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去病是病逝的还是被秘密处死的?

天策元帅


简单来说,病逝。

霍去病是两千多年前的人物,关于他的所有权威资料都来自《史记》,确切地说,绝大部分来自《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后面的《汉书》等等,要么照抄,要么部分引用。

对于霍去病的结局,《史记》只有一句“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有人以此为据,认为司马迁记载太简略,里面大有文章,随后思维发散,从内宫想到外朝,虚构出一场千古良将死于政治斗争的大戏,仿佛一切都如自己亲历,实际上却漏洞百出。

首先这个根据就很有问题,司马迁没有详细写恰恰就说明了霍去病的离世没有问题,史书不是流水账,只会记载重要事情,比如这一处,霍去病去世是大事,司马迁记录了,但霍去病是得什么病死的、病了几天之类的,有记录的必要吗?只有那些死于非命的人,才需要解释死因吧。

另外也不用说司马迁不敢写之类的,司马迁连刘邦的黑料都敢写,还有什么不敢写的,他自己也有自知之明,写完《史记》后怕被朝廷烧了,搞了个副本放在长安,原稿“藏之名山”,等后世流传。

其次,很多人觉得霍去病的死有蹊跷,完全是一种现代思维套古代,觉得二十几岁的年轻人去世一定有阴谋,可在西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病逝是很正常的事,享受最高医疗水平的西汉皇帝都有好几个是二十几岁去世的。

霍去病是军人,有点伤病在所难免,在一个感冒都可能死人的古代,打仗如果有了伤病,死了算正常,不死才叫不正常,得记一笔。而且霍去病叫“去病”,搞不好他小时候身体就不咋样,家人希望他能够健康长大才取了这个名字。

再次,怎么看霍去病都没理由死在政治斗争当中,因为这个时候汉朝非常需要他这种良将,匈奴还有实力,西域也不安稳,飞鸟都没尽,良弓能藏起来吗?就算要藏,为什么不藏年纪更大的卫青,反而藏霍去病?

我们都知道汉武帝跟秦始皇并列,是一个极度专制的皇帝,武帝16岁登基,开局就跟祖母和母亲以及两家外戚掰手腕,卫青就是这时候提拔起来的,典型的寒门制衡公侯。

窦婴(窦太后侄子)、田蚡(王太后同母弟)先后失势后,卫青和霍去病先后崛起成为新的公侯,他们都是人中之龙,知道吸取前人教训,所以他们压根就不养门客。

《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太史公曰:苏建语余曰:“吾尝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大夫毋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择贤者,勉之哉。大将军谢曰:‘自魏其、武安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彼亲附士大夫,招贤绌不肖者,人主之柄也。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放此意,其为将如此。

卫青很清楚,招贤那是皇帝干的事,他一个寒门出身,全靠皇帝提拔,有皇帝的命令才能带兵,要是敢像窦婴(魏其侯)、田蚡(武安侯)那样大招宾客,分分钟搞你。

在卫霍识相不触碰底线、武帝又需要用人的情况下,武帝有什么理由要杀霍去病呢?而且以武帝的性格,要杀也不是秘密处死,武帝朝的丞相死了一个又一个,哪一个秘密了?

如果武帝真的处死了霍去病,为什么还要为他极尽哀荣呢?要知道给霍去病送葬的士兵从长安一直列队到茂陵,霍去病的墓也是以祁连为形,规模浩大。


平沙趣说历史


按照正常的分析,霍去病确实是病逝的!

阴谋论者的观点是,外戚卫氏家族的强大,引起汉武帝的排斥,卫青隐忍,霍去病跋扈,射杀李广之子,所以,除掉霍去病,既能安抚有功之臣,又能遏制卫氏权利!

但是疑问有几点,首先当时的卫氏家族并没有达到权利的鼎盛,卫青成为大将军尚有异议,也就谈不上威胁皇权!

其次,汉武帝正是用人之际,汉军缺少如霍去病般能够率骑兵长途奔袭打击的将领,因为此时汉王朝的战略已经转向更广袤的西北!

最后,汉武帝强势的作风,根本不在意勋贵的感受,否则也不会有盘问李广,使其自尽的情况发生,更将李氏家族因李陵投降而灭族!



虽然霍去病曾有“匈奴未灭何以为家”的豪言壮语,其逝世止并未成婚,但不代表霍去病身边没有女性!

出征劫掠战利品,是霍去病统属部众的方式,按照野史也都由霍去病优先挑选,而女性便是其中的一种!

常年的征战,常年的劳顿,如果有女色与烈酒,常人的身体确实难以承受,因此,既然汉武帝无除去霍去病的必要,霍去病大概率是病逝!


多臻贵


霍去病是怎么死的,司马迁的《史记》上记载是因病而死的,而司马迁这样写,是根据霍光的上书记载中得来,也就是说司马迁也没有直接的证据,确认霍去病的死因。

因此,霍去病之死已经是历史迷案了。按题目的说法,霍去病还有被秘密处死的可能性,那么我们用排除法逐一分析。

这个事件中,关联的历史人物有:汉武帝、卫子夫、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李广家族、司马迁、霍光。

那么我们先理一理里面的人物关系。汉武帝就不用说了,卫子夫是汉武帝的老婆;卫青是卫子夫同母异父的弟弟,卫青等于是汉武帝是小舅子。

平阳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嫁给了卫青,所以说卫青也是汉武帝的姐夫,他和汉武帝之间是亲上加亲的关系。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霍去病的父亲很早就抛妻弃子,和另外一个女人相好,生下了霍光,也就是霍去病的同父异母的弟弟。

据记载,霍去病并没有因为父亲的当年而怨恨,提携了霍光,霍光后来成了辅政大臣,可以说霍去病是霍光的恩人。而霍去病死因,就是出自于霍光的表述。

疾病致死

霍光的说法和司马迁的记载,霍去病是病死的。我觉得这样的可能性是有,但不大,也许霍光对此的说法是要掩盖一些不好的东西。

有人说霍去病,去征战时,因为杀敌太多,碰到了腐烂的尸体,感染病毒而死。这个说法就更不可能了,因为第一次大漠之战,霍去病带部队回来修生养息都三年了,有什么病毒感染可以三年后发作?

他是死在,即将要奔赴第二次大漠之战前。因此说,如此勇猛的一个年轻人,在修生养息中病死,概率不是很大。

汉武帝处死

有人说,霍去病功高震主,汉武帝怕压制不住,秘密处死了他。

这个可能性更是无从说起,如果说汉武帝晚年干这事,这就很有可能,但汉武帝那时才四十岁左右,正是雄心壮志、自信心爆满的时候,他有足够的魄力和格局,不会干这种事。

前面说到,匈奴治乱还没平息,第二次就要开赴大漠,正是用人之际,汉武帝不可能这个时候杀霍去病的。

家族暗杀

有人说,霍去病之死是卫青家族干的,理由是霍去病的光芒盖过了卫青,这个说法也是很难成立的。

霍去病有用武之地,离不开以卫子夫为核心的卫氏家族提携。自小,霍去病很敬佩卫青这个舅舅,卫青对这个外甥也是疼爱有加,尤其是霍去病大败匈奴后,更是给卫氏家族大增光彩。

如果说,是卫青干的,当初李敢打卫青的时候,卫青就不会自己藏着不告诉霍去病了,为的就是大局,卫青一代名将,没那么小格局。

他人仇杀

霍去病,是一个怪才,他的军事才能是属于天分,他的这种能力远远超出了他的年龄。到死时,他才约么23岁,他是一个年轻人,也有着年轻人的张狂,因此他在朝中也得罪过不少人。

其中,有一件事就是众所周知的。

当年,李广和卫青联合战斗,因为李广的失误,造成匈奴首领逃脱,李广深感羞愧自杀了。李广死后,他儿子李敢受人挑拨离间,在李敢面前说,他父亲李广是因为卫青的原因而自杀的。

李敢便去找卫青理论,并打伤了卫青,卫青自己忍了下来,并没有告诉霍去病,可此事,偏偏就给霍去病得知了。

知道自己敬佩的舅舅被打,霍去病在一次打猎中,箭头一转就射杀了李敢。那时李敢已经被汉武帝因其父亲的功绩,封了侯爵了,霍去病射杀了名将之后,却没有受到汉武帝的惩罚。

站在李广家族,该是怎么样的想法呢?

李广征战一生,三个儿子死了两个,李敢是三儿子,那么这下,死完了。

从正常人的思维和动机,作为李广名将家族的人,会不会要报仇?

所以说,李广家族的人是有暗杀霍去病的可能性的。为什么是暗杀?人家有战功,一家都是皇亲国戚,根本动不了人家!

从后面的历史看,霍去病一死,汉武帝会不会又猜想是李广家族干的呢?非常有可能!

多年后,汉武帝让李广的孙子李陵带着很少的兵马,进入匈奴重兵区,结果李陵被俘。李陵被俘,又被小人大报告说投敌了,结果汉武帝借此灭了李广家族。

而司马迁,就是这时出来帮李陵主持公道,而牵连入狱,后来才写下《史记》的。

他就是出于对李广家族的同情,所以在《史记》中对于卫青、霍去病的功绩,都是一笔带过的,对于霍去病的死,只用了一个字“卒”。

如题所述,霍去病不是病死,也不是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而是被仇人暗杀的可能性比较大。

霍去病他弟霍光,可能考虑到霍去病英豪一生,不能说被暗杀而死,只能说病死,这样对霍去病来说才是最好的。

(据闻,那时有一种杀人于无形的毒,蛊毒,死状如病故般)


历史小地主


(1 )卫霍一体。因为李敢刺杀卫青未遂,霍去病直接把李敢干掉了。李敢是名门宿将李广之子,漠北之战随霍去病有功封关内侯,李广自杀后刘彻让李敢接替了李广的郎中令一职(九卿)。之后霍去病又建议刘彻给儿子封王(即赶出京城)来巩固太子地位。

(2) 霍去病很重要。漠北之战后,“汉方复收士马,会骠骑将军去病死,于是汉久不北击胡”(《史记·匈奴列传》)。不管是刘彻不想让卫青继续带大军出征还是卫青身体不好,损失了霍去病后刘彻长期无力继续对匈奴军事行动是事实。

(3) 卫青的地位很稳固。第一,尚公主的时间,按《史记》对阳信公主的记载,卫青是阳信公主第三任丈夫,成婚时间在元鼎二年第二任夏侯颇自杀之后,霍去病去世(元狩六年)有两年了 (褚少孙补传记载阳信公主挑丈夫时手下称卫青三子为侯,即在元鼎五年酎金失侯事件之前)。霍去病去世后卫青也继续当着大司马大将军(大司马掌日常军务,代太尉职;大将军除掌全国军事外还是内朝统领。基本上就是内政和军事第二人)。卫青去世前后对外战绩的反差也挺显著。

(4) 死因那就靠猜了,史书没记载嘛。第一,霍去病叫“去病”,可能本身身体不好;第二,霍去病英年早逝,卫青也不到50就去世;第三,元光六年到元朔六年共七年之中卫青以统帅身份作战七次,之后卫青四年未出征;第四,霍去病在元朔六年到元狩四年短短5年之中六次出征,四次以统帅身份出征;第五,霍去病的作战手段,用班固的话说就是“长驱六举电击雷霆”,看诏书那就是高强度高机动连续作战;第六,卫霍时期是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第一次大规模主动出击的时期。综上,推测霍去病本身身体不是很好,高密度高强度作战加剧身体损耗,因无先例可循对将士的健康保障也不如后世完善,所以早夭。卫青身体可能好些,打法相对霍去病平和点(虽然也很浪),所以活得久些,但也不长寿。



门窗科普朱先生


做为历史爱好者,我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我认为霍去病绝不是病死的,但也不是被汉武帝处死的。

霍去病死时只有24岁,正是风华正茂时,官方说法是霍去病死于去封地的路上,病因是远征漠北时喝了有毒的水因而感染了瘟疫,可仔细分析不可能的,且不说霍去病做为大军统帅口渴了部下能不能让他趴地下喝埋汰水,就算条件艰苦他真的喝了,那么大军统帅都喝污染过的水了,那么普通士兵不更得喝了吗,如果这样日后死于瘟疫的肯定不能霍去病一个人,会成批的可是史料没有记载,所以霍去病死于瘟疫之说肯定不成立。

说霍去病被处死更不可能,当时霍去病正是当打之年,被汉武帝寄予厚望,汉武帝当时也不算老,同时匈奴之患还没完全解决,所以还没到狡兔死走狗烹的程度,汉武帝还需要霍去病镇守边关,从这方面说汉武帝没有处死霍去病的理由。

那么霍去病死因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死于暗杀,漠北大战对卫青霍去病来说上无上光荣,可对于李广一家却是悲剧,李广被逼自杀,儿子李敢因为击伤卫青被霍去病报复射杀,在这件事上汉武帝在处理上有失公允,没有处罚霍去病,要知道李敢也在漠北大战立下战功也被封侯的,可是却被霍去病公开射杀,这样李氏家族怎么能咽下这口气,李广族弟李蔡当时也是朝廷重臣,我个人看法是李蔡派人暗杀了霍去病,这事当然也瞒不了汉武帝,后来汉武帝也找借口除了李蔡。

最后说,霍去病之死是非常可惜的,要知道霍去病不死,匈奴不敢犯境,而且有霍去病在,后来肯定就没有李广利的事了,这样一来汉朝历史可能会改写,当然了这都是假设了。


天宇的文史情怀


个人认为,霍去病自杀身亡的可能性很大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病死说及被汉武帝秘密处死说都有疑点。

病死说的出处来源于《史记》补记。(霍)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这是有关霍去病病死的唯一记载。

疑点在哪呢?霍去病死时仅仅23岁,正是血气方刚之年。考虑到他经常率军出塞外大漠,应该身强力健才对,加之他还经常在作战之于锻炼身体,没事就踢踢足球,“而去病尚穿域蹋鞠也”,身体条件应该非常不错。

再者,封狼居胥之后才两三年,“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霍去病之死来的也太突然了点。

以他大司马、骠骑将军的显赫身份,染上什么重病的话不至于一点也不记载,对比司马迁对霍去病葬礼及墓葬的极力渲染,病死说疑点很大。

另外,通过霍去病的父亲霍仲孺、母亲卫少儿、同父异母弟弟霍光都活了不少年纪来看,霍去病理应也不是因为家族遗传病而过早离世的。

秘密处死说更经不起推敲。

漠北之战后,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都被加官为大司马,秩禄虽然完全一样,但实际上汉武帝尊霍抑卫的意图已经非常明显。

大将军青日退,而骠骑日益贵。举大将军故人门下多去事骠骑,辄得官爵。

也就是说,卫霍这对所谓的“帝国双壁”,已经被汉武帝削成了“独璧”。这种情况下,汉武帝不可能再秘密处死霍去病。毕竟,他还要依靠霍去病震慑、打击败而未灭的匈奴呢。

因此,关于霍去病的病死说、赐死说可能都不太成立。

那么,就剩下一种可能了,霍去病主动自杀而死了。

霍去病为什么要自杀?

虽然历史中记载的卫青“为人仁善退让”,但也不意味着他就能摆脱人性的弱点。


一生建功无数的卫大将军,突然有一天被年轻很多的、自己带出来的外甥霍去病取代了,想必内心还是非常失落的,也许还会对这个外甥心存不满甚至敌意。

卫青对霍去病的态度,还等于为以卫青为核心的“刘据党”定下了大基调。如此以来,整个刘据党可能也都会对霍去病敬而远之,这都会让自小就缺乏家庭关爱的私生子霍去病十分没有安全感。

所以,霍去病一定很想通过做点什么,来重新让卫青等人接受于他。

于是,为替卫青出头,霍去病当着汉武帝的面,射杀了曾对卫青拳打脚踢的李敢;

于是,在死前不久,霍去病才两度“冒死再拜上疏皇帝陛下”,请立其他三位皇子为王,外放到封地就国,以减轻对太子刘据的威胁。

到了这里,事情可能就会超出了霍去病的控制范围。或许他以为,替卫青出头,替太子刘据出头,就会换来他们对自己的重新接纳。

但是,或许一方面卫青等人对霍去病的努力示好无动于衷,另一方面,极力想拉拢霍去病脱离卫青-太子集团的汉武帝,发现霍去病还是倾向于前者,也对他很失望。

也就是说,霍去病的努力,换来的只是里外不是人,两方不讨好。极度绝望、悲观之下,一贯行事利索的霍去病,只好通过自杀以明心志。

霍去病死后,无论是汉武帝一方,还是卫青-太子集团,都不方便将霍去病之死的真相公布与众。或许这就是史料对霍去病之死语焉不详的原因,同时也是汉武帝将霍去病风光厚葬的解释吧



一家之言,欢迎探讨。


司马砸光


我是逐梦,我们一起从古籍中找答案。

一、死亡时间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後三年,元狩六年而卒。---《史记》
去病自四年军后三岁,元狩六年薨。---《汉书》

两本记载当时历史的书籍都记载寥寥,只说了霍去病于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去世,却没交代是如何死亡的。

二、死亡原因

光未死时上书曰: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臣光愿以所封东武阳邑三千五百户分与山。---褚少孙

在分析霍去病死亡原因之前,先介绍一个人--褚少孙。他是西汉中后期的博士、经学家。他做了一件事,就是补充《史记》在流传过程中散失的篇章,因为他的身份和他所处的时代,他的补充也是为历代所认可的。关于霍去病的死亡原因,史学界流传下来的记载,只有褚少孙所补充的。

当时霍光(霍去病的弟弟)在世时上书给皇帝,在其中提到了霍去病的死亡原因--病死。

三、霍去病死后

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子嬗代侯。嬗少,字子侯,上爱之,幸其壮而将之。---《史记》

霍去病去世后,汉武帝做了4件事。1、很是伤心。2、给了他臣子所能等到的最高荣誉--陪葬茂陵。3、专门调来玄甲军,从长安一直护送霍去病到茂陵。4、将霍去病的陵墓修成祁连山的样子。5、给霍去病的谥号,将勇武和开疆拓土并立为一个--景桓侯。6、爱屋及乌的宠信他的儿子。由此可见,霍去病是正常病死的,汉武帝对他的死亡很是伤心,汉武帝也没理由杀他,对他爱都来不及。


带志逐梦


霍去病,汉王朝著名的外戚将领之一,是汉武帝刘彻的内侄、继后卫子夫的亲姨外甥。霍去病的生母卫少儿是卫子夫的姐姐,与同母异父的卫青相比,她与卫子夫的血缘更近。因为姨母卫子夫的关系,霍去病获得了多于常人千倍、万倍的机会,很早便跟随娘舅卫青远征匈奴、建功立业。因为孤军深入、狂飙突击的战术深合汉武帝的战略意图,霍去病也一路平步青云,十七岁便因为军功受封冠军侯,成为了汉王朝的列侯之一,绝对可谓年少有为。

然而,仅仅六年之后,霍去病的人生戛然而止,年仅二十三岁便英年早逝,结束了其短暂而辉煌的一生。史籍关于霍去病的死因记载非常简略。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权臣霍光曾经在奏疏中提及:“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因此,我们大致可以确认,霍去病是病死的。至于什么病,无从得知。

霍光上这封奏疏时已经是他晚年了,或者说临终之前也不算错。霍光上这封奏疏的目的是为霍去病的过继嗣孙霍山请封,请求汉宣帝将自己封邑中的三千五百户转封霍山,以续霍去病之祀。晚年的霍光权倾朝野,甚至公然废立皇帝,如果霍去病是被他人所杀,他完全没有理由、也没有必要硬说霍去病是病死的,不是吗?仅此一点,基本可以证实霍去病是病死而非他杀。

霍去病对汉武帝的用处

说霍去病是他杀,无非是将矛头指向了汉武帝,言外之意是说汉武帝秘密处决了霍去病。可恰恰是汉武帝,最没用理由杀霍去病!霍去病对汉武帝而言是有大用的。

前面说了,霍去病孤军深入、狂飙突击的战术思路深合汉武帝将战争祸水心向匈奴境内的战略意图。因此,汉武帝对霍去病放心任用、大胆历练,利用霍去病的狂飙突击与卫青的大兵团作战相结合,给匈奴造成了重创!霍去病去世时,汉王朝对匈奴的作战远没有结束,汉武帝在这个时候处决霍去病无异于是自断股肱,得不偿失。除非汉武帝脑袋进水了,否则不可能作出这样的决定。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有另一政治意图。因为卫氏外戚势力壮大,汉武帝隐隐感觉到了威胁,但是对匈奴的战争仍在继续,汉武帝离不开卫青、霍去病。所以,汉武帝采取了卫霍相互制衡的策略,将卫青和霍去病并列为大司马,使这对甥舅之间形成微妙的权力平衡,以防止卫氏外戚势力做大,形成尾大不掉之势。换言之,霍去病彼时是汉武帝牵制卫青的一把利器,在这样的情况下处决霍去病,对于汉武帝构建的权力格局是相当不利的。因此,汉武帝根本没有理由处决霍去病。

霍去病死后汉武帝的态度

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非常悲痛,特地下令将霍去病陪葬在了自己的茂陵并将其封土修成了祁连山的形状以彰显霍去病的军功。给霍去病的谥号“景桓”取布义行刚、辟土兼国”之意,也是一个评价非常高的美谥。

霍去病去世之后,汉武帝对他唯一的、庶出的儿子霍嬗也是另眼相待、悉心培养,满怀青出于蓝的希望,不仅让他承袭了霍去病的爵位,甚至连去泰山封禅汉武帝都不忘带上年幼的霍嬗。只可惜,霍嬗无福消受,在泰山归来之后便早殇了,年仅十岁。

在霍嬗死后,汉武帝又把对霍去病的期望投射到了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霍光身上,对霍光不遗余力地提携、重用,临终前还将霍光就给了儿子汉昭帝刘弗陵作为辅政大臣。后来霍光能够权倾天下,与汉武帝早年的提携、重用是分不开的。甚至可以说,如果没有汉武帝,就没有后来权倾天下的霍子孟!

综合以上几点来看,不可能是汉武帝秘密处决了霍去病,否则他没有理由继续培养霍去病的儿子和弟弟,不是吗?杀掉一个霍去病,再培养出一个新的霍去病,难道汉武帝吃饱了撑的?可除了汉武帝之外,又有谁能置权倾天下的大司马霍去病于死地呢?因此,霍去病只能是自己病死的!

冠军侯国为何被除名

一些人说汉武帝杀了霍去病,无非是因为霍去病的冠军侯国后来被除名了,所以就此认定汉武帝忌惮霍去病,所以除掉了他!可不要忘了,霍去病死后,卫青依然安安稳稳活到了寿终正寝。如果论威胁,霍去病对汉武帝的威胁远低于卫青,汉武帝根本没有理由除掉了霍去病却留下了卫青。

关于冠军侯国被除名的会问题,与汉武帝和霍去病的关系不相干,霍去病死后,他的儿子霍嬗承袭了冠军侯爵位,而且是汉武帝许可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果汉武帝想要削掉冠军侯国,干嘛要让霍嬗承袭冠军侯爵位?冠军侯国被除名完全是因为汉王朝的制度,汉制列侯无子不能由兄弟承袭,更何况霍嬗连亲兄弟都没有,冠军侯国只能被除名,这是制度使然。后来霍光将堂侄孙霍山(霍光另一位哥哥的孙子)过继给了霍去病为后,才算是续了霍嬗之嗣。而这,也是霍光晚年为霍山请封的理据所在,因为他是霍去病的“孙子”,理应续冠军侯之祀。

综上所述,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霍去病都不可能是汉武帝所杀,可除了汉武帝又有谁能杀了权倾天下的大司马呢?因此,霍去病只能是如霍光所说的那样,是病死!至于什么病,一直以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最大众的说法是死于匈奴人人为制造的瘟疫,说霍去病深入匈奴境内狂飙突击,匈奴人刻意在水源地投放了许多死掉的牲畜,引发了大规模瘟疫。不幸的是霍去病恰好感染了,最后年纪轻轻丢掉了性命。当然,这也只是一家之言,官方史籍并没有给出明确的记载。史籍没有记载霍去病有什么其他什么特殊病征、又没有受到外伤,二十三岁正当盛年,基本上也只能是严重感染了。心脑血管疾病这个年龄段并不高发,长期的军旅生涯也使得霍去病不太可能年纪轻轻就患上那些富贵病。因此,瘟疫感染之说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在那个没有抗生素的时代,因为严重的感染性疾病丧命并不奇怪。


农民工歪说历史


霍去病之死,是大汉帝国的巨大损失。他年纪轻轻便屡建奇勋,和卫青并称为“帝国双壁”,被汉武帝倚若干城,根本没有理由被秘密处死。霍去病之死,应该是感染了有一定潜伏期的不知名病毒(很有可能是破伤风),最后才英年早逝。

我们先捋一下人物关系,这对于回答题目有很大帮助。当时的平阳侯府里有个女人名为卫媪,她在嫁给一个姓卫的男人之后,生下了卫长君一个儿子,卫君孺、卫少儿和卫子夫三个女儿。可能是因为生活过于平淡,也可能是她已经死了丈夫倍感寂寞,于是和候府里的小官吏郑季私通,又生下了卫青。她的女儿卫少儿很有母亲的风范,在还没出嫁前就和一个男人搞到了一起,生下了大名鼎鼎的霍去病。

平阳公主为了关(讨)爱(好)自己的弟弟汉武帝,把卫子夫送进了皇帝的后宫,后来成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家人也由此也鸡犬升天。卫青和霍去病更是脱颖而出,成为汉武帝打击匈奴的两杆神兵利器。

在用兵方面,相对于卫青的稳扎稳打,霍去病更喜欢天马行空的闪电战,他不按套路出牌,十七岁时第一次带兵作战,就采用远程奔袭的战法,以区区八百人马打得匈奴人蒙头转向,斩杀匈奴2000多人,一举封候。此后霍去病势不可挡,很快就树立自己的战神形象,并在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将自己的功业推向了巅峰。这一年,他带领五万骑兵出击匈奴,斩杀了七万多匈奴骑兵,俘虏了匈奴屯头王等八十多名高层,一直带着人马追杀匈奴到了狼居胥山,匈奴单于只能逃亡漠北。

22岁的霍去病此时已和他舅舅卫青平起平坐。霍去病为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而卫青则是大司马大将军,封长平侯。在汉武帝的有意安排下,霍去病成为帝国炙手可热的新贵,原来投靠卫青的人,纷纷改换门庭投靠了霍去病(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贵。青故人门下多去事去病)。

但令人惋惜的是,两年之后年仅24岁的霍去病就去世了,人们在惋惜之余,对霍去病如此年轻就死去也充满了疑问,并由此有了各种猜测。

有人说是汉武帝怕外戚干政,提前做掉了霍去病,这种说法不靠谱。汉武帝的太子刘据是霍去病的表弟,比霍去病小13岁,如果刘据能顺利继承皇位,在卫青已经老迈的情况下,霍去病的确会成为刘据的最大依靠,同时也会有外戚势大的可能。而汉武帝在预防外戚专权方面,也的确有杀人的不良记录(为了防止外戚势大,他杀了刘弗陵的生母),似乎提前铲除霍去病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们如果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汉武帝不可能这么做,霍去病死的时候,汉武帝才42岁,正是雄心万丈之时,绝不会想着处理身后事。更何况霍去病的存在,是制衡卫青的最大筹码,汉武帝不会蠢到自毁长城。


有人说是卫氏集团的人杀了霍去病,为的是铲除对卫青的威胁,这种说法同样不通情理。当时汉武帝对卫家荣宠异常,而刘据又是铁稳的太子,卫氏集团可以说是如日中天,集团的主要成员如卫子夫、卫青甚至包括平阳公主等人,不可能对同样出身卫氏的霍去病下手。在霍去病功业彪炳之时,双方或许会有小摩擦,但绝对不至于下死手,以此引来汉武帝的猜忌,那是极其不明智的举动。

唯一合理的说法,霍去病应该是暴病身亡。历史上关于霍去病的死因,只见于他的异母弟弟霍光之语:臣兄骠骑将军去病从军有功,病死,赐谥景桓侯,绝无后。这个说法应该是靠谱的,霍去病可能是行军打仗之中无意中伤害了身体,留下了不知名的隐患(比如潜伏期很长的破伤风),最后突然发作去世。

可惜的是,司马迁的《史记》只记录到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不然的话他一定会给我们准确的答案。


李飞叨


从古到今千军易得一帅难求,以霍去病建立的一世英名和伟大战绩。英明神武的汉武大帝怎会自断臂山杀他自灭呢?纵观霍去病短暂伟大的一生,功高盖主不可一世,天丧英才即便是他杀了李敢汉武大帝也是往开一方面不予理睬。也许是上苍惩罚他杀屠太重杀了几十万匈奴大军和无辜百姓心生怜惜之心才收了这么一个光辉璀璨的一代天骄良😎帅。在霍去病最后一次千里之行攻打匈奴伊肢邪大军时,这个惨裤王八的畜牲仅不顾一切人民死活,在汉军行经的山川河流湖泊中施放了大量的毒💊和污染物,霍大将军可能死于食物中毒,和长期的大尺度的行军打仗和精力透支,武帝可以终其一生杀那么多的丞相高官。其冥冥之中仍会对霍去病关爱有佳,从今天他的墓园的高大封土中仍能看见汉武大帝极与他的致高荣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