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

纵横国史


多尔衮整死自己的竞争对手豪格,过程是循序渐进的,他并没有一下子就把豪格给杀了。这样不止难度大,也不利于当时满清局势的团结。

多尔衮解决豪格的步骤可分为四步。


先从自己人下手,在从对手方面下手

第一步:先削弱当初拥立自己的两红旗。是的,你没看错,多尔衮成为辅政王后,第一件事就是清洗当初支持自己两红旗:旗主代善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

关于阿达礼的死因,这也是清宫疑案之一,正史记载他是和伯父硕托一起密谋推翻顺治,立多尔衮为帝,结果被多尔衮下令处死了。不过这可能是多尔衮为了控制两红旗的势力而制造的冤案,代善当时已经六十多岁了,只顾自保,他的四个儿子也只剩下一个硕托和一个年龄还小的满达海,而两红旗的第三代也只有阿达礼比较厉害。

这一下子就除去了两个定时炸弹,既防止了两红旗势力过大而威胁到自己,也防止了他们倒向豪格那边,毕竟两红旗家族可是有前科的(皇太极时期)。

第二步:分化、瓦解支持豪格的两黄旗。要不是那六个歃血为盟的两黄旗大臣,誓死捍卫皇太极的后代登基,多尔衮也不会与皇位失之交臂。要想除掉豪格,则需要先断他的羽翼。

起初坚决支持豪格的六人为:索尼、鳌拜、图赖、巩阿岱、锡翰、谭泰。多尔衮以绝对的权力,分化了两黄旗大臣,在六人中,或叛变跟了多尔衮,或被接连打压(索尼和鳌拜)。



第三步:解决豪格。豪格因为没了皇帝做,身边的亲信也被多尔衮弄得差不多了,结果一时脑抽说了多尔衮坏事,大抵是看多尔衮面相,说他不是有福长命之人之类的话。被正黄旗蒙古固山额真何洛会告发,豪格被削爵。

但这只是多尔衮处理豪格的前奏而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当时还有另一个辅政王——郑亲王济尔哈朗在,他也是当初坚定拥立皇子的人物之一,是皇太极的铁忠死粉。现在要处置皇太极的儿子,多尔衮必须观察清楚济尔哈朗的态度。

第四步:杀豪格。鉴于济尔哈朗在豪格辱骂辅政王事件中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多尔衮终于可以好好出这口怨气了。

在顺治三年,多尔衮派豪格和鳌拜出征四川张献忠,并在次年以违规建制罢免了郑亲王济尔哈朗的辅政王位置,由亲弟弟豫亲王多铎顶上,至此,整个朝廷上都是多尔衮的人了。他终于可以好好地整治豪格了。

豪格在四川连战连捷,平定了四川不说,豪格甚至亲手射死了张献忠。可立下如此大功的豪格,却还是被多尔衮以隐瞒部下战功、起用罪人扬善之弟吉赛这些无足轻重的罪名下狱了。

豪格在顺治五年二月底被下狱,三月份就死于狱中,死得如此之急。要说多尔衮没做什么手脚的话,那绝对是不可能的。而且还有一种说法是:豪格在押入监狱途中,被多尔衮安排的两白旗军士乱刀砍死了。

不过豪格生前诸事不顺,死后倒是备受荣誉:顺治亲政后平反多尔衮所制冤案,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立碑,顺治十三年追谥为肃武亲王,成为了清朝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


一贰一橙


努尔哈赤死的时候,正妻是多尔衮的妈妈阿巴亥。皇太极说,大汗(努尔哈赤)生前让阿巴亥殉葬。阿巴亥不愿意,说自己有孩子,而且小儿子多铎还很小,需要照顾。皇太极说,大汗的遗命不能违背,逼着阿巴亥殉葬。阿巴亥无奈,穿上盛装,自缢而死。



阿巴亥有三个儿子,阿奇格、多尔衮和多铎。当时多尔衮16岁,是皇太极最有力的汗位竞争对手,阿巴亥死了,多尔衮的竞争力也就没了。皇太极顺利登上汗位。

有儿子的汗王后妃殉葬没有先例,阿巴亥的死显然是皇太极逼的。皇太极不但是多尔衮的竞争对手,而且还是杀母仇人。多尔衮表面上和皇太极关系很好,实际上心里不知多恨皇太极。



皇太极突然驾崩,这时多尔衮31岁,正是好年龄,而且战功卓著,是接班人中最优秀人选。这时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出来与多尔衮争,多尔衮无奈只好妥协,让爱新觉罗.福临继位,他当摄政王。就这样他又与皇位失之交臂。

可以说,多尔衮与皇太极和豪格父子是有宿怨的。

顺治元年,何洛会向多尔衮告发豪格,说豪格私下议论多尔衮,命短福薄,要想寿终正寝,就得弃官回家,过粗茶淡饭的生活。像现在这样子,说不定哪天就死了。还说,后悔当初的退让,使多尔衮得势。多尔衮身边的大臣认为豪格这是有意谋反,需就地正法。



多尔衮要杀豪格,顺治不让,哭着闹着,不吃饭。多尔衮无奈,只好作罢。但是在多尔衮心里,这事儿他没放下。

顺治五年,豪格平叛张献忠凯旋归来,顺治嘉奖豪格。而多尔衮以部下冒功,和任用罪臣杨善之弟吉赛为由,把豪格治罪,关入大牢,不久死于狱中。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杀死豪格,多尔衮就是为解心头之恨。豪格死后,多尔衮纳了豪格的妻子。

多尔衮死后,顺治为豪格平反。

豪格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多尔衮其实也是。


豫有得


皇太极突然撒手离去,让朝廷上下措手不及,多尔衮和豪格两人都有资本继位,他们两个都是战功卓著,地位显赫!而且各自势力都很强,谁也不把谁放在眼里。最后的结果是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福临继位,也就是顺治皇帝。从此多尔衮和豪格结下仇恨! 顺治帝年幼,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是辅佐大臣摄政王,管理国家和军队,可以以皇帝的名义发布各种政令,权力很大。豪格没有进入权力中心,多尔衮也不是那种心中豁达之人,一旦有机会他就会发起攻击!

清兵入关前,豪格因为没有继承皇位,因而经常牢骚满腹,并在多个场合表达对多尔衮的不满。这让多尔衮更加的不舒服,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正月,多尔衮将豪格削爵,顺治皇帝死活不同意而复爵。清兵入关后,豪格被任命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一起进兵四川征讨张献忠,虽然豪格知道这是多尔衮借刀杀人,但他也没有办法。只得硬着头皮去送死,但没想到的是张献忠不堪一击,豪格亲手射死张献忠。得此喜讯,顺治非常高兴,嘉奖豪格,但豪格刚到北京不久,多尔衮便指使他人举报豪格在西征战争时,欺骗手下杀良冒功,重用罪人子弟为将。把豪格关进监狱,不久便不明不白的死在狱中。豪格死后不久,多尔衮不顾孝庄太后和顺治帝的极力反对,强行迎娶豪格福晋。可见多尔衮的狭隘与自私!

多尔衮为了除了豪格,本想借张献忠的手除掉心腹之患,没想到张献忠不行,反被豪格杀死,没有办法他只能陷害豪格!可怜的豪格就这样不明不白的死了!


一本夏


纵观清廷皇位斗争史,能与“九子夺嫡”同日而语的也就只有清初多尔衮与豪格的皇位之争。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在没有遗诏的情况下,理应具有直接继位的权力(满人对嫡长子继承制不是太是太过推崇)。豪格十七岁就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战功赫赫,外加其两黄旗正统的身份,几乎是可以坐稳皇位,但是没想到,又一后起之秀竟然横在了他的面前,这个人就是多尔衮!

各位看官姥爷或许有些疑惑,为什么小觻得要把豪格放在多尔衮前面说,其实,有很多人都被表象蒙蔽了,其实豪格要比多尔衮年长。豪格1609年出生,多尔衮1612年出生,只因为辈分原因,豪格还得以叔叔相称。多尔衮虽然带兵较晚,但其颇具战略眼光,很小年纪便展现出了军事战略家的眼光,很瘦皇太极重用。所以,在皇太极崩后,多尔衮依仗其军工与威望,成为了豪格最大的竞争者。

豪格作为正统,拥有两黄旗及诸多满蒙大臣的支持。多尔衮作为军事家,坐拥两白旗,及诸多将领的支持。双方一度剑拔弩张,充满了火药味。最后在代善、索尼等人的强力建议下,决定另立皇子。多尔衮、豪格相持不下,只能默许。正所谓,谁有枪杆子谁就有话语权,若是都有枪杆子,就看谁的枪杆子更长、弹药更多。显然,抛出军事因素,多尔衮略胜一筹,在拥立问题上,多尔衮率先拥立福临,止住争端,博取了大多数族人支持,尤其是族长代善的支持。所以,顺治继位之后,多尔衮成为摄政王,豪格失势。

多尔衮成为摄政王后,开始了入主中原的计划,当然,整治豪格的行动也由此展开。最初,在挥师南下之前,固山额真何洛会投靠多尔衮,告发豪格恶语中伤摄政王,多尔衮大怒,将其削爵。清军攻克北京之后,豪格因为战功而恢复和硕肃亲王爵位。李自成失势之后,四川张献忠成为大清祸患。多尔衮便又生一计,派豪格去攻打张献忠,从而坐收渔翁之利。豪格失去了政治优势,只能遵命。多尔衮是打仗的好手,但豪格也不是软柿子,一度攻克四川,得到顺治皇帝褒奖。在顺治五年,豪格班师回朝后,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

多尔衮不得不承认,他也没有想到豪格居然能把四川的张献忠搞定,但是多尔衮并不慌,因为在这几年的光景当中,两白旗势力空前壮大,作为摄政王的多尔衮爷处处笼络人心,豪格早已经不再是多尔衮的对手。于是乎,多尔衮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其实这也不是什么大罪名,但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豪格入狱之后仅仅两个月便死于狱中,死因不明,小觻得想,八成就是被多尔衮整死的。豪格死后,多尔衮和弟弟阿济格还收编了豪格的两个福晋,豪格可谓是败得很彻底,直到顺治亲政后才平反昭雪。


秦风汉韵论古今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之后,其长子肃武亲王豪格与异母十四弟睿忠亲王多尔衮争位。由于二人均不占据绝对优势,加之各大利益集团都在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最终,清太宗第九子福临意外地捡了个漏,成为了皇帝,即后来的清世祖。之后,由于各大利益集团相互妥协和权力平衡的需要,争位失败的多尔衮和旁支出身的郑献亲王济尔哈朗(清太祖努尔哈赤胞弟舒尔哈齐之子)一同辅政。清军入关之后,多尔衮成为了叔父摄政王,济尔哈朗成为了信义辅政叔王。再之后,多尔衮不断挑事儿、对济尔哈朗进行打压,甚至一度将济尔哈朗降为了郡王。而多尔衮自身先皇叔父摄政王、而后皇父摄政王,逐步成为了事实上的“皇帝”。



由于对明、顺政权的战争仍在继续,多尔衮并没有立即拿豪格开刀,仅仅是找了点儿小借口削掉了豪格的亲王爵位。清军入关之后,入主北京的多尔衮大封群臣,被削去亲王爵位的豪格重新被自己的这位十四叔封为了肃亲王。个人认为,此举或许是多尔衮有意为之。一来,给予豪格一些教训,让他认清形势。二来,先削掉了清太宗封给豪格的肃亲王,然后自己再重封豪格为肃亲王,立时间自己与豪格的“君臣”地位就确立了,虽然名义上豪格的肃亲王并不是多尔衮封的。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而已,为此就是事实。被重新封为肃亲王之后的豪格被多尔衮派上了战场,先是率军进攻山东,转而又被派往了对付大西政权的四川战场。豪格绝对对得起他九弟清世祖给的谥号“武”,一路所向披靡,最后一举平定了四川。



正所谓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在四川大捷回京之后,豪格的好日子也到头了。随着豪格开疆拓土的用武之地越来越小,而多尔衮的地位越来越稳固,多尔衮已经不再局限于小打小闹地警告豪格了。豪格回京之后不久,多尔衮便以“恂隐部将冒功及擢用罪人弟”等罪名将豪格下狱。说这些罪名不存在倒也未必,豪格本来就和多尔衮不对付,这些事情又怎么会向专程向多尔衮请示汇报?因此,这些罪名应该是真的,但是怎么着也罪不及死。换作是阿济格或者多铎,很可能就是象征性地处罚一下也就算了。可是豪格不同,多尔衮正愁没有理由收拾他呢。这倒好,自己送上门了,多尔衮还能客气?于是,多尔衮借此发难,豪格立时由功臣变为了阶下之囚。两个月后,豪格神秘地“卒于狱”,死因不明(一说自尽),年仅四十岁。一个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将军,短短两个月时间就猝死狱中,经历了什么,用脚趾头也能想明白是怎么一回事。豪格死后,多尔衮强占了豪格所领正蓝旗的所有牛录,与自己的正白旗混编成新的正白旗与镶白旗,而将其胞弟多铎的镶白旗改编为了新的正蓝旗。同时,多尔衮和胞兄阿济格还“笑纳”了豪格的妻妾。自此,豪格一无所有,连小命也没了……



直到顺治八年,在多尔衮坠马去世之后,正式掌权的清世祖才重新恢复了长兄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并为之正式平反。顺治十三年,清世祖追谥豪格“武”,是为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豪格以军功配享太庙,其后代又被清高宗弘曆从显亲王改回了原来的肃亲王,并且成为了最终确定的九家铁帽子王之一(恭、醇、庆三家是晚清的事情了)。近代著名的汉奸(其实用满奸似乎更准确一些)、间谍金碧辉(川岛芳子)就是豪格的后代、末代铁帽子肃亲王善耆之女。



农民工歪说历史


爱新觉罗·豪格毓质名门,一生为后金(后改国号为清)征战沙场,战功赫赫,是清王朝逐鹿中原问鼎天下的功臣,豪格在朝廷中有着众多的支持者,为何在与多尔衮争夺帝位的过程中失败?为何在打败张献忠凯旋而归后暴毙?为何豪格去世后连遗孀会另嫁他人?豪格为何会有光辉的前半生和身败名裂的后半生?历史留给我们太多宝藏值得我们去挖掘。

一、一帆风顺的年少时光

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皇太极松了一口气,自己终于迎来了自己的长子,他的第二任大福晋乌拉那拉氏满怀慈爱的看着这个稚嫩的婴儿,期待这个婴儿以后建功立业、驰骋疆场。皇太极端详着自己的爱子,因为满族有以体貌特征来起名的传统,因为孩子的耳垂比较小,就给自己的长子其名为豪格。不得不说皇太极还是一个预言家,在我们传统的观念里耳垂比较大的人有福,豪格的名字有点暗示以后的悲惨命运,不过这都是笔者的戏说而已。实际上,豪格的童年时光是幸福的,至少是十分顺利的,满族当时是处在上升期,豪格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成为一个伟大的将领,豪格这一点是不负众望的。在其幼年就跟随父亲皇太极征讨蒙古、察哈尔等部落,豪格对作战从小就耳濡目染,在一次次的随父作战中表现英勇,被努尔哈赤封为贝勒。

爱新觉罗·皇太极

明天启六年(1626年),豪格跟从自己的二伯父代善等人征讨蒙古扎鲁特部,他在这一场战役中表现尤其突出,亲手斩杀了扎鲁特部的贝勒鄂斋图,豪格通过这一战在军中树立了威望,从此就开始逐渐积累自己的势力,那时豪格只有17岁。

从豪格出生到皇太极称帝的这一段时光他都是顺利的,都是在一步步地往上升的,在这期间豪格都是在为后金征战。明天启七年(1627年),豪格参与宁锦之战,在锦州击败明军,独立率军维护塔山粮运。明崇祯元年(1628年)协同济尔哈朗征讨蒙古古特塔部,大胜,尽收其部。明崇祯二年(1629年),皇太极绕道蒙古突入内地,豪格与莽古尔泰等人通视通州,之后包围攻打北京城,击溃明军。后攻克香河。1632年,晋封和硕贝勒。

影视剧中的豪格形象

二、亲王之路

明崇祯九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并兼管户部。后因为岳讬流露出对皇太极有怨心,连坐被降为贝勒,解除户部的职务,罚银一千两。不过很快就又获得重用,和睿亲王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仍然掌管户部。不过之后豪格的经历就开始起起伏伏,据《清史稿·卷二百十九·列传六》载:

四年四月,师还,赐马二、银万,复摄户部,复原封。又偕多铎败宁远兵,斩明将金国凤。五年六月,偕多尔衮屯田义州,刈锦州禾,克台九、小凌河西台二。明兵夜出袭镶蓝旗营,击败之。又击洪承畴杏山,偕多尔衮围锦州。坐离城远驻,复遣兵还家,降郡王。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豪格和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取得了松锦大战的辉煌胜利。战后叙军功,豪格恢复原封,被赐马鞍一副、蟒缎百匹。

豪格的亲王之路走得磕磕绊绊,这与豪格心高气傲、缺少谋略有关,这一点在他即将到来的与多尔衮的皇位争夺战中显现出来。

三、夺位之争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月初九,清太宗皇太极猝然崩逝于盛京后宫,生前未立下遗旨。按“立长”的规矩,由豪格继承大统,合情合理,顺理成章。且豪格力大超群,久经沙场,屡建军功。但皇太极生前并未有立豪格为嗣的举动。当时的多尔衮由于功劳太大,支持者又多,势力也大,成为了豪格的最大的对手。父死子继、兄终弟及都是合情合理的,所以就以豪格和多尔衮为首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战。

原由皇太极直接掌握的两黄旗的将领,主张拥立豪格继承大位。实际上他们支持的皇太极的儿子,按照当时的传统,两黄旗是在八旗中等级最高的,如果皇位换成别的旗主,他们就会换颜色,降低地位,所以,如果皇太极的儿子继位两黄旗将不会换颜色,实际上他们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图尔格、索尼、图赖、锡翰、巩阿岱、鳌拜、谭泰、塔瞻等朝廷重臣,相继造访肃王府上,表示拥戴肃王为君。德高望重的、掌握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也倾向于拥立豪格登基。论实力,豪格有正黄、镶黄和镶蓝三旗的支持,再加上自己所领的正蓝旗将领的拥护,在军事上占有绝对优势。当时威望最高的是皇太极的二哥礼亲王代善,他认为豪格是“帝之长子,当承大统”。可见,拥戴豪格的主要原因也许是受汉族“立长”传统理念的影响造成的。在皇位争夺的天平上多尔衮与豪格难分伯仲。

《孝庄秘史》中豪格与多尔衮

但是,豪格失败了,为什么呢?我们来分析一下当时的形势,多尔衮和豪格是直接的竞争者,当二者协商失败时,就会付诸武力,而当时清军还肩负有入主中原的重任,夺位之战只能是造成国力的内耗,这显然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所以,当时德高望重的礼亲王代善就提出立皇太极的五子福临为帝的方法。这显然是折中的想法,在当豪格和多尔衮争执不下的时候,这显然是一个最好的方法。首先对这个想法支持的是多尔衮,因为代善提出了由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担任摄政王,福临只有6岁,显然没有亲政能力,这样多尔衮只是名义上的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所以多尔衮是赞同的。再看看豪格一方,它的最有力的两黄旗的支持者是赞同福临继位的,因为只要是皇太极的儿子他们都会同意。济尔哈朗也是赞同的,福临继位他利益无损,所以实际上豪格的军事支持就倒向了福临一边。综上情况,福临在没有任何竞争的情况下成为了清王朝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豪格失败了。多尔衮成为摄政王,他会采取什么样的方法来打击曾经的竞争者呢?

四、豪格人生的谢幕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豪格因为语言中伤睿亲王多尔衮,被何洛会所告发,议罪被削爵。多尔衮对豪格的亲信采取分化的政策,逐渐地豪格就成为了孤家寡人。清军入关之时豪格率军随大军进入关内。十月,清廷定都北京,摄政王多尔衮和顺治帝大封诸王,念豪格跟从清军平定中原有功,恢复原封和硕肃亲王。

“杀人魔王”—张献忠

顺治三年(1646年),李自成的势力基本被消灭之后,四川的张献忠成为另一目标。故清廷命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大破张献忠的军队,豪格亲自射死了张献忠,攻破了张献忠的一百三十多所营寨,斩首数万级。捷报传至京师,顺治帝下诏嘉奖豪格。

《孝庄秘史》豪格班师后与多尔衮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大军班师回京,顺治帝亲自到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睿亲王多尔衮与豪格素来存在嫌隙,不久就以隐瞒其部将冒功、起用罪人之弟的罪名被下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

豪格的一生谢幕了,为清朝立下了赫赫军功却背着罪名离开了,政治的残酷令人唏嘘。不仅如此,在豪格去世之后,多尔衮将豪格的福晋收房,多尔衮对豪格的打压至此结束。直至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才为豪格昭雪,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顺治十三年(1656年),豪格被追谥,成为清代第一个被追谥的亲王,称肃武亲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入太庙。

清初版图

文史君说

《清史稿》对豪格是这样评价的:国初开创,栉风沐雨,以百战定天下,系诸王是庸。在笔者看来,豪格是一个成功的将军,但是不是一个成功的政治家,他为大清征战四方,但是夺位失利而倒台,这是豪格的偶然,也是历史的必然。在清初政治局面复杂的情况之下也只有多尔衮这样的人才能够肩负起一统中国的重任。豪格缺少经略四方的眼界与胆识,可以说豪格夺位的失利也是历史选择的结果。

参考文献:

赵尔巽等:《清史稿》,中华书局1997年8月;

阎崇年:《清朝开国史》,中华书局2014年5月

文中使用图片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


多尔衮是努尔哈赤十四子,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曾率军大败察哈尔林丹汗,以战功卓著受封睿亲王。豪格是皇太极长子,屡立战功,受封肃亲王。从辈分上来说,多尔衮是豪格的叔父,最后却成为不同戴天的仇人,所有的恩怨情仇都源自于那方至高无上的皇帝宝座。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皇太极突然驾崩,由于临死前未曾留下遗诏,帝位之争由此爆发,正黄,镶黄和正蓝三旗支持皇长子豪格继位,但多尔衮有两个弟弟多铎和阿济格的支持以及正白,镶白两旗拥戴,双方形成势均力敌的态势,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争执不下,不得已之下最后达成折衷条件,由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支持豪格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任摄政王。自此,豪格在政治上的影响已经无法与多尔衮匹敌。

豪格骁勇善战,却为人粗放,在继位失败后对多尔衮恨之入骨,经常在背后痛骂不已,被人告发,多尔衮以言语中伤为由将他削爵,在迁都北京之后,顺治帝和孝庄太后为其求情,多尔衮才不情愿地恢复了豪格的爵位。

清军入关以后,封豪格为靖远大将军,与衍禧郡王罗洛浑、贝勒尼堪等一起西征,攻克西安,击败大顺军,随后把目标转向了大西军张献忠。顺治三年(1646年)十一月,豪格派鳌拜为先锋,在西充(今四川南充市境内)大败张献忠的大西军,豪格亲自射杀张献忠,大西政权顿时瓦解。

顺治五年(1648)二月,豪格班师回京,顺治帝亲临太和殿设宴慰劳豪格等将帅。多尔衮安排人罗织罪名,以杀良冒功和起用罪人之弟为名将豪格下入狱中,三月入狱,四月死于狱中,年仅四十岁。不难想象,豪格在狱中一定经历了一场残酷的《监狱风云》。

更令人可恨的是,豪格死后,多尔衮没有善罢甘休,为了发泄心中怨恨,他不顾顺治帝和孝庄太后的强烈反对,强行纳豪格的福晋为妾。这也成为他死后仅仅两个月就遭清算,追夺一切恩典并被毁墓掘尸的一个原因。多尔衮被清算后,豪格的冤案被顺治帝平反,追封为和硕肃亲王并立碑著述其功绩。

历史茶坊,解密历史,畅谈奇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

历史茶坊


多尔衮是如何整死皇太极长子豪格的?(关注葛大小姐,天天历史故事)


一山难容二虎!两虎相斗,必有一伤!

用多尔衮和皇太极长子豪格的权力斗争来解读这两句谚语最合适不过了!

爱新觉罗·豪格

出生自带光环

作为皇太极长子的豪格,出生自带光环,自幼跟着父亲征讨蒙古、察哈尔、鄂尔多斯部落,17岁跟着大贝勒代善出征,亲手斩杀蒙古扎鲁特部首领,先后击败明军和蒙古军队,被晋封和硕贝勒,这都是实打实的战功。

皇太极称帝后,豪格封为和硕肃亲王,兼管户部,与多尔衮一起攻打锦州,与济尔哈朗一起攻克塔山,可谓战功卓著。

皇位争夺战

1643年八月初九夜,皇太极在盛京(沈阳)清宁宫猝死,由于未立皇储,一班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和各旗将领闻风而动。

皇太极的两黄旗将领图尔格、索尼、鳌拜与镶蓝旗主郑亲王济尔哈朗支持皇长子、正蓝旗主豪格,皇太极二哥、礼亲王代善业认为“储嗣未定,当立长子!”,豪格占尽优势。

另一方是比豪格还小三岁的叔叔多尔衮,有两个兄弟两白旗旗主豫亲王多铎与英郡王阿济格大力支持。

夺位之战在叔侄之间展开,从9月21日到10月8日之间的17个日夜,代善主持会议,崇政殿外被各旗官兵重重包围,剑拔弩张,层层设防,一派如临大敌、兵戎相见的架势,殿内危机四伏、硝烟不断,叔侄斗法,抱团上阵,已经达到你死我活的地步,关键时刻,豪格优柔寡断,畏畏缩缩作女人状错失良机,也让一帮支持他的人感到失望。

最后,双方都意识到,如果长久僵持下去,必将被外人所乘,如若发生内乱,满清势必分崩离析,最后,代善、济尔哈朗建议6岁的福临即位,多尔衮、济尔哈朗共同辅政。

豪格失败了,多尔衮成了摄政王,豪格庆幸自己生在帝王家,最后却被老爹皇太极坑了一把,作为皇八子的皇太极本来无缘帝位,因为权力平衡才当上皇帝,他一直在打击贵族共和制(只要是大汗的子、侄、兄弟都可以继承汗位),希望建立嫡子继承制,制度还没有确立,就一命归西,连皇储都来不及确立,结果把长子豪格给狠狠坑了一把。

豪格没有当上皇帝,反而贴了一个“前太子”的标签,福临登基后的孝庄一派绝对不可能让豪格这个前任继承人有任何染指中央权力的机会的。

多尔衮处心积虑,步步紧密,切香肠似的一步步整死了豪格。

多尔衮是个野心家,他深知孝庄的态度,打击起豪格一点都不客气。

先下手为强,除去靠山。

他知道豪格树大根深,要想连根拔除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首先除掉一贯支持豪格的济尔哈朗,顺治四年二月,多尔衮率先发难,暗示言官弹劾济尔哈朗建造府邸逾制擅用铜器,上书罢免了他的辅政职务,后来指示屯齐喀诬告济尔哈朗入关时,命令两蓝旗越序向前行走,依律当斩,顺治哭闹不依,才降为多罗郡王,除去心头大患,一家独大,自封摄政王。

削去官爵,瓦解阵营。

多尔衮利用何洛会和豪格之间的矛盾,怂恿他揭发豪格与扬善、俄莫克图、伊成格、罗硕等两黄旗大臣结党营私,暗中夺权,还常常恶毒攻击多尔衮是“有病无福”之人,多尔衮召集大臣商议,将豪格的四个信服大将判处死刑(弃市),断了豪格的左膀右臂。本来豪格也是同罪,但7岁的顺治无论如何不答应对哥哥下手,不吃不喝、大哭大闹,无奈之下,多尔衮只好削去豪格的肃亲王爵位,免于死罪。

攻打强敌,借刀杀人。

定都北京,大封群臣,念在豪格平定中原有功,恢复豪格爵位。

多尔衮深知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的道理,很快,他就找到一个整治豪格的机会,任命他位靖远大将军远征陕西四川,让他和张献忠火并,张献忠在四川经营多年,实力雄厚,豪格知道多尔衮打算用借张献忠的手要自己的命,就拼全力杀敌立功,谁知道张献忠不争气,一触即溃,被豪格打的落花流水,张献忠也被乱箭射死,豪格斩首数万,大胜而归,多尔衮绝不甘心。

搜罗罪证,离奇死去。

多尔衮果然埋有后手,派人一路跟着豪格,随时搜集罪证,果然发现豪格重用罪臣杨善的弟弟吉赛,同时又发现豪格的下属夸大战果,冒领军功,这也是部队的惯常做法,多尔衮小题大做,将豪格下入大狱,顺治三年,正当壮年的豪格被抓进监狱一个月就离奇死亡了,年仅四十岁。

多尔衮步步为营,一环套一环,让豪格从大悲到大喜再到大悲,一个堂堂的准太子、和硕肃亲王,被多尔衮整治的毫无还手之力,4年的时间里就像过山车一般,直至最后惨死在狱中。

这还不算完,豪格的侧福晋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是多尔衮嫡福晋的妹妹,豪格死后,也被多尔衮抢走了,另外还有两个侧福晋,分别改嫁给了济尔哈朗、阿济格,逼死侄子,娶了侄儿媳妇,多尔衮可真够狠的。

豪格死后不到5年,多尔衮打猎时坠马受伤,不就病逝,年仅三十九岁,一生无子。

死后不久,顺治就开始翻案,宣布多尔衮十四条罪状,掘坟焚尸。

为豪格平反,重新封为和硕肃亲王,立碑追谥,入太庙。

欢迎关注、转发、评论,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读有趣的历史!


葛大小姐


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皇太极长子、初代肃亲王豪格去世,终年三十九岁。

而关于豪格去世的原因,一直以来也是众说纷纭,比较主流的观点是豪格在狱中遭到了残酷的折磨与迫害,进而因精神分裂而死。除此之外,还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说豪格为人所暗杀,另一种是说豪格不堪狱中酷刑,自尽而亡。

然而就在其去世的数月前,豪格刚刚平定了张献忠的大西农民军政权,相传豪格更是亲手射杀了张献忠,为大清王朝的一统天下,可谓是立下了不世之功。可即便如此豪格依旧难逃迫害惨死的悲剧结局。

皇太极去世后的大清皇位之争,使得多尔衮与豪格的关系已然是势同水火。

崇德八年(1643年),清太宗皇太极去世,由于皇太极生前并没有就皇位继承的问题做出任何的交代与安排,随之而来的就是长达十七天的大清皇位之争。

这其中,最热门的人选就是豪格与多尔衮。

豪格,皇太极的长子,被封为肃亲王,位列“四大亲王”之一,并且主管户部事务。由于豪格有着皇太极皇子的身份,使得此时的豪格得到了皇太极生前亲领的两黄旗的支持,特别是以索尼、图赖、图尔格、拜音图、何洛会、谭泰、冷僧机等人为代表的两黄旗高级将领,非常坚定的表明了拥立豪格为帝的态度,再加上其掌管的正蓝旗,豪格就此坐拥了三个旗的支持,实力非常强大。

多尔衮,皇太极时期被封为睿亲王,同样位列居“四大亲王”之列,而他主管的是吏部事务。此时的多尔衮的身后有着他的两位同父同母的兄弟阿济格和多铎的支持,这兄弟三人掌管着的是八旗中实力非常强大的两白旗,单从牛录数量来说,支持豪格的两黄旗与正蓝旗这三个旗的牛录数量总和仅以非常微弱的优势领先与两白旗,可以说是势均力敌,皇位的争夺也就此陷入了僵局。

而就在两方势力僵持不下的时候,统领两红旗的礼亲王代善和统领镶蓝旗的郑亲王济尔哈朗先后表示支持豪格登基,这就使得豪格在“纸面”上的实力以及获得的支持远远超过了多尔衮。于是,自觉稳操胜券的豪格说出了他那句令他遗憾终生的话:

“我福小德薄,焉能堪当此任。”

其实,这本就是一句再正常不过的客套话,如果是放在中原汉族王朝,“再三推辞”已经成为了一种规则与制度,也就是说推辞一次还不够,要连着推脱三次,才能答应等上皇位,在传统儒家文化中这本就是一种谦逊之道。然而这在当时汉化程度并不高的清朝朝堂上,却完全没有这层含义。

所以原本也只是想谦虚一下的豪格,却立马遭到了多尔衮兄弟的反击,双方局面又一次陷入了僵局,并且两黄旗和两白旗都在暗中布置,隐隐有了火并的迹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郑亲王济尔哈朗提出,豪格和多尔衮都不能继位,而是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登基。对此,豪格和多尔衮都没有提出异议,就这样,年仅五岁的福临登上了皇位,这便是后来的顺治皇帝。

有人说,是多尔衮阻碍了豪格的继承皇位,让原本属于豪格的皇位易手他人,然而,恰恰是因为豪格,多尔衮才没有能够登基称帝。

如果单纯从身份来说,豪格在与皇太极的两位幼子,即永福宫庄妃布木布泰所生的福临以及麟趾宫贵妃所生的博穆博果尔相比,是有差距的,毕竟豪格的生母已经被努尔哈赤勒令同皇太极离婚,并且之后没有得到任何的册封,于是这就成为了豪格身份上的硬伤。在加上皇太极此前先后迎娶了三位出身于蒙古科尔沁部落的后妃,其中就包括了皇后哲哲,这都说明如果皇太极能够继续活下去,他必然会选择带有蒙古血统特别是带有科尔沁血统的皇子继承大位,从这个方面来说,豪格并非皇太极立储的首选目标。

可遵照中国古代“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兄终弟及”的继位原则,豪格坐拥了皇长子的身份,相较于多尔衮,他有着优先继位的资格,再加上其战功卓著,因而具有了很强的号召力与凝聚力,进而能够将两黄旗在群龙无首的情况下重新团结起来,形成了对抗了多尔衮的势力,让多尔衮不敢轻举妄动,更是将皇位成功留在皇太极的血脉之中。

而在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为帝后,豪格尽管心中有着诸多的不悦与不服,但依旧非常坦然的接受了这个结果,并且对于福临尽心竭力的辅佐,可谓是识大体、顾大局,更成为了牵制多尔衮势力的重要力量,算是对顺治有着巨大的贡献。

然而,也正是因为如此,让多尔衮与豪格之间产生了不可调和的尖锐矛盾,豪格不仅成为了多尔衮的“仇人”,更是多尔衮掌握权势之路上,最为重要的政敌之一。

为扳倒豪格,多尔衮采用了从内部瓦解两黄旗的方式对其进行打压。

由于郑亲王济尔哈朗对于顺治登基有着“拥立之功”,在加强其在皇太极时期,本就仅次于礼亲王代善,在百官次序中排名第二,所以济尔哈朗当仁不让的成为了第一辅政王。而多尔衮也因为其在皇太极时期的地位与功勋,也成为了辅政王,地位上排在济尔哈朗之后。

可此时的济尔哈朗,自知谋略与权术上的能力不及多尔衮,于是选择了主动退让,算是主动将自己置身于多尔衮之后,让多尔衮掌握了绝对的话语权。与此同时,“四大亲王”中仅剩的礼亲王代善,由于其年事已高,再加上被皇太极打压了多年,尽管他有着极高的声望与影响力,可早已远离了权力的中心,处于安心养老的状态,这就使得豪格成为了多尔衮最大的威胁。

当然,纵使多尔衮对于豪格是无比的愤恨,但是他并没有马上直接将矛头对准豪格,一方面,此时的豪格虽然痛失皇位,并且被排挤出了统治核心,可依然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另一方面,如果多尔衮在没有任何理由的情况下,贸然对豪格发难,必然引得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的警觉,反而将自身至于不利的境地。

于是,多尔衮选择将两黄旗作为了其首要的打击目标,特别是此前扶保豪格的索尼、鳌拜等人,遭到了多尔衮的残酷迫害,多尔衮如此行事除了是要削弱豪格的支持势力外,这也是为了削弱顺治皇权统治的根基,毕竟两黄旗名义上还是顺治皇帝亲领的。

在多尔衮的高压态势下拜音图家族首先叛变。

拜音图的弟弟巩阿岱告发济尔哈朗,说他曾经暗地里表达了对于多尔衮的不满,结果,济尔哈朗不仅被罚银五千两,更是逐渐被踢出权力中心,取消了辅政王的职务,改有由多尔衮的弟弟多铎担任。

紧跟着,深受豪格信任的何洛会也叛变了。

他先是主动向多尔衮告发了图赖以及图尔格、遏必隆,结果三人均遭到了废黜。随后他又向多尔衮揭发豪格言语中伤多尔衮。

“多尔衮有病无福之人,身材细瘦,素患风疾,常常头昏目眩,壮年猝死,大抵跟纵欲有关。”

这无疑是让多尔衮找到了惩治豪格的借口,并且险些将豪格就此整死,最后是因为顺治皇帝“涕泣不食”,豪格才保全了性命,但是也被贬为庶人。

接着,谭泰、冷僧机也先后投降了多尔衮,并且积极检举、揭发其他两黄旗的将领及朝臣,使得两黄旗内部遭到了多尔衮的瓦解,实力受到了很大的削弱。

这里还要特别提一下冷僧机。当初,冷僧机是莽古济的亲信,在莽古济与皇太极矛盾逐渐尖锐的时候,正是他“卖主求荣”,主动揭发这两蓝旗的两任旗主莽古尔泰德格类,以及他们的姐姐莽古济“图谋不轨”,导致正蓝旗被皇太极吞并,上下一千多人被杀,就连莽古济本人也被皇太极凌迟处死。而这这一次,冷僧机故技重施,为了自己的利益,再次将两黄旗的众多官员们予以了出卖。

而这八人中,没有投靠多尔衮的只剩下来索尼、鳌拜、图赖和图尔格。

图赖,“开国五大臣”之首的费英东之子,图尔格,“开国五大臣”之一的额亦都的儿子,并且在额亦都去世后,迎娶了原本是自己父亲妻子的努尔哈赤之女穆库什公主,所以,多尔衮对于这二人手下留了情,况且他们在顺治初年就已经去世了。

至于索尼和鳌拜,则遭到了多尔衮的残酷打压。

索尼,被罢免了一切爵位,发配到盛京去看守皇陵。至于鳌拜,则是先后三次为多尔衮所惩治,险些丧命其中。直到多尔衮去世,索尼和鳌拜才得以恢复身份,重新为顺治皇帝重用。

西征归来的豪格,被多尔衮折磨致死。

顺治三年(1646年),豪格被封为靖远大将军,带兵前往四川以平定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在此之前,追讨李自成,多尔衮让自己哥哥阿济格领兵,而在攻打江南南明小朝廷的时候,又是安排自己弟弟多铎领兵,这一次,多尔衮“破天荒”的让豪格带兵攻灭张献忠,这也说明多尔衮此举必然有着其他的想法和安排。

一方面,多尔衮这是借着将豪格以及另外一位对他有威胁的济尔哈朗派驻外地征战之际,稳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另一方面,这也是多尔衮的“借刀杀人”之策,让豪格征讨张献忠,无疑也是看中了张献忠的狠辣以及四川地形、民生的复杂,想要借此给豪格以打击,更希望看到豪格葬身其中。

然而,令多尔衮没有想到的是,豪格不仅从四川全身而退,更是完成了平定张献忠大西政权的目标,豪格还亲手射杀了张献忠,就此立下了不世之功。

可如果真的将豪格论功行赏的话,多尔衮必然是一万个不愿意,他不会再给豪格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此时的他已经是“皇叔父摄政王”,大权在握,于是他也开始了针对于豪格的行动

顺治五年(1648年)二月,豪格得胜回京,可等待豪格的却是诸如冒功领赏以及用人不当这些“莫须有”的罪名,豪格也就这样被多尔衮下狱,开始遭受折磨。

这一年的四月,豪格凄惨的死去,不仅其统领的正蓝旗为多尔衮所得,就连其福晋都为多尔衮以及阿济格抢走,大清王朝的初代肃亲王以如此悲惨且极富屈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顺治八年(1651年),亲政后的顺治皇帝马上为自己的大哥豪格平反昭雪,同时将“构陷威逼,使肃亲王不得其死,遂纳其妃,且收其财产”,作为多尔衮的十六大罪状之一加以清算。就这样,豪格重新被追封其为和硕肃亲王,由其四子富绶世袭豪格和硕亲王的攫夺,同时顺治还夺下了多尔衮统领的镶白旗交还给了豪格家族。

至此,豪格与多尔衮之间的恩怨情仇也算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strong>


雍亲王府


(1)豪格称帝之路被多尔衮断掉,多尔衮称帝之路也因豪格受阻。双方结下仇怨。

豪格是皇太极的在世的皇长子,在皇太极死后,谁来继承大清的帝业?

最有力的竞争者是豪格和多尔衮。

当时清朝八旗里面,豪格掌有正蓝旗(21牛录);

皇太极死后,他的正黄,镶黄两旗(40牛录)应该由豪格继承,此时支持豪格。

多尔衮和多铎兄弟俩掌有正白和镶白两旗(65牛录);

代善掌有正红,镶红两旗(51牛录);

济尔哈朗掌有镶蓝一旗(33牛录)。

在这八旗里面,除了多尔衮兄弟,其余的六旗都倾向于支持豪格继位,但是多尔衮坚决反对豪格继位,由于多尔衮能征善战,而且兄弟俩持有65牛录,一旦双方出现内讧,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闹的太僵,正黄镶黄两旗将领表示,必须是皇太极的儿子继位。

而豪格虽然占尽优势,但他性格软弱不定,此时也没有采取果断的方法让自己登位,只得答应了八旗探讨出来的折中方案:让年幼的福临继位,济尔哈朗做第一摄政,多尔衮做第二摄政。

(2)豪格被多尔衮削爵。

1644年,也就是多尔衮刚当上摄政王的第二年,何洛会告发豪格,称他和两黄旗大臣扬善、俄莫克图、伊成格、罗硕图谋叛乱,于是豪格被削爵,其余人或被杀,或议罪,多尔衮借此来打击豪格。

不过此事仅仅过去半年,豪格又被复位。毕竟当时清军主要的矛盾是和明军战斗,加上支持豪格的仍然有很多人,所以豪格得以东山再起。

(3)豪格被下狱治罪而死。

豪格作战勇猛,多尔衮也是能征善战,二人都在清军对明军的战争中功劳颇大,不过多尔衮由于占据了摄政王的有力位置,加上他本人功劳极多,政治地位越来越高,浩哥已经无法与之抗衡了。

1645年,多尔衮晋皇叔父摄政王,遇到大礼的时候,群臣拜完顺治帝之后,就要立即去拜多尔衮,可见其权势之盛。

1646年,多尔衮将皇帝印玺收入自己府中,出行仪仗和皇帝等同,1647年,多尔衮见皇帝可以不用行礼。

这一切迹象表明,多尔衮是有篡位夺权的想法的,而豪格作为皇太极的长子,不仅有许多人支持他,本人也能打仗,故而多尔衮必须除去豪格。

1648年,豪格平定四川之后,班师回京,等待他的是下狱。多尔衮以隐瞒部将冒功,启用罪人扬善之弟吉赛的罪名,将他投入狱中,两个月后,豪格就死了。

豪格死后,他的一个侧福晋被多尔衮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