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沒爬就會走了,好嗎?

年輕的阿飛


我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小兒沒爬就學會了走,不是好事。不要說很多寶寶都是這樣的,沒發現有啥落後;也不要說我作為大人,小時候就沒練習過爬,現在也沒有任何影響。很多人即使影響已經很明顯了,他也不見得能看出來的。下面為你進行詳細的解析:

第一、嬰兒爬行的好處。

1、爬行的重要地位。

爬是寶寶們在大動作發育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一個重要階段,對寶寶的一生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這個階段很短,頂多持續6個月左右,一旦錯過,將是不可逆的。若要在今後彌補寶寶不爬行帶來的不良後果,將要大人和孩子一起付出數倍的精力、時間、和努力。

2、爬行對促進寶寶的發育有著良好,且不可替代的促進作用。

爬行時是寶寶首次離開大人,主動獨立的觀察、探索、認知世界的活動。既有利於寶寶的大腦儲存更多的信息;也有利於促進寶寶四肢活動的靈活性、全身運動的協調性、本體感、平衡感;還有利於寶寶視覺、聽覺、觸覺、空間認知能力的發育和發展;更有利於促進寶寶大小腦的發育,讓寶寶變的更聰明。

3、爬行有利於促進寶寶的食慾和睡眠質量,改善寶寶體質。

這是因為爬行對寶寶的能量消耗較大,對寶寶來說,是一項比較劇烈的運動。據統計,當寶寶爬行時,消耗的能量是坐的2倍,是躺著的3倍;同時爬行是一項綜合性很強的全身運動。所以爬行不僅可以很有效的改善寶寶的食慾和睡眠質量,還可以有效的改善寶寶的體質。

4、爬行有助於寶寶語言和閱讀能力的提高,還可以培養寶寶健康的個性。

在人的大腦中,爬行中樞的位置和閱讀語言中樞的位置相近,所以爬行可以促進寶寶語言和閱讀能力的提高。同時,通過爬行,寶寶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獨立的掌控自己的身體,可以讓寶寶體會到原來不曾體驗的樂趣和成就感,還能同時鍛鍊寶寶寶的膽量和意志,有助於培養寶寶健康的個性。

第二、為什麼嬰幼兒沒爬就會走,對寶寶來講不是好事?

1、寶寶過早站立或行走,會影響寶寶的發育和爬行。

寶寶過早進行站立或行走,將全身的重要壓在雙腿和雙腳上,會影響寶寶腿骨的發育。另外,當寶寶站著的時候,視野更加開闊,更能滿足寶寶的好奇心,會影響到寶寶對爬行練習的興趣和熱情。

2、爬行是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

世界婦幼保健研討會上的專家們,曾公佈一項重要的研究發現:感覺統合失調的兒童90%以上不會爬行或者爬行的時間很短,而爬行是目前國際普遍公認的,預防感覺統合失調的最佳手段。專家還認為,造成孩子感覺統合失調的原因除了早產、剖腹產等,最主要的就是孩子沒經過爬就學會了走路。

3、寶寶不聯習爬行的弊端,在學齡期更容易表現出來。

這是因為不練習爬行導致的大腦協調性差,會影響到孩子的記憶力、注意力、言語表達、和人際交往的發展,從而影響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人際關係、心理素質等各個方面,阻礙孩子的正常發育。而這些影響在孩子的幼年期較難體現出來,但一旦到了學齡期,體現的就比較明顯了,就需要家長和老師操很大的心,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努力。

第三、作為家長,怎麼科學的引導寶寶進行爬行訓練?

1、要循序漸進。

寶寶的爬行動作,從匍匐爬行到標準的四肢爬行,大概需要一個月左右的學習和練習,家長應該多些耐心和恆心,給孩子制定階段性的目標,直至孩子真正學會爬行。寶寶剛開始練習爬行時,每次大概10分鐘左右,每天訓練兩到三次就可以了。

2、給寶寶創造安全有利的爬行條件。

可將家裡的空地都鋪上嬰兒爬行墊,放上容易引起寶寶興趣的玩具,刺激寶寶爬行著移動自己身體。但是放置的玩具,在一開始一定不要太遠,否則,寶寶努力了很久之後還是夠不到,放棄的話,會影響到寶寶的爬行興趣。當寶寶的興趣不大時,家長應主動思考,如何根據寶寶的性格,儘可能的激發興趣、保持熱情。另外,從孩子練習爬行開始,就要注意居家環境對寶寶的安全性了,這是非常重要的。

3、大人可給予示範和必要的幫助。

比如,大人可以在孩子面前多爬一爬,孩子的模仿性是很強的。再比如,在剛開始鍛鍊寶寶爬行時,大人可用雙手輕輕推著寶寶的雙腳,交替向前。等到孩子熟練掌握爬行之後,還可以給寶寶的爬行訓練增加人為障礙,和寶寶一起進行親子爬爬樂遊戲等。

4、寶寶爬行訓練過程中,鼓勵很重要。

在寶寶的爬行訓練的過程中,哪怕孩子有了一點點的進步,大人都應該給予及時的表揚,比如抱抱或親親孩子,往往就能激發孩子更加努力、更有信心的去爬行。除此之外,一定要讓寶寶體驗經過努力之後達到成功的經歷,這一點尤其重要,所以家長可以根據情況,適量的降低爬行訓練的難度。

5、對寶寶來說,爬行只是一種遊戲。

家長不宜將爬行看的太難、太枯燥,這麼小的孩子是沒有這個概念的。對他們來講,所有接觸的東西都是新鮮的、有趣的,所有在參與的活動都是有意思的遊戲,爬行亦如此。所以,家長轉變自己對寶寶爬行的心態,才是寶寶爬行訓練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礎的部分。

後話

總之,爬行對寶寶的健康發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不經過爬行就學會了走路,對寶寶來說,不僅不是聰明的表現,反而會阻礙寶寶的長遠發展。家長應在寶寶的黃金爬行期,積極的引導孩子多進行爬行訓練,寶寶爬行訓練的時間不宜少於500個小時,這是由權威育兒專家提出的。


皮皮媽育學園


●孩子沒有學會爬行就開始學習走路了,這個現象現在並不少見,也是已經很正常的了。

我們小區,去年的狗寶寶今年大部分開始練習爬行和走路,八個月能開始爬的真是屈指可數,大概十個孩子裡有一個就不錯了,其餘的都是在十個月左右才開始爬,最晚的一個現在一歲一個月了,還不會爬,我們估計是孩子體重偏大,冬天又穿的多,可能孩子動不起來,所以才不愛爬的。

我發現現在的孩子都不愛爬了,也是現在的年輕媽媽們都愛乾淨,很少讓寶寶在外面的地上趴著,不像是七八十年代,孩子都是在泥地上滾,想換個視野只能自己努力,學會了爬才能到處看新鮮,現如今,孩子都被伺候的太好了。

嚴格說起來,爬行是為了孩子以後走路做鋪墊,爬行三個月左右學會走路的孩子,平衡感比較好,很少摔跤磕碰,所以還是爬一爬比較好。

如果孩子不愛爬行,那麼就該給孩子制定一些策略。

第一,天天訓練。

每天讓寶寶趴在床上,媽媽用手掌抵住孩子的腳心,推動他往前動,或者媽媽前面拿著寶寶喜歡的玩具引誘他前行。

第二,適當的冷落。

媽媽不要天天抱著孩子,抽時間把孩子單獨放在床上或者爬行墊上,當寶寶看不見媽媽時,他會到處找,因此會很努力的挪動小身子。

第三,以身示範。

媽媽可以給寶寶做出爬行的示範動作,就像做遊戲一樣,讓寶寶跟著你學,你會發現,寶寶的學習能力很強的。

如果寶寶實在沒爬,就已經會走路了,也不用擔心,沒有證據表明不會爬的孩子會有什麼問題。

我是快樂成長倆寶媽,做快樂媽媽,養快樂娃娃,育兒路上,我們陪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快樂成長倆寶媽


先爬再走這個不是絕對性的,據說先學會爬的人協調性和平衡感比較強,但是我家寶寶也沒有爬就走路了,也沒有覺得平衡感和協調性差啊。寶寶學習能力也挺強的,只要看過其他人做過兩三遍,他就會去模仿著做。自己玩的東西不玩了也會放回原位。只是他現在對爬很感興趣,在會走之前只會倒著爬,現在會向前爬,而且速度很快,所以因該是順序不固定。作為家長的我們試著去順其自然的接受寶寶各方面的發育,不要太去遵循固有模式。而且據我媽媽說,我也是不會爬就走路了的,我也沒覺得自己的平衡感和協調性差多少啊。我認識的很多寶媽家小孩也不是先爬後走路的。所以題主就把心放肚子裡吧,每天開心的陪伴寶寶才是最重要的。


萱玥媽媽孕育悟語


我家寶寶是先學會爬,再會走路,雖然晚了一點,但是後面自己走得相當穩,我覺得還是按照循序漸進比較好,先會爬再走,小孩她感覺自己要摔跤的時候首先會蹲下來用手撐在地上,如果直接走的話可能容易摔跤摔到頭吧,但是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一樣哦 ,有的寶寶發育不一樣


凱倫姐


這個不是個絕對命題,孩子存在個體差異,有的孩子就是不爬,直接學走,這是孩子的發育特點,也正常。三翻六坐八爬九發牙,這是孩子正常的運動發育規律,當孩子生長到七八個月的時候,就應該學習爬行了,眾所周知爬行對寶寶有莫大的好處.可以鍛鍊身體的協調能力,刺激寶寶的前庭功能,促進感覺器官的發育,讓寶寶的身體更加靈活,爬行的時候由於身體位置較低.所以如果想要得到更大更寬的視野,寶寶就必須將頭抬起來,鍛鍊了孩子頸部肌肉和骨骼,使頸部肌肉和頸椎更加強有力的支撐著頭部.這樣可以很好的保持頭部的位置,從而保證血管和神經管道的暢通,為孩子的頭部獲得足夠的信息、營養以及血液循環。從而使我們的大腦可以保持清醒的狀態,孩子長大了上課的時候,就不會出現拖著頭託著下巴,這樣的一些情況了。同時眼球會隨著物體上下左右轉動,這樣眼睛就得到了很好的鍛鍊,當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就會出現很好的眼聚焦能力,孩子讀書時就不容易出現跳字、跳行等了。另外當孩子抬頭的時候,抬頭的動作刺激了,位於腦幹位置的前庭神經核,這樣就可以使孩子的前庭感覺也得到了很好的發育。因此讓寶寶多爬行對寶寶的整體,是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的。總之,就是要順著孩子的發育規律,不可人為干預,讓孩子過早學步。


公子廷


說沒事的請慎重!

小孩子正常應該是先爬再走!

不會爬的孩子,絕大多數是因為剖腹產出生。孩子的顱骨沒有經過母親產道的擠壓,前庭功能發育會受影響!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平衡感和身體協調性差。

這個東西嚴重麼

現代神經科學研究證明,人腦在執行某項任務時,不是某塊區域獨立工作的,而是多區域協同工作。

未來對於孩子的學習影響,可能是:數學邏輯思維較差(數學),空間感弱(幾何、立體幾何),以及內省智能(自我認知、自我反省)。

如何解決

誘導孩子進行爬的訓練,如果錯過了年齡,給孩子進行平衡類及肢體協調類訓練。

1.跳繩,全身協調性訓練,非常好,鍛鍊反應速度,方便,不挑場地。

2.平衡木,馬路牙子,鐵軌,管子,只要有機會就可以讓孩子試試,訓練協調性和平衡感。

3.單腿站立,可以單腿站立,也可以單腿閉眼站立,訓練平衡感和空間感。要注意進行單腿閉眼站立訓練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孩子安全。建議,父母先自己嘗試下,自己感覺後,知道該怎樣保護孩子。

4.熊爬,四條腿的動物,走路的時候,是左前和右後一起動,可以訓練孩子的身體協調性。


暫時想到這麼多,希望對你有幫助!

關注我@百變爸媽,持續獲得心理向育兒知識


百變爸媽


一項在城市中進行的母嬰健康社區調研顯示,不會爬就會走的幼兒比例高達24.4%。造成孩子不會爬,直接走的原因主要有兩個:

一是孩子自身的身體特點造成的,不願意學爬,而腿部力量又很強,很容易就學會走了。

二是家長的原因,父母對孩子呵護有加,擔心弄髒孩子、累著孩子,更怕孩子摔著、磕著、碰著,如此寶寶剛想爬時,就立刻抱起來,導致不爬的寶寶越來越多。

雖然,寶寶爬或者不爬都屬於正常現象,但是育兒專家們還是提倡寶寶先學爬,然後再學走,雖然沒有數據表明經歷過爬的孩子一定比不會爬的孩子聰明,但爬能促進寶寶腦部發育已被醫學界公認。而且,寶寶經過爬行,會對未來的平衡感以及手眼腳協調能力、大腦反應能力等的發展大有裨益。



元氣少女小滿族


嬰兒先爬再走是因為發育階段的需要,再爬的時候,腿部以及大腦無法協調運動,導致站立不穩,無法站立的情況。

對已經擺脫了這個發育階段,根據人體結構來說,行走是遠比爬行要舒服,能行走的絕不會選擇爬行。

爬行這個發育階段沒有明確的規定,每個嬰兒都有自身發育情況,有的發育快,身體結實就能快速的跳過爬行階段,也與外界干擾有關,孩子在7、8月時就能讓孩子嘗試自己運動,或許家長還是讓孩子待在嬰兒車中,就會錯過這個爬行時期。

總之到了可以獨立行走時,不要介懷之前有沒有爬,如果沒有到能獨立行走,不要強行讓孩子長時間行走,這對孩子的骨骼以及大腦發育會產生影響,可漸漸的輔助孩子行走一段時間,提前適應行走。


婦產科鄭醫生


對於小朋友沒有會爬就會走這件事,我覺得無好壞之分。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生長髮育特點,會爬行並不是嬰幼兒發育必經之路。


Leilani87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288,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c1bc8cd3b2ad45e485ce4f19ef697216\


分享到:


相關文章: