少革命中的流血事件,通電袁世凱,讓袁世凱命令升允停戰,但升允對於袁世凱的命令依然不予理睬。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凱的逼迫下,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清政府和平過渡到了民國。升允聽聞消息後,跪地大哭,聲稱太后[隆裕]不應該讓位,並且痛罵袁世凱欺君罔上。

當時革命軍以為溥儀退位後,升允會放下偏見,所以為了減少流血事件,派出了新軍顧問雷恆炎去爭取升允。結果殺紅了眼的升允為了宣誓效忠清廷,直接把雷恆炎處死了。之後聲稱只要袁世凱任命自己為陝西都督,並且將皇帝[溥儀],太后安頓於西安,由他照顧,便停戰。



袁世凱面對升允的要求自然不會應允,於是派出了新軍攻打升允。升允的甘軍面對袁世凱的新軍毫無招架之力,加上甘軍也知道了溥儀已經退位,所以軍心渙散。最終升允逃到了青海,之後又通過西伯利亞逃亡了日本。

在日本的升允也沒閒著,不但參加了滿清貴族組織的宗社黨,還多次參與滿清的復辟活動。後來張勳復辟時,他還給張勳寫信誇讚其忠義無雙。1931年,升允病逝於天津,溥儀得知後,還厚顏無恥的贈了一個“文忠”的諡號。升允的女婿、奕訢的孫子溥儒更是恬不知恥的誇讚升允是諸葛亮一樣的人物。



與“南張勳、北升允”形成鮮明對比的就是溥儀的父親載灃了。辛亥革命後他深居簡出,從不參與滿清遺老遺少的復辟活動。後來孫中山曾經主動到王府拜訪過載灃一次,兩人因此交好。孫中山病逝之後,載灃還曾焚香禱唸孫中山。


我是越關


在大清滅亡後,“北升允,南張勳”,一蒙一漢,為大清復辟不遺餘力,然而人們只知道張勳,卻並不瞭解升允。

照片中的人物正是多羅特·升允,蒙古八旗鑲黃旗。光緒八年舉人出身,家族世代為官,升允歷任山西,山西布政使,巡撫,甘陝總督等職,位列封疆。

升允在執政陝西期間為官清廉,頗有政績。除此之外升允為官頗為剛正,慈禧太后七十大壽,慶親王命各省獻禮,升允上疏要求停止獻禮。

1909年溥儀繼位後曾詔嚴預備立憲,升允因上書反對而被革職,革職後的升允並未返京,而是留在西安等待機會。

宣統三年(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各地紛紛相應,清廷慌忙應對,從西安出逃的升允得以被重新啟用為陝西巡撫,署理陝西軍政。

升允帶領軍隊以“勤王”為名義連下十餘城,進逼西安,直到溥儀退位,升允仍然領軍作戰,士兵們得知了清帝遜位的消息,拒絕出戰,升允不得已撤退。

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升允看到機會,暗中聯絡蒙古王公,妄圖再掀復辟,最終失敗。此後升允東渡去了日本,尋求外國力量的支持,回國後,升允四處奔走,不斷進行復闢活動。

在聯絡日本人的同時,升允和張勳也來往不斷,1917年張勳復辟後,六十歲的升允被任命為大學士,無奈清朝大勢已去,復辟鬧劇僅僅維持了12天。此後升允寓居在天津日本租界,繼續他的復辟大夢。

1931年升允病逝於天津,溥儀贈諡“文忠”算是清朝對升允的一生蓋棺定論,全了他忠臣的名節。

升允和張勳一樣,謀求復辟雖然倒行逆施,但是也讓人不得不佩服他們的忠義,在復辟過程中,升允曾作詩明志:“老臣尚在此,幼主竟何如。倘遇上林雁,或逢蘇武書。”


一點點歷史


大清風雨飄搖之際,滿洲皇室貴胄一籌莫展,鐵良被攝政王載灃排擠出京,良弼被彭家珍炸傷而死,載灃辭職撂挑子躲回家,宗社黨人難以解答這道世紀難題。

關鍵時刻,在一南一北組織抵抗的兩位鐵桿保皇派在各自的戰線上熠熠發光。南邊的是後來以復辟震驚中外的辮帥張勳,清帝退位之前,他率領部下一直在江蘇堅持鬥爭;北方的則是題目中的主人公多羅特·升允。張勳是漢族人,升允是蒙古族人,卻成為維護清朝滿族統治的中堅力量,不得不說,歷史就是這麼弔詭。

多羅特·升允是蒙古鑲藍旗人,職場生涯在陝西呆的時間比較多,歷任過陝西布政使和陝西巡撫、陝甘總督,在陝西施政期間,興創大學堂、杜絕外資開採石油、主張地方自行開採,做了一些利國利民之事。但升允素來是鐵桿保皇派,對革命黨人恨之入骨,恨屋及烏,也堅決反對清朝晚期的立憲運動,因此犯了政治上不正確的錯誤,被革職閒居於西安滿城。

武昌起義爆發後不久,西安也爆發新軍起義,升允很幸運,爆發那天正好不在城裡,革命黨人沒有傷害他的家眷,他也破費了兩萬兩銀子“襄助革命”,逃走後,他找到陝甘總督長庚,長庚保舉他出山補鍋,重任陝西巡撫,督辦軍務。

升允的演出時間開始了,他率領手下將士,從甘肅回攻陝西,鎮壓革命,一邊還給剛上任的內閣總理大臣袁世凱發電報,宣稱要“督軍勤王”,袁世凱一看這貨這麼不開眼,只好覆電,囑他認真做好本職防禦工作。

亂世之中,升允想的可絕非防禦,軍事上,他堅決進攻革命黨人佔據的州縣,連戰連克多處黨人據點,步步緊逼西安,俘虜的民軍多被處死。政治上,聽說袁世凱派出的唐紹儀已與民軍簽訂和約,發電給袁世凱要求將唐紹儀“治罪”。

清帝發表遜位詔書之後,升允大罵袁世凱之餘,變本加厲的進攻陝西民軍,屢屢殺害前來談判的民軍代表。

孫中山向袁世凱發電,要袁世凱勒住這匹脫韁野馬的韁繩,於是,袁世凱調動北軍,民國臨時政府調動南軍,各路大軍紛紛從各省出發,要來剿滅這個勤王的瘋子。

在此形勢之下,升允勤王的夢想宣告破碎,含淚撤離禮泉陣地。

不出十天,升允後悔了,又做起了開闢西北解放區、讓小皇帝偏安西北一隅的夢想,又致電袁世凱,想求一個陝西督軍的官來做,袁世凱煩都煩死他了,沒搭理他這茬。

這時候升允的手下官兵,也早就知道了清帝退位,而他們的升允大人這是拿他們的生命向舊帝國獻祭,大家覺悟普遍沒那麼高,紛紛作鳥獸散,升允的“託孤大臣”夢徹底碎了。

升允先後流亡到青海、沙俄、東北、日本、外蒙、青島,聯絡日本人等各種可以依靠的力量,成為清亡後宗社黨人中最活躍耀眼的一顆明星,並積極參與了張勳復辟運動。晚年寓居青島、天津,1931年,死於天津。


歷來現實


這個陝甘總督是蒙古鑲黃旗出生的多羅特.升允,他的一生都奉獻給了清王朝,直到死都想著如何復辟清王朝,多羅特.升允光緒八年舉人出身,其祖上是武將,而且七代都是在朝為官。<strong>


升允歷任山西按察使、布政使,陝西布政使、巡撫,江西巡撫,察哈爾都統,陝甘總督等職,宣統元年,升允因為上書反對立憲,被以妨礙新政之由革職,之後居住在西安。

武昌起義爆發後,升允被重新啟用,總理陝西軍務,之後升允率甘軍東進攻打革命黨,接連攻下十多城,逼近西安(這就有了陝甘總督差點為溥儀打下一片江山的說法),但是之後溥儀宣佈退位,甘軍得到消息後,不再與革命軍作戰,升允無奈西退。

清帝退位後,升允仍不死心,他在自然條件非常惡劣的情況下穿越戈壁沙漠遠走蒙古,策動蒙古貴族勤王,之後失敗。升允又遠走日本,謀求外國力量支持復辟,並在日本加入了宗社黨,歸國後,他仍然為清廷復辟四處聯絡,他曾派人去聯絡張勳,張勳復辟失敗後,他又去日本求助川島芳子的養父,結果可想而知,1931年7月23日,仍做著復辟之夢的升允在天津租界病逝,溥儀贈諡號“文忠”。

縱觀升允一生,除了對清王朝愚忠外,幾乎是一名典型的好官,他為官清廉剛直,例如:八國聯軍侵華時,慈禧太后西逃,他在陝西迎駕,看見太監沿途騷擾百姓,便大力制止,之後又彈劾權貴,慈禧太后七十大壽的時候,慶親王命各省獻金祝壽,升允不僅不獻金,還上書請求停止獻金。

也做過造福百姓的事,他是西北大學的首倡者,並在光緒三十一年創辦了甘肅速成師範學堂,還在甘肅創設農業試驗場,大力支持甘肅工商業的發展,有“天下黃河第一橋”之稱的蘭州中山橋就是升允撥三十多萬白銀修建的......

升允也非常有氣節,八國聯軍侵華期間,他率軍抗擊侵略者,每次都是衝在前面,之後為了紀念在抗擊中犧牲的將士,他把他們的名字刻在紫荊關盤道寺牆上,也把八國聯軍侵略的事也刻在了牆上。

升允如果在和平年代,極可能會成為一代名官。


司馬長史


打下一片江山?你是在搞笑嗎?升允為溥儀打下的江山在哪?打了俄國?打了英國,打了日本?

升允是袁崇煥的後代,不管袁崇煥到底死的冤不冤,他是為了抵抗滿清而死的,而升允家族卻成了滿人,成了滿人溥儀的忠臣,不得不說是個天大的玩笑。



而升允在滿清末年的所作所為,在當時一片忙著剪辮子換門庭的滿清大員之中,卻也算個異類了。

然而我們不得不說的是,首先,所謂的打下江山本就是子虛烏有,有些人吹噓的過頭了,清朝末年,革命的烽火燃起,反動的滿清王朝就像一艘漏水的破船,各省紛紛宣佈獨立,然而我們可以看到的是,當時的清政府還是有一定的力量妄圖負隅頑抗的,滿清在西北的勢力都還很大,比如升允跑到甘肅就是有一定的軍力,然後想打下西安,而此時的革命力量在當地並不算大,所以反動軍隊的反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僅僅是如此,滿清的滅亡是必定的,必須的,所以無論它和它的追隨者無論如何負隅頑抗都是沒用的,反動的。


而所謂有人說大清亡了,亡了就是亡了,無論是它的殘餘勢力,遺老遺少還是和他們勾結的外部勢力都無法挽救它的命運,因為滿清統治的兩百多年,它除了奴役人民,出賣國土,喪權辱國之外,沒有給中國人民帶來任何的尊嚴和強盛,所以指望幾個升允之類的人,沒有用的。

至於那溥儀的下場,大家也知道了,偽龍床上丟社稷,倭奴島上認祖宗,也是丟盡了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