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為什麼不立皇后和太子?

王超行俠仗義


秦始皇沒立皇后有以下幾種猜測:

一是他母親的行為使得他擔心皇后會影響他的權力。二是他認為,自己的功德超過了古代聖人、三皇和五皇,所以更難選擇皇后。最後一條原因也和他一直追求長生不老、六國之美充斥後宮有很大關係。

秦始皇沒立太子有以下幾種猜測:

第一還是和他追求長生不老有關,他認為自己能一直統治這個國家,不認為自己會死,所以也就沒過早的立太子。二是他認為扶蘇的儒家文化信仰和自己的法家思想衝突矛盾,另外扶蘇也一直反對他的治國方法,也就是政見不同,他怎麼可能會早早立扶蘇為太子呢,不過他也是在暗中的培養扶蘇。比如派扶蘇到大將軍蒙恬那裡,名義上是監督蒙恬修築長城、抵禦匈奴,實則是有意鍛鍊扶蘇。

但是秦始皇自己都沒想到,他會在49歲時突然逝世,一切都沒來得及安排,他的死也徹底影響了大秦的命運。

我是 ,關注我一起探討歷史。


南風回岸


秦始皇作為皇帝的創始人,很多時候都被後世的皇帝作為模仿的對象,可是,有一件事,一直都引人注目,那就是秦始皇終其一生都沒有立皇后。有人說,是不是因為秦始皇當時沒有皇后制度啊?這個說法是站不住腳的,秦國自孝公開始變法,各項制度日趨完善,到了秦始皇時期,各項典章幾乎都成熟了,不可能是由於制度引起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史書沒有明文記載,咱們也只能通過史書有限的線索來推測了,我覺得秦始皇不立皇后主要是由於家庭因素。

秦始皇的母親沒有起到好作用,使秦始皇對女人產生怨恨情緒

眾所周知,秦始皇的母親行為失謹,不守婦道,穢亂後宮,居然還跟野男人生下了兩個兒子。這事兒讓秦始皇臉上頗為掛不住,性格剛烈的他從此受到了嚴重傷害。這種心理陰影也沒那麼容易擺脫,秦始皇對女人是有提防之心的。所以,他始終不願意立皇后。

秦始皇性格多疑,勤政專斷,唯恐後宮掣肘自己

說秦始皇是個強人,估計沒人會反駁,他的一生可以用“波瀾壯闊”來形容。這樣成長起來的人都有一個通病:太迷戀權力。設立皇后,等於給天下設了一個“母親”,如此威望的人物,很可能會對自己的皇權形成掣肘。有些朋友肯定覺得這樣說比較誇張,那麼,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估計您就不會這麼說了。隋朝的開國皇帝楊堅,一直生活在獨孤皇后的陰影之下,獨孤皇后在世期間,楊堅甚至不敢輕易沾其他的女人,可見如果處理不好,皇后對皇權的威脅有多大。

至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這種說法就有爭議了,畢竟,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立太子,由於趙高和李斯弄權,真相也就成了一筆糊塗賬。假設秦始皇沒有立太子這個命題成立,我覺得應該跟秦始皇追求長生不老的態度有關係。

秦始皇是個喜歡巡遊的人,原因嘛,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但他四次巡遊,其中有三次都接見了方士,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秦始皇迷戀長生不老之術,深信自己是能夠長生的,所以,對立太子的事情一拖再拖。到了秦始皇最後一次巡幸,所有的臣子都不準提“死”字,可見他對死亡的恐懼,立太子就意味著承認死亡,他不願意立太子也就順理成章了。

當然,以上觀點是缺乏史料依據的,都是根據史料記載進行的推測,如果有不妥之處,還請方家多多擔待,也歡迎批評指正,不過,無腦噴敬請繞行。


貓叔說歷史


所謂皇后,就是皇帝的正妻,在秦始皇沒當皇帝之前,天下是沒有皇帝的,自然也就沒有沒有皇后。這時候我們就要問了:發明了皇帝頭銜的秦始皇,為什麼沒有發明皇后頭銜呢?我們可以有兩種猜測:第一,不想發明,第二,沒有時間發明。

提起秦始皇,就不能不提他的母親趙姬和嫪毐。趙姬這個女人很不容易,便宜丈夫異人跑掉了,只留下她一個弱女子帶著小嬴政(也可以叫趙政)在趙國東躲西藏,那時候她唯一的依靠就是商人呂不韋。

異人當上秦王沒多長時間就掛掉了,所以趙姬跟異人的關係,僅限於為異人生了一個嬴政。這樣看來,要讓趙姬對異人忠貞不渝,這要求有點太高了。

但是在嬴政眼裡,事情滿不是那麼回事,趙姬的開放,給小嬴政心裡留下了陰影。所以秦始皇嬴政一生對女人都不那麼尊敬,以至於任何史料都找不到關於嬴政後宮的記錄,中國第一任皇后是誰,當然也成了一個謎團,要是按照史料記載,古代第一位有皇后稱號的,應該是劉邦的老婆呂雉。

我們必須承認,秦始皇的身體是沒有毛病的,更不是不近女色。嬴政掃滅六國之後,把人家的王室女子都收編了,這些女子還為秦始皇生了三十三個子女(二十三個兒子十個女兒)。他之所以不立皇后,其實就是因為他信不過身邊的女子,更不允許有“國母”來跟他分享權力。

另外一點,就是秦始皇很忙:他一方面要調兵遣將一統天下,還要分出精力來對付老媽趙姬的前後兩任情人呂不韋和嫪毐,建立大一統之後,還要出巡,還要煉丹,秦始皇真的很忙。除了完成傳宗接代任務之外,秦始皇真沒有時間跟任何一個女子交流感情,所以也就不存在取捨問題,估計他是想把這個問題交由自己的下一代來解決了。

至於秦始皇為什麼不立太子,這就很簡單了:他根本就沒想到自己會死,起碼沒想到自己只能活五十歲(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在孜孜不倦地找神仙求長生的路上,秦始皇認為自己還能走很遠,即使不能長生不老,活個七八十歲還是沒有問題的——讀者諸君可能不知道,秦始皇只比劉邦大三歲。如果秦始皇再活個十幾二十年,連劉邦都熬死了,也就沒有後來大秦帝國的二世而亡了——拿下咸陽的是劉邦而不是項羽。

秦始皇一直不認為自己會在短時間內離開人世,而且他一直在為“父傳子家天下”還是“天下人共管天下” 而糾結,他還曾經專門召集會議研討過這個問題:秦始皇帝既吞天下,乃召群臣而議曰:“古者五帝禪賢,三王世繼,孰是?將為之。” 博士七十人未對。鮑白令之對曰:“天下官,則讓賢是也;天下家,則世繼是也。故五帝以 天下為官,三王以天下為家。”秦始皇帝仰天而嘆曰:“吾德出於五帝,吾將官天下,誰可 使代我後者。”

秦始皇的意思很明白:“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這五帝,都是搞了禪讓的,而從夏(禹)開始,商(湯)、周(武)三個朝代(三王),都是家天下代代傳。諸位老學究說說看,哪種傳位方式更好,咱們就採用哪種方式。”

博士鮑白令之回答:“如果是以天下為公,就會禪位給賢能的人;如果把天下當作自己的私有財產,那就在家族內代代相傳。五帝是天下為公的,所以人家禪讓;而夏商周三朝之王是要搞家天下的。”

秦始皇嘆了一口氣:“我學五帝那樣的德行,讓天下人共管天下,你們認為誰能接替我呢?”

看明白了吧?秦始皇還沒來得及考慮立不立太子呢,就忽然意外駕崩了,如果他再活幾年,即使不搞出民選皇帝,也會傳位給比較賢明的公子扶蘇,那麼整個地球可能都要說華語了——請注意,是華語而不是漢語,或者也有可能叫秦語……


半壺老酒半支菸


秦始皇是中國古代史上第一個封建主義中央集權的皇帝。他13歲登基,22歲親政,之後平定六國、一統天下,建立起第一個以早期漢族為主體的強大的多民族統一的封建大帝國一一秦朝。但是,這樣一個雄才偉略的皇帝,在他一生長達37年的統治中卻沒有立過一位皇后,也沒有確立儲君。

在封建體制之中,古代帝王的正妻被稱作皇后,妾被稱作妃嬪。皇后只能有一位,妃嬪卻可以有很多,正所謂“三宮六院、七十二嬪妃”。皇帝立後也是皇帝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國家也有相應的立後製度來組織這件事。國家選皇后的標準自然很高,除了端莊賢淑等傳統要求之外,更多的是要能肩負起“母儀天下”的神聖使命。既然皇后的作用如此之大,那麼坐擁天下的秦始皇又為什麼不立後,立儲呢?

關於秦始皇這個“千古一帝”少了ー個與之對應的“千古一後”的原因,眾說紛紜。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秦始皇的母親對他造成的陰影。

秦始皇是秦莊襄王子楚之子,姓贏名政,出生於趙國首都邯鄲。史料記載,秦始皇的生母趙姬本是呂不韋的寵姬,後來呂不韋把趙姬獻給了子楚,並生下了秦始皇。一直以來,人們都對秦始皇的生父抱持著懷疑的態度,很多人認為秦始皇其實是呂不韋的兒子,恐怕連秦始皇自己也分不清誰是自己的生父。

贏政登基為王后,身為太后的趙姬仍然行為不檢,先是與呂不韋在宮中重溫舊情,再是與嫪毐私通,穢亂後宮,並生了兩個兒子。

《史記》中記載,“皇帝益壯,大後淫不止。"”母親行為失檢,讓秦始皇在心理上受到嚴重的傷害,惱羞成怒的秦始皇殺死了兩個私生弟弟和嫪毐,把呂不韋發配蜀地。同時,秦始皇還把母親趙姬趕出首都成陽。

極度壓抑的秦始皇徹底暴發了,成為一個失去理性的暴君。秦始皇這種對母親的怨恨,逐漸發展成為對一切女人的仇視。

秦兵馬俑博館研究人員說:“由怨母而仇視女人的心理陰影,使秦始皇長大後在婚姻觀上未能健康發展。宮中眾多女人,僅僅是為滿足他的生理需要。由母親行為而形成的心理障礙,是秦始皇遲遲未立後的重要因素之這種心理上對女人的偏執,使得秦始皇極其不願意娶妻立後。



2.秦始皇的立後要求過高。

秦始皇統一六國,自稱為始皇帝,認為自己的功德超過了上古的三皇五帝,自命不凡的秦始皇自然也就對皇后的要求非常高。

秦始皇的後宮充斥著東方六國選來的大量佳麗,要從中選出一個高標準的美女也並非難事。但是,問題就在於秦始皇不僅不喜愛這些美女,反而十分鄙視,對於她們這種把亡國之辱拋之於腦後的行徑,秦始皇十分痛恨,認為她們毫無守貞重節可言。所以,他也不願從這些後富佳麗之中選出一個合適的皇后人選。

3.秦始皇沉迷於追求長生不老,對方術、煉丹術等情有獨鍾。

他曾派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耗費巨資入東海以尋得長生不老之藥。秦始皇這種對長生不老藥的孜孜追求,使他無暇顧及後宮之事,把立後之事也拋之腦後,這也是秦始皇一生沒有立後的重要原因。

4.秦始皇自認為還是壯年,甚至覺得自己還是可以尋得到真正長生不死之靈藥,所有立太子是多此一舉,故而未確立儲君。

秦始皇終身未立皇后,太子是多方面原因共同起作用的結果。


申報七十七載


後宮干政與後繼非人是皇權的兩大威脅,秦始皇一生都在制度創新,他當了皇帝后也在想如何防止後宮干政與後繼非人。思來想去,秦始皇認為周朝的宗法制是罪魁禍首:如果沒有宗法制,那麼就沒有嫡庶之份,也就沒有了母憑子貴與子憑母貴的事情發生了。

不立王后,則無太后,亦無嫡子:無太后,那麼就沒有後宮干政與外戚專權的情況發生;無嫡子則破了嫡長子繼承製,這樣就可以在諸皇子中選擇可靠的人繼位。秦王政從大婚之日起,就訂下了這個制度:不立後,諸嬪妃皆為帝妻;不立嫡,選擇諸王子中的最賢者為君。因此秦始皇與秦二世皆無皇后與太子。



歷史的經驗告訴嬴政,太后專政是國家大害,不是每位太后都是大秦宣太后。比如嬴政的母親趙太后就是一個害國禍民的太后,趙姬有攝政的權力,丞相呂不韋的政令都需要趙姬首肯。所以趙姬才能扶持嫪毐成為假父長信侯,嫪毐又學戰國四公子豢養了許多的遊俠儒生,許多官吏都投靠了嫪毐。

趙姬甚至有廢除嬴政王位的權力,這也是嫪毐為什麼敢發動兵變的原因所在;如果趙姬沒有廢王另立新君的權利,嫪毐發動了兵變也沒有用的。同一時期的趙國為什麼會誅殺李牧呢?原因在於趙國的轉胡太后淫蕩成性,宦官郭開控制了轉胡太后,所以郭開能以趙王的名義宣佈李牧叛國而將其誅殺。

即使宣太后賢明,但她也大量任用外戚,秦昭襄王被架空權力長達四十多年,魏冉、白起都被認為是宣太后的孃家人。魏冉是宣太后的同母異父哥哥,他與華陽君羋戎、涇陽君公子市、高陵君公子悝合稱楚國四貴。白起受到魏冉與宣太后的提拔,因此在秦昭襄王心中白起是宣太后的老臣,所以他更加信任新丞相范雎。這為白起後來的死打下了伏筆,如果白起是秦昭襄王一手培養起來的大將,白起不至於老來被迫自盡!

一國之君的賢與不肖對國家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正所謂“王言如絲,其出如輪”。如果魏國的國君是魏無忌,那麼恢復魏國霸業指日可待,遺憾的是魏無忌不是國君嫡長子,所以他無法繼承君位。反而因為功高震主而受到魏王的猜忌、排擠、打壓最終鬱鬱寡歡,縱情聲色而死。


過早立太子容易引發後宮爭鬥,也容易形成太子勢力,諸公子作亂爭國君會動搖國本,太子勢力太大會威脅皇權。比如魏武侯死後,公子緩與公子罃各引軍隊混戰,最終韓、趙兩國引大軍來干涉魏國內政,差點導致魏國滅亡。晉獻公死後,諸子爭位,晉國數十年無法確立霸主地位;齊恆公死後,諸子爭位,直接導致齊國的霸業被晉國奪走。

秦始皇嬴政總結前人經驗,於是作出了不立後,不立嫡的制度,這個制度秦二世也嚴格遵守了。當然秦始皇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這次創新是失敗的,這直接導致了長公子扶蘇沒有被確立為太子,給趙高、李期、胡亥發動沙丘之謀了機會。如果長公子扶蘇被確認為太子,那麼秦國不會二世而亡;扶蘇是贏政十多個兒子中才能最出色的一位,又得到蒙氏家族的支持,扶蘇當了秦二世,劉邦、項羽之輩是無法改朝換代的。

秦始皇的後宮制度創新雖然失敗了,但是後世漢武帝、明太祖二帝明顯借鑑了秦始皇的做法。漢武帝為了防止太后干政或者外戚專權,他創立了“子立母死”制度,也就是兒子一旦被確立為太子,那麼他的親生母親就會被賜死。鉤弋夫人趙氏的兒子劉弗陵被確立為太子後,漢武帝就賜死了鉤弋夫人,劉弗陵繼位後追封母親鉤弋夫人為皇太后。

其後帝閒居,問左右曰:"人言云何?"左右對曰:"人言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帝曰:"然。是非兒曹愚人所知也。往古國家所以亂也,由主少母壯也。女主獨居驕蹇,淫亂自恣,莫能禁也。汝不聞呂后邪?"



北魏武帝拓跋珪繼承併發揚光大了這一制度,不過拓跋珪也因這一制度而死。太子拓跋嗣死了母親劉氏後,日夜嚎哭,引起了拓跋珪的不滿,打算將拓跋嗣廢除。太子拓跋嗣逃走後,魏武帝拓跋珪就打算立另一個兒子拓跋紹,並打算殺死拓跋紹的母親小賀氏,得知消息的拓跋紹連夜引兵攻入皇宮殺死父親拓跋珪,並迎立太子拓跋嗣繼位。

子立母死制度最終被北魏第八任皇帝宣武帝元恪廢除!千年之後,明太祖朱元璋為了防止後宮干政,他下令恢復人殉制度,皇帝死後所有嬪妃殉葬。明朝就沒有外戚專權的情況發生,但有宦官專權的情況發生。


大秦鐵鷹劍士


我認為嬴政不立皇后和太子,原因無非就是自大與自私!

嬴政,一個君王,一個自認為可比古三皇五帝的君王,自己的功勞曠古震今、空前絕後,世間更沒有他辦不到的事情,所以他派方士尋仙求藥以求長生不死,所以他遲遲不立太子,不確認自己的繼承人,他不想承認生老病死的自然法則會在他至高無上的皇帝身上同樣適用。


嬴政作為第一個皇帝,他覺得世間的最高權力地位均為自己所有,一個女人享皇后之名與自己同受臣民朝拜是他所不能接受的,而且在戰國時,女人扮演的角色太輕微,孔子更說過唯女子和小人難養也,在那個男權社會最巔峰的時期女人的地位太低下。

這就是秦始皇不立太子,不封皇后的原因 ,不過他確實有自私、自大的資本,統一文字、確立郡縣制、道同距車同軌、統一度量衡貨幣、修靈渠修長城這些至今還在沿用。

個人觀點,歡迎指正!


侃歷史趣聞


皇帝這個稱呼是秦始皇搞出來的,那麼他為何不立皇后和太子呢?下面兩部分來回答這個問題。

為何不早點立太子?

太子的稱謂在先秦時期已有,故即使沒有皇帝制度的確立,太子也是一個對天子繼承人的稱呼。秦始皇是在死後,其遺詔上才立了太子。那麼秦始皇為什麼不早點立太子呢?扶蘇只是秦始皇的長子,但也只是繼承人之一。

按照史書的說法扶蘇是一個主張用儒的人,其實可以肯定的是扶蘇不贊同法家治國。這樣和秦始皇的理念完全相違背,故而秦始皇並沒有把扶蘇作為繼承人,反而藉機讓其遠離了權力中心,失去了繼承人的手段。秦始皇帶胡亥巡遊也可以解讀為對胡亥的一次考核。胡亥能陪秦始皇到最後就證明胡亥通過了這次考核。至於為什麼史書說胡亥、李斯、趙高篡改詔書呢?須知即使當時反秦也需要一個旗幟和口號,說胡亥是篡位,扶蘇才是繼承人,這樣才有了正當性。(這是在下推理)


為何不立皇后?

後字一詞最早的時候算是君的替代詞,也是代指天子用的。西周禮法規範之後,天子之妃被稱為後,後字才開始從轉向女性。王的正妻就是王后,先秦時期就有了太后一詞。

秦始皇雖然創立了皇帝制度,但他的初衷之一也是為了向後世顯示他的偉大。秦始皇也有一個後宮團隊,但是很可能沒有正妻。因為若是有正妻,不上一個對等的稱呼,對秦始皇會是一種貶低。當然也不排除有正妻,但是秦始皇想一人獨尊,所以不讓王后變成皇后。



其實不止秦始皇沒有立皇后,估計劉邦也沒有立呂雉為皇后,《史記》記載了漢文帝立皇后,並沒有記載漢高祖立呂雉為皇后,《漢書》倒是記載了呂后被立為皇后,但《漢書》是東漢時才成書的,制度早就確立了。皇后制度應該是在漢文帝時期才確立下來的,這時候開始,皇帝的正妻或者太子的母親稱為皇后,皇帝的母親稱為皇太后。

當時人們對呂雉的稱呼應該是呂后,而不是呂皇后。同樣可以推理出,即使秦始皇有正妻,下人對其的稱呼應該也是姓氏加一個後字。


淡看天上月


秦始皇在其長達37年的統治時期一直沒有立皇后和太子,不是他來不及立,而是他不願意立。這究竟是為什麼呢?有下面五點原因可以參考。

第一,秦始皇母親趙姬的行為非常不檢點。

最開始趙姬和呂不韋在一起之後有身孕的時候,被呂不韋獻給了秦始皇的父親,野史上還有關於秦始皇到底是不是莊襄王的兒子。莊襄王去世之後,他的母親還是不知道收斂自己的行為,甚至變本加厲地還和另一名男子生下了兩個私生子。可以說秦始皇母親的種種行為在他心中種下了種子,這改變了他對女人的看法,就算後宮佳麗三千,但在秦始皇心中和他的母親沒啥區別,都是非常愛慕虛榮的。

第二,秦始皇對皇后的要求太嚴格了。

秦始皇統一中國,建立了五千年曆史上的第一個封建帝制國家。他為自己取了一個獨一無二的“皇帝”封號,來彰顯自己的豐功偉績。秦始皇認為自己的地位無人能比,並且他認為的皇后必須是一個能夠跟他身份相匹配的女子,可惜後宮沒有一個女人能滿足他的要求。

第三,秦始皇志向遠大,認為立皇后和太子會阻礙他的前程。

秦始皇小時候因為成長環境的原因,養成了刻薄多疑的性格,那個時候就是各國相爭的局面,他的目標就是要實現各國統一,如果要立皇后和太子的話,可能會對他的遠大目標造成妨礙。

第四,秦始皇忙到沒有時間來考慮這些事情。

秦始皇每天都要處理很多事情,根本沒有時間來考慮後宮和立儲的事情,這樣他省去了很多麻煩。秦始皇還給自己留下了一個任務,就是每天要完成一石重的公務才能休息。

第五,秦始皇試圖長生不老。這是他不立太子最重要的一個原因。

眾所周知,秦始皇一直在追求長生不老之術,在秦始皇統治的後期,他為了能永遠享受榮華富貴,開始追求長生不老之法,並且沉浸於各種煉丹之術,雖然最後失敗了,但秦始皇對“永生”的追求轉移了他對其他事情的注意力,並將立後和立太子這兩件事情都拋之腦後了,最終也造成了秦國的滅亡。

不知大家對秦始皇不立皇后和太子這件事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討論!


第一秘史


立後和立太子是中國古代後宮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自戰國時期秦孝公開始,立後之事已經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統一中國後更明確規定皇帝的正妻為皇后,皇帝的母親為皇太后,但是歷史卻跟世人開了一個玩笑,秦始皇自己卻終身沒有立皇后,他也是後宮制度形成以來唯一沒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園裡一墓獨尊,而沒有皇后墓,這成為一個難解的歷史之謎。


根據近代對秦東陵考古探查,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與養祖母華陽太后,父親莊襄王與母親趙太后都是夫婦合葬在一起,符合當時的規制,親祖母夏太后與高祖母宣太后的墓也是規模宏大,不過因為這兩位太后都是側室而不是正妻,所以選葬在別的地方,這些都合乎禮制。

而秦始皇陵卻只有孤零零的一座大墓,並沒有皇后之墓相伴,在其附近的墓葬也被認定是陪葬秦始皇的沒有生育的妃嬪的墓,並沒有獨立的皇后墓。


秦始皇之所以不立皇后,後世的專家提出了各種猜測。

1,秦始皇相信方士追求長生不老,到處探訪能延年益壽的仙丹,這種厚望的特殊要求延遲了他立後的進程。

2,秦國的幾位皇太后的生活不檢點,像宣太后、華陽太后等都飼養寵男,特別是自己的母親趙太后,與呂不韋偷情,甚至還和嫪毐生下了兩個孩子,這件事對秦始皇的影響甚大,由怨恨母親到仇視女人。

3,秦始皇不立皇后可能和他幼年的經歷有關,嬴政出生於趙國邯鄲,他和父親作為人質在趙國,8歲才得以回到秦國,繼位後對太后的專權深惡痛絕,早期的宣太后,後來的華陽太后,自己的母親趙太后,因此對於女人從此極度仇視,親政以後,堅決不立皇后,因此直到他在巡遊路上死去也沒有立後。


秦始皇有著非常龐大的後宮,但沒有立下皇后,那時候的女子都沒有名字,後宮的女子都是自己的國名為姓,地位低的稱為“姬”,地位高一點的稱為“夫人”。

公子扶蘇的母親鄭夫人是鄭國人,鄭夫人的地位比較高的原因是因為自己的兒子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地位尊崇,扶蘇從小謙遜有禮,愛好學習,又是秦始皇的第一個兒子,秦始皇對扶蘇非常器重,母憑子貴,這也就使得扶蘇的母親深受秦始皇的寵愛,地位也就高了起來。


扶蘇母親是鄭國一個普通的歌女,被秦始皇收入後宮,她喜歡吟唱鄭國當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蘇》,後來她生下了秦始皇的第一個孩子,秦始皇便給他起名扶蘇,“扶蘇”最早出自《詩經》,是古人對樹木枝葉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顯見對扶蘇寄託著無限的期望。


扶蘇作為秦始皇的長子,從小接受正規的皇室教育,很小的時候就表現出了明銳的政治眼光,較先認識到民心的重要性,秦始皇也非常器重他,一直將其作為接班人來培養,扶蘇也沒有令秦始皇失望,不僅在政治上做的非常好,在民間的名聲也是非常好的。

扶蘇為人仁慈,非常推崇儒家的孝義之道為人也非常正直謙遜有禮,禮賢下士,並不像自己的父親那樣喜歡用武力來解決問題,也正是因為扶蘇的正直,才為自己帶來了滅頂之災,當時秦始皇的寵臣趙高,因為犯事被扶蘇逮到,扶蘇堅持要處死趙高,但是秦始皇卻保住了趙高,趙高因此對扶蘇懷恨在心。


扶蘇因為反對秦始皇“焚書坑儒”,多次冒死進諫,都遭到了秦始皇的訓斥,父子兩人的關係漸行漸遠,再加上趙高從中挑撥離間,扶蘇被派到了北方的苦寒之地,和大將蒙恬一起管理長城的修築工作。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趙高害怕扶蘇上臺後對自己不利,於是和李斯一起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賜死了扶蘇。

秦始皇之所以未立太子,可能還是他高估了自己的壽命,他到處尋訪仙丹就是想延年益壽,可老天偏偏就不讓他長壽,因此秦始皇在彌留之際,才立下遺囑,只可惜被最接近他的趙高夥同李斯給篡改了,皇位給了窩囊廢胡亥,清朝自此二世而亡。







遺產君


推薦你去找一本叫做《秦迷》的書來看,那裡面有你想要知道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