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十四拥兵20万,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这3个原因个个扎心

在康熙晚年之时,皇宫之中陷入了夺嫡大战之中,许多有野心的皇子纷纷结为联盟想要争夺皇位。老十四是德妃为康熙生下的第十四个儿子,而这位妃子也是雍正的母亲,二人是一个母亲所生养的,可以说是皇宫之中最亲密的兄弟关系。但就是这样的关系也没能阻止他站到了八皇子的阵营之中,这相当于与自己的亲哥哥直接成为了对立的状况。

老十四拥兵20万,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这3个原因个个扎心

而在康熙晚年的时候他带领了大军前去边疆平乱,因为军事才能十分卓越被派一直驻守在那里,直到康熙去世雍正即位之后才回来。他见到已为皇上的四哥却不愿跪拜,可见他对这个结局是不能接受的。但他还未归来之时手下有二十多万能征善战的兵马,传位之事他应该早就知道了,既不认可为何不直接率领边关的二十万大军打回来推翻雍正后拥立自己的八哥呢?

有三个原因,一是亲情、二是成功概率不高、三是没有更多的兵权,这三个原因可谓是个个扎心,为何这样说,且往下看。

老十四拥兵20万,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这3个原因个个扎心

虽然他站在了亲哥哥的对立面之中,但那毕竟是在皇宫之中最亲的关系,后来又传言说他在回朝之后看到雍正吃饭时要把饭菜都吃完不浪费也表现的有些心疼,可见他还是十分在乎他们之前的兄弟之情的。而且他为人也十分的孝顺,定是不愿意让母亲因为兄弟相残而伤心的,所以他也不会贸然发动兵变直接反抗。

当然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生在帝王之家舍弃亲情的人太多,而且他自己也明白就算他起兵也不会成功,反而会落得更惨的下场,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老十四拥兵20万,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这3个原因个个扎心

其实清朝时期,在军队管理方面实行的是类似于春秋之时的兵符制度,平时军队都归国家负责训练,只有皇上才有调动军队的权力,而在有需要打仗的时候皇上才会下旨将调动兵马的兵符交给将领,所以除了打仗的时候,士兵与将领之间并没有过多的接触,也就很少会产生誓死追随的情绪了。

而且这些掌握在皇上手中的士兵主要是八旗子弟,忠心于君王自是不必说的,而且经过了多次的汉人起义和吴三桂的谋反,他们也都练就了一身的好武艺,总结出了许多作战的经验。如果老十四带着边关的兵马长途奔回京城自己的人已是疲惫不堪,面对经验丰富以逸待劳的八旗子弟胜算也是十分的不大。当然这还是所有人都愿意追随他情况下,但是边关的将士真的都能跟随他吗?

老十四拥兵20万,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这3个原因个个扎心

先不说那些边关的士兵是不是愿意掺和进皇族的家事之中,对他们而言谁当皇帝他们都还是要在这里打仗的,而且他们也都经历了不少的战争,也深知疲劳的长途奔袭而去一定会输,所以他们会不会跟随起兵也是未知的。

而在康熙去世之后雍正就派人用最快的速度赶到边关,秘密的给了当时的抚远大将军一封信,心中让他将老十四的所有奏折和奏章还有将军的大印收缴来送回朝中,如果办不到这个大将军也是要被治罪的。

从这里不难看出老十四在边关拥有的也不是最高的指挥权,他还需听命于他人,而且雍正已经先下手让这个在边关说话更管用的人收了他的权力了,所以边关的士兵还会听这个手中已没有兵权的皇子的吗?答案当然是不会的,所以他即使十分的不满也不会公然的反抗。回到京城之后的他过上了被囚禁的生活,他辗转在景陵和景山之间,在雍正的监视之下过了大半辈子,直到乾隆即位才恢复了自由。

老十四拥兵20万,为何不敢造反推翻雍正?这3个原因个个扎心

老十四虽说在坐拥了边关的二十万军队,但实际的掌控权并不在他的手中,他也是带不走的。而且就算他能带往京师,用长途奔袭的疲劳的军队去攻打吃饱喝足的精兵强将也是兵家的一个大忌,也是几乎没有胜算的。更何况他要打的是自己的亲哥哥,孝顺的他也是很难做的,所以即使他再不满也还是隐忍了下了,虽然过上了不自由的生活,但性命却保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