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张柬之是谁?相信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感兴趣的人,听到这个名字的话,应该都不是很熟悉,但是“栽”到他手里的的人,可是中华历史上响当当的一位人物,这个人就是女皇武则天。

武则天肯定是几乎所有国人都会知道的人物,武则天的一生政治生涯中鲜逢敌手,别管是当年的开国功臣长孙无忌、还是皇亲国戚,就算把凌烟阁的二十四功臣都算上,最后还不是败在武则天之手。但是,这个历史上默默无闻的张柬之,又是何德何能,最后把统治唐朝半个世纪之久的武则天推翻的呢?而张柬之后来的命运又是如何的呢?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神龙政变

武则天从公元660年就开始参与政务,一直到正式登基称帝,再到神龙政变的发动之前,武则天已经在最高权力的位置上坐了近半个世纪。随着武则天的一天天老去,究竟该由谁继承武则天的皇位,也成为了一个当时大家瞩目的问题。

其实,武则天也意识到过这个问题,但是对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还是侄子上,又遇到了麻烦。根据当时的朝廷重臣狄仁杰,和张易之等“男宠”的观点来看,皇位还是传给自己的儿子更好。而且,当时也发生了一件很能佐证他们观点的事情。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公元698年开始,突厥部落就屡次侵犯边境,虽然武则天下令征兵,可都过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了,结果征兵册上的人数也不过两千余人,结果后来传出消息说要由太子亲自出征,这一下就征到了五万人。也正是这件事,让武则天彻底的断了由武氏一族接班的念头,也更加坚定了将李显作为继承人的信念。

后来,武则天希望能弥补下来本就是由自己造成的李氏和武氏两家的关系裂痕。随后,武则天将李家和武家子弟召集起来,要求他们发誓等自己死后也能和睦相处。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继承人选好了,李氏和武氏的矛盾也表面是解决了,日渐老去的武则天也开始躲进深宫静养,而陪伴其左右的就是张易之和张昌宗等人。武则天这边过的倒是惬意,但是丝毫没有意识到自己执政生涯的最大危机,正在悄然逼近。

神龙政变的过程

前文提到,武则天晚年之际已经确定好继承人,也平息了潜在的矛盾。但是,皇帝的位置谁都想做,因为武则天尚且健在,失去继承权的武氏一族也不敢造次,可是支持李显的政敌们,就不可能过的舒服了。比如支持李显的宰相吉顼,在李显确定继承人位置的后一年,就遭到了贬谪。

还有李、武两族表面平静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张易之和张昌宗这两个男宠的存在。因为武则天对这两个人的宠幸,张氏兄弟的权力甚至都超过了整个武氏一族。尤其是公元700年,狄仁杰病逝后,张氏兄弟两在朝廷更是达到了“无法无天”的程度。比如就是因为太子李显的儿女还有女婿,议论了张氏兄弟俩几句,就被武则天要求自缢谢罪;太子李显亲自上书请求为张氏兄弟封王……。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张氏兄弟二人在武则天身边不过几年的时间,就从当时的籍籍无名变成后来的权倾朝野,就连太子的孩子,同时也是武则天的孙辈,还有李显的女婿,也正是武承嗣的亲生儿子,都因为谈论其二人而被迫自杀。而且李显连自己的子女都死了,却还要亲自上书要求为其封王,而武三思等人也要对其鞠躬屈膝,可想而知,不管是李家还是武家,肯定都是恨不得将二人“千刀万剐”。

于是,除了李、武两家,还有朝中大臣们也都开始联合,对这两人进行攻击。

公元704年,众人果然发现了张氏兄弟有严重的腐败行为,而且还是证据充分的情况下,却未想到即使这样,武则天还是特意安排了几只“替罪羊”,而张氏兄弟最后也落得个平平安安。还是这一年,大臣们再次抓出问题所在,没想到这次又被武则天给化解了。

接连两次,武则天都是在铁证之下,为这兄弟二人成功开脱,这也是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大臣们的自信心。但是,还是在同一年,因为张柬之的出现,一切就开始逆转了。

公元705年,也是历史上的神龙元年,这时候的武则天年迈多病只能长期在宫中休养,而朝政大权也完全的被张氏兄弟给牢牢把持。以李、武两家为首的大臣们,顿觉大事不好,于是开始酝酿着“逼宫”。而这场事件的总指挥就是刚刚上任宰相的张柬之。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根据以往的历史来看,任何一次的政变都少不了大规模的流血冲突,甚至是整个王朝的一场大厮杀,但这次政变却是“既顺利,又简单”。

还是公元705年,就在正月二十二日这一天,张柬之带领五百士兵进入宫中,先是二话不说,直接就结束掉了张氏兄弟,然后才向武则天禀报。武则天本就不是泛泛之辈,而且又在权力场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对于这一行人的意图,她也是再清楚不过了。

武则天先是呵斥了张柬之和太子李显等人,以解心头之气,随后淡然接受这场“政变”。又过了两天,武则天亲自颁下诏书,决定将皇位传给太子李显。这次和当年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一样,也是仅用时三天,在没付出太大代价的情况下,就顺利结束。

政变结束后,张柬之等人的结局和唐朝的政治是何种情况

政变成功后,李显终于重登皇位,唐朝也终于重新姓回李,而以张柬之等人为首的主要参与人,也都纷纷的加官进爵,并继续在朝中担任要务。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可是,刚解决掉最大的问题后,眼下很快就又出现了一次新的“博弈”。李显登基后,称为唐中宗,因为李显本来就是属于性格软弱的一类人,但是皇后也就是韦后却是性格极为强势,再加上当年他们夫妻而人曾遭流放之罪,李显就一直认为自己对不起妻子韦后,所以才刚刚复位,就又把权力交到了另一位女人的手里。

因为,韦后刚刚经历过武则天的时代,而武则天也就好比是她要不断努力学习的榜样一样,韦后的权力欲望本就膨胀,再加上其女儿安乐公主同样不是“省油的灯”,于是,新的权利集团就诞生了。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韦后母女的野心很大,但是毕竟能力有限,二人的计划很快就被武三思给发现了。武三思肯定也是有野心的,于是他就开始积极联络韦后母女,还让儿子娶了安乐公主,这也宣告了韦、武两家的正式结盟。

要说这韦后还是嫩了点,至少是政治觉悟方面,完全的被武三思给玩弄于鼓掌之间。很快,武三思就成为了韦、武联盟的“形象代言人”,并且还拉入了女官上官婉儿,成为了后宫内的主要帮手。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韦武集团登上朝堂后,当时的太子李重俊就成为了他们第一个要下手的目标。因为太子就是韦后称帝的最大障碍,也是安乐公主成为“皇太女”的障碍。表面上确实这样,实际也是武三思政治野心的最大拦路虎。

但是,太子是一个很敏感的名称,尤其是自古以来太子就不是随便的废和立的,所以,想对太子动手,就要先把朝廷的官僚集团给压住,否则武三思的后续计划就全部都会沦为空想。而朝廷官僚集团的主要领袖就是,当年领导神龙政变的张柬之。

武三思对朝廷上的势力分布看的非常透彻,首先是自己和韦后的政治联盟,其次是李显为代表的皇室集团,最后就是张柬之为首的文官集团。要说这武三思的手段也是实在高明,先是通过韦后和皇帝李显将张柬之等重臣封为王爵,明面上确实是升官了,但这也意味着实权的减小,这一招“明升暗降”实在高明。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可是刚过了不久,武三思很快又诽谤张柬之,导致张柬之等人遭到贬谪,而张柬之也在这个过程中抑郁而死。这样,武三思的第一计划就圆满成功了。

随后,武三思又通过增加李显胞弟李旦和太平公主的权益,来获得这两位重要的皇室成员的中立态度。武三思的这一步棋也算是成功了,但是武三思与韦后的步步逼迫,终于使得太子李重俊忍无可忍,并决定铤而走险。

一代女皇武则天,最后却被一个八十岁的老头扳倒了,此人什么来头

太子李重俊先是带领羽林军灭掉武三思与其子也就是安乐公主的丈夫武崇训,就在随后谋诛韦后和安乐公主的过程中,不料羽林军突然倒戈。于是,这次的政变以太子李重俊之死而宣告结束。

武三思的死直接导致武氏家族的没落,但是韦后权势不减,后来更是密谋毒害了李显。接着,就在韦后制定好一切措施之后,正式宣布皇帝遗诏,由李重茂即位,而韦后则是摄政。再后来,实权的掌握着韦后大肆任用亲信,并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效仿武则天称帝。

最后,李隆基发动兵变,杀掉韦后和安乐公主后,“韦后之乱”也正式结束,而宰相张柬之等人也迎来平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