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不偷襲美國珍珠港,美國會參戰嗎?

靜恆致遠


如果日本沒有襲擊珍珠港,美國遲早會參戰,但可能會推遲到1942年中期。注意在珍珠港事件之前,美國在大西洋已經與德國處於一場未宣戰的戰爭中,而偷襲珍珠港發生在1941年12月7日。

德國人唯一一支可以提前結束與英國戰爭力量的是他們的U型潛艇部隊,英國人則依靠美國的供給來維持對德戰爭。然而,U型潛艇使得從美國港口到英國港口的航線極其危險,德國潛艇曾一度以每月100艘的速度擊沉商船。面對護送商船航行的需要,保護地中海不受意大利戰艦襲擊的需要,以及抗擊日本在太平洋上對英國殖民地的威脅的需要,英國皇家海軍的力量分散得很弱。羅斯福真的想參戰支持英國,無奈國內有強烈的反戰運動,因為他們無法忘記美國超過100000名士兵死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美國公眾沒有看到任何捲入另一個的歐洲戰爭的價值,這就意味著國會不會宣戰。然而這並不意味著羅斯福對美國海軍與英國皇家海軍緊密結盟作戰失去興趣。

1940年5月,德國結束了中歐的戰爭,把英國人趕出歐洲大陸,並征服了法國,包括控制冰島和格陵蘭島的丹麥。1940年6月,德國人在格陵蘭島上建立了幾個氣象站,這使得羅斯福加強了大西洋艦隊的力量,並準備護送從美國遠東港口到冰島和格陵蘭的商隊。這一操作讓美國軍艦與德國潛艇可以直接接觸,從1941年4月開始,美國實際上和德國已然開始了未宣戰狀態下的實際戰爭,雙方潛艇和驅逐艦各被擊沉過,並有較大傷亡。(詳情請見6-16日發表的文章)

假設日本沒有在1941年12月7日或前後襲擊珍珠港、菲律賓、威克島和關島,並把襲擊範圍限制在太平洋的英國殖民地和荷屬東印度群島,美國很顯然就不會對日本宣戰。羅斯福可能會減少與日本的外交關係,從另一方面來看美國進入亞洲戰爭遠比他們在進入一個歐洲戰爭更熱情,堅決反對軍事幹預歐洲事物。

那麼主要的問題來了,如果珍珠港事件沒有發生,希特勒貌似也沒有必要首先向美國宣戰,在沒有解決英國和蘇聯之前,希特勒極力避免這一點,所以他們仍然會持續“和諧化”的護航戰。美國的羅斯福雖然盡其所能幫助英國,但作為總統,憲法並沒有賦予他向德國宣戰的權力。所以說除非發生重大事件使美國公眾輿論轉向干預歐洲,否則美國不會主動捲入歐洲戰爭。

實際上1940年羅斯福繼續當選美國總統後,他開始悄悄地在不引人注目的情況下將美國工業轉移到戰爭狀態。1940-1941年美國對日本的禁運切斷了他們戰爭機器所需的製成品、石油、鋼鐵、橡膠、錫和其他原材料,美國已經對日本進行了各種鉗制,所以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甚至在珍珠港襲擊之前,日本就已經在輸掉這場戰爭。

1941年3月,美國通過了《租借法案》。這讓美國向英國、蘇聯、中國、自由法國等盟國提供各種形式的糧食、燃料、物資、裝備和其他戰爭物資,幫助打敗軸心國。這使希特勒和日本高層很是惱火,如果日本沒有在1941年12月7日直接攻擊美國,希特勒很有可能在1942年中期向美國宣戰,因為那時的商船護航戰肯定早已演變為更慘烈的海上衝突。

希特勒不相信美國有人道主義或政治意願,也沒有耐心參戰。他認為美國人民是一群軟綿綿、被寵壞了的一鍋“雜菜湯”。一個由移民組成的國家,太多不同種族和種族人懷有他們無法克服的古老偏見等各種因素組成,無法團結起來進行鬥爭。他還認為,美國的工業需要2-3年的時間才能對戰爭產生重大影響,到那時他已經計劃擊敗蘇聯,但很明顯希特勒錯了。

我是軍武奇兵,歡迎您的交流與觀點,感謝您的支持與關注!


戰武奇兵


即使沒有發生珍珠港事件美國也必然會參戰,只是參戰的時間會往後推遲。

1941年12月7日,日本集結6艘航母,共發動兩個波次351架次的戰機對美國珍珠港進行偷襲。這次偷襲日本可謂完勝,根據史料統計美國太平洋艦隊8艘戰列艦中,4艘被擊沉,一艘擱淺,其餘都受重創;6艘巡洋艦和3艘驅逐艦被擊傷,188架飛機被擊毀,3000名官兵傷亡。日本只損失了29架飛機和55名飛行員。這次偷襲改變直接結果就是促使美國參戰,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美國迅速對日宣戰,並在珍珠港事件不久就發起了對日本東京空襲,美國戰爭機器迅速運轉起來!


那麼如果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是否會參戰,答案是肯定的。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1941年初,美英總參謀長在華盛頓展開秘密會議,達成ABC-1協定,明確了“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也就是說美國早就決定參戰,只是沒有確定最終的時間。

二戰爆發後,日本和德國對同盟國發起猛烈攻勢,同盟國形勢十分嚴峻。美國作為當時世界第一大經濟強國在海外有著眾多經濟利益,還有一小部分殖民地。美國在當時的歐洲有著大量的投資,而德國的迅猛的攻勢對美國的經濟利益有著重大威脅。同時美國為意識到,如果德日兩國的計劃得逞,美國不得不單獨面對德日分別在大西洋和太平洋的共同威脅。雖然美國當時孤立主義盛行,但是美國的精英們已經意識到戰爭不可避免。所以權衡利弊,當時美國和英國達成“先歐後亞”的戰略方針。



日本的偷襲珍珠港事件只是加速了美國的參戰,有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都會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

以上是老範對還問題的看法,認同就幫忙點個贊👍,謝謝!


圖說地理


感謝有機會回答這個問題。我認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是想參戰的,奈何國內美國人民不願意參戰,美國是一個民主國家,人民不願意參加戰爭也是沒有辦法。

1、美國一直是英國的跟班,老大哥英國在歐洲被希特勒德國打的毫無還手之力,美國小弟想幫忙也幫不上忙。二戰前期美國只有賣軍火援助英國老大的份,讓英國老大苦苦支撐。

2、《七七事變》爆發後,美國開始重視遠東日本,在美國人眼裡日本是一個法西斯侵略國,日本是另一個版本的希特勒法西斯,要是不制止日本,將來等日本完全佔領中國日本就是亞洲的第二個希特勒。到時候美國參戰會傷亡增大,或許美國可能會戰敗。所以美國想制止日本法西斯,礙於國內的人民不願意參戰,只能另想辦法或者等待參戰時機。

3、日本法西斯自全面侵華戰爭開始後,戰爭資源開始快速消耗,法西斯的以戰養戰的戰略計劃徹底支撐不住。這時候到1941年剛好美國禁止對日本出口戰爭資源,導致日本法西斯戰爭資源儲備供不應求,在日本法西斯眼裡戰爭打到這個時候了不可能放棄,放棄了就是前功盡棄,竹籃打水一場空。

4、美國這時候(1941年)禁止對日本出口戰爭資源,其實是為了給日本法西斯下套。美國深知日本法西斯最缺的是石油,特意把石油重點控制,只要控制石油日本法西斯肯定會被逼著和美國開戰。一旦日本法西斯和美國開戰,美國也就有很好的理由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人民就不會再反對美國參戰。1941年美國特意直接支援英國和中國,這讓日本更加對美國有開戰的念頭,美國出絕招逼日本這條笨魚上鉤。

5、諾門坎戰役中日本法西斯被蘇聯打的丟盔棄甲。蘇聯在遠東排兵佈陣百萬大軍,為的就是防止日本法西斯偷襲蘇聯,因為蘇聯正在生死存亡當中。歐洲的德國法西斯正在蘇聯首都莫斯科進行大會戰,如果遠東日本法西斯這個時候偷襲蘇聯,那麼蘇聯將腹背受敵。最終結果蘇聯將戰敗,這是蘇聯不想看到的事實,事實上蘇聯在諾門坎戰役中看出日本法西斯的想法,所以蘇聯在諾門坎戰役中是下了血本把日本法西斯念頭給打斷。

6、在美國控住日本石油後,日本國內在南進和北進中一直未做最後決定。當然日本最後的決定是選擇南進的,這個決定大家都知道了。

7、日本選擇南進的消息早傳入美國,美國早已知道日本會不宣而戰。為了引誘日本偷襲,美國特意在珍珠港設局,把除航空母艦調走外,其餘戰艦基本在珍珠港。為了引誘日本偷襲珍珠港有理由參加二戰,美國只有犧牲太平洋艦隊,以次達到參戰目的,美國也是下了很大的血本。

8、日本海軍在選擇南進時,就已經有對美國太平洋艦隊動手的想法。日本法西斯眼裡只有把美國太平洋艦隊消滅,日本進攻東南亞才會沒有美國海軍礙事。可以正大光明的進攻東南亞,搶奪戰爭資源,使日本繼續著以戰養戰的戰略目標。

9、日本海軍在山本五十六海軍大將的率領下,偷襲美國珍珠港成功,這為美國迎來了一個正義的理由,法西斯德國不得不對美國宣戰。美國如願以償的參戰,美國的參戰使戰爭天平傾向了同盟國。從此法西斯國家開始走下坡路,直到兩顆原子彈把日本逼投降。

我的回答完畢,希望能夠幫助到朋友








小宏哥講歷史


倭日侵佔了大半個中國,自以為得意,又把戰火燒到了東南亞地區;要知道東南亞好多國家在當時都是英法的殖民地。日倭這一行為直接損害了美、英、法在南亞的利益。

由於二戰時英美是盟軍關係,而當時的法國也是緊隨著英國的,加上日本綁上了德、意、日的軸心國,這對美國來說:羅斯福最恨的就是德國希特勒,同時照會日本:日本軍隊必須從中國的南方撒退,回到1931年時的原藐,即中國的東北地區。從這一意義上來說,美國豈有不恨小日本的呢?美國立即號召西方所有國家對日本禁運廢鋼鐵及石油和一切戰略物資,而日本當時這些物資的來源主要是從英國、荷蘭等國進口得來。日本🇯🇵的戰艦要是沒了石油,半年內就得趴下…小日本這下可好,惡從膽邊生,於1941年12月7日凌晨啟動了戰鬥機、轟炸機、潛艇等對美國的珍珠港實施了偷襲,使得美國損失慘重,死亡軍人在3500人左右。於是美國立即向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

提問:假定日本未偷襲珍珠港,美國🇺🇸是否也會對小日本開戰?史上有一說法,即羅斯福故意讓日本來偷襲,以便籍以藉口向日本開戰。這一說法至今尚予推敲:一,珍珠港在事發前撤走了一些軍艦。從這一定議上說,“苦肉計”似乎可以成立。二,夏威夷的戰機和3500條生命又作何解說?要知道,美國🇺🇸最寶貴的還是人,小編深信羅斯福不會這樣做。

如果美國在二戰中是否會參戰?答案可以肯定。其實沒發生珍珠港事件,英美盟軍在希特勒東線之戰的西線已經參於了戰爭,西線諾漫底的登陸就已表明了美國🇺🇸的態度。另一方面,由英美的參戰也造成了希特勒的二線戰,西線可以說,德國🇩🇪跟本就沒力量去對付了。因為,希特勒東進蘇聯是押上了全國的老本,雖說在西線,德國也留有戰機同美英作戰,可是由於燃油的緊缺,駕機人員的希少,使得德國在西線無法招架,聽憑美國的白天,英國的黑夜對德國的重要目標狂轟爛炸。

由於日本🇯🇵同德、意的軸心國關係,打到最後,美國對日本也會進行打擊。這也不用置疑。


星空89831416


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也會參戰。但沒有珍珠港,美國會非常麻煩。

珍珠港事件,可以說,日本幫了美國(領導人)的大忙。

首先,嚴格上講,美國在珍珠港之前就已經參戰了。他名義上保持中立,但把大批的物資通過海路、空中源源不斷的運進英國、中國和蘇聯。這才能讓盟國繼續抵抗德、日的進攻。但同時,他又對德國和日本進行實行禁運,而且態度強硬,派出軍艦護航。實際上在運輸物資的時候,美國軍艦跟德國潛艇早就已經開始打了,並且美軍艦船、人員有傷亡出現。

按照當時的情況看,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國怎麼看,都是參戰國。

他一方面向中英蘇大量的進行補給,一方面卡斷了德意日的補給,並且在補給的過程中,開始和德國潛艇交火......這絕對是戰爭行為。按照這個趨勢,肯定是美國和德日關係越來越緊張,摩擦交火會越來越嚴重,最後直接參戰是不可避免的。

歐亞這些國家已經打的精疲力盡,美國幫中英蘇則中英蘇勝,美國幫德意日則德意日贏,這是必然的。由於種種原因,美國選擇了幫中英蘇。而美國幫助中英蘇戰勝德意日,獲得勝利後,也必然會成為世界新的主宰,在未來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會獲得豐厚的回報。

前景,美國總統羅斯福這些人看的清楚。

參戰會帶來巨大的好處,但由於國情限制,美國的領導人又無法光明正大的直接、大規模參戰。

什麼國情?民意!

美國人,早先是從老歐洲這裡跑過去的。他們想跑到美洲這塊世外桃源,開創新的家園,過自己的小日子。所以美國的老百姓從心理上不樂意摻和歐洲事務。還有亞洲,這對美國老百姓來講,都是極其遙遠的地方,根本沒什麼感覺。

所以從民意上,大家還是認為世界大戰、歐洲、亞洲打成一鍋粥,跟他們美國根本就沒什麼關係。

老百姓當然看不出來如果參戰,摘取勝利果實,能讓美國在未來百年當世界霸主。領導人看出來了,這事兒也沒辦法光明正大的給老百姓講解。再說,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拿我現在的命,去換未來人當霸主,享受福利,即便是一個國家的人,咱們好像也沒那麼大的交情。

另外,在美國建國之初,國父華盛頓已經定下了國策:孤立主義。不參加歐洲事務,更不能參加歐洲的戰爭,我們老老實實在美洲過小日子。

國父定下來的規矩,權重很大,沒有十足的理由,即便是羅斯福也不敢碰。

最重要的一點,想參加這麼大規模的戰爭,尤其當年德日都是世界性軍事強國,德軍陸地無敵,日本海軍也能排上前3強,美國投入的成本會極其巨大。後來美國參戰,全國動員起來一千多萬的部隊,800萬在國內做預備,300萬在海外遠征,總計在戰爭中,美軍死亡40多萬,傷亡總數超過100萬。飛機、坦克、大炮都是幾萬幾萬的造,航空母艦造了147艘,其他軍艦到後期是1天下水1條,還有原子彈......這是把整個國家都動員了起來。

投入這麼大的本錢去參戰,美國的領導人必須要給老百姓一個絕對夠硬的理由。

如果這個理由不能充分說服美國老百姓,可能一頓示威遊行,一個選舉,仗沒打完,總統先下臺了。越戰是最典型的例子,美國就是拿不出什麼理由跟他的老百姓解釋,所以他後方一直是不穩,從老百姓到前線士兵,厭戰反戰,不能齊心合力的打仗,最後也只能灰頭土臉的撤了。

以美國的國情,總統、軍方也不可能不顧民意,直接大規模動兵。所以,如果沒有珍珠港事件,美國領導人主觀上想參戰,他還得慢慢的找茬,等著事態升級,矛盾激化,跟德國、日本的衝突一天天的加劇,而這一等,恐怕還得一年半載。

美國要是再晚參戰一年半載,蔣委員長和斯大林同志能不能堅持下來就成問題了。如果蔣委員長降了,斯大林滅了,美國再參戰還有沒有意義,又成了問題。

如果沒有珍珠港事件,僅僅靠跟德國、日本摩擦升級,最後參戰,這個理由也不夠充分。美國國內肯定還會有很多人認為:咱們不為中英蘇輸送物資,不就沒事了?到時候,恐怕美國仍然不能全國上下齊心合力的參戰......

萬幸,日本人上了頭,偷襲珍珠港,非常及時的給美國送上一個堅硬無比的理由。

後來的事我們也都知道了,珍珠港被襲擊,美國群情激奮,領導人演講:日本猴子偷襲了我們,我們能不能忍?

美國老百姓:不能忍!

我們參戰不參戰?

美國老百姓:參戰!

好,我們去打德國。

美國老百姓:好,我們去打德國。

希特勒:尼瑪......


銳度何老師


會參戰的,雖然起先美國大發戰爭財,但是出售軍備永遠比不過德國通過侵佔所得的利益那麼大,二戰時德國一共侵佔了14個國家(1936年同意大利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進軍萊茵非軍事區,武裝干涉西班牙內戰。1937年與意大利結成軍事同盟。1938年自任最高統帥獨掌海陸空三軍指揮權。同年3月佔領奧地利。9月簽訂慕尼黑協定,10月吞併捷克斯洛伐克的蘇臺德區 ,1939年3月侵佔整個捷克斯洛伐克領土。1939年8月與蘇聯締結互不侵犯條約 ,9月1日即悍然進攻波蘭,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侵佔北歐、西歐和東南歐等14國。)美國也不願意看到德國一個國家稱霸全球,也不願意看到德國控制大西洋,否則將嚴重威脅美國的利益,只不過領導層在考慮正面參戰如何損失最小,當時美國國內孤立主義嚴重,差一個合適的契機與給國內的理由,雖然戰爭時美國為日本等出售石油鋼鐵,後來美國發現戰爭到了一發不可收拾的地步,在美國正面參戰之前美國就開始有參與抵抗法西斯的行動。剛好當時日本偷襲了珍珠港,美國有理由給國內一個參戰交代。

所以美國參戰只是一個時間問題。



人性啊太人性的


二戰美國一定會參戰,日本偷襲珍珠港只是加快了美國參戰的步伐。

二次世界大戰是世界反法西斯侵略的正義之戰

德意日三國是二戰的發起者,作為軍國主義和法西斯統治下的國家,為擺脫經濟危機給國家帶來的經濟消退,不惜通過戰爭掠奪來彌補。日本於1931年就在中國東北動‘’九一八事變‘’搶佔了中國東北,日本侵佔東北全境後並沒有停止侵略的步伐,日軍繼續從山海關進入華北侵佔至長城一線。

德國在希特勒的帶領下入侵了捷克斯洛伐克,佔領了蘇臺德區。而且國內也是積極的擴軍備戰,德國的軍事力量被加強,逐步成為歐洲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而這一切都是為了戰爭為了侵略做準備。

日本在亞洲入侵中國,德國在歐洲閃擊法國,二戰全面爆發

為進一步侵略中國,1937年日本製訂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在北方發動‘’七七事變‘’侵佔中國北京、天津並向山東、河南推進,在南方發動‘’八一三事變‘’侵佔中國上海、南京並向武漢推進。1938年武漢會戰的結束後,中日雙方進入戰略相持階段。

1939年德國閃擊波蘭,希特勒用時不到一個月就佔領了波蘭,為了穩住蘇聯德國同蘇聯簽訂友好條約。隨後德國閃擊法國,不到一個月法國也投降了,英法聯軍被迫從敦刻爾克撤到了英倫本土,法國苦心經營幾十年的馬奇諾防線卻未起到任何作用。

二戰的全面爆發讓美國不得不參與到反法西斯的鬥爭中,為了防止英國被德國打敗美國給予了英國最全面的援助。為了支援英國抗擊德國,美國和德國在大西洋上不斷的有海戰摩擦,此時的美國雖然沒有參戰但它卻是反法西斯的國家。

德國突襲蘇聯戰局天平逆轉,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參戰

德國在空襲英國無果後選擇了突襲蘇聯,由於蘇聯對於德國的偷襲防備不足,損失慘重,德軍快速推進至聖彼得堡-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一線,而蘇聯的艱難處境讓美國堅定了要參戰決心,為了不讓蘇聯被德國打敗,美國也援助了蘇聯。

同時亞洲戰場日本製訂了南進戰略,意圖是佔領東南亞。東南亞國家石油、橡膠資源豐富能為戰爭提供有利的物資保障,而美國為了制裁日本對其實施了石油禁運。為了繼續戰爭不受美國限制,日本偷襲了珍珠港並逼迫美國迅速的參戰。

日軍偷襲珍珠港使美國海軍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在殘酷的戰爭洗禮下,美國決定正式加入反法西斯同盟陣營,美國的加入讓戰略的天平倒向了正義,也加快了法西斯滅亡的腳步。


秋雨魯北說歷史


僅就當時來說,日本不偷襲,美國不會參戰:

因為,美國能否參戰,取決於美國能否有效遏制日本,如果不戰而屈人之兵,為何要參戰呢:

一,日本如果不偷襲珍珠港,會怎樣?先看日本當時的形勢:

日本的對外擴張,是它的基本國策,不論首相、內閣更迭的多麼頻繁,擴張從不改變。

在張鼓峰戰役,尤其諾門坎戰役被蘇軍嚴重打擊後,主張北上的日本陸軍終於被主張南下的的日本海軍壓了一頭,至此,南進策略擺在第一位。

但是不論北進南進,其中一個主要的戰略目標就是獲取煤炭鋼鐵石油等戰略物資,尤其是石油,這是日本維持戰爭的血液。

但是,日本的這個命脈掐在美國人手裡。尤其南進,主要目標就是要奪取馬來等產油地區,這就勢必與美國翻臉。與美國翻臉,勝算的機會並不大。日本人不傻,包括指揮襲擊珍珠港的山本五十六,堅決反對。這位哈佛大學的高材生,知道美國人的心理,更直觀地感受過美國的工業能力。

佔領了東三省的日本人,如果在東三省發現了大慶石油,也許他們就會把全部的力氣用在中國大陸上,而就不急於實施所謂的南進或北進計劃。

是的,擴張是需要本錢的。最主要的本錢就是石油,日本缺的就是這個。為了擴張,日本也只好與美國翻臉。

日本這是在賭國運。日本在中國賭了多次,都贏了!

二,美國對日本的態度,獲取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採取"緩和與遏制"的政策。

面對新興的列強日本,美國基本的策略是緩和與遏制。以"緩和"為主。如在918事變時,雖然美國也很氣憤,但最終還是選擇了"不干涉、不承認"的緩和態度。


美國人考慮問題,利益首先是放在第一位的,在東三省問題上和日本鬧翻,顯然受損大於所得。

整個的20年代及30年代,雖然美國也採取了部分遏制措施,比如限制軍艦噸位、炮口直徑等等,但在日本看來都屬於毛毛雨了。

918後,美國對日本的出口逐年加大,1937年佔日本戰爭物質進口的58%,1938年佔67%。在此期間美國也加大了對國民政府的戰略物資支援。

這就是美國,一方面出口物質掙日本的錢,另一方面不希望日本打敗中國,讓日本把便宜全佔了。

三,形勢逼迫,美國對日本的策略由緩和轉向遏制。

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國確立了軸心國,核心是稱霸世界。1941年上半年"日蘇友好條約"簽訂,日本南下跡象明顯,那裡是美英法荷老牌子資本主義國家的殖民地,那裡有日本需要的戰爭物資,尤其石油。此時,除了蘇聯、英國,歐洲大陸已在德國的掌控之中。


這時,作為世界"隱形老大"的美國,不論從全球格局還是美國利益來說,遏制軸心國必須擺上日程。美國出臺了《租借法案》,向英蘇中等國家提供戰爭物資,同時減少對日本戰爭物資出口,尤其石油。1941年8月,更是徹底斷絕對日本出口,此時美國石油已佔日本進口的90%。這對貧油國日本來說,意味著什麼?

這等於掐住了日本的脖子,日本想要喘息生存,必須拿掉這隻手,儘快南下,佔領產油地區。

所以,日本襲擊珍珠港也是不得不下手。不下手,會被掐死。下手,也許還有一博取勝的機會。


所以,美國對日本的遏制是有效的,起碼當時,美國是不會主動參戰的,而且美國強大的民意是,不主張主動介入戰爭。


同成觀史


要想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必須首先了解日本為什麼要偷襲珍珠港?日本自從明治維新以來,便走上了如同開掛一般的對外擴張道路,先後打敗了滿清、沙俄這樣的龐然大物,一躍成為亞洲頭號強國。日本之所以能夠取得如此成績,除了自身的努力以外,跟外部勢力(主要就是英美這兩個奉行大陸平衡政策的攪屎棍)的刻意扶持也是密不可分的。

1931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以後,美國本著“禍水北引”的原則,繼續向日本大量輸送石油鋼材橡膠等重要戰略物資(日本95%以上的石油供應都來自美國),縱容其侵略弱小屠殺無辜的戰爭罪行,目的就是為了讓日本能夠牽制甚至北上進攻蘇聯,自己可以一邊發戰爭財一邊坐收漁利。誰知日本則另有一番算盤,與其北上啃蘇聯這塊硬骨頭,還不如南下捏東南亞這個軟柿子。

畢竟遠東和西伯利亞沒有日本急需的戰略資源,日本陸軍的裝備和後勤也無力支持進攻蘇聯的作戰行動,而資源豐富的東南亞正是如日中天的日本海軍的用武之地。日本在1940年6月加入軸心國集團(當時德國已經對英法開戰),在1941年4月與蘇聯簽訂和平條約,完成了與殖M東南亞的西F國家作戰的準備工作。眼看自己綏靖政策失敗的美國立即轉變態度,對日本提出了嚴厲的制裁措施。

美國以日本完全撤出對中方的軍事佔領,退出軸心國集團,作為恢復美日貿Y的前提條件,等於是讓日本“辛辛苦苦幾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這當然是日本絕對無法接受的。於是日本選擇了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捲入二戰。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就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乖乖地撤出中方,與德國決裂,繼續跟美國做生意,美國自然沒有參加對日作戰的必要。

二是日本繼續堅持侵華戰爭,但是在美國的全面制裁和物資禁運下,日本的戰爭能力必然受到嚴重削弱,要想擺脫中方戰場的泥潭更加是有心無力。而且美國看到自己的制裁大棒沒有迫使日本就範,也必然會進一步加碼,給日本施以更大的壓力,最可能、最有效的措施就是對華租借法案,向中方提供大量的經J、軍事援助,增強中方抵抗日本入侵的能力。

日本在沒有跟美英開戰的前提下,也無法像真實歷史上那樣佔領緬甸等地,切斷中方的外援通道,自己的資源又越打越少,此消彼長之下戰局必然逐漸對日本不利。美國向中方運送援助物資的飛機船隻也難免有遭到日本襲擊的可能(不管是蓄意攻擊還是誤傷),都可以成為美國參戰的藉口。美國搞租借法案的最終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當活雷鋒,而是為了更好地摘桃子,一旦時機成熟,美國就會毫不猶豫地參戰。


晨曦談兵


日本只要不觸碰美國的利益,不打菲律賓,不偷襲珍珠島。估計二戰後最壞的結局,僅僅是退回東三省。此時,臺灣,東三省,朝鮮半島,必然牢牢的掌握在日本手中。

日本如果不擴大戰爭規模,不去碰美國的蛋糕,那麼海軍力量基本不會有太大消耗,陸軍也還會存在強大戰鬥力,可見即使美國取得了歐洲戰場的勝利,他也不會跟日本強幹,第一民意不允許,第二,代價太大了,不值得。

日本這個民族吧,太著急,跟歐洲很像,做事兒不看長遠就看眼前,不會隱忍。往往剛牛逼起來,就想幹票大的。不知道啥叫穩紮穩打,啥叫合縱連橫。所以折騰了大半輩子,還是呆在區區三島之地。優點還是有的,比較執拗,船小好調頭。

不過世界發展到現在,基本成了大國遊戲,日本沒機會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