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德后来为何不愿再追随故主马超?是因为马超的人品不行吗?

林延山


庞德原先是马超的部下,属于西凉军部的,不过马超的父亲和弟弟被曹操所杀,马超和马腾的兄弟韩遂反目成仇之后,马超从此孤儿一个,形单影只,彻底斗不过曹操了,最后马超只能选择投奔了刘备。



按理来说马超应该把他的旧将庞德带走一起跟刘备效力啊,庞德为什么跟了曹操了呢,甚至在对战关羽的时候还提着口棺材,以死报答曹操,做的比于禁都好呢?

为什么不追随马超?是因为马超的人品不好吗?

先来简单讲一下为什么有不少人会觉得马超的人品不行?曹操曾经跟他周围的手下说过,马超不减当年吕布之勇,不仅勇力不减,就连做人的方式也有点吕布的影子。

吕布大家都知道,先是为了投奔董卓杀了曾经的义父丁原,后来为了貂蝉,杀了第二个义父董卓,刘备本来好好对待吕布,真心想跟吕布结盟,最后换来的是吕布把他的的徐州给偷了,最后连心胸可以说是三国当中最宽阔的曹操,都不敢要吕布,直接把他给杀了,如此可见,虽然吕布武功天下第一,但是做人这一块,说他倒数第一也不过分。


那么马超当时都做了什么呢?曹操挟天子奉诏招马腾及马超的弟弟等其余宗亲进京,实则是扣押他们,逼着马超就范为曹操服务,马超的想法是,反正自己手握大军,就不顾自己一家老小被曹操扣押,直接要率领大军奔着曹操老巢许昌就来了,这曹操能惯的他,就直接把扣押的二百多口人都给杀了,这种为了一时爽快置亲情于不顾的这种行为,跟吕布比起来只能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就是对韩遂的态度,演义上讲是马超和韩遂中了曹操的离间计,反目成仇,咱们可以简单想一想,有句话叫一个巴掌拍不响,如果他俩本身没有问题,再怎么离间也没用对吧。

马超杀韩遂。其实就是以离间计为幌子,借坡下驴罢了,连亲情都不顾的人,跟韩遂反目也很正常。


上面说这么多,只是讲述了下马超人品确实不行,真的没有人情味。但是这是庞德不跟着他投奔刘备的原因吗?答案当然是不是。

作为一个部将这种脑洞并不大,事儿也并不多的下属,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抛弃自己的主公,无论主公有什么毛病,只要善待自己,都会统统效忠,有实例子为证的,比如张辽在吕布手下的时候,吕布都那么坑了,张辽也没说过要离开吕布。

那么有人问了张辽最后还不是在曹操手下了嘛?那也得看一下是什么情况,首先吕布死了,其次曹操对他是实打实的好,张辽被曹操手下抓了之后,曹操第一件事是松绑,第二件事就是跟张辽说,你可以走了,我想招降你倒是我曹操可能不配这么做,最后张辽是感动地瞬间就给曹操跪了。


所以说庞德不能因为马超人品不好,就不跟着他了。毕竟庞德那么能打,战斗力那么强悍,对马超来讲用处不小的,马超不会亏待他的。那么就是另有原因了。

马超当时不是孤儿一个了嘛,怎么都打不过曹操,没办法了马超也要生存啊,就先投奔了张鲁,后来马超觉得自己很张鲁玩不到一起去,就打算暗中投奔刘备了。

由于这个计划要求越快越好,马超也恨不得马上就把庞德给带走,可是万万没想到,庞德就在这个时候病了,病得起不来的那种,马超当时想法是,等庞德病好了再来找他,可更没想到的是,张鲁瞬间就投降曹操了,这个时候庞德还在张鲁这呢。

这下庞德就没办法了,真的走不了了,再加上,爱才如命的曹操,对待庞德也是真的好,一点都不在乎他是马超旧将的身份。


曹操对待武将的态度向来都是要多实在有多实在,而且是一点虚伪都没有的真心付出,你看看曹操怎么对待关羽的就知道了,也可以看看曹操手下的各种大佬,多半都是之前别人家的旧将,半路上给招降过来的,最后不都是死心塌地效忠大魏吗?

所以说庞德真心被曹操的态度折服,后来并没有回去找马超,最后为了请求对战关羽,拿着口棺材出战不说,请战的时候给曹操磕头都磕出了血,最后虽然说败了,但是宁死不降,死也死的漂亮。狠狠地打了于禁一个耳光。


策神历史


忠臣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男!<strong>

庞德先随西凉后投曹魏,看起来确实有点儿反复无常的感觉。但事实上,这不能怪他,起先他庞德在西凉军中也是一员猛将,无论是在马腾还是其子马超帐下那都是一员虎将。

特别是后来马超起兵反曹,庞德也是冲杀在前,绝不含糊。即使是后来马超战败,投奔张鲁。张鲁对马超不薄,好生待他。但结果咱们都知道,马超后面和张鲁闹掰,投了刘备,首先姑且不说马超人品如何。仅仅是他这随意更换阵营就让庞德有了不跟随他的理由。毕竟马超和庞德不是关羽刘备,他们只是上下级,不是兄弟。

随了张鲁之后,庞德其实也算是张鲁阵营中的一员。而且马超复叛之时,他庞德正好在张鲁营中。显然,马超完全没有考虑部下的生死。而这也是马超的一贯作风,当年他父兄家眷全在曹操手中,他都敢造反,别说这一小小的庞德了。

所以,庞德和马超分开是没问题的。

而后张鲁投降曹操,庞德受到曹操礼遇,心中感激,自然也归入到曹操麾下。

曹操这个人大家应该都知道,在拉拢人才方面可是一绝,只要来到他麾下,没有不服的。也就是关羽这样的人,能够抵住曹操。

而襄樊之战,关羽水淹七军,俘获庞德。庞德宁死不降,这也恰好说明了他的气节,他是个忠心之人,只是马超抛弃了他。

当然,庞德选择曹操还是有着许多的现实好处

第一:正统的朝廷还是在曹操这边。

无论是古时还是近日,我们做事情总要有一个合理的名义,不然这件事就不会被“天道”认可。

在马超所部失败之时,大汉朝廷是依旧存在的,虽然这时候的献帝是一个标准“傀儡”,但是在名义方面却是最为正统的。

汉朝在后期实力大大减少,不过它仍然是受大众承认的中央政权,就连曹操这样有能力的军阀都不敢贸然篡汉,足以看出汉庭的招牌还是有影响力的。

而对于庞德来说,如果跟随旧主投靠川蜀,那无疑是一种“叛国”行为,如果来到了曹操手下为官,那么自己仍然是汉朝臣子的身份,所以在权衡过以后,他还是选择了做“正统之臣”。

第二点:投降曹操地位会有所提高

此人在马超阵营中只不过是一个下属,在马超未投降之前,他的身份最多算是“二等手下”,可马超进入川蜀以后,他的身份会从“主公”降为下属

那么马超手下之人的地位也会跟着降低一级,成为标准的“奴下奴”,这对于一个有着远大抱负的人来说是不能接受了。

可如果投降了曹操以后,由于自己“头上”没有更高一级的掌管,所以他的地位也可以跟马超持平了,地位的升高意味着有更多的机会,他也可以在曹操帐下建立属于自己功勋。

所以在这样的考量之下,庞德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完成“创业”。

第三:分散家族势力,规避灭亡风险。

这个原因看起来就有点深度了,虽然当时的情况是曹魏实力稍强,蜀吴二国实力稍弱,但是哪一方才能够真正完成统一还是很不好说的。

那个时期的家族往往有很多的家庭成员,这些家庭成员想要在乱世中维护家族的发展,就必须采取一些规避风险的措施。如果一家人全部效力于一方势力,那么就等于把家族的命运“捆绑”到了一位军阀的身上,那么这位军阀覆灭以后,自己的家族也会跟着没落。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当时有很多亲兄弟或者堂兄弟都选择了加入不同的阵营效力,这样一来无论是哪一方统一了天下,自己的家族都能很好的发展下去。这件事儿干得最好的就是诸葛亮他们家了,诸葛家族一门三杰,诸葛亮、哥哥诸葛瑾以及从弟诸葛诞。他们虽同出一门,但分仕三国。诸葛亮塞蜀汉、诸葛瑾在东吴、诸葛诞在曹魏,个个位极人臣,被誉为“龙虎狗”。

“诸葛瑾弟亮及从弟诞,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诞在魏,与夏侯玄齐名。瑾在吴,吴朝服其弘雅。”

在马超投降之后,庞德的家族成员有很大一部分跟随了旧主降刘,而庞德也出于规避风险的考虑,进而加入了不同的阵营。后来庞德被关羽所俘,关羽也曾用其亲人和旧主劝他归降自己,不过庞德却选择了守节而死。

不过在他死后,他的四个儿子都有了很好的发展,最后也都被封为君侯,庞氏家族也因此继续繁荣了下去。

综上所述,他投降曹操是具有很多现实意义的,不但给自己正了名声,还能提高地位以及维护家族的发展,从当时纷乱的局势来看,他的做法还是非常明智的。


白话历史君


庞德不愿追随故主马超投降刘备,原因有三说法,一个是因为当初马超决定离开张鲁投降刘备时,马超只带走了马岱,庞德却因病被马超抛弃在张鲁那里,后来张鲁投降,庞德归顺曹操,受到曹操的赏识,于是对曹操忠心耿耿。这个说法出自《三国演义》,当然有贬低马超,说马超不顾部下生死的嫌疑。




另一个说法是庞德和马超及庞柔在投降刘备的过程中走散,庞德为曹操所擒,曹操非常欣赏庞德,不但不杀,反而好言劝慰,庞德感恩不尽,从此成了曹操手下的一名忠心不二的将领。这个说法说明庞德投降曹操也是无奈之下的举措,与马超的人品无关。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出自三国志,庞德之所以没有跟随马超投降刘备,只因为马超与张鲁意见不合,受到张鲁部下的排挤,秘密想刘备具书请降,刘备答应后,马超辗转投降了刘备,为了防止泄密,临走只带走了新腹马岱。这种说法说明不了马超的人品,却能说明马超对庞德的不信任,所以庞德在马超投降刘备后,跟随张鲁投降曹操也不为错。更何况曹操对庞德确有知遇之恩。

《三国志 二李臧文吕许典二庞阎传第十八》中庞德自述,充分表达了庞德对曹操的感恩戴德之情:



侯音、卫开等以宛叛,德将所领与曹仁共攻拔宛,斩音、开,遂南屯樊,讨关羽。樊下诸将以德兄在汉中,颇疑之。魏略曰:德从兄名柔,时在蜀。德常曰:“我受国恩,义在效死。我欲身自击羽。今年我不杀羽,羽当杀我。”



其实,庞德无论因为什么而投降了曹操,他的选择都是值得的。如果他跟随马超投降刘备,马超尚要在关张眼前受些委屈,更何况马超都下的庞德!而投降曹操,则可以独立自由的将军之身,率所领与曹仁共攻敌阵,更何况他在曹营深受曹操赏识呢。


萍风竹雨123


大凡人生于世都很自私,都有功利思想,都想让自己有个好前程,落得个富贵荣华,衣锦还乡,光宗耀祖,封妻荫子,如此方能感到不枉到世上走一遭。

三国时期的庞德庞令明,先追随故主马超,后离开马超,投靠了曹操,违背了“忠臣不侍二主,好女不嫁二男”的祖训。虽有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仕之说,然马氏对庞德有知遇之恩。当年庞德穷困潦倒投奔马腾,马腾好心收留,才使得庞德有了用武之地,因其跟随马氏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才得到了马腾的不断提拔重用,从一般兵卒,相继提拔为校尉、中郎将、都亭侯。一个人一生能不能成事干一翻事业,不但他自己要有才能本事,更关键的是他能不能遇到有赏识提拔自己的贵人。很显然,庞德生命中的贵人就是马腾父子,正是马氏父子成就了庞德的名声地位。然而庞德却是个不知感恩戴德的人,最后竟投靠了马氏的仇人曹操,之所以会这样,在于庞德是个非常自私的势利眼小人。马超投靠汉中张鲁后,曹操征伐张鲁,张鲁难敌曹操,只好投降,马超因和曹操有不共戴天的杀父之仇,就出逃益州,投靠了刘备。虽然马超有不顾父亲弟弟在朝,发动叛乱,致马腾及弟弟等家族二百余口被杀的惨祸,但马超一直都是把庞德作为心腹爱将善待重用的;作为庞德,即使对马超的不孝行为不满不屑,想离开马超,也不能去投靠有害死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恩人的仇人曹操。庞德不顾忠义毅然投靠曹操,正说明庞令明是个势利眼小人。在他看来,曹操当时是最有实力最能统一天下的人,刘备、孙权之辈都难成事,什么忠君忠主,什么道义诚信,什么以怨报德,在自己前途名利面前都不算什么。这从他能投降曹操,以后被关羽俘虏却不愿投降蜀汉更突显了他是势利眼小人。故主在蜀汉,他却宁死不愿归降,说明他一方面担心在曹魏的家人被害,另一方面更在于他根本就看不上蜀汉和故主。

庞德为了个人前途,毅然离弃旧主,是谓不忠;投靠害死恩人之人,以怨报德,是谓不义;唯个人前途名利是视,不辨是非曲直,争杀故主所在之国,是为不仁。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之人,竟被一些人冠以“忠勇”,真是可笑至极!


sunjin72976689



庞德刚毅果敢,光明磊落,忠义双全;

以庞德的性格,也许会瞧不起马超,毕竟马超连父母、兄弟都不管不顾;但这不是庞德不追随马超的原因,第一次不追随马超,是因为马超把他放弃了,马超投刘,并没有告诉庞德;第二次,庞德宁愿身死,也不愿投降蜀国,跟马超没多大关系;马超只是刘备手下一将,即便庞德投降关羽,跟马超也没有关系;他之所以宁死不降,是因为报恩,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



早期的庞德,非常勇猛,在马腾的帐下,为第一猛将,立下过不少汗马功劳!!

早年的他,跟随马腾,平定羌人、氐人叛乱,所向披靡,无往不胜,立下赫赫战功;

后来,他又帮助马超抵御郭援、高干等人;庞德担任先锋大将,身先士卒,领军到处,无有不破,最终大获全胜,亲自将郭援斩首;

后来张白骑叛乱,庞德跟随马腾出军,在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庞德每次出战,都能收获颇丰,总是冲锋陷阵,攻破敌营,击退敌兵;是马腾军中,最勇猛的将军;

同时,庞德还是马腾、马超方面的元老大将,从马腾起事,便一直追随马腾,杀敌斩将从不含糊;

那么!对马氏集团如此重要,又以“忠义”著名,宁死不降的庞德,为什么不跟随马超投奔刘备呢?

  • 不是庞德不追随马超,而是马超放弃了庞德;马超准备脱离张鲁,于是偷偷写信给刘备,希望刘备可以接纳他;刘备同意了他的请求,令他率领大军,前往成都,包围刘璋等人;——马超投奔刘备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庞德,所以不是庞德不忠义,而是马超把他抛弃了;
  • 由于马超的投降,庞德在张鲁阵营,日子一定不好过;他的老大投降了,张鲁对他,哪还有什么信任;除了时刻提防,无故猜忌,以及打压之外,还能有什么;可以说,庞德在这段日子里,肯定是备受煎熬;
  • 正在庞德最颓废的时候,他遇到了曹操;身为降将,曹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加以重用,当面授予“立义将军”称号;
  • 此时的曹操,对于庞德来说,是恩人,是伯乐;是曹操把他从“谷底”拯救了出来;而把他踢下谷底的,正是他的旧主马超;

所以庞德不可能再度追随马超,他要做的,仅仅是报恩,报答曹操的知遇之恩,报答曹操的再造之恩;宁做国家鬼,不做贼人将!!好一个庞德将军,忠义无双,教人敬佩!!


爱尚文史


我是青史回声,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庞德,在三国里面也算是一名名将,不过可惜遇上了关云长,一招水淹七军,就俘虏了曹操的五良将之一的于禁和西凉猛将庞德。本以为乞降的会是刚投降曹操不久的庞德,可没想到剧情颠倒,跟随曹操多年的于禁竟然怕死,摇尾乞降,而庞德却是忠贞不屈,最后被关羽处斩。可惜一员猛将乎!

话又说回来,其实庞德投降关羽,也不会有人说他背主,毕竟他也是入曹操帐下不久,前一任主公马超还在刘备效力,对了还有庞德哥哥。按理说,他应该和旧主在一起,可是事实上并没有。早在马超投奔汉中张鲁的时候,他们两个就分道扬镳了。

这是怎么回事?

说来话长,庞德可以说是马超的少时好友,跟随马腾父子几十年,多次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即使后来马超起兵为父报仇,庞德也是不离不弃,甘愿追随到底。可是万万没想到,到了汉中后,两个人理念就产生了分歧,等到马超奉命南下的时候,庞德就托病不出,从此主仆二人分道扬镳。


你们说是因为马超人品不行,我看不是。毕竟马超和庞德也是从小一起长大的,虽然明面上一个是主公,一个是臣子,可平时就是生死兄弟,那可是上过战场的交情。

我在想,可能是因为两人的三观,也就是理念不同了。马腾在时,马超并不掌权,事实上,马超只适合做一员征战沙场的猛将,至于做主公,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不太合格。从他因为一封书信,就怀疑老爸的兄弟韩遂,并且不分青红皂白地断了韩遂的一条胳膊,这等于是自己亲手将盟友推到敌人身边啊。也正因为这样,马超才兵败的。

到了汉中后,渐渐两个人就产生了分歧,毕竟还是西凉人,投奔到汉中张鲁,说不出来的别扭。加上马超太容易中了张鲁的奸计了,名义上派他去打刘璋,实际上是消除西凉军的实力。庞德屡劝不听,只能托病不出,可能是因为待在汉中,至少也能给马超断后。可天算不如人算,曹操大军来了,张鲁逼他出战,完全不把他当做自己人看,而反观曹操,却对其欣赏有加,武将嘛,能有一个这么看重自己的主公,也算是不枉来世一遭了,如此一来,庞德投降曹操是必然的。至于曾经的旧主马超,也只能再见了。



可惜,如此忠勇的猛将,最后也没个好下场。你能怪他不识抬举吗?也不能。


青史回声


《三国志》记载: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狟道(今甘肃天水武山县)人。年轻时的庞德,曾担任郡吏州从事的小官职。汉献帝初平年间,庞德投奔到西凉太守马腾帐下,并跟随马腾攻伐叛乱的羌、氐胡族,屡建奇功,因此被攫升为校尉。

建安年间,曹操在取得官渡之战大胜后乘势率军开至黎阳(今河南濬县),以讨伐袁绍子袁谭、袁尚;袁谭派郭援、高幹等率军攻打河东(今山西夏县);曹操遣钟繇率关中诸将前去征讨。

庞德跟随马腾之子马超也在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北)抵御郭援、高幹。庞德骁勇过人,担任前锋,率先进攻援、幹,不仅大破敌军,还亲自斩首郭援,因此立下大功,被晋封为中郎将,还被赐爵都亭侯。

黑山黄巾军首领张白骑(张晟)在弘农(今河南灵宝)作乱,马腾率庞德等将领前往讨伐,在东、西崤山之间(今河南洛宁、陕县、渑池交界处)一举击溃张白骑。

庞德武艺绝伦,勇冠三军,每战皆身先士卒,冲锋陷阵,锐不可挡,且能屡屡获胜,在马腾军中除马超外就属他最勇猛善战了。

后来,马腾攫拔他为卫尉,他却没有赴任,而是自愿留下来追随马超。庞德不仅有勇,而且善谋,经常出谋划策,是马超最信赖的左膀右臂,他对马超亦是忠心耿耿。

后来,马腾被曹操诛杀,并被夷三族,幸存的马超尽起西凉兵攻击曹操。

马超军在渭南被曹操击败,庞德跟随马超逃奔至汉阳(今甘肃甘谷县以东),据守冀城。

不久,势单力孤的马超又辗转逃往汉中(今陕西南郑以东)依附张鲁,庞德也随他一同前往。

后来,曹操亲率大军攻伐汉中,张鲁不敌,遂献汉中投降。马超不愿投降杀父仇人,遂逃往西川投奔刘备。不知为何,这一次庞德没有跟随马超入川,而是随众人一起归附了曹操。

爱才的曹操早就听说庞德能征善战,勇猛过人,立刻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并封他为关门亭侯,赐食邑三百户予他。

有人说,庞德在曹操率军取汉中时不愿与旧主马超同生死,共进退,而是投降了马超的死敌曹操,实属不忠不义的忤逆之举。明末清初的学者毛宗岗如此评价庞德:“其后既不肯背曹操而降关公(指关羽在襄樊战役中水淹七军,擒杀庞德一事),其初何以背马腾(超)而降曹操?故庞德之死,君子无取焉”。由此可见,毛宗岗对庞德是持否定态度的。

也有人说,庞德之所以不愿再追随旧主马超,是因为马超不讲原则和道义,人品龌龊,他是“背父叛君”、十恶不赦的坏人。这样的人怎么值得庞德执鞭坠镫,舍命追随?

据《三国志·蜀书·马超传 》记载“建安十六年,超与关中诸将及遂等反,太祖征破之。语在武纪。遂奔金城,为其将所杀。超据汉阳,腾坐夷三族 ”。

意思是马超、韩遂在建安十六年举兵造反,曹操率军大破西凉军,韩遂逃到金城,被其部将所杀,马超则据守汉阳(甘肃甘谷),其父马腾因儿子谋反遭株连,被曹操下令诛灭三族。

很明显,是因为马超扯旗造反在先,马腾遭连累被杀在后,是儿子铤而走险直接导致老子马腾被杀,还被灭三族。马氏一族数百口男女老幼,只有“祸首”马超和族弟马岱两人幸免罹难。

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注重伦理孝道的族群,马超造朝廷的反,在传统观点看来就是叛君 ,他造反连累老父被杀,是背父,因此姜叙的老母亲曾指着马超的鼻子怒骂道:“你这个背父叛君的恶贼,天地岂能容你!你咋不早点死?竟然还有脸出来见人《三国志·魏书·杨阜传》”?!马超听后无言以对,只好保持沉默。

因此,以忠勇著称的庞德不屑于与这样的人为伍,这才在汉中被曹操攻占后毅然抛弃故主马超,弃暗投明,归附曹操。

而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对庞德不愿追随马超而是投降曹操却有另一种说法。

马超兵败渭南后,庞德随其辗转投奔汉中张鲁。后来,刘备自荆州溯江西上攻伐益州(今四川),益州牧刘璋向张鲁求援,马超自告奋勇,率军前往葭萌关阻击刘备,刚好庞德患病不能随行,于是留在汉中调养。不久,马超居然归降了刘备。

曹操亲征汉中,张鲁命滞留在此的西凉猛将庞德出战。曹操对庞德之勇早有耳闻,想得到他。庞德果然剽悍,他接连与张郃、夏侯渊、徐晃、许褚四将单挑,毫无惧色,且越战越勇,逐一击退四将,曹操见其勇壮,大为激赏,发誓一定要招纳他为己效力。

谋士贾诩献计,重贿贪得无厌的杨松(张鲁帐下参谋),诬陷庞德私通曹营,张鲁大怒欲斩庞德。幸亏功曹阎圃极力劝谏,张鲁才改口道:“明日对阵,你若赢不了的话,就提头来见”。庞德百口莫辩,只得含恨退下。第二天,他与曹营悍将许褚厮杀,许褚诈败佯输,拍马而逃,庞德不疑有诈,紧追不舍,却掉入早已布好的陷阱中被曹军活捉。曹操亲自为他松绑,并好言相劝其归降,他痛恨张鲁不仁,遂归顺了曹操。

庞德归曹后屡立战功,濡须口之战击杀东吴名将陈武,汉中之战中又击败蜀国悍将魏延,救了曹操一命。

庞德为何不愿追随故主马超而是投降了曹操,个人觉得《三国志》里的记载更贴近历史事实。

后来,蜀汉荆州守将关羽发动了襄樊战役。由于彼时襄樊一带连续下了十几天暴雨,汉水猛涨,魏军缺少船只,于禁、庞德等人只好在河堤高处避水;关羽率水军前来攻打,庞德箭矢用尽,宁死不降,与蜀军短兵相接。然而水势愈发汹涌,魏将纷纷投降,庞德夺得一艘小船,准备返回曹仁大营,不幸水势太急,小船倾覆,庞德独自抱住船板顺水漂流,被关羽部将周仓擒住。见到关羽后,庞德傲然而立,拒不下跪。关羽劝道:“你哥哥现在汉中,我欣赏你的义烈,要拜你为大将,为何不早降呢” ?

庞德大骂关羽道:“小子,哪有投降将军?魏王带甲百万,威震天下,刘备一庸才耳,那里是魏王对手?我宁做国家鬼,也不做贼人将” !关羽大怒,下令诛杀了庞德。曹操闻讯大恸,封其二子为列侯。曹丕上位后,又追谥庞德为壮侯。庞德子庞会非常勇毅果决,大有乃父风范,后官封中尉将军,随钟会、邓艾灭蜀,破成都后他为父报仇,将关羽的后人诛戮殆尽......

【写作不易 严禁搬运】

【插图源自网络】



铁马冰河wu


庞德,字令明,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勇猛之将。庞德本是马腾、马超的属下,他作战勇敢屡立战功。后马超和曹操相战失利后,庞德就和马超一起投奔了汉中张鲁。而之后马超又离开张鲁,当时因为庞德身体不适,只得留在了张鲁那里。


当曹操攻汉中张鲁时,汉中被曹操平定,庞德也就随着张鲁投降了曹操。因为庞德勇猛过人,作战勇敢。曹操对庞德颇为器重。封他为关门亭侯、立义将军。

后来关羽围攻樊城,樊城危急,庞德深感曹操器重厚恩,却一直没有机会报答,故而此时他要前去抵抗关羽。

然而因为庞德故主马超已经在蜀营,庞德的哥哥庞柔也在蜀营,所以曹操账下诸将对庞德颇为猜忌。庞德知道后,为了表示他的诚意,就说马超虽然为故主,但如今他和马超却各为其主,同时曹操对他厚恩,他愿意以死相报,若不杀关羽,就为关羽所杀。

曹操深感庞德之情,于是让庞德前去和关羽交战。因为庞德勇猛,所以关羽对庞德也颇为忌惮,然而当时于禁却担心庞德立下大功,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和打压了庞德,也让庞德错失了机会。


刚好当时正值连天的大雨,于是关羽利用水势,从而水淹曹军,曹军大败,于禁、庞德被擒。他们被擒后,于禁投降。关羽以庞德之兄庞柔、故主马超在汉中为由招降庞德,但却被庞德所拒。最终庞德最斩。

关羽此战擒于禁、斩庞德名震华夏。曹操知道庞德被杀后,心中非常伤悲。同时他因为也叹息,因为于禁追随他多年、立下很多功劳,在曹营诸将中颇有地位,但最后却失节投降。反而刚归顺他不久的庞德却宁死不降。故而曹操叹息为什么面对困难危难时于禁的表现反而不如庞德,

那庞德后来为什么不愿意追随故主马超呢?是因为马超的人品吗?


庞德后来不愿意追随故主马超,和马超人品的原因关系不是太大。在古时名将名士最重气节。庞德勇猛过人,又为忠义之士。他曾追随马超,虽然后投张鲁,但那是和马超一起,后汉中张鲁投曹操,庞德也就一起归了曹操。虽然庞德改投异主,却也无奈。

同时曹操对庞德颇为器重,马超又投刘备。庞德素知忠义,那是庞德和马超已经是各为其主。庞德曾经追随马超征战颇立战功,也算曾经是报答了马超。

若此时在追随故主马超,也就让他真正的变成了反复忘义之人。为人过于反复是古代名士名将最不愿意的。再则曹操对庞德颇为器重,他感曹操知遇之恩,也要以死相报的。所以庞德不愿意在追随故主马超。


中孚鉴


马超的人品确实不行,弑父叛主,古人讲究“择主而仕”,马超这样人确实不值得追随。

马超的父亲马腾,就是被马超害死的。马超的祖上是东汉开国名将——伏波将军马援,不知为何后代会流落西凉。马超一家在西凉苦寒之地经营了好几代,马腾甚至都有了羌人血统,可见家道已经落败。

马腾是作乱起家,伙同韩遂,三天作乱,两天招安,就跟“滚雪球”一样,势力越来越大。这些人一切为了利益,也没有什么忠君爱国的思想。

后来马腾被曹操召到京城做官,马腾的部队就交到马超手中。曹操想假借道征张鲁之名,顺便敲打敲打马超,让他听话。不料马超直接起兵作乱,马超特别勇猛,手下都是土匪出身,战斗力很高,曹操开始落下风,被马超打的割须弃袍。但是马超这个人智商不高,后来曹操离间了马超和韩遂,一举将马超赶回凉州。

曹操回到京城就将马腾一家斩首,马腾的死,可以说就是马超害的,马超因此得了“生性凉薄”的评价。

马超回到凉州后,在自家的地盘上他很快站住脚跟,马超开始攻打周边城池,很多都投降了,只有翼城不降。马超围住翼城,几天后,刺史开门投降,一开城,刺史就被马超刺死。马超的不仁让守将们很不满,趁马超外出之际,几座城池的守将串通,不让马超进城,马超只好投降了张鲁。

张鲁想将女儿嫁给马超,让马超安心帮自己,被部下劝阻,马超连亲爹都不在乎,还能在乎谁。张鲁就也不待见马超,后来刘备招降马超,马超就投降了刘备。

庞德一直是马超的部下,马超的所作所为,庞德都看在眼中。马超投降刘备的时候,庞德生病在家。后来曹操灭张鲁,将庞德捉住,曹操对庞德很礼遇,庞德感激曹操,就一直在曹操手下效力。

庞德曾评价马超“有勇无谋”,可见庞德对马超也是心生不满。


老虫


庞德不愿在追随故主马超的主要原因是他看不上马超,而马超也不重用他。

从襄樊大战来看,庞德是个难得的虎将,庞德差点就把关羽斩于马下,可见庞德是多么勇猛,就是关羽这么孤傲的人也说了庞德真吾对手,就在水淹七军后,关羽也想劝降庞德,奈何庞德至死不允,关羽无奈只能斩了庞德。

那么在关羽都提了马超是你故主的情况下庞德为什么还不降了吗呢,要知道这是关羽给庞德留的台阶,庞德只需说愿去投故主马超就可活命,可庞德却说马超庸才尔,这是什么原因呢?

我认为庞德在马超部下过的并不好,马超乃是有勇无谋的人,马超虽然说也杀的曹操割须弃袍,可终究没成功,而庞德武艺可以说不逊于马超,庞德完全可以成为独挡一面的大将,马超可能不信任他,在马超部下庞德没有机会独挡一面,这也伤了庞德的心。

其实庞德的遭遇并不奇怪,当年张辽在吕布部下也这样,不同的是张辽后来遇到了曹操,一身才华才得以施展,而庞德的机遇不好,当时天下已经三分,而曹操也老了,所以庞德没有张辽的机遇,只能说遗憾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