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一破江南大营 石达开逼死向荣

太平天国运动持续十四年,太平军纵横十几个省份,然而太平天国真正完全占领的地区,几乎没有,那些太平天国设置的所谓省份,与其叫“省”不如说是太平军的运动范围或者游击区域,翻看介绍太平天国的书籍,江西、浙江、安徽、江苏、湖北等地区的相当一些城市不止一次被太平军攻占过,即使是首都南京,太平天国也并未完全占领,在孝陵卫,向荣带领一万多楚军在那建立了“江南大营”。

太平天国一破江南大营 石达开逼死向荣

从1853年开始至1856年,三年多的时间里,向荣的江南大营以屏蔽苏、常,保护朝廷赋税重地为己任,以江南大营为中心,从北自长江南岸的石埠桥起,沿着栖霞、尧化门、仙鹤门、黄马群、孝陵卫、高桥门、七桥瓮、秣陵关、溧水等地,南至东坝,形成了一道沿着天京城东山地及城南秦淮河、石臼湖和固城湖一线,由北向南的军事防线,简称石埠桥-东坝防线。在这道防线上,北边是为了巩固江南大营而设立的据点,南边的溧水、东坝,则是为了屏蔽苏、常。

虽说向荣自知实力不济,但也时不时的会在天京城太平门、朝阳门、通济门等地进行骚扰活动,1854年9月10日,在天京城东南的七桥瓮战斗中,江南大营的清军就击毙了西征将领国宗石祥祯。为了早日克复金陵,向荣向朝廷申请调派广东外海水师进入长江,对此,清廷于1854年8月特派广东游击吴全美率领红单船五十条到天京附近江面游弋,该船大的可安炮位三十余座,小的亦可安二十座,对太平军的水军具有绝对的优势。在之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长江水道南京江面为清军实际控制权,不仅如此,清军还一度克复了芜湖,太平军将领罗大纲在反攻芜湖的战斗中身受重伤,于1855年10月死在了天京。

太平天国一破江南大营 石达开逼死向荣

为改变天京外围不利的局面,杨秀清将正在全力攻打南昌城的石达开调了回来,接到东王命令后,石达开冷静分析敌情,给向荣定下了声东击西的策略。1856年6月13日,石达开派兵进占了溧水,“溧水咫尺东坝,接连溧阳,均系入苏、常要道…大局攸关”是向荣必救的地方。之后果不出石达开所料,向荣见溧水有失,悉起精锐,当句容、湖熟镇、横水桥等地的清军赶去争夺溧水的时候,江南大营基本上已经空了。

此时,各路太平军正在向天京集结,6月14日,秦日纲军抵达燕子矶,并于17日黎明扎营在尧化门、仙鹤门附近,扼江南大营之背。18日,石达开率军自芜湖、金柱关、大胜关等地兵分三路,除尧化门、仙鹤门外,还进占了黄马群,切断了“江南大营赴仙鹤门、石埠桥的必经之路”,清军至此被一分为二。向荣一面将张国梁部紧急调回,一面让冯子材(没错,就是镇南关大捷的那个)率部去争夺黄马群。经过19、20日两天的激战,清军被太平军“四面追赶,当即攻破孝陵卫满、汉营寨二十余个”。与此同时,东王杨秀清亦自城内接应,派军出通济门攻打七桥瓮,东出朝阳门围扑大营,将张国梁左脚打伤,复分兵攻高桥门,企图里应外合合围江南大营,战至此时,向荣意识到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必须赶快向淳化镇撤退,至此,江南大营及石埠桥-东坝一线全部被太平军攻破,杨秀清命秦日纲、陈玉成、陈仕章、涂镇兴等乘胜追击,并于6月27日拿下句容,向荣因作战不利,丢失江南大营,又被困于丹阳,于1856年8月9日自缢而死。秦日纲部太平军进战不利,撤围南攻金坛,准备东下苏、常。太平军一破江南大营行动就此结束。

太平天国一破江南大营 石达开逼死向荣

经此一战,天京城的防务安全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此战是集中了各个战场的主力进行的,尤其是西征前线,主力撤走之后,造成湖北、江西战场进攻势头锐减,武昌城更是直接暴露在清军的面前,曾国藩和他的湘军扛住了最艰苦的时期,并在之后的日子里慢慢恢复,不得不说是太平天国筹划上的失策。

当得胜回营的太平军将士还来不及享受胜利的喜悦的时候,在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爆发了一场足以改变时局的事件,太平天国元气大伤由盛转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