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只是逗乐吗?既然把它作为艺术,就得有教育启迪作用?

用户2693844362389


相声的诞生就是取悦于老百姓,幽默诙谐、讽刺时弊、寓教于乐。即使不在街头叫卖、登堂入室了,服务的对象没变、艺术的宗旨没变,变的只是艺人得到认同和尊重。

“寓教于乐”首先是乐,再谈“寓教”。观众买票听相声,就是打发时间、图一时之乐,如果在开怀大笑之后有回味、能从作品中悟到点什么,对生活或人生有所启发,那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了。

同为语言艺术,相声不同于讲座演讲。演讲是纯粹的知识输出、甚至是人生观价值观的说教,严肃而不容逗乐,有的讲师为了调动现场气氛也许会增加一些笑料,但主线必须是正儿八经的说。

相声是曲艺艺术,相声舞台也不是讲台,主旨就是逗乐观众,和其它曲艺艺术一样是给观众精神愉悦和压力释放。没人愿意花钱听段京韵大鼓或评书,却听到艺人在台上讲述人生哲学,哪怕国粹京剧也不外乎如此。

百余年的相声历史,名家辈出,经典无数,但真正能让观众笑且有教育启迪的作品并不多,更多的还是草根世俗的素材。寓教很难把握,弄不好观众听完心情反而沉重了,或者“寓教”得很突兀,笑和教都达不到想要的艺术效果,只会成为笑柄。

即使是西方“脱口秀”节目,也没人会把它当作教育节目看待。电影电视剧、戏曲、小品、交响乐、芭蕾舞等都是观众寻求精神享受的艺术,一群说相声的艺人,许多连小学都没毕业,他们能给观众带去快乐,但起不到教育观众的作用。


岑詮


花间词的教育意义在哪?

蒙娜丽沙的教育义在哪?

酒文化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烟文化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性文化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麻将艺术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色情艺术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偷盗艺术的教育启迪在哪里?

还有那些游走在法律边缘灰色地带的行为艺术在哪里?

凭什么逗大家乐的相声就得承担教育启迪作用?它隶属于教育部?还是需要写在课本上?或者和爱国主义马克思主义放在一起?

那就是一个谋生的手艺,和木匠、演员、司机,车工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由于要求具备庞大的文艺储备,说得出类拔萃,然后才能有一定几率上升为艺术。可再怎么升,基本就是逗大家开心,非要硬塞进去意义,就相当于正在滚床单呢然后翻出《资本论》来边背诵边耍乐一样!

扯!

如果任何事物都要套上高层建筑和意识形态的话,所谓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纯粹就是扯淡了,我们也不用学那些知识了,每天只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美学就可以了。

比如姜昆和郭德刚,无仇无怨的偏掐在一起,图什么?就是立场不同,阶层不同。姜昆是体制内人员,需要考虑意识形态,需要官方文艺具有存在感,所以反三俗的背后不是反三俗,而是“各为其主”,反过来也一样,郭德刚人情冷暖尝了一个遍,在人家最苦最穷的时候无人伸手,凭一已之力把相声再次弄火,没借任何人的光,自然也不需要承任何人的情。何况当年那些事情有多少是黑手谁也不知道。

以德报怨?何以报德?

一个开饭店的,只要菜做得卫生,做得飘香,就可以了。贴几个歌功颂德的标语就可以,非得要背负一个中国饮食文化传承者的身份,非得要在每个菜里放一个灾民种的土豆,那就是胡闹!


亦有所思


看到这个题目,联想到京剧《三岔口》,非常经典非常精彩。也特别注重演员的功底,必须是唱念做打样样精通的好演员才能表演到位,这个剧目是国家京剧院出国演出的保留剧目。

可是《三岔口》有多大的教育意义呢?打来打去原来都是自己人,灯亮了才恍然大悟:打了半天是自相残杀!

但是就是这个没有多大教育意义的剧目,却经久不衰的受到观众的喜爱。

以此类推,好的相声就是把说学逗唱等十二门儿功课演出给观众欣赏,让观众在业余时间享受到开怀大笑的欢乐,基本上就达到相声演出的目的了!

因此,觉得在相声演出时,基本功还是属于第一位的,当然观众在开怀大笑之后,受到启迪受到教育,那是锦上添花了。



小路118


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任何事物都有它教育人的一面,关键是要站在什么角度去看,没有绝对,这就要看什么人去看,什么角度去看!心脏的人看什么事物都是脏的,都是坏的!心净的人看什么都是干净、美好的!另外,在不懂艺术的前提下,别总拿艺术说事儿。行为艺术,算不算艺术,很多行为艺术表面看,充满了不堪,谁能说那不是艺术?艺术是给懂艺术的人看的,从中能否体会其中的含义及艺术价值、艺术情怀,包括教育意义,那是观赏者的层次高低所决定的。文艺复兴时期的油画、雕塑作品,赤身裸体不占少数,谁能说那就是龌龊、低俗、没有教育意义?别总拿艺术说事儿,也别总说相声要有什么教育意义。说这话的人,本身就没文化,就没有艺术修养,同时内心阴暗。



天棚小元帅


相声不是艺术,只是传统的民间表演形式。虽然,相声演员(包括郭德纲)常常自夸,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但没有一个人说得出,相声哪里符合艺术的标准了?给自己脸上贴金,每个行当都如此,做不得真。

至于教育,就算艺术家也没有资格教育别人。老师教育学生,因为老师能传道授业解惑;领导教育下属,因为权力赋予了他职权;老板教育员工,因为资本说了算;模范人物教育群众,因为他高尚的品德。

艺术家有什么资格教育受众?论品德,艺术家未成高于普通人;论才华,普通人又不想学艺术,凭什么受你教育?

郭德纲有句口头禅:“江山父老能容我,不使人间造孽钱。郭德纲、于谦代表德云社,向我们的衣食父母致敬。”这就叫有自知之明。德云社这么火爆,不是没道理。把观众当父母,才会尽心尽力取悦观众,反过来观众才会捧场,破费赏饭给德云社。

相声老前辈常宝华生前曾在央视的一档节目谈起旧社会相声演员的悲惨遭遇。那时候相声演员为了讨好观众,到了自轻自贱的地步——您就当我是小狗小猫,赏一口狗粮猫粮吧。当然,这种自轻自贱侮辱了演员人格,不值得提倡,但如果忘了自己的本,没有了自知之明,反过来企图“教育”观众,那叫恬不知耻。观众花钱进剧场,不是听你“教育”的!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江南俗士1972


关于相声,我曾写过一些东西,虽不很多,今后也不想过多去谈论此类话题。但偶然看到了这个问题,浏览了一些回答,总觉得有些想法还是要说一说。

很多作者仅仅把相声等同于逗乐,把教育等同于高大上,听报告,意识形态,甚至上层建筑,怎么看教育都像是出气筒,像颇为冤屈的小媳妇。对此,我实在不敢苟同。首先,教育有很多种,小到家庭教育,中到学校教育,大到社会教育等等,多了去了,它们都在教育范畴。教育可以是教书育人,可以是谈天说地;有板着脸的强行灌输,也有娓娓道来的润物无声;有表演的美感和启迪,有听觉的优美和遐想,亦有静止不动的震憾。其次,艺术门类众多,既是艺和术,总要让人领略到美,欣赏到术,有所开悟。说穿了,就是我们常说的一一受教了。一幅漫画,丑态百出,有人哈哈一笑,有人却在一笑间看到静中的动,静中的美,甚至若有所思,有所顿悟。一首交响乐,有人听到就烦,总觉得曲高和寡欣赏不来,但有人却听的津津有味,心情大好,放飞自我,遐想无穷,甚至会觉得音乐使人抛却杂念,洗涤心灵。杂技魔术也是艺术,既能让人欣赏到艺的精美,也能让人感受到术的绝伦,甚至令人感叹世间处处有高人,一招鲜吃遍天。这种感叹,有人感叹了就完,有人感叹了会结合自已想想应该怎么办,谁能说这不是一种励志的表现?《红楼梦》好看,雅者看到的是美,俗者看到的是遍地污秽。人生各不相同,点点滴滴见真功。

相声也是一门艺术,它和其它艺术一样毫不例外地有教育人的作用。相声能够教育人,不是我说的,但是我认同。老郭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相声的确有教育人启迪人的作用,我之前说的不太明白,可能有些偏激。

当然,相声必须先做到搞笑逗乐,有人看有人听才行,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谈得上劝人向善开启心智。

同时,也必须指出,任何艺术对人的薰陶都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顿悟人生。您大可以单纯娱乐,只为一笑,但我相信您一定会有自已的立场和评判。这种立场和评判,多多少少反映出一个人的“三观"。学养的不同,内涵的多寡,自不知人立见。总之,一句话,相声绝不仅仅是逗乐,而教育绝不仅仅是一本正经的套话空话。


碧水蓝天657


德云社相声,有教育启迪意义。

只是,德云社相声在潜移默化中教育人们,而没有大喊着“我有教育意义”而已。

比如,“探清水河”为什么传唱的这么快?大家想过吗?那就是年轻人对爱情的向往。大莲的结局虽有些悲,但有六哥哥的一跳,他们对爱情的追求,是真实的,可靠的。比梁山伯祝英台的化蝶如何?

现在社会,有部分年轻人不再追求爱情,被感官享受所代替,同居、二奶、嫖娼、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不是社会问题吗?探清水河,直面这类问题,崇尚爱情,正是需要宣传的。

至于说,一些人看不到它的教育启迪意义,就说“三俗”,哪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的表现。

说实话,现在主流相声出不来作品的主要原因,就是脱离群众、脱离人民。

传统文化有真经!!!


大卫56324


首先,艺术绝不是为教育而产生和存在的。如音乐和舞蹈,大至起源于劳动的自觉和祭祀的规范整理。人面渔纹陶盆上的花纹要么是氏族标记,要么纯粹是为了美。与教育无关。周公制礼乐,乐有了尊卑秩序。教育意义有了。西方文艺复兴,似乎也承担了部分作用。但你问毕加索,凡高,贝多芬,齐白石,杨丽萍,等等,他们作品想教育什么,他们一准给你白眼。艺术的教育如春风,是潜移默化的。你能想象齐白石画个虾,再写几句你要好好做人吗。回到相声,内容讽刺或赞扬当然会赋于潜在教育。而一些中性内容,亦有可观。如张云雷的粉丝练评剧,她们需要花费时间精力,消磨了时间。总比打麻将,蹦迪泡吧更有益些。这不是教育吗?至于有些屎屁内容,多了不雅,偶一为之亦不过。想教育人,先得把人招来。不然只有伟光正,没有人听,也白搭。人来了,听多了,庸俗的内容听了会腻,相声演员自然要与时俱进的提高。





厚朴堂主卜令军


艺术的种类繁杂,都有教育启迪作用么?

杂技一辆自行车车上爬上去七八个人有什么教育启迪作用?它违反交通规则了知道吗!

魔术能把东西变没再变回来有什么教育启迪作用?它让人心生邪念知道吗?

戏曲里多少都是风花雪月青楼悲秋的故事有什么教育启迪作用?它是让人多去风月场所么?

交响乐听一晚上有什么教育启迪作用?它能让外行认识五线谱还是听完就能上台了?

我个人觉得相声本来就不是庙堂文化,不要上纲上线套上拯救苍生的帽子。最早的相声和烫头修脚吹糖人没什么区别,都是撂地服务平头老百姓的营生,目的就是让众多贫苦百姓劳累一天后哈哈一乐放松身心,在逗乐大众的同时赚点散碎银子养家糊口,仅此而已。如果能从相声中悟到点东西那是最好不过,但首先得乐!

如果指望着相声解决教育问题,那还要学校干嘛!


存瑞我是求恩啊


逗乐,取悦观众,才能赚钱,养家糊口。

艺术,欣赏作用,庙堂文化,阳春白雪。

相声,本是民间谋生手段之一。

相声,是艺术?相声,是技术,恰当说是技巧。

多些逗乐,就是,低俗。

少些逗乐,就是,高雅。

如何把握尺度,完全是技术问题,而不是艺术问题。

相声演员处在地位不同,使用的技巧也不同。

观众的地位不同,对演员的欣赏角度也不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